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牺牲前有多凄惨?日军晚年回忆:她的惨叫像来自地狱的声音

[复制链接]
查看3862 | 回复0 | 2025-8-14 15: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一曼牺牲前有多凄惨?日军晚年回忆:她的惨叫像来自地狱的声音-1.jpg

( k5 P. o) B+ @) R
+ L5 j4 f- L2 M! v开枪前,她拿起纸笔,慢得像在和时间赛跑。写歪了就撕掉,再写一遍。十四行写完,她把笔放下,靠墙阖目,第二天一早就要被押往刑场。等到囚车启动,她又向押解的宪兵要来纸笔,给远在四川的儿子写最后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称作她的“绝笔”。) |5 v# w8 G' J/ F! [6 i
: \2 Y& d* I; m3 e9 D
赵一曼牺牲前有多凄惨?日军晚年回忆:她的惨叫像来自地狱的声音-2.jpg
1 G" c* ^$ d; ^* }" G% @# k
( U& P, F2 ?; z* T* ]$ ]% k
她在火车上写给“宁儿”的话,朴素得让人心口一紧:“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封信如今存有抄录件,展柜前人常常驻足很久,因为这不是口号,是一个母亲在生死边上写给孩子的解释与托付。% J" y  [$ N  h8 k; e3 {

$ ]/ J* ~  k9 e$ m* S0 I& o
赵一曼牺牲前有多凄惨?日军晚年回忆:她的惨叫像来自地狱的声音-3.jpg
: ]* l% T' A: F3 v

8 s, s$ ~: U0 y8 x3 w! L! P" U- T时间回到1935年冬天。为掩护部队突围,她负伤被俘,从珠河辗转押到哈尔滨。她的腿被子弹打穿,伤口大、失血多,连敌方的审讯人员都承认:大腿裤管被血浸透,碎骨头在肉里“共有24块”。这不是渲染,而是战犯笔供及其自述中的细节。2 C; Q/ |0 j/ n3 e0 {8 G$ T
$ N7 Z. @- @, \7 t. A; v
赵一曼牺牲前有多凄惨?日军晚年回忆:她的惨叫像来自地狱的声音-4.jpg

: }- L& G8 A* j1 w; S6 N; ]$ G3 U) f- {
为了撬开她的嘴,审讯者用鞭子抽打伤口、用棍棒击打、用手拧抠创面,她多次疼到昏厥,却始终不交代组织与战友。后来广为流传的“剥肋骨”“电刑炭化”等腥黑描写,查无档案所载,属于网络讹传;但她遭受长期重刑这一事实,已足够让人不忍细读。5 z) h: Q- S# X/ l

  ?! K9 y7 w0 z: l
赵一曼牺牲前有多凄惨?日军晚年回忆:她的惨叫像来自地狱的声音-5.jpg

% y) T" ^6 t* Q) }4 x9 w0 N1 h- ?  I3 d  Q: A3 K
在哈尔滨市立医院的日子里,她又做了一件冒险的事:把看守警察董宪勋和17岁的见习护士韩勇义争取过来。三人密谋营救,1936年6月28日深夜抬她出后门上车,向游击区方向突进。两天后,在离根据地二十多里处被追上,她再次被捕。故事至此很像电影,但这些名字和日期都能在史料里一一对应。
, z& W1 `( a/ d' P4 d
8 k3 Z  Y' s  V) _
赵一曼牺牲前有多凄惨?日军晚年回忆:她的惨叫像来自地狱的声音-6.jpg

) n; j3 n$ H+ Z: x# F5 x
- u8 n0 Z- M: J七月以后,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审讯笔录里留下的,不是她的懦弱,而是审讯者的焦躁:得不到情报,就把她押回珠河“示众处决”。这是一个残酷而常见的流程,意在杀鸡儆猴。3 P. c1 G5 P$ V2 J

3 s  F! `$ ]7 u3 I4 ]- K
赵一曼牺牲前有多凄惨?日军晚年回忆:她的惨叫像来自地狱的声音-7.jpg
. b- T* Q3 {& d0 \
7 N: }& F* s* b, J3 M1 f, g
1936年8月2日清晨,囚车向西郊驶去。有人记得她只穿着一只袜子,有人记得她几次试图自己下车,用完好的那条腿支撑,拖着伤腿往前挪。目送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躲在树后,有人站在远处——在那个年代,旁观也是冒险。3 G6 ?% N7 t0 d4 y3 ~2 a3 ^) h8 ^

% e/ K5 {2 s, P3 T到场的日军让她转过身,她没理会,反而先开口。她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又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音不洪亮,却很硬,像从胸腔里一字一顿敲出来。随后的枪响,把她定格在31岁。就义地点在珠河小北门外,这一天也从此写入很多人的记忆。4 d/ e2 L2 F1 k  {+ D
) Q, ^( T, R8 X# U% a, G2 u
赵一曼牺牲前有多凄惨?日军晚年回忆:她的惨叫像来自地狱的声音-8.jpg

1 x. w7 g3 {" }8 q( N+ W1 [9 s' Z0 p2 a, P$ K4 o& ]) e
她不是“被动的受害者”。从黄埔武汉分校到东北林海雪原,从组织工人罢工到领导游击队,她把“好女儿”“好母亲”的角色,主动绑在“战士”的肩上。她那首《滨江述怀》里有两句被反复引用——“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不是文学修辞,是她的人生注脚。
# O: N3 y5 i# D& o2 j; l6 H& N7 Q$ q; l
, O5 x0 o$ n: W; x3 ~' U6 {
赵一曼牺牲前有多凄惨?日军晚年回忆:她的惨叫像来自地狱的声音-9.jpg
( Z( |3 i  @% t5 F% [/ w& v$ {  _

/ _. q2 G  @) k' U很多人关心她“到底有多惨”。我们能确定的,是她身受重创、长期拷打、伤腿碎骨、几度昏绝;至于那些猎奇的“酷刑目录”,最可靠的史料并不支持。倒是审讯者晚年回忆的语气,流传很广:有人形容那种惨叫“叫人至死难忘,像从地狱深处涌出”。这类措辞在多篇媒体转引中可见,但具体原文难以核验;可以确认的是,这个曾亲手动刑的人承认她“宁死不说”,并以“没有利用价值”为由上报处决。% ]; n% \. D, F" w! A) b
6 F! _2 }  {- y
她的“惨”,不是为了让后人沉溺于痛感,而是为了把“为什么抗”的答案,放在每个人面前。她写给孩子的,不是悲情,是方向:要继承母亲的志向,做个革命者。于是这封家书,穿过了近百年的风雨,仍能让陌生人读到哽咽。
5 V1 g% j! M! w+ R" ^" u! T" E- Z
  {3 t, A: \* b5 C1 H9 R4 X) d很多年后,人们在纪念馆的展柜前低声读信,在烈士陵园的墙前抬头观名,在读史的夜里忽然无言。她没有墓碑式的“豪言”,却把最后的声音留给了路边的群众;她没有留给儿子“遗产”,却给所有后来者留下一句朴素的要求:别忘记。* `; }+ g" y& h; _+ s. w8 U4 d
/ ]' ~2 Q% V4 E: U' |7 ], N
历史不会给“如果”。如果那次营救成功,她也许会在别的战场再受一次伤;如果她肯说,或许能苟活一阵。但东北的雪太冷,国家的伤太深,她早就把“疼痛”和“怕死”放在了更后面。我们今天回望她,不是为了模仿死亡姿势,而是为了学会在需要的时候站出来。" r1 N$ K. e9 {. p" w' c3 d6 [; Q( q7 z
8 F0 x, j5 @! i, {/ i
当年那些旁观的目光,如今变成我们的目光。见过她写信的那双手,才更知道一句“别忘记”有多重。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可能比缅怀更难,却更有意义。
9 {5 L1 |$ ^! R0 z3 E2 F$ ~: i  V. f/ m( R: k: U5 S4 k
“她到底有多惨?”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换一个问法:在面对不公和侵略时,我们愿意多走一步吗?今天是你读到这篇文章的此刻,隔着近百年,你会把她的信读给身边的人听吗?' O* U; w" z8 _6 \, D
2 E; j( d! e* K6 t: f

% f! r+ D  |# F7 V; F- C3 f
参考信息+ ?% F7 \$ A  _% u. L2 |5 Q7 j

' H, u5 e9 Y* p3 M3 L# A2 K- ?2 O- \9 j: [/ q! |
共产党员网《百年瞬间丨赵一曼》,2021-04-20。0 l! L# ~5 c: Z7 J: h' ~/ N7 j

- i( ^; ]9 b- m1 ]' S
+ u2 \0 m7 D/ i4 U) o/ P( I, ?抗日战争纪念网《日本战犯揭赵一曼受刑真相:真有剥肋骨一幕?》,2019-03-11。
. ^! w2 Q# }# B7 ?
& L9 i: F/ Z6 p# M) R$ b( V
1 H$ [/ n* p2 `; B9 N7 X中国军网·解放军报《抗日英雄赵一曼绝笔信中的家国情》,2025-06-21。
7 I/ {% B: R$ L6 x
$ Z. I$ G' I! {
* \% o' T/ W7 N9 i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赵一曼》,2020-09-01。, P% R4 ~: }- z)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