| 1、“台钓”派:从当年东峻廖心阳先生始,直至我前些时收集到的台湾“运哥”的系统调校文章。它的灵钝认识概念是:浮标示目——调的越高越灵;钓的越底越灵......6 L* ?( ^* p8 k; w2 W& u1 e, E9 \/ r9 u, F 2、程宁竞技派:居于实战点,另一层面浮标灵钝理念为:调目低为灵,钓目低为灵......6 t* ?7 Y: y- n- G* N
 3、深圳何蔚蓝:浮标自身,剩余浮力,上下迟钝说......
 4 {7 p5 @% K- C8 ?! w今日小编将三大调钓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归纳总结出实用调钓方法;
 ( p. B; k- T& C/ b5 `A、试解译宽阔的调标范围:
 6 b/ @0 p6 R' R3 e0 @" k我非常佩服在大陆钓鲫竞赛中胜出的程宁先生,他花了很多时间,将自己反复实验结果的钓鱼心得,整理成文字公诸于世,来嘉惠钓友;特别是透过网络的力量后,影响层面更深远!这种无私的精神,正是钦佩之所在......% R, ]* O. V, n& m7 d2 U
 虽然,我的钓技与他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我还是把这一段时间来,探索浮标调校的心得。提供给大家参考,野人献曝,是对是错,也望前辈指正......
 8 X5 R3 [' V# J, i5 ~, q# m/ {* w以下看法与程宁先生在示标“上细下粗”的条件下,所作出“调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调的目数越少越灵敏”的说法是有出入的,因为我使用在台湾目前流行的实心尾、标示杆一样细长的流线型浮标来作钓,结果偏向传统“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调的目数越少越迟钝”的看法。! G2 g7 c$ K0 f, w5 p9 g# E$ w7 o
 不过,对于程宁先生“全方位级差调钓法”(钓目低于调目为钓灵,高于调目为钓钝。调几钓几为这一目的临界点...一支十目的浮标,就有十个级别的临界点和十个级别的灵与钝。但不是所有的级别都好用或常用...)的论点,赞同。我想,这不只是针对刁嘴的鲫鱼有用,对回锅(钓完又反复放回)的福寿鱼应该更好用才对。
 ; v! e* G8 e# S# I( i6 V以下灵与钝的探讨,以大范围的“调目”为主,而“钓目”涉及剩余浮力对灵钝的影响,与饵料大小也有关,所以琢磨不多。暂以一般“钓目越少越灵、越多越钝”观念套用之。纯以挂饵调标的上调法来切入,不直接谈“调几钓几”,借以摆脱“调”的灵钝点。
 % x: q: f1 P/ e“调4钓2”是池钓的入门心法,好似蹲马步的功夫,练扎实了,你自然会举一反三地练出许许多多的高深武艺来;......0 l2 j3 B/ C/ ^( f4 a9 X' s
 “调4钓2”的精神不是叫你永远不变的,它在领你入门罢了;好多人都误解了,直骂落伍、不够实用......
 # Y. X+ f, O0 i; Y& m( T# H8 G2 F! k一般大家常用的调标法,由左到右,由灵到钝,可分成几个(大调点)来解说;大点与大点间的直线,是由无数个从灵到钝、渐进的(小点)所连成。理论上说,从头到尾的每一小点都可以成为调点。(这有点类同于程宁的所谓全方位级差调钓法…)0 {! f9 E& ~/ I9 a( N; Q
 浮钓—双饵几目—双饵平水—单饵平水—空钩平水—无钩平水—大沉底(跑铅)! E! i5 t, L2 @( E( w
 灵………………………………不灵不钝………………………………钝# U( f: W2 e/ q: y& z: }
 下面就每一个大调点的特性予以简单说明,其余各小调点,则可参考临近的大点,稍微调整即可。
 : M2 b4 V7 y8 j2 m% t+ o1 ~. V& H+ ^一、浮钓:
 9 c( r: V2 n. K  z双钩挂饵后钓组的总重力,没有浮标的上浮力大,因此挂饵后,仍可轻易地将双钩饵置于各理想水层。一般适用于钓半水的非底栖鱼类,如日本白鲫、溪鱼、鲂草鲢鳙等。池钓底栖鱼如今也有采用:比如,拉浮、一标深等。…此法只要钩不到底,理论上是最灵敏的,鱼稍游近,浮标即会有所反应。 如已找底,使形成一饵轻触底、一饵悬底状态,仍可钓底栖鱼的。
 2 T) q: B: V4 ~2 v% A但此法一来找底困难;二因纵使找到底后,也会因投钩点误差、水底不平等因素,无法确保饵料每一次都触底,仍不利底栖鱼就饵。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鱼(趋温或趋氧)离底时,浮钓正着。9 ^# z/ H+ E" X$ c9 y* d
 二、双饵调几目:9 u. \: b5 v9 y! s9 ^3 e: X& M
 双钩挂饵悬底,调整铅皮到标尾出水一定目数(一般不超过3目),此调法其实是在浮钓偏钝的范围内,底钓则属最灵敏区。
 ' a1 m0 K% u/ f+ r; Q如以双钩挂饵调3目为例,如何找底呢?可用反调法:先上捋浮标到钓4目(大于调目)即可确保下饵已触底;然后在复将浮标下捋一点点,将钓目复调成3目,此时下饵轻触底,上饵悬底,饵动标即动,抓鱼汛于吞饵瞬间,是浮标调法中,最灵敏的一种。
 / t% K2 c2 e' H! a* F3 P1 q只要不是刁滑鱼都适用,尤其适用于钓鲫。但在鱼靠近未吸饵前,游动会使水流变化,可能会产生假鱼汛,造成误判。7 T9 `2 S9 u$ i/ Q0 S$ `2 u) s& m
 同样,因池底不平或饵料大小拿捏不均等因素,钓目会在3目上下变化,此为正常。但在风浪水溜影响较大时,此法不适用。) R5 M# h9 U2 _" h# Z3 ^+ B9 F
 三、双饵调平水:
 ; _1 M) G0 z& m/ I9 O$ ]双饵调平水、空钩调平水、无钩调平水这三种调法可定名为标尾所谓剩余浮力=0的零浮力调法。% D- E. b5 _' g; d# L9 X$ p
 双饵调平水属于抓“浅吞口”,反映即时鱼讯的零浮力;空钩调平水属于抓“深吞口”及“抬头”鱼讯的零浮力;无钩调平水则属于抓“吞饵后转身”延迟鱼讯的零浮力。
 5 Q2 k. I/ {1 S) @- l5 y( t+ |9 }双饵平水调法与双饵调几目相同,只是将调目设为平水罢了。至于如何找底?原则上,只要看到钓目,下钩饵就确定到底了。如钓目定为2目,则下钩子线就有约2目的长度弯曲或卧底了。依此可以类推。…过双饵调平水这一点后,上饵悬底,下饵轻触底的状态就不会发生了。, ?/ v2 a$ G8 X
 这是灵敏度很高的调法,除轻口、猾鱼外,其它基本鱼情都能运用。
 O0 M: k( f3 K5 I0 H& E& z' g+ m运哥个人认为:
 4 Q. D% t0 ~' A1 E前几年人们经常议论的关于浮标“归零点”(浮标最灵敏点)的问题,据他揣测,可能就是“双饵平水”这一点!以一般钓鲫用饵推算(双饵重在3到7目之间),与传说中的“归零点”区间类似,(零浮力点=归零点)这种推算最合理了。……
 # y+ J- I# l0 U4 c, Q四、单饵调平水:
 0 F4 M7 |2 P: Q7 e0 \4 D9 I. v6 @将上钩或下钩单钩挂饵,悬底调标成平水即可。此单饵钓组平衡后,只要再加挂一饵,整个钓组一定会往下沉,直到下饵触底、上饵轻擦底为止(下饵子线支撑力不计);所以,没有找底的问题。" x4 }5 g; Z0 ^7 @2 N( E" k
 此种调法,使用者要比双饵平水为多,适用鱼种更广。…以单饵重量换算(细尾标)大家听习惯了的——“调4钓2”就坐落在该点附近!…之所以“调4钓2”会被选为入门心法,应与大数法则有关。% Q. P/ A7 b+ E$ V7 H* m
 而采用这种上调法的好处在于,已加了“饵重”这个变数进去了,实质上会比直接 “空钩调4挂饵钓2”的下调法来得更精准些……
 0 }: V9 F) o# D0 g( `' y使下饵拖底,上饵触底,算稍微偏钝的调钓法,适于鱼口正常情况下使用。
 }! i' }0 y- b7 G/ d2 u五、空钩调平水:
 9 ^3 o. b) }' S/ K此调法已属于不挂饵的下调法了。以空钩调成平水后,不挂饵继续拉高浮标座、拉到标尾刚出水面,是下钩轻触底、上钩悬底。如挂上双饵(不论大小),一律是上饵触底、下饵躺底(躺的幅度与双钩距有关)。如加上钓目,例如钓2目,则上饵子线也因多了2目的长度而开始弯曲。$ a% X; d/ n& b: J5 W3 M
 这个调点,是双饵拖底钓的开始点,也是不灵不钝的中间点,过了此点,则转入调钝的世界了。% n1 q& `# c% l7 @& v
 在风浪大、水流干扰的时候,此调法具有稳定钓组的作用,因双钩饵状态比较稳定,较适合冬季的刁滑福寿鱼等。……
 7 V/ E' i2 k4 |( H( T# f! k) r六、无钩平水:
 / M; B& ~5 K4 ~( B将子线双钩取下,剩下铅座以上钓组,离底将浮标调成平水。调完成后,挂上双钩、双饵,拉高浮标座,至露出钓目不超过2目止,就是无钩平水调法了。6 H7 y" |8 t! G
 此时,双钩卧底,子线弯曲。……需加计双子线撑力。: C2 L, I' {7 N0 ]7 c# X1 o. C
 经测试,同水深、同钓点,不管子线加多长,悬坠状态下浮标露出水面的钓目都是相同的。子线过长,弯曲幅度大,势必延长鱼讯反应时间,若非超刁鱼情,应不需如此。7 h. v& Z6 G8 H) k8 q0 ?
 这种把子线除外的零浮力调法,人们的感觉上好象很钝,其实反应的鱼讯还是相当活泼的;在小鱼就饵时,浮标亦会上下振动,只是幅度、速度不大而已;大鱼则会有干脆的顿口,判断提竿需经验积累,否则还容易挂上鱼体。…..
 , _6 e( ~1 a2 @# N% C; r此调法,原则上适用夏季鱼吃食凶猛时,专克刁口鱼;对于钓鲫鱼及冬季福寿,则不建议使用。
 ' g) v) _! r2 r9 B: S原则上,鱼越刁滑,调法越接近于“无钩平水”;鱼嘴稍刁时,则接近于调“空钩平水”较好。如何拿捏,存乎一心,没有绝对。9 T: X, p$ k8 m7 g* ?
 再有一点需特别注意的是:再好的浮标也有不同程度的渗水问题存在,要注意经常校标。, c$ \( c( `$ }3 n
 七、大沉底(走铅)
 ( S$ C- f# |$ r7 Y, g只要铅重调得超过“无钩平水”一点点,铅皮座一定触底,此时已开始进入大沉底范围……就不太需要、也无法进行调标了……' p6 `! r, y, y6 V, s  [
 如一定要用,建议采用活铅座或走铅方式,对细微鱼讯及特殊情况会有帮助的。否则,只能钓夏天大咬时的鱼了。
 # b( n9 d6 M1 w9 T4 W6 q运哥个人在调标前,会先称量出双饵重量的吃水下沉目数,做到心中有数,再依据对象鱼、天候、水情、鱼情等因素,从上列区间中,挑选一个合适的座落范围来调标;至于究竟要偏向极灵、还是偏灵、再或偏钝,则要看鱼的大小,鱼口情况等条件来随机而定了。
 ) g6 j* H# V, E/ Z! g) t. u以上介绍,因重点锁定在扩大调标视野,所以对于没有必要的东西,尽量避免提及,以简化说明。……其实像钩距、饵料种类配比、子线粗细长短、活铅座否、钩大小形态、标的材质形状号数、水流风浪、天候鱼情……等,全是重要变数;纵使每次使用相同的调法,但临场结果往往不尽相同,这在思想上要明了,否则会认为“调标无用”矣!除调标基本方法外,还要研究其它环境变数的!“灵与钝”不等于“优与劣”都视条件变数而定,灵活运用…存乎一心。如初学钓友们觉得迷惑,可先去池边,反复体会各大调点的调法差异后,再将各调点连成一条线,很快就会得心应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