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b+ \0 }6 i1 v; `% q
说起中国近现代史,总绕不开孙中山和宋庆龄这对伴侣。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路人,从推翻帝制到提出三民主义,他的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痛点上。宋庆龄呢,从一个留美女生变成革命助手,再到终身守护者,她的选择接地气却又高远。1923年,那张广州大元帅府的合影流传最广,不是摆拍的明星照,而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切片。孙中山57岁,头发斑白,宋庆龄30岁,短发齐耳,两人站在台阶上,背景是简陋的灰墙和卫兵。这张照片不光记录了外貌,更折射出那个时代革命者的韧劲。
* F; n: J% C5 j7 \& M
/ z' } C/ ? h+ h! G$ t. W+ d孙中山的早年经历像一部创业史,从乡村小子到革命先锋。1866年11月12日,他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那地方现在叫中山市,村子小,靠海,村民多以务农和捕鱼为生。孙中山小时候家境一般,父亲是农民兼小贩,母亲是农妇。他12岁时跟兄长孙眉去檀香山谋生,那里是清末华侨聚居地,他进伊奥拉尼学校读书,接触西方教育,1884年受洗成为基督徒。这段海外生活让他开了眼界,回国后他先在香港中央书院学英语,然后1887年入香港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拿了医学学位。本来想当医生,1892年在澳门和广州开诊所,但看到清政府腐败、民众苦难,他很快弃医从政。1894年11月,他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反清革命组织,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次年1895年,他策划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16年。
0 g6 ]) @' V+ |$ E
4 J- |$ Z: ^) Q% D+ t5 T8 n2 n9 |这16年,孙中山周游列国,日本、英国、美国、东南亚,到处拉募捐、建据点。1900年他支持义和团,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组建同盟会,成员包括黄兴、宋教仁等,正式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1907到1911年,他组织了七次起义,黄花岗起义最惨烈,72烈士牺牲。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正好在美国讲学,11月13日回国,12月29日南京各省代表选他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他在南京就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帝制,推行八字宪法。但为换取和平,他4月1日让位给袁世凯,自己去北京当全国铁路督办。袁世凯篡权后,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再次流亡日本。3 Z" T; a, H& Y' m# O4 z* O
宋庆龄的成长轨迹则更像中西合璧的缩影。1893年1月27日,她生在上海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宋嘉树早年去美国学徒,当过牧师,回国后办印刷厂和面粉厂,暗中资助孙中山革命,是兴中会成员。宋家六个孩子,双语教育,周日去教堂,平日逛租界。宋庆龄7岁进上海中西女塾,1908年15岁随大姐宋霭龄去美国,先在新泽西女子学校,后转佐治亚州梅肯的卫斯理安女子学院,主修英国文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她在校刊写《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赞扬推翻清朝是人类进步。她1913年6月毕业,论文是《中国妇女地位》,8月乘船回国,靠吴淞码头时上海正热浪滚滚。
8 j$ m% Q; v$ ~: Y/ I( L) q9 h
. c* H# A7 G. k! r/ i( g$ O! D$ @回国后,宋庆龄很快卷入革命圈。1913年10月,她在上海孙中山寓所当英文秘书,那时孙47岁,她20岁。每天剪欧美报纸、译文件、打字函件。1914年宋家避难日本东京,她继续干秘书。孙中山对她信任有加,把机要密码都给她管。宋庆龄的加入不是巧合,她父亲宋嘉树是孙中山老友,从1894年就认识,早年资助革命。宋霭龄先当秘书,1914年9月嫁孔祥熙后,宋庆龄接棒。两人相处中,孙中山的革命热情感染了她,她给在美国读书的妹妹宋美龄写信,说接近英雄让她快活无比。
/ r/ I: [8 U; j( p' V" Y3 v* | ^' _- ]2 n# s; B0 v# H
% K }7 s* i6 g/ b8 ?! q# t7 Y1 @1915年10月25日,他们在东京结婚,孙49岁,宋22岁。婚礼低调,只请廖仲恺夫妇等几人,新娘穿蓝长裙,新郎黑礼服,签婚姻誓约,仪式20分钟结束。宋家强烈反对,宋嘉树说孙有家室,比女儿大27岁,是基督教家庭不能接受。但宋庆龄从上海窗户逃出,乘船去日本。孙中山此前9月已与原配卢慕贞协议离婚,有一儿两女。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夹杂政治,宋庆龄视孙为导师和伴侣,两人用英语交流,她不懂国语,他不会上海话。
8 o6 S6 ~" Z8 X/ |( f) C+ R, K& y( {/ N0 ]9 q
婚后,他们1916年5月回上海,孙中山继续护法运动。1917年7月,两人南下广州,孙任军政府大元帅,设大元帅府在黄埔。宋庆龄首次来广州,处理英文函电,还学俄文德文,为联俄做准备。1918年8月护法失败,回上海,她帮孙中山写《建国方略》,起草电文。1920年11月粤军克广州,两人再去,1921年5月孙任非常大总统。宋庆龄组织妇女慰劳会,任会长,募捐十几万,去广西梧州前线慰问。1922年5月督师韶关,6月16日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她怀孕,坚持让孙先走,说中国不能没他,自己销毁文件后逃出,不幸流产,此后终身无子。
& l* s" g3 v+ N. |7 ~9 C; z8 ?- ]7 G. n2 x4 P9 u0 v8 s
孙中山一生三次在广州建政权,宋庆龄每次都陪同。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会谈,发表联合宣言,确立联俄政策。宋庆龄参与这些讨论,她鼓励国民党改组,实行国共合作。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回广州,任大元帅,府址在越秀南路原水泥厂邬氏宅。5月宋庆龄到广州,帮译鲍罗廷文件。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黄埔军校开学,她出席。11月13日应冯玉祥邀北上,途经香港上海日本,孙中山腹痛加剧,她用热水袋敷腹。# }0 g% K& m9 L! H) _# u
孙中山逝世前,1925年1月26日住北京协和医院,切除肝癌。宋庆龄日夜守床,喂米汤擦身。3月12日晨9点半,他在北京逝世,58岁。遗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政治遗嘱托汪精卫公布,家事遗嘱宋庆龄抄录。她护灵南下,5月暂厝南京紫金山,1929年6月1日奉安中山陵。% C6 y% `' c# z1 @& O
' d2 j" \" W. {" e6 Y2 t
: ^# U2 K: O p% l6 H/ I Y. A6 N; h- i6 s; b
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没沉浸悲痛太久,她3月19日跪灵前抄遗嘱,手冻紫。4月2日灵柩南运,她乘永丰舰到南京。1925年5月暂厝香山碧云寺,她多次去紫金山选址,视察中山陵设计。国民党二大1月,她当选中执委,号召团结,实现遗愿,坚持三大政策。1925年7月2日,她在《民国日报》发文《为力争两广关余向英帝国主义斗争的孙中山》,声援省港罢工,谴责帝国主义。$ y7 u8 }1 r* S2 x
8 e1 ^- w# e$ ^0 u9 N" o1926年她去武汉,办妇女政治训练班,训干部;组北伐红十字会,救济前线。1927年4月蒋介石清党,她7月发声明抗议违反孙中山原则,从此与蒋决裂。9月去莫斯科,会列宁墓,失望苏方对华政策。1928到1931年住柏林,研孙中山遗著,土地农民问题,与邓演达讨论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1年回国母丧,秘密援中共,救周恩来等。1936年西安事变,她电劝蒋抗日,支持国共合作。
$ C) ^4 V( u' O" Z
3 |% Q, |/ A5 C7 u; Y1937年抗战爆,她去香港,1938年1月创办保卫中国同盟,募国际援助,运药品前线。1940年去重庆,与姐妹示团结,办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支援游击区。1945年见毛泽东,改组保盟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49年4月去北平,9月9日政协会议,当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开国大典她站天安门城楼,11月9日广播说孙中山愿望实现,与苏联携手。
& n" o4 x8 c. _* Q: I7 q新中国后,她任副主席、政协副主席,1959到1975年国家副主席,1968到1972年代主席,1976到1978年代元首。1952年办《中国建设》杂志,向世界报新中国。动荡中,周恩来护她,她私下批红卫兵毁父母墓,但公开低调。1981年5月14日病重,15日入党,16日授名誉主席,29日晚8点18分逝世,88岁。骨灰安上海宋氏陵园,与父母合葬,没选中山陵,说自己不够格。
2 X- ~4 ?5 [# [4 _' b/ {2 I2 V3 a& Z& x) n2 y7 S;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