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味觉权力》理论框架,我们来深度剖析“酱香拿铁2.0”这场联名盛宴背后的权力游戏。这远不止于一杯咖啡,它关乎符号的嫁接、欲望的传导,以及最为精妙的——权力归属的隐秘争夺。+ @# L" v) }( ~ i4 K! ^% ^
2 Y: E; z0 F4 P: w, P- _3 F
, u+ j; X, q4 K神殿共建与权力窃取:谁定义了“酱香”新信仰?, N* v3 P1 a' r: V
这场联名,始于一场轰轰烈烈的“神殿”共建。1 ~8 l* z3 u/ s
· 神像嫁接:茅台将其最核心的“国酒身份”与“酱香”风味符号,从传统的宴饮神殿中抽离,注入瑞幸的咖啡杯。这使得“酱香”从一种白酒品类特征,被重新定义为一种新奇、猎奇且触手可及的风味体验。
) T- w0 v' f. Q/ J. e· 感官启蒙:对许多年轻人而言,这是“人生的第一口茅台”。瑞幸通过这杯咖啡,为用户设计了一次低成本的“启蒙仪式”,让他们得以用味觉亲身体验那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权力符号。7 E+ ? b0 l" V7 {8 Z) z8 m
· 话语权重构:联名后,“含茅量”等新词汇在社交平台被热议、玩梗。这个过程,本质上是在用年轻人的语言体系重新解释茅台的神像,让旧的权力符号在新的语境中焕发新生。; H4 _6 ~8 y: _, t
然而,神殿建成之后,权力的归属却发生了惊人的逆转。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告,“酱香拿铁”核心商标的注册人赫然是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覆盖“咖啡饮料”乃至“含酒精饮料”等关键类别。茅台仅作为“生产许可”方出现,甚至不是共同申请人。这意味着,法律意义上,“酱香拿铁”这座新神殿的地契,完全握在了瑞幸手中。
2 C0 N! g6 e2 I% C/ A0 D1 H欲望河流的精准开凿:流量、场景与社交货币5 `- G* O1 T7 _0 @/ h
在“欲望河流”的开凿上,此次联名展现了教科书级的操作。$ i7 M9 |% r& V0 K
· 平台化河道:瑞幸选择在抖音生活服务平台首发,借助其「心动上新日」IP的资源和流量扶持,实现了从内容种草到即时转化的高效引流。! G6 i0 |. ?4 |# n! d- i. V
· 场景化翻译:营销没有停留在联名本身,而是将产品巧妙植入“早C晚A”(早Coffee晚Alcohol)的都市青年生活场景中,甚至衍生出“晚安酒”等新用法,极大地激发了用户的场景共鸣和购买欲望。8 O7 D/ Y. {% Y
· 社交货币化:购买和分享“酱香拿铁”,在朋友圈语境下,意味着“跟上了潮流”、获得了一种有趣的谈资。产品本身成了在社交网络中流通的硬通货。
' I* G% Y. m4 x8 n3 ?0 {# q0 @4 K" v6 e身份镜像的短暂跃迁:19元的“权力”滋味
L3 b& Q# q% b) x6 [5 w8 B7 V“身份镜子”是此次联名奏响共鸣的关键一环。
; P B( D) D2 A9 {; ?6 t. r% v· 符号价值主导:消费者购买的远不止一杯咖啡,更是杯底那抹酱香所承载的身份象征和权力想象。花费19元,便得以浅尝一次“权力”的滋味,完成一次短暂的身份跃迁体验。7 {* |( g2 P( ^# c
· 理想自我投射:通过消费这杯咖啡,用户向外界也向自己展示了一个“尝过茅台、懂得潮流、拥有谈资”的理想自我形象。% L* t# C# m' u. N6 z3 c+ g
权力博弈的终极代价:一场精算的零和游戏?
2 G2 w {( w: ?; q; k q表面上,这似乎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双赢合作,但深入权力的底层,博弈的天平已然倾斜。
8 ^4 g4 S+ H- I+ O$ \· 瑞幸的“阳谋”:
( c5 Z2 h5 ?; N" ~% R3 E· 构筑味觉专利:通过独占“酱香拿铁”商标,瑞幸实质上将“茅台风味咖啡”这一细分赛道的定义权和未来收益权收入囊中。7 m: A, {6 M+ {& b) \9 w
· 资本叙事升级:这一现象级单品为瑞幸提供了“中国咖啡味觉创新”的新叙事,有助于抬升其资本市场估值。
: i+ q' ]9 }5 ?+ f& j% f$ W· 私域流量沉淀:联名带来的爆款效应为瑞幸App带来了数千万新增注册用户,这些高价值流量构成了其私域护城河。+ V$ j- ?. \0 j- g% l, m
· 茅台的“暗礁”:
a* e, _3 A. w7 x· 品牌稀释危机:“酱香拿铁”的爆火,伴随而来的是网络上大量的“自制酱香拿铁”教程,飞天茅台被部分调侃为“酱香香精”。茅台小心翼翼维护的稀缺性和神圣性正经受大众化消解的考验。
; D, N2 e; V1 |· 符号定价权旁落:如果“酱香”风味最终与“瑞幸咖啡”深度绑定,茅台的核心品牌资产将面临被“通用名称化”的风险。长此以往,茅台在未来的跨界合作中,恐有从“神殿供奉者”降格为“原料供应商”的隐忧。
+ E. O9 b/ x @+ Q) x味觉权力的未来启示2 n8 p5 R, ?! M1 Y# g* V
“酱香拿铁2.0”的案例,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 G6 \( U6 [* R+ @1 g2 p# K5 S· 对于品牌建造者:
2 H! ]3 F! u3 E* B* U5 x. o( W· 联名需确权:在合作之初,就必须用“权力罗盘”推演,明确商标等核心无形资产的归属,不能停留在“共赢”的模糊预期里。- {% x7 H8 S- f% p7 X+ Y7 ?7 y
· 警惕河流反噬:在追逐流量时,需审视营销内容是否与品牌长期价值一致,避免被短期爆红反噬品牌根基。1 j+ R4 d) k0 H, k1 _/ x8 l
· 为神像投保:强势品牌在联名时,必须设立 “品质控制条款”和“价值监测机制” ,防止核心品牌资产在联名中被稀释或扭曲。
0 Q, S, R5 m) H6 ~% f, p· 对于觉醒的个体:" Q; ?7 g- q. T* R
· 当你下一次为类似的联名爆款心动时,不妨进行一次“权力的灵魂三问”:我为什么觉得它好?这个“好”的标准由谁设定?我的选择是源于内心的自由,还是源于对落伍的恐惧或对归属的渴望?. l( J% [+ z5 k
· 理解权力的游戏,不是为了拒绝消费,而是为了带着清醒的洞察去参与,夺回属于你的感知主权。+ a# _+ Q+ v& k B0 J3 \
“酱香拿铁”的风,终会散去。但这次联名真正值得我们铭记的,并非其昙花一现的热度,而是它如此清晰地揭示:在现代商业社会,最深邃的竞争已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于对感知操作系统的定义权之争。谁的名字最终留在文明的底层的法典上,谁才真正拥有讲述下一个故事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