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e/ g" U0 Y6 ]5 Z% p6 W <hr>
 周总理一生遇险数十次,但要论凶险程度,崂山遇刺绝对名列前茅。8 Y2 L' p8 f( v 
 1937年,周总理途经崂山时,一场针对他的刺杀拉开帷幕。 / }! A, {* f4 k. w& }
 四周山上突然响起密集枪声,一群身份不明的人对周总理一行发动了猛烈攻击。11 名英勇的警卫战士为保护周总理,血洒当场。 4 d' j# c  a8 X( F8 ]) n4 v) Z+ s) Q: l( M% L; |+ G
 
 " \; p8 f9 B. x( H
 这场刺杀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凶手又为何人?. |: X( u. D( @1 Z 崂山刺杀
 7 Y; p3 f6 `5 S  G  x! R
 . W, p4 h& s: M1 y
 1937 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公布,这不仅意味着国共两党重拾合作,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在中华大地升起。- t3 }, _3 P/ m/ G 
 5 E$ ]1 P5 `+ I2 p( V% K当国人欢呼国共两党搁置分歧共赴国难时,很少有人知道,这场合作的背后,曾藏着一场差点改写历史 的刺杀。
 5个月前,代表共产党参与谈判的周总理在崂山遭遇伏击,11 名警卫战士用生命为他筑起了最后一道防线,使他从虎口脱险。I2 h7 m$ t' D, U$ E9 p. R8 N 
 周总理的一生,始终与危险相伴。 % B. L4 y. @$ l' \* S; J# `
 从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直面枪林弹雨,到长征路上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C; Q  ~8 {8 X 
 他经历过数十次生死考验,但崂山之险,至今想来仍令人心悸。 7 Q, a  g2 U% C# d+ T- {' `0 J; u9 t; a" @8 v- l
 ! v. p- J5 \8 n! t8 h" D
 
 时间倒回1937年4月25日,延安城外的山风带着初春的凉意。 : B$ A' [: u" _1 `! J4 r# ~
 周总理带着张云逸、孔石泉等20余人,乘三辆卡车秘密前往西安。% u2 E  ]7 d" ?$ i 
 此时西安事变虽已和平解决,但合作细节仍需敲定,此行肩负着推动国共合作走向实质的重任。 & Q- u/ z8 Q1 Z8 ^
 为防意外,行程对外严格保密,可当卡车驶入崂山腹地,几声清脆的枪响突然划破寂静。 $ {6 Z: n7 \  X' v: _
 " F3 ]* U9 `8 ^近200名武装人员从四周山头涌出,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砸向汽车 。
 警卫战士们嘶吼着冲出车厢,用简陋的武器构筑防线。 8 h; @5 j0 Z6 [* m* f& q! k
 但对方占据地势优势,火力凶猛,战士们很快陷入被动。/ l+ S' Y/ A/ X' S 
 周总理沉着地指挥突围,他的副官陈友才也在此时站了出来,他故意挺直腰杆大声发号施令。 : A4 w8 \# m" _
 他身形与周总理相似,此刻穿着整齐的制服,瞬间吸引了敌人的注意。$ P1 o" e+ G; X, k& Z3 G 
 敌人的火力全集中到陈友才身上。 ; s. U: S9 P8 l4 b+ z" I
 他中弹后仍靠在岩石后射击,直到再也支撑不住,倒在了血泊之中。& q3 k1 `( ?, Y! T2 L. ~0 b1 d 
 正是这片刻的拖延,让周总理抓住机会带着众人从山坳缺口冲出。 3 a& q" v; p9 G
 当援兵赶到时,11名警卫已全部牺牲,敌人也全都逃之夭夭,不见踪影。1 h8 n  O( t9 r. J 
 这场伏击,比周总理经历过的任何一次险境都更凶险,而陈友才与战士们的牺牲,也成了周总理心中永远的痛。_5 b8 U* {( H9 u% _ 
 . `1 i- A7 h( r6 `
 2 N* |" ~+ o, I( D9 r, b真相背后的黑手: D2 V- Y' M  S0 c) e: r% _
 ; D* a1 n$ y( o
 
 1937年4月25日,刺杀发生后,延安震动。 " h0 q/ m4 ]+ X& \& g
 中共中央立刻派侦察高手谢滋群彻查此案。周总理的安全关乎全局,必须揪出幕后真凶。 % P8 g% V& q4 o
 由于当时国内局势复杂,日军、国民党、土匪等都是怀疑对象。8 U+ ^- Z3 G4 H6 Z3 t* w 
 不过,在谢滋群广泛反动群众的细致调查下,各种线索浮出水面,最终指向了附近的一伙土匪。, I0 E, Z0 S4 N, S7 U. | 
 然而,虽然初步确定了凶手,但其背后是否还有幕后黑手、周总理一行出行的时间和路线是如何泄露的等问题,还亟待谢滋群查清。 ' e" i) O3 o2 v9 W' A! E4 K
 土匪的伏击准确致命,而且遭遇抵抗之后毫无放弃的打算,这样的局面显然不是土匪拦路打劫这么简单。& P$ F5 m, `% ^% t  R4 z 
 之后谢滋群兵行险招,派出侦察员打入土匪内部。经过侦察员的不懈努力,事情真相被逐渐查明。/ _9 B, g. f/ h6 w# I  L 
 这伙人是以匪首李青伍为首领,以哥老会成员为骨干,盘踞在黄龙山一带,作恶多端,为害乡邻的土匪团伙。 " r& V& @4 z6 T; O/ b. E
 最重要的是,这伙人并不是简单的以打家劫舍为目标的经济土匪,而是一群被国民党收买,执行刺杀红军、刺探情报的“政治”土匪。 2 f- @5 t+ W# K4 p1 L
 而周总理出行的消息,正是李青伍派驻在延安的暗探,冯长斗刺探得到的。: o( U, o4 m, t 
 1937年4月初,冯长斗通过潜伏在延安的关系,摸清了周总理的出发时间和路线。7 U7 k8 V- s7 g6 |& {& W1 f2 ] 
 李青伍认为这是向国民党邀功的机会,遂倾巢而出,在崂山设下埋伏。- N/ [- X) x$ C 
 他甚至盘算着,只要杀了周总理,就能凭“功绩”混个国民党军官当当。D' I; H3 T* c! M+ M 
 好在周总理随行的警卫誓死抵抗,加上副官陈友才的主动吸引,让周总理逃过一劫。; \4 o5 p6 _5 b, @) V1 e 
 4 n8 T3 G$ u7 i# {( M( H, k5 l/ x' w' O
 
 周总理崂山遇险处- ~* }1 R& F8 s) X5 O' h- K 
 真相大白后,红军警四旅迅速出击,截断土匪退路后发起猛攻。 2 A4 B3 U0 h' j! e/ y7 P& }4 {: U& b' P
 这股作恶多端的土匪很快被剿灭,李青伍被活捉后就地正法,冯长斗等泄密者也悉数落网。 0 K- T2 W+ _% J$ Y从血泊中走出的坚守
 8 v% h0 F* R* B* E8 R: {# u0 x' {7 q4 D
 
 1937年4月25日,崂山遇刺十分惊险,众多战士的牺牲让周总理十分难过,但这并没有让周总理有任何退却之意。' O# c" a* m0 n( ?7 Y' J 
 遇刺后第二天,周总理仍马不停蹄的赶到了西安,继续谈判工作。/ X* x6 n8 l" |. b* Y% M* N 
 国民党内心中是不想和共产党合作的,从崂山刺杀中就可见一斑。 : v* i; A/ p2 T- a$ J1 ?$ C
 国民党在谈判中也是屡屡和稀泥,整个谈判战线被拉的很长。 ' R* e! J5 ^8 |8 C  m: k
 随后,周总理辗转上海、南京、庐山等地,为国共合作事业积极奔走,和蒋介石多次展开会谈。) |. e+ _9 c1 r" }: W8 j/ z1 V) w 
 经过多轮交锋,加上“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 ( Z1 C' ?% o& T  W+ N. n
 国共合作最终在9月敲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起来。8 _; `: F# c0 k' ~ 
 周总理用坚韧与智慧,以大无畏的不退却之姿,将崂山的血色阴霾,转化成了推动民族统一战线的动力。' b* `: E' \+ {  \ 
 此后数十年,这份“不退却”的坚守贯穿了周总理的一生。 * ]* n$ v4 |4 E& O5 D
 建国后,他身居总理之位,仍保持着当年的初心。 ' F2 @6 V; c% \
 在万隆会议上,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新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 + E: }6 j# |% D( t0 M9 M' Y
 他用自身的外交智慧和人格魅力让全世界为之赞叹。2 x+ i* ~2 v0 X$ d6 B& {3 o 
 ; ^" g& c  _5 m. }$ E  P: r$ c; M& o1 f
 
 在三年困难时期,他走遍全国农村,与群众同吃窝窝头,倾听疾苦。 ; m7 m# ?3 ?7 a9 y9 g
 即便在晚年病重时,他仍伏案工作,处理国内外事务,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 T) \% i' ]& E% J. U4 _3 Y# X* a3 f  r3 Q
 周总理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坚韧不屈,一心为公,舍小家为大家,百年之后连儿女都不曾留下。 6 [& h1 @. ]- h) n7 E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的好总理”心里装着的永远是人民。 ! J" H& E* J- X2 t8 M% P
 崂山的一声枪响,险些改写了中国现代史。" L  w0 H3 t' L: J7 d4 p1 m 
 十一烈士用生命护卫的,不只是一位总理,更是一种理想、一条道路。 + x; p7 c$ d$ h& i: q9 q8 f0 |$ T
 周总理其后数十年的奋斗与奉献,正是对烈士们最好的告慰。他从未因险阻而退缩,也从未因地位而变迁初心。- A. k5 N4 x: }3 {. h; u5 m 
 历史不会忘记崂山烈士,更不会忘记那位在枪林弹雨中走出的总理,如何以一生坚守,诠释何谓忠诚与担当。 # L" w( x4 s+ R6 _" [* z5 L* x7 ]<hr>
 参考文献:" l. K2 R( u" I( Y劳山事件,延安日报,2023.3.22
 ! [5 K9 W8 B9 i0 W1 ~, j周总理自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s% a. E. T3 q揭秘:周恩来崂山遇袭险丧命 谢滋群查找元凶【6】,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1年03月10日3 Z& A: |1 R8 }) n9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