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荷兰政府亲自拨通了北京的电话,想就安世半导体的问题“谈谈合作”。 4 \$ N$ S2 A1 m* P但让人意外的是,电话打过来了,态度却没多大松动。既不认错,也没有打算把本属于中国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还回来。面对这样的“不松口”,中方只说了三句话,言简意赅,却说到了点子上。
 5 Y' f4 F2 B! m  K. m这场围绕芯片企业展开的拉锯战,不再只是商业纠纷那么简单,背后压着的是产业链安全、国家博弈,甚至还有一点看不见的政治算盘。. A$ ^& J/ K4 \) f
 
 - [  h% D1 Y5 Y% t( h/ N. u* z+ Y* y0 f" @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卡雷曼斯 ' e, N0 R, s% J8 i1 n" Z/ J  p+ _: l谁动了安世半导体?这事从一开始就不只是生意
 - X  P8 ]  @8 q& r
 * z" R  o' m2 K2 v8 T: z安世半导体在汽车行业,尤其是搞新能源车的,几乎是“基础配置”。它做的是功率芯片,简单说就是车上用来控制电流、电压运行的核心零件。没有它,电动车跑不动,发动机也启动不了。
 1 q, E  L% H: M4 ?" P可以说,这是一家撑着全球车用芯片供应链的关键企业。# r' x( k2 E1 F* [
 2019年,中国的闻泰科技通过正规收购程序,把这家公司纳入了自己的体系,成为控股方。这笔交易当时公开透明,经过了多国审批,谁也没说有问题。但四年后,风向突然变了。# U4 {3 B9 A  x* w
 
 % t) X- {. k! p! E8 L* T) I& l8 z% N, Z) L* `
 到了2025年9月,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冻结公司的资产,并直接把中方派出的管理团队替换掉。没有协商,没有警告,一纸行政命令就让企业易主。% W. x2 r7 T/ h) O3 S' O
 这种做法,让人不免想起之前一些国家以“安全”名义打压外资的套路,不论有没有依据,先下手为强。+ F% o3 i5 S1 j# J; k$ r$ w' z
 短短几天后,中国商务系统就发布了出口限制,具体针对的是安世在中国生产的部分核心产品。换句话说,你不让我管公司,我就不让你拿走这些关键零件。
 5 }4 L3 r6 C- ~9 g! k& \- Q
 $ y5 G$ v, k6 E! ]+ m# z( F. t, H7 |
 这个动作不只是反制,更是对全球产业链传递了一个信号:别把正常商业行为变成政治工具,这个底线动不得。- w# R% A7 C# `# Q1 D! h6 h' y" K8 T
 三句话回应背后,是合作态度,更是规则底线
 0 f5 }1 ]* I( \, a: e. k# o  h" [) D4 C* B' I
 荷兰这边电话打过去,态度模糊;中国这边回应得不多,但句句有分量。中方代表在通话中明确表达了三点,虽然篇幅不长,但把立场、态度和底线都说清楚了。5 X, D/ l( a: P" @
 中国一直重视中荷之间的经贸关系,不排斥合作,也不愿意因为一件事就把双边关系搞僵。中国一贯是愿意坐下来谈事的,不管问题多复杂,先把沟通的大门敞开,这点态度没变。
 ) O5 X9 _3 s! K! i( i4 B
 + m- h/ f5 R" Y  ]+ y! x6 t7 i- n, O) p. s. }7 ~
 荷兰这次的做法,已经影响到了全球的生产链稳定,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安世半导体的产品遍布全球汽车工厂,很多欧洲车企都在用它的芯片。% e8 o' T0 {6 K+ y: ~1 ^5 Y9 U
 一旦中方管理层被排除,公司运作就会出问题,产品出货也会受影响,这不是你荷兰一家能承受的后果,整个欧洲的产业链都可能受波及。
 ; h  k3 w6 ?/ E0 F1 _9 t* P  q" l中方说,希望荷兰方面能尊重合同、讲规矩、守法律,尽快把事情处理好。不讲情绪,也不搞对抗,就说一个最根本的原则:买卖做得明明白白,不能说翻脸就翻脸。) u3 }0 C3 ^6 }  \; a/ U) z, q
 
 7 e9 q! U7 ]5 V  W3 M9 c% A
 & k* T4 W7 M$ N8 {8 x合同签了、钱付了、审批过了,怎么能因为政治风向变了,就把企业控制权收回去?这不是市场经济该有的样子。
 , q( G6 [1 z! \这三句话,既展现了中方愿意沟通的姿态,也划出了不能碰的红线,合作没问题,但要在平等、公正的前提下谈,如果谁都可以动用“安全”这张万能牌,那以后谁还敢在你国家投资?% g4 e; ~: o  q2 ?
 
 $ c) Y- r: D8 B3 J1 p6 M: _0 [6 o) N8 d8 o  b
 芯片断供的后果,欧洲车厂已经开始“感冒”; u3 F' N/ T& P1 E* y
 
 9 Q/ ?! Y) ?+ j+ V5 p6 Y- E这事看起来是中荷之间的争议,但其实已经开始波及更广。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出口受限,欧洲那边的组装厂就开始“缺货”。5 _& ]% W' `# B( G0 E
 德国大众最近已经放话,说他们芯片库存可能撑不过三周;宝马的新能源车线也在减产;奔驰甚至开始停掉部分车型的生产计划。
 3 s6 ^" W$ x* h欧洲汽车工业的生产模式是“准时制”,也就是哪天装配啥零件,按小时计算。芯片这种高频使用的零件,一旦中断,整个流水线就得停,目前看来,安世的断供已经不是“可能”,而是“正在发生”。
 6 k4 T+ ~/ Q) Y- j  i" w/ ~, n/ G0 w" n: U
 3 M, z0 \- k% i" G! L
 更麻烦的是,替代安世的供应商不是那么好找。台湾地区一些厂商虽然接到了临时订单,但产能跟不上,交期也不稳定。
 " I/ w" L7 }; p+ z$ M; G& y而且,车规芯片对可靠性要求极高,认证周期长,没法说用谁的就用谁的。不是换件那么简单,是整个系统都得重新测试。
 ) ?/ D/ \9 ?: `3 M: L- d3 Z这也说明了一点:全球产业链高度依赖合作和稳定,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影响的是上下游一整片。4 x4 H' r2 s* r3 c) [; R
 : s7 y8 b% l$ M* }5 z) v
 
 , t- O; h/ e4 Z2 @& \5 X/ O1 i中国不光是全球芯片的重要生产地,还有大量封装测试和中游制造能力,是全球产业链的“压舱石”。当这块石头被动摇,全球都会“晃一晃”。) h5 o/ _% Z. s( l
 法律走程序,外交不松口,中方应对有节有度
 3 c. ?6 ]1 _+ z1 o% u) M9 P+ p/ [
 $ v" }& S5 `% z) N8 m# {+ {面对这样的“突然袭击”,中方没有急着翻脸,也没有一味强硬,而是分线操作,有理有据。
 & k# d1 M+ l/ n! V% \闻泰科技已经准备通过国际仲裁来捍卫自身权益,根据中荷之间的双边投资协定,中国企业可以在遭遇“不公待遇”时提起法律诉讼。这不是喊口号,而是真刀真枪走程序。
 0 `4 F' l& {% P3 @* N, C/ K8 N8 R; N! k5 k* y
 
 6 h6 C; U1 ^, I/ f  F7 c外交通道也没断,中方不仅和荷兰方面保持了通话联系,还与欧盟层面展开沟通,希望整个欧盟对这种“打破契约”的行为能有所认知,别默许这种先例被放大。毕竟,今天是安世,明天可能就轮到其他国家的企业遭殃。+ t6 z" K8 m8 [5 `: G
 这种处理节奏,既不激化矛盾,又不放弃底线,是典型的中国式操作方式。看得出,中方并不是要通过一场冲突来“争个面子”,而是更看重事情怎么收场、规则怎么维持。
 ( j% q8 `8 H1 O: P- w$ R这场争端的本质,其实就是在考验国际社会还能不能遵循最基本的市场逻辑。如果连合法收购都不被保障,那全球投资环境也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可预测性。! R  n7 ]; A% P  t! C8 z
 
 2 S. ~% U" Z) f  r
 : r* O, J1 J- x  T" U* Y中国这次不仅是为自己维权,更是在为全球投资者争取一个公正的游戏规则。( ^2 ?1 S* H0 j% v* j7 _( f
 安世半导体的仓库还在运转,只是出货的频率明显慢了下来;欧洲的汽车厂产线还在转,但工人们都知道,芯片耗完那天就是停工的开始。
 $ x7 z4 B; U! B: |$ k! y; b) }这场看似“公司纠纷”的事件,实则暴露出国际商业环境中越来越突出的政治干预。中方三句话,背后藏着的不只是对一家公司命运的关心,更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坚持。
 " c, v8 A4 h" |. }
 " j  c# n% N. A" Z" o9 }: r+ ^& l8 A- d
 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让步,规则也不是谁说了算。这一次,中国没有高声呐喊,却用行动告诉世界:契约该守,底线不能破。$ ^3 M* d& |1 _0 S' ?2 c& V+ O; Z
 
 信息来源:% h# c  j8 g: J% n# h, o  q商务部部长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话/来源:央视新闻 | 2025年10月22日 08:22
 - v; v3 s3 G(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