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5亿打工人走进体检中心,期待一份能安心的报告。然而,当北京一位律师在爱康体检十年后确诊癌症晚期,而体检报告早已显示“肾错构瘤可能”却被医生告知“无需处理”时,公众的信任彻底崩塌。爱康总裁一句“别指望几百块体检什么病都查出来”,更让这场纠纷演变为全民热议的行业危机。体检中心,究竟是健康守护者,还是低价套餐的“安慰剂”贩卖机?‘
' V9 p6 W4 i7 r4 A9 z9 u! D" {0 b0 p* I( l
. c W1 P$ O$ H: h7 V) O; D张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黑猫平台上,关于爱康的投诉超千条,漏检、误诊、设备老化等问题屡见不鲜。数据显示,私立体检中心影像误诊率比公立医院高27%,北京卫健委抽查发现23%的机构设备未年检。爱康宁波门店甚至用报废设备检测5200人,行业乱象触目惊心。
8 X5 W. U/ G m, c
2 M8 Y5 o! [+ J, H/ ]2 H; g8 g7 ~" ~: y/ i% E/ R
问题的根源在于行业恶性竞争。爱康与美年健康“双寡头”厮杀,后者以596家门店规模和低价套餐抢占市场,爱康被迫压缩成本。医生CT阅片仅4.2分钟,远低于公立医院的15分钟标准;非技术人员上岗、设备超期服役成为常态。
- {3 @/ k- r' o! a; v+ g! I2 K4 T: Q* j( l2 i: M0 {
. U& L4 V& _3 j' o消费者并非不理解“一分钱一分货”,但核心诉求是:查出了问题必须明确告知。150元的基础套餐与7000元的全面筛查差距明显,但体检中心不能以“低价”为借口推卸责任。AI技术已在公立医院普及,渗透率达69%,体检机构却仍停留在规模扩张和“表面体验”内卷,甚至用肯德基套餐吸引客户,背离医疗本质。7 Z+ r+ z' [7 t& @) l( s( r- J
. o3 b+ Y8 m/ r0 x0 r6 T8 x0 O2 B B" `+ y0 }2 y, i
! a+ v8 E/ C" q( ~' _- Q6 N; G3 {( m9 w. F6 i8 V" B1 P
以健康为筹码的生意,最考验良心。体检机构需要的不是发布会上的辩解,而是刮骨疗毒的勇气——引入外部监督、公开检测资质、用科技提升专业度。5亿打工人的健康防线不能沦为价格战的牺牲品。当体检报告成为打工人的“心理支柱”,行业必须回答:这份信任,你配得上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