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

[复制链接]
查看5506 | 回复0 |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一线吃瓜菌
( q6 v/ g4 c  i  L, t8 T5 e6 |* D编辑| 一线吃瓜菌/ T7 Z' x8 f3 w

2 H2 |& W. x; `  c9 R' q# |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1.jpg
4 L* B* g2 q7 S# i( c1 U
北京时间10月24日,世界级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U2 B! [# V7 h# x; d/ @
" m& Y# D. v3 K7 Y6 F- {9 V2 f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2.jpg
% {# b% ^! Z) h

9 @# P9 j! F5 k, ^  y: Z: U8 b仪式开始前,现场就已经排起了长队,送杨振宁先生最后一程,多家媒体也提前赶到,而送别仪式现场也随之曝光。! Q+ r& W3 W/ n, Y9 ?/ w
5 s1 c6 h' f" H& {5 |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3.jpg

. t( M6 A  [8 |  x" Q上千市民排起数十米长队$ O6 F! S$ m6 X- a

; q9 `2 a" j6 ^+ n张振宁先生的遗体送别仪式是在上午9点举行,但在开始前半个小时路,就已经有市民排队在外等候。0 J, J7 A# }' D% m3 K. ?! T
/ Z5 ~6 D5 f6 s3 M) C8 j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4.jpg

6 _1 m: q! I+ x$ R4 n% R
4 d9 ?* h7 b$ `. m他们当中,有清华大学的教授,有中科院等其他大学的学生,他们大都穿着深色系衣服前来悼念,每个人手中都都拿着记录杨老生平的册子。
; }6 I! l" w( `7 b0 I2 v5 o5 B. ~. B# m) N3 I: r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5.jpg

3 a9 R7 G1 O" y3 E& S) D5 Q$ f9 }- |8 y
其中一位清华教授还专门带着自己的上六年级的女儿,提前在八宝山外等候,在采访中神情严肃的表示:" }  T1 N7 z4 f1 \$ P* }7 A
“与先生同处一个时代,本身就是我们的荣耀。”
2 a$ b: z/ g$ ~: a5 W+ N" I

& `$ Z5 R( E- v3 l% S8 }+ {除此之外,现场人群中还有一位67岁,物理系毕业生来到了现场,他表示正是因为自己在上小学时从父亲口中得知了杨振宁和李政道荣获诺贝尔奖,对他们心生崇拜,这才学习了物理学。
/ _* _( P9 V/ R) S
: h5 S; _0 C* c) a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6.jpg

( M# m. i2 ~6 }9 i& R4 k3 Y; R他来到这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杨教授是一名科学巨人,更是因为他是“爱国者”,来到现场的一位婆婆,眼里满是热泪,说话都带着哽咽:9 Q" C# f, {" p9 O$ j
“当我真的看到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我特别佩服他,敬佩他。”
8 X" V5 I' [7 S3 A1 l
; p. q: w0 x: U/ s9 i3 Y& _: S; W5 q9 P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7.jpg
% o) K6 ]# ?! k# a/ |5 ~  E' S
而这可能还不是年龄最大的人,86岁的钢琴大师刘诗昆,专程从香港赶过来送别自己的老友。4 J9 \1 O+ b& p6 r% p
! e! X. X# {$ A
文学大师莫言,在24日早上发文悼念杨振宁先生,文中怀念与杨振宁先生几次相见的场景,并专门手书新诗《悼杨振宁先生》。. J2 O  M1 y7 i

5 G# R: W7 o1 c4 b+ p! v% e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8.jpg
$ M; b5 S2 m8 B# a2 u6 G/ ^

& R& M! S- W9 ]& k$ Y7 x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9.jpg
- z( B2 Q8 {3 {0 o

5 V9 ?* N# f% i: [1 c8 B) v在201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以“科学与文化的对话”为主题的一次交流活动,其中进行探讨的,就是杨振宁莫言和范曾三位老先生。
& ]8 u* b' Q$ r
  u" v- J0 U3 C0 |8 E) p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10.jpg

7 P, z( Q5 s. y- G; G$ l. x5 s6 n- H5 D1 A
一个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另一个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相差55年的“诺奖对话”,现在观看起来仍让我们受益良多。& ~3 e2 P, w' b$ b* T0 F4 t1 W! D

. x/ C! w9 F" K# S3 S- M6 _: U: J等到送别仪式正式开始之后,我们也看到了翁帆的身影。
5 j1 f$ N0 n4 m  ~3 \* E& g现场画面曝光4 c  z- g. s& P# p5 Y; N0 y' W8 @
# R2 u$ {. Y- Y  C$ `; V( s+ J* L
仪式开始之后,我们也看到了身上盖着国旗的杨老,而他的周围,则是用绿叶和鲜花层层围绕。9 I1 H. d) N/ ?5 W( X8 B0 ^
- c, U8 d6 W% R% R' ]4 Q2 D' k3 `
社会各界人士分批进入,大家有序排成几排,向杨老鞠躬,而在两排站着的,一边是杨老的家属,另一边则是相关工作人员。
5 l+ ?) C9 X0 @8 Z2 v
! {" [8 y; e. R- q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11.jpg
6 O/ J# ^, w/ }

4 T; ^# ~+ [; a翁帆,站在最前面,虽然镜头有些远,但依然能够看出来她的悲伤,20多年的婚姻生活,翁帆女士对杨老的感情或许并不只有崇拜和爱,更多的是这么多年来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7 ^+ L, U3 f2 e
6 ~' ?' x, n( Y. k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12.jpg
5 y& h6 }+ E# G0 A: O) g  M4 @
6 _! y  L4 C0 N! X- P
在一样节目采访中,杨老亲切的将翁帆比作是:
. Q8 T8 ?- U! s( A
“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9 [( u* h: M9 k
杨老回国后的生活,所作出的贡献,其实是离不开翁帆的,若是没有杨老的悉心照料,杨老的后半辈子可能就没有这么开心,没有这么硬朗的身体。  v7 R9 c1 Y/ A& w9 ~6 n; f

' A7 r' }5 e& r( j: R1 P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13.jpg
& c( C. j2 V7 O- c) ~

, J' o$ D) P/ `4 \4 M% _2 S对于杨振宁的称赞,翁帆则表示是因为杨振宁,自己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在对方的陪伴下,都过的十分开心。! f+ v/ g; [( F) P& q
是杨振宁塑造了现在的她,给了她一个纯净的世界。在伴侣生命观的影响下,她也逐渐理解“爱是成全而非占有”的深意。
( @# p+ W# Y( `8 T  X- L

# s9 Q9 b* X: j4 [# T+ {; F: I1 Y1 G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14.jpg

* V) R# S8 d+ G6 @6 t6 R翁帆无微不至的照顾$ A% E/ ?# Q; V. `9 o

+ Z# w0 U8 j! u! J1 q# G4 c8 v) a当杨振宁学生兼挚友,南卡大学的教授葛墨林回忆与杨振宁最后一次见面时,表示杨老在去世前一个月都处在“病危”状态。2 _" m% H( v. l
“近一个月,杨先生都处于病危状态,但他的神智是非常清楚的。”
+ y- i- M7 ^+ J

7 W/ M; k: w, i* I  W  a" a! P; V; c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15.jpg
- r- `+ p: p, s8 U- k! T

& m0 ?% D4 v* I- D$ j杨老当时人已经不怎么能动了,而翁帆就一直陪在杨老身边,当葛墨林教授说完之后,翁帆会专门用一个小白板写下来,帮助沟通。
2 Q- c- ?9 G0 T( Y# o( [  ~* J& u6 L" R( a( _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16.jpg
- [" \; w: ^+ s! h5 N# ^0 U
在杨振宁去世之后,翁帆女士随后在光明日报上发文:. T1 o4 l0 }; r" a8 U* @+ L. E
杨先生离开的时候一定很欣慰。他的一生,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人类的进步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3 `! [3 v+ \/ O& y' s5 ^
7 t1 a/ W5 M( j1 y) \1 j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17.jpg

, J0 S, _  `4 R4 O/ P, B2 O* }8 p杨老的贡献不止物理学
1 |( w: e( `+ ~. ~* P7 a; {8 i/ D4 i2 U8 V" S) P
杨老的贡献,并不只有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在当时那个年代,在美国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想要回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1 Z, ]/ J( s% l  d) D/ U# [
/ N+ M3 z" W3 C* B1 @但在事情慢慢好转之后,杨老几乎每年都要来国内交流,并开始在美国的许多大学进行演讲,呼吁更多的华裔回国。/ g7 V" ^! l$ ^9 Q* \# D1 z

2 j& Z1 {1 B+ l: k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18.jpg
- G7 l& g2 k# H+ v: G1 O3 J) Y
在演讲当中,越来越多的华人参与到了学术交流当中,而杨老也直接被冠以“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的称号。
! h* e! R- n1 S* ]0 Z$ _1 O: }: k# u$ V* ?( c$ }* o& }
在他扎根国内之后,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回国参与各行各业的建设,就像清华大学李隽教授,就曾受过杨振宁先生回国教书的影响。. w2 ]' {. `6 k
“他都回来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回,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他自豪。”
7 c- h# n! Y; h  U7 {
4 d8 P4 D  X+ ~3 m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19.jpg

6 Y1 ^; r. m% a杨老生前曾说:/ A3 i& H9 E! M, _+ i6 \
“自己的一生画了一个圆,起点是在清华的科学馆,当时他只有7岁,父亲杨武之是清华数学系的教授;他在人生的终点又回到清华科学馆,画了一个圆。”. t  O" j  T; D+ \4 J* [" r8 ~

8 s  o( v. a( e, q/ N) e* |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20.jpg
; v, Z5 w9 O9 K0 ~  x2 E
. I) B9 Y+ S7 a! D/ f5 t
八宝山革命公墓也是过去送别邓稼先的地方,杨老生前,曾多次来到这里为他扫墓,即便是百岁寿宴,他也忘不了这位挚友。
& R- x/ i$ o3 \+ a, U
“邓稼先写了一封信,在信的最后,他给了我一个期望,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我觉得今天,50年以后,我可以和邓稼先说:稼先,我懂你的‘共同途’的意思。0 r! `8 X5 `4 G

& j# I5 Y2 x% D( r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21.jpg
1 g  V) Z  t, H

! |3 H# v' [) X" B5 f现在,两位两位科学巨匠在民族记忆当中“重逢”,而他们也完成了“千里共同途”的精神约定。
. r  z0 [+ V# v- p参考信源:
8 @& v2 x$ U2 m* q( w
: u! R/ N& n' X- P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22.jpg

% Y  c& N1 o2 o9 B6 |. G# C
8 ?% g8 y) u$ F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23.jpg

  W2 C7 D% d' e2 o) O
( z% E# O3 a' n- G
杨老追悼会现场曝光,翁帆站第一排,莫言写诗送别,人群望不到头-2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30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