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

[复制链接]
查看5291 | 回复0 | 2025-10-22 1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1.jpg
6 a4 m7 I5 c5 d$ K; q6 B6 Y
人口数据再次拉响警报,不仅总人口在减少,年轻人也越来越不愿生孩子了,眼看常规办法效果不佳,一些专家开始提出各种奇招。
3 g# [" c) e* }$ q* {向单身人士收税,建议央行直接印钱给生育家庭发补贴。) ~7 F% n5 ~- r& @1 y. p( w  u+ N
这些建议真的好用吗?. E3 l+ c( ^: x. h5 Y, b- m* p
) H5 @8 ?, n- s  M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2.jpg
- ?3 X% w* R" ^, N; n) r
人口警报再拉响?
$ q" V7 H; O1 d1 }9 b' r) g1 H2 ~! K' N) F' ^$ C/ z, [* k) e" N
到2023年底,全国人口是14亿967万,听起来还是个天文数字,但比上一年少了整整208万人。" S+ _8 \5 ?$ u% x9 p7 P4 G
' ^7 O( W% r2 m9 K8 V1 r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3.jpg
; @, e" v5 s5 Z' o* N9 ]7 O  C
再看新生儿,2023年一整年,全国只出生了902万个宝宝,出生率换算下来是千分之6.39。
+ c/ [- l! O( d# u% _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把一千个人凑一块儿,辛辛苦苦过一年,最后连7个新成员都增加不了,大家生孩子的念头,可以说是降到了冰点。
7 I4 I) e, ?8 m% o9 i
3 G' a: m( ^( _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4.jpg

* g* E8 b: J, m5 M6 Q一边是新生儿越来越少,另一边却是老人越来越多。& Y/ M1 a. s& X, A3 c6 p- \- R
2023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2亿1676万,老年抚养比这个词听着专业,说白了就是,现在社会上差不多是四个半的年轻人,就得负责养一个老人。
' p8 B: e3 S" `& Q7 S# r3 y; {这种压力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不过在一堆让人发愁的数字里,倒有个意外。: ?% a5 X4 F. l( C& p" s: ]) Y
2023年结婚的人数居然涨了,比2022年多了142万多,这是2014年以来的头一次。
( s* R' A! {+ `& {& E4 q) P
6 o7 q0 X" |7 s" e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5.jpg
$ H2 G/ H+ M' v/ [9 b
但奇怪就奇怪在这儿,结婚的人是多了,可新生儿数量还在往下掉,这说明就算年轻人愿意领证结婚,但要让他们点头生孩子,还是难上加难。
1 N5 p& V! l+ @% X# h这些数字摆在眼前,光靠喊口号鼓励显然是不管用了,于是一些专家开始坐不住了,觉得必须得出点奇招。3 t7 \$ I0 m* J+ `" Z9 S  h3 f

. E) P6 n9 a9 k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6.jpg

# L$ K. X2 {" ^4 S花样招式催生( q) O# B8 R: I' a  B

" D* J9 x( I, v$ D专家们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跟钱挂钩,而且手段非常直接,分成了罚和奖两个极端。: s0 U7 ]5 g6 k1 o
先说罚,提出了一个叫单身税或者不育税的点子。
5 `+ o+ H, n/ j# m: F- N: j
. I) e0 f9 r" G. W3 a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7.jpg
4 e1 w2 d% ~1 ^. N7 r
这名字一听就懂,就是说要是到了年纪还不结婚,或者结了婚就是不生孩子,那对不起,得多交点税。# b  o% N9 D" }  f  z/ s% ^- v% `
这个想法背后的逻辑是用经济上的不划算来逼着人们去考虑结婚生子这件事,让人觉得单身或者丁克的成本太高了。
, j- a" s( M0 Y8 }- Y
! z% _2 r3 O; {2 H' o2 ~! s5 H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8.jpg
! o0 {! n8 w. F6 V
如果说收税是让人难受的办法,那另一派的建议就正好相反,是让人高兴的办法。
. d$ s$ F% A% ~) t) a/ V( @2 }; Y# M* g经济学家任泽平就提出了一个想法,说让央行每年直接开动印钞机,印出2万亿人民币来。
8 ~, t3 Y; Z- i: `. ^/ y
9 }# n& c' `0 [" y: M' m4 R, Q) `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9.jpg
6 r! g: |& J8 P; v8 l3 o& ^
这笔钱不是从国家现有的税收里出,是新印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成立一个鼓励生育基金,专门给生孩子的家庭发钱,给他们补贴,帮他们建托儿所。
& v9 X/ O" Q8 L0 J; C这么做的好处是国家财政没负担,相当于用一种特别的金融手段,直接把钱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L7 u: R2 \; r6 l! }0 M6 U: h8 {! H
但是不管是罚钱还是发钱,这些招数都是想用经济的力量来改变人们的决定。
5 a$ \( o9 y" s) i+ M) x不过现在年轻人的问题,光用钱可能解决不了。  q" \# H' N0 f- X% m4 [* Y
' P' S  T0 V* ?( i3 [: S/ S8 j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10.jpg
. v2 @5 V) d& r/ Z& e7 T* a
直接改结婚模式
" E. |' F% `; V2 L1 C% X
" n. m% C$ M3 g' d2 G而有些学者看得更深,他们觉得问题可能出在婚姻和家庭这些社会制度上。/ [- I  D. l* ?2 u4 G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不是不想要孩子,而是害怕结婚,觉得那张结婚证太沉重了,于是就有人提议,干脆把生孩子和结婚这两件事分开。
  u6 m) l0 A- ]3 J5 M& g3 u# q& l" N9 D9 z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11.jpg

6 m# `/ J  F( w. u# @7 @两个人要是情投意合,愿意一起养个孩子,但就是不想领证,那社会就应该允许,保障他们和孩子的所有权利,别让一张纸卡住所有事。$ j3 b* t6 H6 l0 B
这个想法还算温和,另一个建议就真的可以说是在挑战所有人的神经了,有学者看着现在男多女少的情况发愁,竟然从古时候找到了参考答案。1 e) Q" Z' N9 s
说可以考虑一妻多夫制,让一个女性可以合法地拥有几个丈夫,这样不就能降低生育机会压力了吗?
* D( z0 {* T$ k' [# m% Z& t# ]# R' ~' A: y& P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12.jpg

5 a, n3 R5 O" Q/ V$ w  z6 |2 w7 p! o! U$ V真的是太离谱了,这都不是建议了,简直想要犯法。
) T+ y) C4 k9 ~# t  |; x除了婚姻制度,连大家交的社保和以后要领的养老金,也成了专家们建议的对象。/ y8 P1 p5 O/ [/ ~9 ^2 W
他们的理由是生孩子不仅是为了自己家传宗接代,更是为整个社会培养了未来的劳动力和纳税人,这是大贡献。. |% v$ }' V3 V$ Y% o6 u& }, g# {
既然是贡献,就该有回报,所以他们建议,以后养老金的发放,应该和生孩子的数量挂钩。- @; O7 S8 s4 O7 _  A: V3 D1 A& P3 k
# V7 Z5 l. w7 x' Q# `. X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13.jpg
$ Z8 x. L  o! I* z) z/ L
比如没生过孩子的人,以后领的养老金可能就得打点折扣,或者现在交社保的时候就得多交一点。
# U. H; X& J0 r4 C- G反过来,生了两个,三个孩子的家庭,老了之后就能领到更多的钱。
: T* \0 r; V' A/ ^这个办法等于是把生孩子这件事,从一个个人选择,变成了和自己晚年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的社会任务。
/ w1 ~# n+ u1 E7 z& y5 f: h这多少听起来实在是阵仗太大了,于是又有一派人想出了更实际的办法,他们觉得直接把生孩子和大家最看重的资产绑在一起,效果才最快。
/ m) o3 @8 i# f. o3 L& Y5 u- d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14.jpg

$ w7 H  _$ N1 a( q. }4 z' F' x孩子挂钩房产
0 {5 |& p% }6 i% d' a% M9 m! [
$ {# k  Q4 n* b5 H: i; |  L1 T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最大的生活压力源之一就是房子,高高的房价让很多人连自己都顾不过来,更别提生孩子了。
+ p+ C% a) O' [% A: `: {) l针对这个痛点,有专家就设计了一套和房子挂钩的奖励方案,就是买房的时候,根据家里有几个孩子来打折。/ y# |* \7 r" {% i
如果生了一个孩子,房价打九折,生了两个打七折,要是生了三个,那更厉害直接打对折。/ J2 g3 s: e9 U* V7 H" d+ h; S) P
% p( k" A$ }! _* `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15.jpg

0 X& S  p1 b9 P. m还有人建议多孩家庭的银行房贷利息,国家可以帮忙还一部分,甚至全部免掉,目的就是把压在年轻人头上的这座大山给搬掉。
. q" _+ D6 F$ T3 y3 Q$ ?! Y$ H. f% e除了房子,还有人把主意打到了刚出生的婴儿身上。
9 X- ]: ~) a/ S& T3 w* c: s) B
1 y$ ?0 g% z, ?& n$ I' H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16.jpg

* e3 g  c1 \. o有个建议是每个新生儿一出生,国家就立刻给他开一个专属的银行账户,然后直接往这个账户里打一笔钱。
6 w9 q* f0 h; |8 f& P/ c* Z这样一来,孩子一落地自己就有了资产,家庭抚养的起步压力也能小很多,这种出生就有钱的模式,把未来的福利直接变成了眼前的现金,吸引力自然不小。
9 H8 c7 {* H! P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这些方法都等于是在告诉大家,国家真的是在想尽办法催生,但是好不好用就不知道了。
" ?, F- W. s8 h+ D# z* f9 X% H4 }: z( O' Y: ]$ Z3 C/ g! T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17.jpg

+ C' o7 _$ p1 I. g. c8 w8 w! Z结语
# V# V0 u. A) z1 y, I8 ^' C4 v9 t* _4 \7 ?
现在为了让大家生孩子,能想的招数几乎都摆上台面了。
5 b" d% T) f# G8 i) V, z  E2 H- T* i8 ^! l! n! l  w& e7 t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这次很少有人愿意再生了,专家奇葩建议频出-18.jpg

4 p! T5 K- F! Z% a! _& e+ T但到底只是专家们的空想,还是真有可能变成现实?这恐怕才是接下来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X3 f9 [' ]; v6 \6 K" B
信源
+ c, i( l2 z* X; G6 o4 C新浪财经 2021-12-14 中国人口预测报告发布,专家给出鼓励生育三项建议
- P& W& ?  a2 [, \& u) r腾讯新闻 2021-08-14 惩罚不生孩子的人?厦大教授的建议,其实还不算奇葩3 G9 r- t  Y; G3 e$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37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