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爱好?

[复制链接]
查看7501 | 回复15 | 2021-7-3 19: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家有六周岁不到的准小学生男娃一枚,孩子喜欢做思维类的题目,如围棋死活题和小学低年级奥数,围棋学了15个月已入段,奥数自学自练刷完《举一反三》和《奥数精讲与测试》的2年级内容,一边自学课内3年级内容,一边自学自练刷奥数。孩子对于这类思维类/计算类题目的兴趣较大,宁愿不出去玩/不看动画片,也要刷题(主动),每周平均在相关题目上耗费20小时(周一-周五每天2个小时+,周末每天5个小时+)。目前孩子还有一些英语/绘画/主持等兴趣班,积极性一般,没有深入探索或者在家自学自练的欲望。& i' c7 G# f; j- B7 X, |( Z
补充:作为父母,我们本身很平庸,没有艺术类的特长。之前孩子偏科严重(语数外强,约有小二水平,体育一般,绘画/劳技较差),哪个项目我们多重视多陪伴,他的兴趣就长久一些,表现好一些。但是这一次我们没有陪伴,孩子在家自己自学自练。我们参与不参与,他都在那刷题,我们在旁边看电影也影响不了他。孩子从小被他妈陪着学,对学习的兴趣比较强,愿意接受新的知识,遇到难题不畏难,愿意翻例题求解,总体来说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 m5 C) a8 k& C. X顾虑:1.孩子热衷于高强度的思维训练,是否有害于孩子的长期发展,类似于拔苗助长?2.家长是否该保护孩子在这方面的探索性,如何保护?3.家长是否该用其他方面兴趣爱好来分流孩子的注意力?
王騛博王d | 2021-7-3 21: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好羡慕,孩子的喜好这么早就已经显露。* r5 x: I! {: D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就顺势而为。在我人脉和能力范围内,接触真正懂围棋和数学的老师,不怕远,不怕贵,带他去学。
) B1 _, G* I0 k% D/ O1 @3 F其他他感觉一般般的,如果时间和前两项有冲突就停了,没有冲突先学着,看看娃指不定哪天又特别喜欢了。一直一般般就慢慢学着等感觉时间不够用时再掐掉。
' [5 P3 L1 x% Y! {. c! b体育,挑一个他不讨厌的,又比较近比较便利的坚持下去,不为别的,就为有个强健的体魄,有好身体支持前两项爱好。
( \8 W( g9 w1 f/ [- ]) c我觉得人其实并不需要多才多艺,有一两项真正喜欢又擅长的就好了。将来能找一份和这个爱好相关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又有一群兴趣相投的朋友,这样的人生才有意思。
题主有一个特别棒的自推娃!
# B  d  n/ D, w9 c0 w' E1. 高强度的思维训练是孩子自己的兴趣所在,不存在“拔”苗助长的问题。我认为完全不用担心。
* Q+ d5 Q1 R1 }3 j) e2. 家长需要保护孩子在这方面的探索性是毋庸置疑的。孩子有兴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件事。发现娃兴趣的一点点小种子必须赶紧护起来,找个扇子扇一扇。8 Q" G  U* Q$ r  s
数学方面可以考虑用可汗学院的题自学,非常系统,而且每一个点分的很细,孩子的强项弱项一目了然。视频讲的也很适合小朋友。
3 k6 q7 ?" h, _9 S- P: B+ u* Z同款娃妈还有些感受供参考。
% U5 v. W8 y5 h( {& y我家娃酷爱看书和刷题,天生喜欢找题做的那种。是看见题眼睛发亮,天天抓着我出题考我的那种。她刚满五岁那年,我买了一本讲行星的书打算送给同班小朋友特别喜欢行星的哥哥放在书架上。有一天,她说:妈妈,你能给我读一下吗?0 o4 D9 G; L+ r8 u# R1 z
从那一天开始她开始疯狂地喜欢上了行星,而我开始了疯狂地搜索关于行星的适合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书,还有,找家附近相关主题的活动以及博物馆。
$ d% ]1 n  V0 S5 Q, s生日趴也是天文主题,裙子也是星星款。还用她最喜欢的行星Venus给家里的兔子起了名字。有一天她用小磁棒在后院自娱自乐,突然兴奋地跑进来说:妈妈,我发现了一颗陨石。你看这颗石头有磁性!我不确定她发现的是废铁矿石还是真正的陨石,却发现慢慢的,她突然又对石头感兴趣了。于是我又疯狂地搜索关于石头的儿童科普书籍,参加相关的活动,买来很多小标本供她玩。还带她去伯克利大学的Cal Day(大学公开日)参加一些科普活动。她碰到一个老教授,聊了一个小时之后,她知道了石头的各种性状最本质区别在于所含的元素不同。于是,我又找来关于低幼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书籍让她看,找这些书的时候,发现类似的关于人体的书。于是顺带借回家。结果,她又疯狂地迷上了人体的各大系统…同时,各种动物,地上的水里的一直也都是她迷恋的,因此家里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类型的百科全书。。。, g: U4 `& W1 M9 k+ p6 W
简单地说,对知识有探索兴趣的娃,当爹妈的即使是科学家,也不可能涵盖所有的领域,所能做的就是找到每一个娃感兴趣领域的专家来教她。我自己不行,但是有人可以。我能做的就是去找这些专家写的书。而我找书会找很多近似领域的书,这样娃看完石头,再去看看电厂水厂怎么工作的,或者再看看奇妙的人体…在娃看书的同时再去动物园水族馆博物馆之类的体验。博物馆会有很多主题,有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方面,比如数学,可能还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等,借此可以让娃在更多领域接触到新鲜的知识,拓展娃探索世界的领域。+ z4 I$ _2 x  C, N0 H3 m
3. 关于其它方面的兴趣爱好我觉得是有必要的。不过不是为了分流娃的注意力,而是让娃发展更全面一些。7 |! n5 L9 @) B; w/ Q4 f
首先,体育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兴趣爱好。不仅仅是对娃的身体健康有利,还有利于锻炼娃的坚韧品质。体育精神里面有很多是娃人生中很需要的,比如团队合作精神,不服输的精神,挫折教育,失败的情况下承压的能力等等。
9 L6 U5 c$ p+ V7 N" k4 @: f4 A其次是艺术类。对艺术的鉴赏力在娃长大之后会是一件受益终身的事。有研究表明练习钢琴对于孩子数学能力的帮助。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一生的喜悦主要来自于音乐,我若不是物理学家,可能会是音乐家。我活在音乐的白日梦里,以音乐看待我的生命,我无法想象没有音乐的生活会如何 ……”前几天跟娃做一个游戏,一个手拍脑袋,另一个手在肚皮上画圈。我和他爹不是一起拍脑袋就是一起画圈,她一点障碍没有。弹巴洛克时期的曲子各种分裂的两个手的风格,这种小游戏她已经不觉得有什么困难了。然而练习乐器的投入特别大,因娃而异吧。但是给娃挑一个小乐器试试还是有一定必要的。
4 O7 H2 L) r. v+ G# w! V8 f+ Y- P再次就是动手能力。所有的创造力都是需要实践的。所以动手能力是爱琢磨的孩子需要培养的非常重要的能力。搭个立体模型啊,种个小植物啊,做个小船看看怎么样才能装最多的硬币啊…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进一步思考有帮助。
& L7 {8 y/ A7 I4 S- }0 {  m最后,祝“自鸡娃”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家好,北京四中璞瑅学校校长徐加胜,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十多年了,想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分享点看法。
+ V9 `; N( G7 C* _其实关于怎么对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就是要正确看待孩子报兴趣班这个事儿。现在,舞蹈、跆拳道、钢琴、篮球等等,课外兴趣班多如牛毛,家长应该给孩子怎么选兴趣班呢?是随大溜跟着别人跑,还是稀里糊涂就给孩子报了 N 个班?其实兴趣班是有性格的,得因人而异,找准性格。! i  T3 \: r2 n
课外班的问题其实是中国教育问题的一个缩影,包括家庭教育问题的一个缩影,最关键的不是报与不报,而是你要把一个问题想清楚,就你别跟着别人跑。可怕的就是说我做这件事情,你为什么要做?大家都这么做,我觉得这个就非常可怕,就这个理由提出就非常可怕。所以你比如说关于课外班,我觉得也是一个道理。有的时候我就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加上作为家长的这种内心的焦虑,他有时候真的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把孩子送到了课外班去。他不是考虑这件事情课外班对孩子的意义如何。$ f" C: k8 a) k2 ~9 a, Q. k' r
首先关于说兴趣班,我个人的观点,它的存在是很有价值的。
  d, f! N) {8 {0 O% f5 R为什么?因为第一人的天赋是多元的,那么作为学校而言,相对它是指向了我们平时的这些学科教学。那对于兴趣来讲,它不见得学校都能够关注得到,所以如果说孩子有独特的天赋,而且他愿意发展这个天赋,那么我倒觉得我们把孩子送到一个兴趣班,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你比如说很多孩子就特别喜欢跳舞,那我觉得你也不要求他一定非要考级,这就是很自然而然的,每周有一个很愉悦的和自己的兴趣在一起的那么一个时间和场,那他就在那玩呗,我觉得是挺好的。% q" }& M6 y' r- s9 z
再一个,这样的话,因为它不就弥补了学校教育这种单一性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觉得家长其实一定要去思考这个点,就是所有的兴趣,不管是运动还是艺术,它是有性格的。你比如说乒乓球有乒乓球的性格,篮球有篮球的性格,排球有排球的性格。
8 b; e- v; K6 m& u0 h2 S: o: O7 b/ l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 T( R: U. j; \: N3 B????App 内查看
挂号叫鸡酚 | 2021-7-5 00: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 B( @1 A# _8 c/ }7 u" ~
你孩子的表现让人惊讶,也因此,想跟你交流一下如何有效的支持孩子发展。
( w! U$ A9 m( C对父母来说,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有效响应孩子需要并支持孩子顺利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孩子会受到伤害,原因很简单: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开始陷入了自己的苦恼,无法继续为孩子提供有效的支持。2 i  J9 Y7 g: t  @: d9 ~
这种在亲子互动中陷入苦恼的过程,通常是自寻烦恼的过程。你所描述的,就是典型的自寻烦恼:孩子表现很棒,甚至都没有上小学,但其智商发展却已远远超越同龄孩子。这种发展,一方面让你们惊喜:“我的孩子看起来像是个天才!”;但另一方面,这也会诱发无可避免的恐惧:“孩子这么天才,万一我的引导不合适怎么办?万一拔苗助长怎么办?万一他有些偏科怎么办……”这样的苦恼,会无穷无尽。对孩子的伤害,也将由此出现。# Q, X5 v" ~& ?4 E  U
近几年,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太脆弱了。我自己也做了很多例青少年抑郁、焦虑干预处理的案例。这些抱怨的父母不明白,如果要探讨孩子陷入心理困境的社会根源,很多孩子都会有一个共同点:父母缺乏有效支持能力且热衷于不当干预。
) d7 m9 K2 a2 u8 g  M" S这不是父母愿意的,但当父母的注意力过多聚焦于孩子、聚焦于孩子表现的好坏时,不当干预很难避免。为什么?我们知道,所有的成长都是有路径的:接触——好奇——尝试——犯错——重新尝试——逐渐获得新能力。任何孩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这样的过程,尤其是从错误中学习的过程。但一旦父母过多关注,这一过程将在犯错后戛然而止——父母会干预孩子的错误,从而可能让孩子迅速丧失兴趣,进而无法重复体验并获得收获。
0 ]% q6 |8 l) Y1 S& I/ X0 j% X之所以与你探讨,原因在于:你现在的焦虑,就有可能是这种不当干预的前奏。你提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看似是保护孩子成长,实则是为了缓解父母焦虑而思考的控制方案。很抱歉我这样说有可能会冒犯你们,请试试深呼吸3次,然后问问自己:面对孩子不确定的未来,我是否感到忧心?这种忧心是否让我试图干预并控制孩子?
% X& k( v( I  E/ S, n7 U只要你愿意,你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控制欲望。
8 R* Y% X* h+ S5 b4 E一切的战斗、痛苦,都将伴随着关注、控制而来。0 v5 o* m% c& K( s) X
孩子的成长需要规则,但也需要宽容、自由的心理环境。也许他的爱好会持续,并变成全球知名的科学家;也许过一两年,他很快又找到了新的兴趣,并开始聚精会神于新的领域。未来会发生什么,谁知道呢?孩子的将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9 l( C. b$ m/ B+ S: T; `
但一旦你们对他和未来有了固定的意像,亲子伤害将不可避免。; k( U! G$ C3 H4 l$ s& m
所以,试试去抱持你内心的焦虑,继续在开放、支持的状态下面对孩子。
! v. x* Y$ v0 E1 T祝好!
汲谷云 | 2021-7-5 07: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1 拔苗助长是指在外力干预下,不正常地提高孩子的水平。而题主的孩子是从中得到乐趣,乐此不疲。一个人最幸福的事不过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要干涉他,让他不做呢?7 h. }8 E9 u6 h0 f2 t8 A% |$ j# Q
2 家长当然要支持孩子的发展。题主的孩子应该智商远高于一般孩子。普通的教育会让孩子“吃不饱”,满足不了孩子求知欲。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建议家长给孩子找专业的老师,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事半功倍。让他在自己善长的领域自由发展。
. r4 {  y1 W4 L3 Q' E; @( e3 除非可能影响升学,不建议家长故意阻止孩子做喜欢的事。这么小的孩子,正该是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时候。你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就失去这个热情,自己转变兴趣。给他自己选择的机会。他还小,未来有无限的可能,不妨让他任意妄为一阵。2 ~# Q' C3 I  X( L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你喜欢的,正是这个社会所推崇的。祝福这孩子!
123472971 | 2021-7-5 10: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 D& o: W' t, t, g4 u3 D我曾经在这方面犯过错误,将高强度训练和拔苗助长混为一体,从而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和资质。
% {/ }/ r4 Z! v' V6 a. d* U  a9 o在美国,教育是分层的,不同水平的孩子,是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这一点中国没有,所以在中国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孩子兴趣大,但是家长担心学的太多,影响孩子的快乐童年。二是孩子明明没有兴趣,但是一定要当成天才去培养。这两个都不足取。
- g+ P' N% c2 v9 S曾经在闺女三四岁的时候,围棋老师不止一次找到我,希望让闺女跟着老师学围棋。围棋老师说你闺女是智商和情商双高,特别难得的围棋苗子。我当时担心这么小的孩子进行围棋训练,会影响她其他方面的发展,会让她的生活变的枯燥无味。其实闺女自己非常喜欢。闺女学钢琴,老师说她的水平考钢琴九级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全家拖后腿,认为学钢琴不是为了考级,一直不劝她不要考。
. V: e* @  T+ k4 o8 H' |$ s* I+ d写下此答案的今天,我的很多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 f% G) q! o  n/ P0 A# ]- l9 W. k$ z比如,奥数体现的不是一般的数学常识,而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法,而具种思维方法的人属于5%的极少人群。通过你的描述,可能你家宝贝就是这5%的极少数之一。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是给他请一位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虽然孩子天性非常好,但是专业的训练,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9 _* O' T- J; P
; C6 @* w! ?$ [- Q5 e
    不用担心拨苗助长,你家孩子在奥数方面的水平,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小朋友,所有用普通小朋友的方法对待他,显然是对他最大的伤害。
    : l4 J2 u8 e) B& ~* e! E7 N
2.保护和引导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请一位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您和您爱人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发现最好的奥数老师。5 w% K( N  M/ `  N; j2 Q
3.除了注意让孩子注意体育锻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其它都顺其自然吧。
123472570 | 2021-7-5 22: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可以多注意培养交际技巧和合作习惯,简单的说,多放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下,很多交际技巧只能是练出来的。6,7岁试错成本小。这种太会独立思考,做事习惯也独立,会弱化对交际、合作能力的激发,思维太强,以后交流中甚至会思维跳跃,别人会跟不上,同时会有可能很强势,又加上没有交际经验,在特定条件下,容易严重影响发展。本人小时候喜欢看书,喜欢独立思考,很少有朋友,长大后深受其害。也要多观察发现孩子属于何种类型,如果实在没有艺术兴趣,就没必要勉强,适当接触、熏陶即可。但人文方面的兴趣需要稍微着重培养一下,6,7岁也没必要上兴趣班,在人文情怀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很重要),阅读方面,给他买点适合的读物,家长可以讲,可以陪着看。人文和交际一定不能放松。
0 t4 Y& P+ F) O       至于探索的积极性,找专业类能找到的最好最合适的老师,不是指围棋专业和奥数专业,是指儿童围棋专业,和儿童奥数专业,因为是小孩子,除了专业知识要强,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一定学得好,又有经验那种,不然容易出问题。老师指导的同时,多参加比赛,最好是较权威较专业那种,儿童组,小学低端组或者幼儿组。年龄段分得不细的比赛不要去。发展肯定可以抓住优势发展,但度一定要抓好。比赛也不是一定要比出个什么,不要施加压力,主要是有氛围,有动力,有专人指导。
' Y' K6 W6 S- ^1 A' c& ^4 ?这种育儿问题,建议可以直接去大学找研究这方面的教授,交个朋友,长期资讯一下,会更好
飞向坠落巢ti | 2021-7-6 07: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尧5 d  j  q# p/ ^/ \  ?6 ]# E" x
我大女婿越来越可爱了。
2 w1 A7 U' u  j; B  ?6 [2 i9 W( O% |6 X
1.孩子热衷于思维训练没毛病
6 |. k: w' {# M& e! c但是需要理清“热衷”产生的原因。& Z6 ^( ?/ {& [2 y9 i
是通过完成学习获得自我实践的满足感,还是这方面能满足他的探索欲望,还是因为在做题上表现“热衷”可以获得家长的正向鼓励和某种条件上的奖励。这点很重要,后者过于严重就会加速诱发威权人格的形成。8 A, {' }6 q+ n
对于这三种情况需要家长来判断,就要设计实验比对参照。家长要通过实验观察孩子对于其他实践的满足感,对于其他问题的正向鼓励会不会引起孩子更多的兴趣,使其产生讨好效应。$ e) K( K7 L" e2 c! C, F2 o

6 Z, n: u) ^" {- D1 G3 G8 q+ Z9 w2.对于保持孩子的探索7 l! g8 ^! N! G
家长先要分清,自己究竟是要保护他的探索积极性,还是只是想保持他的“认真学习”给家长带来的安全感。8 Z6 C" T3 D' s7 }
如果是前者,孩子在这个年纪实际上应该有更多更广泛的探索欲望,家长更应该带他参与更广泛的户外活动,唤起孩子应有的动物属性,而不是在家窝着做题或者兴趣班。% o7 k& I, z7 f- N8 [" V- u
1 K9 y8 [% r; N3 [9 ]' l
3.关于兴趣' f8 l/ f* r  G2 R/ p& s; n; t
我一贯认为孩子早早学了一些后期知识是无用的。因为这种学习势必抢占了其他发展的时间。
" f+ L" K- G1 O% B+ u3 J其实现在的纠结在于,孩子是在“学习”上产生了关注和探索倾向。而不是在观察蚂蚁或者挖坑玩泥上。家长可能会担心如果分散了这种倾向可能会在遥远的未来影响他的成绩表现。这样的情况就“亏“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家长的社会观和学习观。# }5 g7 o! x2 f4 v7 v
如果是我,作为一个从来没打算孩子搞奥赛钻科研的父亲,既然孩子已经证明了在逻辑思维上的能力,那么就应该放下,在孩子欠佳的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4 Q- g9 R5 u% H, q2 r. `+ s& R# t6 |, P7 q! L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爱好?-1.jpg
123473558 | 2021-7-6 13: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z6 f7 @4 K2 |( a' J
以福原爱为例。有人认为,因为福原爱的父母曾是乒乓球运动员,所以才让爱酱一直练乒乓球。
+ g3 A. @0 c( ?; ~3 Q* L其实,福原爱首先是天赋性选手。在接受访问时,爱酱说最开始父母是想培养哥哥练乒乓球的,没想到自己在旁边拿着球拍玩,展示了惊人的天赋,从此,父母便全心扑在了她的身上。- o: H' t5 O. Y7 f6 z
其次,福原爱本身很喜欢乒乓球。妈妈记录下福原爱的性格特点:非常喜欢乒乓球,好强不认输、不放弃、热心钻研、高度的专注力,对胜利的渴望。, O* ]- ]0 W6 `9 C3 N' v* T, F
1 g7 ~; n! f! A) `. W/ ^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爱好?-1.jpg
+ ^- ^5 M" c; y1 A( k3 y+ Q+ W! ^                                                 (妈妈对爱酱的性格总结)
( \' n- d0 g7 U+ ]/ f' [7 |2 t. ~- N纪录片《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导演也表示,他当年之所以决定跟拍福原爱,正是看到她“哭着喊着说不要不练,说要继续练然后又接着哭”的样子,那种无论如何都不肯放弃的样子,那种一直坦率,一心一意地打球的样子。$ }0 j/ E2 C7 |/ ?- D+ q
当孩子遇到天赋+喜欢的兴趣爱好,父母怎会不花尽心思让其坚持。并且在纪录片里,艰辛枯燥的训练中,母亲从未指责、威胁爱酱练球,而是亲自陪练,鼓励、指导、有时也会用一点小小的激将法,比如说:“小爱不要太撒娇,不想练就算了,5个球练还是不练,你定。”爱酱哭着说“5个球要练”,真是太萌了。
& z( d  d4 I% W9 L( |( u% s+ M# J+ |- q( f- j' P

( Z' b" d! ]2 `# r/ S& G, V7 Q在这样的天赋加努力下,爱酱一路冠军拿下来,在日本成为了第一高手。并在15岁时就代表日本国家队征战奥运会。这期间,福原爱的母亲还三顾茅庐请到了国乒名将、辽宁省乒乓球队队长汤媛媛做爱酱的私人教练。
# `* [3 k  @2 ~4 M虽然个人成绩一直受到中国选手压制,但福原爱始终是日本女乒的绝对核心。帮助日本取代了新加坡,成为世界女乒的二号队伍。% O( X4 T3 }) d0 M
看到这,有些家长会有疑问,“福原爱天赋过人,怎么培养也不为过,但若我的孩子只是一个资质普通的平凡人,我还有必要想尽一切办法让Ta坚持和努力吗?”
8 o( p# ~) Q1 j- U' I9 ?1 ?) v- d有必要!
$ a! Z" o/ F- O: Q* l8 I平凡永远是相对的:对于清华大学来说,普通大学是平凡,对于常青藤名校来说,清华是平凡。对于神童和学霸来说,我们的孩子可能过于平凡,但跟太多处在生长环境、教育资源受限甚至匮乏的孩子相比呢?我们不知道孩子的未来如何,又怎能就此轻易断言她注定暗淡无光?2 d" `6 [8 C" P  A
家长们应该尽力抽出时间,陪孩子坚持Ta的爱好,或许是陪孩子练一个小时的钢琴,或许是进行一个小时中英文亲子阅读,或许是陪孩子打篮球、棒球等等。
$ z0 `9 `+ _9 _& x这样的坚持和努力。让平凡的日子少了焦虑纠结,多了些充盈和满足,生命与生活自然熠熠生辉、闪亮无比!未来,孩子的人生或平凡或精彩,我们都会都无愧无悔。因为,我们,都曾尽力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