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我做了3件小事,让他主动放下手机

[复制链接]
查看8127 | 回复0 | 2025-8-18 02: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4 @) S4 J$ }; Q9 }0 ^" s3 o
儿子16岁,休学3个月有余。
+ C. B4 K/ Z- U5 h8 i" V" m当时正值暑假,他整天窝在房间里打游戏,刷短视频、看游戏直播。一天顶多吃两顿饭,只要我们在家,他就不出房间,拒绝和我们交流。. }! Y4 y! c& B2 v) V
这期间我试过很多方法。
5 r# y/ D3 ]- b: |0 a讲道理被他当耳旁风,制定规则被直接无视,最后他爸心一横,直接给他断网了。
1 a! \8 Q% ~0 H& P8 {2 j5 s而他犹如猫被踩了尾巴一样,瞬间炸毛!怒气冲冲地冲出房间,举着拳头威胁他老板:“立刻!现在!马上!打开网!”
8 ]5 k6 _9 N! r- [) o: I# u- f我真怕他俩掐起来,最后还是妥协了。
' d; b: o& [+ _$ w那段时间,我愁得每天都睡不着,更为自己的付出不值,觉得心血白费了。
4 H0 W4 G- D& x/ ]7 q  L3 i0 ^从小,我就把全部精力放在儿子身上。, `1 v9 ^; _  u8 I; U2 g1 @
可他到了初中以后,性格越来越叛逆,成绩也一次比一次差,唯一感兴趣的就是手机。
) |4 x" o# }- x* A3 i. t他埋怨我控制欲强,我责备他没没自制力不上进。
3 L* J2 m: T* t; k! C最后,初三因为开学考太差,我们吵了一架后,他就彻底摆烂,不去上学了,哪怕我把他“扭送”到校门口,他也会使劲挣脱跑回家。
: |9 v! [4 e4 c" p7 f3 |7 B最后,我们只能办理休学。
- x7 e5 o9 `1 f* Q. V我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不再是那个“一切尽在掌握”的妈妈。面对儿子,我有点手足无措!
$ a$ j( ~* h# b5 J4 h% {" e1 v. H! {, m
儿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我做了3件小事,让他主动放下手机-1.jpg

2 _9 j3 [$ U& P5 q+ @
- i. I! k* }& M0 Y9 d* w/ M! V
0 l3 e6 X) f8 k- G9 W' n) v* M7 b6 s
02
& z5 B& V6 E$ p! v: S6 }& n
我有着做一个“完美妈妈”的执念,一直用力去爱,却隔绝了孩子与外面的世界。% U, g7 d' T! U
有两种类型的父母会让孩子缺乏学习的能力,+ Q+ U% a' z) C  }
一种是“直升机型父母”,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他们会空降过来,解救孩子出困境。$ B- U1 {0 }7 F% D" R6 D$ S7 d
比直升机型父母更厉害的是割草机型父母,他们直接站在孩子的前面,像割草一样把孩子前行路上所有的杂草全都去除,想让孩子走得非常顺利。
: e* U  |% {% X! k4 U在心理学上来说,这可能是在用过度的爱,表达对孩子过度的恨。+ `! n2 z  M( w7 X: e
这相当于把孩子自己割草的能力全都杀死了。
2 k! |+ X  ?6 S6 {( y' h回顾这十六年的养育之路,我猛然惊觉,自己竟不知不觉扮演了心理学中所描述的“割草机型父母”角色:- z6 L: i. Q. P2 c2 `  b% ]1 R
儿子六岁时想学轮滑,我觉得危险,便随大流给孩子报了奥数班;
& n5 [# O7 i& u2 F想改变儿子内向的性格,就强行给他报口才班,推他上台表演;
' q8 g6 H0 ^; u' ]# P后来儿子小升初面试,我不仅全程陪考,连台词都会替他准备好。" ]2 J3 b4 N; h7 O7 }4 C
( E2 ?3 W* B4 U* `
$ I/ h0 [/ [4 \1 y. H$ I
等孩子到了初中,他学的很多题我都不懂,为了给他做个榜样,我都是自己在网上学一遍,再盯着他写作业。# M4 n; S. q) e- d3 S! T* g7 _2 s
为了他,我牺牲了所有的休息时间,没有社交。
" y: K6 p2 V# }2 V$ ]然而,这种过度干预,导致孩子把学习的主体外包出去,从“我想学”到“我仇恨学习”、“恨父母安排的一切。”
& ?* S/ O  R3 y7 D5 |! S) |此时,网络游戏成了他退行的“安全岛”。, Y0 j* l1 S2 ]! G- e
在游戏中,他可以完全自主地决定角色、策略和行动,拥有无所不能的控制感。* g, g/ I- B0 `* L. J
这极大地补偿了他在现实生活中因长期被包办、被控制、学业受挫而积累的无力感。1 x) P3 z6 }1 D9 Y% u; u, t+ a
这种退行,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无声呐喊,也是他心理能量耗竭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性休眠。" m' Y. [2 r! T! M
为了挽救深陷困境的儿子,也为了修复我们之间濒临崩溃的母子关系,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
0 T2 D) {$ ?1 y1 O( `
4 j1 p6 V7 P% v5 S6 E5 J0 o! j
儿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我做了3件小事,让他主动放下手机-2.jpg

) _! g! i, v; @. h3 J
6 q# Y( r& i& `# S4 N9 x* S2 i0 D
9 p1 _' N- p) ~! Z  u% u3 U
03
0 X! e8 V9 N& H$ ?1 J
1、停止窒息式陪伴,建立信任桥梁
' C/ `4 N' ]1 l' e: e即使儿子短时间的行为会更加放纵,我也决心先建立信任基础。+ p1 w! h$ ?0 y
看着儿子日夜颠倒玩游戏,我虽然焦虑,但我知道管了也没用,所以干脆放手。: F  ~* e9 P. _  d: d/ v
一开始,他变得确实更加放纵,但同时我们的冲突减少了。3 M4 X+ G# J5 E# z( j/ \
坚持了一个月,看着他不再对我抗拒,我试着开始破冰。0 ?8 t2 U5 Y: M8 I
在家里会趁着吃饭的时候跟他说话:9 F: Q2 V- n% ]3 f
一会儿下去遛弯不?
$ z6 O# _0 P; S' F周边新开了家火锅店,你不是最爱吃吗?明天尝尝去?  Y% `$ P7 ^* M8 d$ e8 n- Z; t
最近在B站上刷到一个很有趣的跑团视频(他喜欢的游戏类型),感觉你会喜欢,发给你看看?+ c/ ?  S: F; A, D" e) i# u1 a
核心只有一个:不谈学习,不说教,只说轻松、无压力的“废话”。
' S6 g* N1 x9 s$ p坚持了两周,儿子从一开始的冷漠,到后来逐渐回应,“那家火锅店辣不辣?”/ {+ R7 u7 f/ u2 V  k. v# O
或者看完视频后评价一句:“这个DM(主持人)节奏还行。% W# j' N/ A; j1 \9 |
更让我惊喜的是,当我偶尔提出一些生活上的小要求(比如帮忙倒杯水、收个快递),他不再像点燃的炸药桶,而是能平静地起身去做。3 i3 E8 A+ B% w- L9 ], Y& ^

. O: M: j0 `! i3 o. X( y2 _8 c) x, N0 i; v6 M
2、认清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心态放平,才能减少对孩子的消耗
) A% i/ i& }; j% w; q不少家长之所以会事无巨细,是因为太想对孩子负责了,不敢让孩子试错。
6 ?& I. `. M' H% h1 a! A一旦孩子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父母很容易把焦虑发泄到孩子身上,最终把孩子逼出了问题。
) l$ q* U/ K2 f0 X& G) v0 E" B我首先向内探索:我的焦虑、愤怒、失望,根源在哪里?是对未来的恐惧?还是对自己“失败”的投射?3 v' s1 F* x! R8 c5 }) f( }
多了解青春期孩子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看得多了,了解的多了,对孩子成长的认知也会提升。
' a1 E0 U0 d. V- L我逐渐明白:* I( V6 \2 \. y! A4 U2 E" V1 J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带着自己的生命密码,有着自己的发展节奏和内在规律。
  U3 p3 O- O# I( E' @3 A7 m- m他们鲜活而独特,绝对不能被一视同仁或一成不变地对待。
& Y+ f- ~5 F1 K即使父母再努力,也不可能让一颗牡丹花的种子开出玫瑰花。
# W  ?/ x2 M1 L1 Y0 h作为家长,把控好大方向就行了,琐事上的快慢对错,可以交给时间,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修正。5 Y$ O5 \( l1 W% F
我不再事无巨细的纠正儿子,逼他按照我的期望去改变。
$ I7 e5 m# y1 H( }3 a+ r+ b( r而是在日常聊天,相处中,传递给他一个信息——你可以犯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
; M4 R! P; c1 f7 H同时,把精力集中在儿子做得好的地方,对给孩子具象化的积极反馈:1 g! F- M7 D3 T  {$ I6 ^
你今天晚上这几把游戏都赢了,关键团战处理的漂亮,确实有“两把刷子”!* T( j1 q( f9 x, e
咦,我发现这几天我下班回来,地板都特别干净,是你拖的吧?妈妈心里暖暖的,谢谢你这么细心!”6 p1 h. F( E3 H$ g& b
慢慢孩子会察觉,自己做事,总能被看见、被认可。- _! I4 s1 ~% q
心境一变,看待孩子的视角也变了。  f2 \$ {& J! g* |, A
当家长能真正的减少内耗,才能从根源上不消耗孩子,把试错空间还给他,让孩子自由生长。
& @' f9 P! W5 {0 q! Q# T1 C0 u: U) j
* Q! X$ D% n( E7 ^' F/ S; t* N
儿子放假后,“疯狂”玩手机,我做了3件小事,让他主动放下手机-3.jpg
: \. R: d# b. y% c+ z- T- H5 _6 j# i% L
3、多给孩子自我掌控的机会和空间,给足自由探索的权利
3 O; Y+ `+ e4 I7 w孩子不是非要玩手机,而是手机成了他们心理上最容易获得满足的出口。# ]0 d- p- s' l" f! M7 w4 g
困在手机里的孩子,问题其实在手机外。
7 x4 B* d" r' @现在,我努力克制干预的冲动,把选择权郑重地交还到他手中。
( I5 i) W$ w1 q面对暑假安排,我坦诚表达了我的想法和建议(比如建议保持一定学习节奏),但最终强调:
# o$ f( J- O: f1 D“妈妈的想法说完了,这是你的假期,选择权在你。 无论你决定在家自己安排学习,还是想试试补习班,或者有其他计划,我都尊重,也会支持你需要的资源。”% B* X6 I6 \! w" Y
我发现,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有主见。
: k, N0 m# o4 G+ c" j( F如果外界的逼迫和监管消失了,他们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 m" I  |+ h/ b, d  Q5 a7 v" r
他开始尝试规划。也许最初只是简单规划游戏时间与休息时间,但这微小的一步,是自律的种子在破土。
8 `8 M9 M$ L, Q' Q0 H- G6 I当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了一件事(比如看完一本书的一章,或者坚持了几天规律作息),那份“我做到了”的成就感和掌控感,是无可替代的燃料。
7 a% Q3 j: ~! F0 D5 D( T* ^自驱力,就在这一次次“我能行”的良好感受中,被悄然点燃、逐渐壮大。! m- `& X. V9 q
又过了几周,一次寻常的散步,快到家时,他忽然顿了顿,像是下了个决心,语气带着点试探,又有点不易察觉的期待:
% L( T) e# m  c! r: S  k
“妈,我…我想了下暑假剩下的时间。游戏还是会玩,但我想每天抽点时间,把之前落下的数学和物理课本翻翻。就…自己看看,不报班,行吗?有看不懂的,再考虑报班。”( I3 o! S' i$ X: H, O2 r+ R
晚风拂过,吹散了我心中最后一丝阴霾。
( @8 ^8 @/ \- f$ V9 |" F6 z那个迷失在虚拟世界中的少年,正带着重新点燃的“我能行”的微光,一步步找回属于他自己人生的掌控感与方向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38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