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c/ N1 F9 w$ \, ^4 m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G: v. {, D. o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W v( v2 q- N文|小鱼儿3 e! ?8 h% V* E5 q6 @- b2 ~8 X
编辑|小鱼儿+ h1 W0 t" j0 \+ }+ e" _) B$ u3 S4 e
: @$ f+ t$ i3 e- `+ I/ |9 k) _8 l7 ~3 L" x3 g6 R0 B
《——【·前言·】——》
; a3 b2 h* G3 E7 D$ Z0 ~
3 l' I3 \- `# b4 r4 M9 ?$ e前些年,曾经是餐桌上的“香饽饽”,无论是饭店大菜还是家常清蒸,都能轻松俘获食客的味蕾。% B% ~1 l$ l6 m/ ^) X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条曾经抢手的鱼,点它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些餐馆干脆不再主推。
: Q+ J! E9 b0 g% u5 c; j8 ]是口味变了?还是价格、品质出了问题?其实,鲈鱼“退热”的背后,并不是单一原因,而是几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1 k% i; W9 T8 ]2 X' \% W
% t' v6 U2 b! V# |! H2 W; O0 H
5 c, \5 S* y# i8 w从野生珍品到养殖大军
0 r" r* d! J3 J- R$ g
" }2 w( P, T3 f* ~2 c以前,鲈鱼可是餐桌上的"香饽饽",无论是高档酒楼还是家庭餐桌,清蒸鲈鱼都是必点的招牌菜。/ e4 e: {3 c! X/ Y2 }* ?% ^( [) N
那时候的鲈鱼多是野生的,肉质紧实,一口下去,那个鲜啊!
' o( X# i4 A3 ]# W2 a& K5 p; v* R野生鲈鱼的肉质有一种特殊的弹性和清甜,是任何其他鱼类都无法比拟的。/ ?5 n+ f9 F' X* ]- c) R5 W
( k8 ^. ~7 m: {8 l# B4 y, f+ J
4 {; c& C! m1 D6 \3 b( o( R市场需求的激增让养殖户们看到了商机。从2000年左右开始,鲈鱼养殖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6 Y3 j( O# ^+ \( j6 Y" m最初的养殖还比较讲究,养殖密度低,饲料质量好,养出来的鲈鱼品质与野生的相差不大。
1 }/ @( z, U! s# S# ]! \
* W* }6 l2 A/ M. Q
: l/ @8 x' n+ t& e( z随着时间推移,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一些养殖场开始加大养殖密度,增加饲料投喂量,甚至使用生长激素来加速鲈鱼生长。
8 [5 U! ^9 }9 X n7 J) T( y& Y+ [' F鲈鱼从原来需要养18个月才能上市,缩短到了不到一年。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鲈鱼肉质的下降。& n" ]( g% |: r6 [1 F( X/ a
4 c" j: v+ ]6 K# d5 G
" v# ?! q. {2 O* `1 z$ e& H鲈鱼为何不再受宠?
# r6 f7 N# j: `* @4 I; \6 I
* h- Q/ t! k w/ K- l现在走进菜市场,曾经热闹的鲈鱼档口明显冷清了许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不只是一两个。
6 ^: M( z! R2 ?! E首当其冲的就是品质下降问题。如今市面上的鲈鱼大多是密集养殖的产物,肉质松软,没有野生鲈鱼那种紧实的口感。+ {; h' r# m9 ]9 _1 d5 M I
尤其是那些肚子特别大的鲈鱼,往往是饲料喂得过多,肉质更是差强人意。
* d0 X( o( B! T# f& {! z. |; s7 F2 ~$ L2 z" y
9 \8 P9 y$ g, {) u) v9 c6 M
健康安全问题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鲈鱼作为肉食性鱼类,体内容易积累较多的重金属,尤其是汞。
6 o8 c9 T1 g2 ^ M+ k5 w3 y据食品安全专家介绍,长期大量食用含汞量高的鱼类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 k' e& e! H' I- ^' d& r
6 Z8 i- ]$ [/ c( U+ `1 n2 q3 u+ T- ?9 o8 x5 X- g$ D, h8 T
此外,鲈鱼的胆固醇含量也不低,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需要谨慎食用。/ \( |7 R% V7 C& Q' T: Y
还有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鲈鱼的刺又细又多!特别是小块的鲈鱼,吃起来要格外小心。
4 W8 h( Z/ G: X U& a: D0 {1 D8 J% e# \7 R6 W; [- n d1 o2 y. D' V
; e' [- K; [ I% L
价格也是个不小的障碍。与四大家鱼相比,鲈鱼的价格高出不少。
% Z) W; ~ R$ _; o% r6 R以目前市场价格来看,普通草鱼每斤才十几块钱,而鲈鱼却要二三十元一斤,在经济压力增大的今天,不少家庭开始精打细算,自然会考虑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8 M1 B( i, ^( s- c$ e$ _+ B
2 y) ?8 v. I9 [( {, J! Q9 _
+ R8 d" U. F4 \, ?河鲈和海鲈怎么区别
& w8 g8 Y3 m+ \: ~/ c& N8 w7 F3 S. q; i% ]' S' C) R3 q9 y; ^
"河鲈"和"海鲈"这两种鲈鱼不仅长相有差别,吃起来的味道和适合的烹饪方式也大不相同。8 S% P! V$ l7 |( F m
河鲈,学名淡水鲈鱼,生活在江河湖泊等淡水环境中。
' T; Q S; {. f ~8 D+ d7 P它们体型相对较小,一般1-2斤左右,身形修长,鱼鳞小而光滑。河鲈最大的特点是腥味小,肉质洁白肥嫩。
4 K7 e' z9 \/ [. j( m
8 b+ e: k0 H$ {# G- @5 a o4 k3 D: D) `' Z7 g
海鲈则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鲈鱼品种,体型普遍较大,通常3斤以上,身体粗长,鱼鳞大且常有黑色斑点。
: O2 j2 |- s$ B. w0 O1 u0 f海鲈的腥味比河鲈重,但肉质更为紧实,营养成分也有所不同。海鲈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含量更高,但也可能受到海洋污染的影响。) Z" m1 e% |4 y: A) @. k' F2 ^6 ?) q
r. d; y6 t7 A8 [
/ [3 B+ A4 C7 b5 ~0 S如何在市场上区分这两种鲈鱼呢?除了看体型和鱼鳞外,还有个简单的方法:看售卖方式。
[% o9 B- W" F# H/ u# ~' p一般活水养殖的多为河鲈,而冰鲜售卖的多为海鲈。这是因为海鲈通常需要远洋运输,很难保持活鲜状态。
) u1 a2 K% ]4 o% N; W
% G/ n6 D0 H! b2 K( @9 o. y: h+ v+ a/ j+ `
火眼金睛选好鱼:鲈鱼挑选锦囊
. f- h6 l& v$ [5 J6 O0 [# ^
5 g& g2 O4 e& l- {! X3 h要想吃到好鲈鱼,挑选是关键。4 R, f& a) N4 Q5 A; r' W8 Z& S# [
首先,看肚子。好的鲈鱼肚子不会特别大,如果看到肚子异常鼓胀的鲈鱼,多半是密集养殖、过度投喂的结果,这种鱼肉质一般较差。正常的鲈鱼身材匀称,腹部微凸即可。& o7 F& v! o: V# ^( z# x& `( f
& Z( l+ V ~$ x
9 J! S. [6 n- ^! k8 S$ \其次,观察鱼眼。新鲜健康的鲈鱼眼睛应该黑白分明、清澈透亮,如果发现鱼眼浑浊、凹陷,就说明鱼已经不新鲜了。
$ e+ h2 }3 P) Q' p) @* U还要检查鱼尾。健康的鲈鱼鱼尾应该完整、颜色正常。如果发现鱼尾发红,可能是感染了细菌,最好不要购买。 V+ u% c5 ?5 B a1 e6 j
* d. C9 R5 ]5 z. [: K/ R$ d2 ?( c) i* ~1 a' w
除此之外,鱼鳃的颜色也是判断鲜度的重要指标。新鲜的鲈鱼鱼鳃呈鲜红色,如果变成暗红色或褐色,说明已经不够新鲜了。! s7 n# T$ ` d) h
最后一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鱼身。
' W' v" t D X* e: \
7 l' l6 q5 t5 y7 o) x6 Z" u. H% j, ` Q* W
新鲜的鲈鱼肉质紧实,按下去后会迅速恢复原状;如果按下去的凹痕久久不能恢复,说明鱼肉已经开始松软,不够新鲜。8 {9 F) a" V6 i( p1 P7 r
+ {8 @/ Q6 T4 k9 Q @* v
) S; V4 m, w @2 u) q鲈鱼烹饪有门道& _- f2 b; P7 A* Y
. ?! p8 t8 f7 R. d
河鲈和海鲈因为特性不同,适合的烹饪方式也有差异。河鲈因为肉质细嫩、腥味小,最适合清蒸。 l5 T p3 ?' h" e2 h+ c# D
清蒸河鲈的做法很简单:鱼洗净后在背部划几刀,抹上盐和料酒腌制10分钟,放入蒸锅中蒸8-10分钟,出锅后淋上热油和酱油,撒上葱姜丝即可。/ @* U, G7 A9 z @% `9 B+ |
, D d5 b9 J3 |2 p2 l
4 E+ g! t8 p$ n. G; N7 g河鲈还适合做汤。鲈鱼汤鲜甜可口,营养丰富,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 J0 G& r: Q; ~
做法也不复杂:鱼切块后用开水焯一下去腥,然后放入砂锅中加水煮开,加入适量姜片和料酒,小火炖20分钟,最后调味即可。) b. O5 }5 R( r( `8 l
海鲈因为腥味较重,更适合红烧或煎烤等重口味的烹饪方式。" x, e9 R6 y, H t; Q
7 o, N* ~3 e8 F9 G
# b6 z/ r \. N+ H0 u, Q红烧海鲈鱼需要先将鱼煎至两面金黄,然后加入酱油、料酒、糖等调料烧制,使鱼肉入味,腥味尽去。
# @" Q" ~2 {0 f) ]6 ~海鲈还很适合做酸菜鱼或水煮鱼。浓郁的酸辣味道能很好地掩盖海鲈的腥味,同时又能保持其肉质的紧实感,是不少四川重庆人的最爱。' I9 h, R) @; a. e0 l3 m! S' |
! `: N$ Z8 X' T& A( T3 n) y8 E5 c9 N5 h2 D x9 q
《——【·结语·】——》" ^3 t1 O N4 d, N; N5 [
! O/ L4 Y& N4 Q0 h/ R0 e鲈鱼从昔日的餐桌宠儿到如今的理性选择,见证了我们饮食文化的变迁。; K% _! {9 e% U8 y. r, E
虽然市场上的鲈鱼品质参差不齐,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选购技巧和烹饪方法,依然能够享受到这美味佳肴。
$ p! ]( H+ b b. X7 S无论是清蒸的河鲈还是红烧的海鲈,都能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一份鲜美。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重新认识鲈鱼,让这位曾经的明星重回你的餐桌。
6 b0 h5 I8 N: }6 Q# }1 S) [% I/ h& L2 c6 V! n
, S# r- x9 S. n* Q* T) v8 p6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 Z. }. j+ r9 N! S/ w9 t2 N0 } 信息来源:. u1 F+ {7 P# Q4 L: W6 X( T7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官方报告、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发布的《水产品安全消费指南》、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统计数据、中国烹饪协会公布的传统菜肴制作标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生鲜食品选购指南》。
/ p2 \) |: K3 D3 ~!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