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关在玻璃瓶里的沙漠国家,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意思?外面世界早已天翻地覆,这里却像老宅院一样稳稳地杵了几十年;一手紧攥着自家金山,地底下是烧不完的天然气和石油,上头日头刚烈、风里带着点咸味。说起来,土库曼斯坦——大概比我们熟悉的四川还要大一点,可你要问身边朋友“它在哪”,十有八九,都是一脸迷雾。
0 N# k! M+ e, O1 w" L9 l5 L/ u: N+ m- T# m! z8 t
% X* E: @8 G6 W, L) Y/ q0 ~% P7 P7 p2 q; b* \, t' e
当然了,咱们大多也是“地图杀手”——有时候人活着吧,不需要了解万国地理。但土库曼斯坦的神秘,是那种明明生在新世代,却死死攥着老式钥匙的执拗。你想进去?得让人押着,行程报得明明白白,车上还都装着GPS。街道安安静静,甚至不像我们印象中的“热闹中亚”,倒很像某种被锁住的时间胶囊。原来世界上,真有国家能做到与世无争——或者说,装得滴水不漏。; c7 F, ]1 C! A9 b$ x
/ I, m0 H% ~ e, i+ M; O
这种封锁感,多少要归功于一个人——尼亚佐夫。土库曼斯坦第一个总统,自己给自己封了个“土库曼之父”的头衔,几乎把整个国家当自家院子耍。明着说“我就是大太阳”,就连首都也按他意愿立起了高高的金雕像,白天跟着太阳东转西转,晚上又恢复原地。可能你想吐槽,每天让雕像转圈圈,挺花架子;可对当地人来说,习惯了从小被“父亲”保护和规训,哪还有什么新鲜可谈。
' F+ u8 y% h$ i' |" w9 g, M9 a) a; W& V! |- g
; c( o3 \* D% n
$ z/ g. Z' N' q8 z; o# b
尼亚佐夫可不只玩雕像。他还写了一本叫《鲁赫纳玛》的书,意思差不多是“精神宝典”一类吧,你得背得滚瓜烂熟,学生课前站在烈日下宣誓效忠,没人敢含糊。说到底,这种例行公事,已经成为了生活的琐碎部分,没人去细较真假——反正规矩定了,不执行出乱子的还是自己。
3 I+ R5 X- \4 j4 k% f
! k$ S, G% Q' T+ E6 r0 `- S诡异归诡异,生活细节里藏的怪事儿还真不少。比如男的不能留胡子,不能玩游戏机,连发型也一水儿整齐;吃饭前还得大声祝愿总统身体健康。你以为是段子,其实都是规矩。更麻烦的是外国的报纸、电视,通通进不来。有人说,这像极了过去闭关锁国的大清,怕外面世界一个喷嚏,吹乱了自家的“风水”。8 ]0 M6 S- B8 c; w/ E+ _
! V/ Y% q& A1 V7 V, e
: g1 n9 @% X4 J+ ]4 K' P9 W
' M7 R' a8 f: K9 a4 c# ?
要说女人在这国家,那更是难。没化妆品没染发剂,衣服款式指定范围挑,有点像“集体制服”。姑娘不能自己开车,甚至连副驾驶座都要让出来;结了婚,还要被整个家族“审核”。如果在新婚之夜露馅——哪怕只是某种小意外,名声一走偏,婚姻就彻底没戏。这倒不是咱们习惯的那种家庭矛盾,这里简直是传统严苛到了没有转圜的余地。
0 E4 |3 L, \8 ^+ N. L. M) Y
6 ^- B7 y! B/ @$ e如果你真的“嫁出去”,基本上是双倍的门槛儿。想嫁给外国人?不好意思,金戒指先备齐,4.5万美元蜜月税等着你,裹着层层关卡。这钱不是给女儿的,是直接进了国家账本。有人戏称,这是官方版“赎身”,比任何彩礼都硬气。
0 M; w6 ~! l5 r' c! Z1 {& ?
0 N' Q# w) }; B; m# x
/ m8 a3 N& W- w' L% v5 J9 K& G2 [, i5 L. S2 U! c7 v% Q- } m
有意思的是,孩子多反倒能换取“荣誉”。家里要是能添到十个娃,政府奖你大奖,一套房,有些补贴。听起来像童话,实则是为了熬过几十年男人比例过低的烂摊子——毕竟从来战火没断过,多少男人埋骨异乡,那时候土库曼女人是靠自己咬牙扛过来的。# X" V: k$ x* `7 K8 x
8 y) @9 J" l) }1 @1 Y" S其实,说土库曼斯坦是“全世界最彻底的独行侠”,一点也不过分。外面的世界越连越紧,这国家反倒越包越严,不怎么理会别国是个啥风向。申请签证几乎是场噩梦——对欧洲护照格外警觉,普通白人连机会都没有。倒是中国人,碰上了点“天然气的缘分”,来往算宽容点,毕竟一管管天然气管道从土库曼一路输到中国,这钱可好掐。' R t8 U5 \1 {) W, W: X0 h& |
. M! H6 o4 d2 R
! G2 @; R r! n4 E0 T
% Q: d6 @8 x0 T( z8 G( @我倒记得有位做石化生意的朋友到那边出差,说一进城就被“贴身盯梢”:吃饭搭了个大桌子,四周全是“陪吃”的本地小伙,说话也得翻译筛两遍。就算是地下天然气工地,外国人踏出去一步都要有人跟着。像是在拍“谍战片”。其实土国人也无奈——太多风浪都从外头带进来的,上个世纪波斯、蒙古、阿拉伯……只要地图边界一换,总有人争着要这片“沙漠金库”。
5 s, S& l" V9 N0 i4 t
' j" N/ ?" i+ |1 ^历史背后,是一遍又一遍的人口减少、家园被毁。上一代人能记住的,是变乱带来的血泪和不安。哪怕赶上苏联“入伙”,也不过是从一个主子切换成另一个。冷战潮气汹涌,大国操纵权力的杠杆,小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永久中立国”这个名号,听着风光,说白了,也是被现实打怕了,只想把小日子过稳点。$ h( d/ A* x U3 j; K
W/ ?( C5 s' }6 k: r& ^' H: V$ j3 |9 {5 k
( o9 V5 N' ]8 g! T- T6 f
但你要说土库曼人就此苦着,倒还真说不上。别忘了,靠着地下那些数不清的天然气和石油,一升汽油只要几毛钱,天然气几乎不要钱,普通人家每月都能领免费配额。医疗、教育更是国家“包圆儿”,出了社会就分大房,这大概是很多人一生活不到的“社会主义福利”。
' h% ~' Q/ k: s6 k. l9 z/ q
+ e3 | E: z2 T4 R沙漠占了八成国土,绿洲躲藏在黄沙之间。每回想到地狱之门——那个燃烧了五十年的大坑,火光映着夜色翻滚,大有把全世界的黑暗隔绝在外的气魄。人说夜里望去,火焰鬼影幢幢,像极了一只巨大的眼睛,见证着所有封闭、守望和执拗。' A3 R" ?2 b) E% ?* ~" p7 h1 ?
6 y( a; L0 B" ~5 N- C& I- t
9 n3 J5 G& r; L- W) Z4 I7 b0 p* I' U4 y9 @! w
说到底,这地方的禁令多得像沙子,可是物质从没匮乏过。很多习惯,外人看怎么都奇怪,可对土库曼人而言,是一种被重塑的“安全感”。当你习惯一扇门永远关着,就不太怕外头的风雨到底来的是温暖还是灾难。
/ C: f, ]! N! {2 N! H7 f
: I& d& G. c; v1 p% {这个故事放到今天,反而让人多了几分犹豫。你说是落后?但孩子有学上,病能免费治;你说太极权?但百姓也未必都觉不妥。人家牢牢守着自己的游戏规则,不迎合,不解释,独自在沙海边上,享着风,也抵挡风。
( A4 L0 d8 t; m1 N/ ?! I5 j
6 F. |% }! P* B. U, Y4 b, C6 M5 X8 w3 K& \( a$ W0 i0 i
$ {5 s( K( M5 z( N2 n" L) h S未来会如何?也许哪天金山用尽,风沙吹散了最后的壁垒,土库曼的孩子们还是会推开门,学着和外面世界打交道吧。那时候,雕像会不会还在阳光下转圈?老一辈的叮嘱,会不会消散在夜色和火光之中?——我们没法下结论。不过,有些国家,总要等时间亲自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