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视角看西伯利亚: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

[复制链接]
查看2764 | 回复0 | 2025-8-8 07: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西伯利亚,得先捋清一个事实:这地方大,大得吓人。比谁?比个欧洲都不打怵,从乌拉尔山一直到太平洋,面积一数,十三个法国都塞得下。/ ~9 r1 U' _0 K$ }# p% k
' n( |  e/ c$ m4 X& x4 P
可这么大一片地,历史上,居然不是中国的。问题就来了——按说中国古代疆域一度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势,怎么偏偏对西伯利亚这块地方就“礼让三分”了呢?是打不过?是不想要?还是……不屑要?* ~# l7 [! E0 d/ _7 Q3 X# V
" j" J  G0 G( k
俄罗斯人视角看西伯利亚: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1.jpg
  f3 `' X& o) P$ q$ v, Y, h
& F8 e7 t% i% k: v8 T
答案嘛,没那么简单,但也没那么高深。今儿咱就用点“说学逗唱”的劲儿,把这事剖开了讲——讲讲一个哥萨克扛着火枪往东突突的故事,也讲讲一个中华皇帝掂量边疆、打算盘的逻辑。: ]6 a" C7 |7 [9 p
哥萨克的雪地长征:两万公里,走出了俄罗斯的东部版图
  C; c- B5 c9 O8 W& M; D
4 v5 j7 h, O3 s) W! q要说西伯利亚的归属,那得从一个雪夜讲起。7 E# R$ C! M5 N' c
; X# c  X7 Y! T8 e0 m$ x
时间是十六世纪末。地点嘛,乌拉尔山以西。人物,俄罗斯的老相识——哥萨克。不是开卡车的那帮,是马背上的那伙。那天晚上,一队哥萨克战士披着兽皮,蹲在篝火边啃冻面包,头儿指着东方说:“那边没人,往那边走。”8 ]( h* |, P1 T! @
. @* m+ F0 m% [( U9 S
俄罗斯人视角看西伯利亚: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2.jpg
5 Y5 C% r" q5 S/ g( E! z, l' ^2 N# O

% F& {6 b( n, h- v+ O; N话音一落,大家就骑上马,往东奔。没有地图,没有补给,更没有粮草,凭的是一口火枪和一腔热血。) b1 ^2 H6 j1 [% K- T$ o
7 A: y0 e0 _4 S
结果还真就走通了。" c) s) o/ {0 a/ m# O, i' K
: ^: F6 u$ c6 n: ?& t1 H8 {+ ~
这不是吹牛皮,俄罗斯的历史学家都承认,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中叶,哥萨克“长驱两万公里”,愣是把乌拉尔山到太平洋这片地方,“大踏步”吃进了肚子里6 F3 W7 w. n0 L
( g5 C4 Z: }/ ^; a; }. b+ q
有人算过,四百年里,俄罗斯平均每天扩张130平方公里。什么概念?一天一个小县城,四百年不带喘气的。按这个速度,别说西伯利亚,就连北极熊都得让地儿。: Q- P. l1 W/ e" w

+ k9 d5 }0 O  U; n( S2 R0 z而这背后,当然不是哥萨克闲得没事干,而是整个俄罗斯国家的战略思路——往外扩,向资源要生存空间,向地理要出海口。你可以说它是野心,也可以说它是生存本能。1 [% E! a) [2 o9 U! z1 H" q3 H
5 F/ D% L  }+ g5 W: U' l$ U$ `7 T
毕竟,俄罗斯处在个“鸡肋”位置,地广人稀,资源是有,可冻着。农业?一年种一季,刮大风下大雪。跟西欧那些小国比,日子过得是真紧巴。
0 o4 x# ~5 @) v/ L1 J3 x7 U, ?7 U+ E4 e+ ^% }' v: V+ x1 N  d1 j
所以,不扩张,就得饿肚子。更何况,这帮人刚刚从蒙古人手里夺了点权力,骨子里就残留着草原帝国的基因——你占的地越多,就越有面儿。! y: D* x- K9 Y( t( a+ H

4 P; F, d3 d( s. e  a' S1 Q( D& l所以从伊凡雷帝开始,一路往东刷图,从鄂毕河、叶尼塞河、再到勒拿河,哥萨克的靴印一脚一脚踩到了太平洋边。可这一路打下来,他们发现一个神奇的事儿——没人挡路。' y% [; A2 G6 D) o" \  S) g: J

# @2 a, Y( @7 b
俄罗斯人视角看西伯利亚: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3.jpg
1 Z+ r# _% {! e; M, u

6 ^: I  j6 d9 {4 r5 P5 Z+ P为什么没人挡路?难道那边真是人烟稀少、鸡不下蛋、鸟不拉屎的冰原地?非也非也,其实,那地方早有人住了,几十种民族,古老的部落文明,蒙古、突厥、达斡尔人、鄂温克人……全都有, }& o* C5 R! e! _3 R2 ^

; J9 R+ m% ~; @- H" t" o  x" P* H- r. R, S只是,这些人不像中原王朝那样,集中组织、严密防御,大多是部族联盟,散居各地,打不过集中来的俄罗斯骑兵。1 p; T$ V) U4 u* y7 N! [+ j" v
1 \! J! ?' ]9 t0 `) K
俄罗斯人视角看西伯利亚: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4.jpg

( e, N2 o- G& x* G' K: v+ i, ~" g6 a" l* {
说白了,就是“零散防御,难以阻挡”。" ^; d# c9 U. U! }, ]% o* _5 n

" G2 }" c/ d( ]8 ^  Q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哥萨克一打一个准,碰着点反抗也都轻易拿下。对他们来说,这是“天赐良机”,对西伯利亚的原住民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  ?* W! D8 r3 D/ o6 Z5 V2 z

5 t  D1 k5 V, X! v3 r) s- y; z而这一路打下来,哥萨克不仅人来了,教堂也来了,毛皮商人也来了,税官也来了。沙皇一声令下:“谁打下来的地,归国家。”于是,整个西伯利亚就成了俄罗斯的囊中之物。
; L  q1 H  j2 `  J& x中国的边疆智慧:为什么不抢,而是稳住
3 k8 X% I5 Y2 d& m' J/ Z3 @7 C( ^$ M* q; E
接下来看另一边——中国。+ n  v2 M! C& m6 P: N+ o
# x8 ]  e. q& v2 G' }
老百姓有句老话:“隔山不打虎,隔河不问事。”说得有点土,但放在中国古代王朝的边疆策略上,那叫一个精准。
2 K/ t$ m4 o% Y- m2 S+ F0 W/ C% a% z9 F" U7 X+ _' p' n7 o5 e
从地理上说,中国跟西伯利亚是接壤的。内蒙古往北,黑龙江往东,过去了就是鄂毕河、勒拿河那些地方。$ o# x% c! ]6 F! Y  M
& j; N3 u! A8 Y( }+ ?" \8 x
那你说,咱古人没眼力价儿吗?看不出来那边地大物博?非也。中国历代王朝,从汉到唐到明,其实对那边一直有认知。汉武帝时候的张骞就说过:“西北之地,地广人稀,有野象、野马,可行军。
; L+ C. P2 h- K0 b/ e) H8 M% x5 p/ b: \% E4 P. A! n+ c
但是,知道归知道,真去占,那得再想想。
5 M! z+ c2 l7 d& z1 P8 y( x0 `" i
/ f- H+ c1 d2 q, ~' d首先,地太冷。西伯利亚的气温——冬天零下五十度,冻死一锅饺子都不带化的。古代没羽绒服、没暖气,更没有铁轨和高速,送一支军队进去,全冻那了。& ?/ v1 @& ^7 r# `9 U- R
) S0 Y/ e6 }; [
其次,交通成本高。打个比方,从北京出兵到西伯利亚,得走山、穿林、趟雪,还得带粮带辎重,走到半路人都饿瘫了。别说守,连养都养不起。
- }. d$ n' C; V' W' y% L2 v/ B; f* ~! u- k
俄罗斯人视角看西伯利亚: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5.jpg
/ L, v# R6 h) R) \0 N7 D) m

. d) a: W* Z2 t# `- _. k再一个,中国的治国逻辑不是“哪里没人我就占”,而是“哪里能治理我才统”。中原王朝讲究“王化”,意思是说,不光要打下来,还得让那儿老百姓听话、交税、读书、穿衣
$ r% d. s) a% A3 ?. l% V6 K4 ^' @. b: v0 e$ S( T  p9 z
这就得派官、设郡、修庙宇、建仓库,一套下来,财政得空一大半。为了那点冰天雪地折腾这么大一个国家,值不值?历代皇帝都算过这笔账,算完都说:不值。- Y7 W% A9 B' [! }& c  k
9 [+ |4 [* P. D& a, a) Y( y( h
于是,中国对北方边疆采取的策略是——设缓冲。蒙古、女真、达斡尔,这些游牧部族就成了王朝的“外圈护卫”。他们打谁打得凶,就给谁点好处,让他们自己守边。这样一来,西伯利亚那头要想打进来,得先过这几关。
: B# M: f% K, G" x" M- X) B: g1 V- |6 a9 n
俄罗斯人视角看西伯利亚: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6.jpg
$ M) u( y5 ]# j9 S4 ]6 H7 g: o
0 U; v8 }  m, L5 ]
说白了,中国搞的是“文明吸附”,不是“军事吞并”。2 I, l3 s4 R7 i4 i5 R/ U* y
% G' F( C/ e* r! {$ S! }& T8 z
还有一点,中国的边疆观念不是地图上的边界线,而是“可控范围”。打个比方,一个地方的人愿意交贡、听诏令,那就是中国的附属地,至于有没有设郡设县,那不重要。西伯利亚太远,没人来朝贡,也没人能管得了,那就不强求8 o5 z9 ?0 M  a" Q$ k

' u: c3 R0 h4 b1 q/ R: J8 m这就是“王道政治”,不是“抢地游戏”。1 p5 |% y' \, b' d
文明差异背后:一个在拓边,一个在筑墙
& q3 B5 K7 G* n7 a, r. R
2 y( s; x/ S' n5 `( g* N" `说到这,问题越来越清晰了。
' M( p* S$ H6 M. j$ J6 B) V5 g1 V
: [+ N7 f- `" S俄罗斯人的扩张,是典型的地理生存驱动——我得吃饭,我得保命,谁拦我,我就打。再加上继承了蒙古帝国的军政模式,一路打过去,顺手占,顺手砍,顺手建城: I  P0 k: Q* o, m

+ t9 @5 a/ x8 i* ^
俄罗斯人视角看西伯利亚: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7.jpg

+ R: ]2 s5 {& h8 x! g* B  w; X  h, o8 U3 R8 U
而中国的边疆逻辑,是文化政治驱动——我得治理,我得教化,打完得设官立制,不能乱。西伯利亚不是不能打,而是打下来没用。
8 Q; H- Q% q- Q9 ?
; u" u) G* I$ G' S3 |3 J+ B$ ^这就好比两个邻居,一个住别墅还想盖仓库,另一个租单间连厨房都想扩。想法不一样,做法自然南辕北辙。
: X# ]% |. v  P8 P& z6 B
: P# g# I4 F+ ?3 S( q0 L, O! @; ?8 p这套差异,后来在清朝和俄罗斯的边界谈判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尼布楚条约》《瑷珲条约》,中国主张的是“历史控制区”,俄罗斯主张的是“现实驻军点”。一个讲传统道义,一个讲谁打到哪儿就是谁的。
6 P% ^" \. \* N3 i" M, M
. X( y- |/ V4 J" \: Q
俄罗斯人视角看西伯利亚: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8.jpg
' `% M# b$ M1 z* P+ ^

. _, m) u2 W) ]0 I+ z结果是啥?谈着谈着,就签了个不对等条约。* L  |* t8 D# d1 O, e3 ]- N

5 B1 k# V7 j: `' R5 o  i当然了,历史不能重演,也不能假设。如果当年中国真打西伯利亚,那得付出多少代价?谁也说不准。但至少从文明演化的逻辑上讲,中国当时的战略选择,不是懦弱,而是权衡。1 `! J' f' M  p, B  M# {
一块地,两种文明的照妖镜
, ^2 ~/ o/ ^8 j9 b6 q" S) P3 i
4 Y* h( m2 f1 `7 S8 E- k西伯利亚,不仅是一块冰冷的土地,也是一面照妖镜。
1 z' L& O3 y# z" g( K. @9 w5 M3 Z( ?- @9 ^- w
它照出了俄罗斯的扩张本性,也照出了中国的治世逻辑。一个把地当战利品,一个把地当责任田。
1 h0 I3 y, X1 j( q" s1 A( b( D/ b" A- f* i
今天的我们,再回望这段历史,不是为了争论谁更“应该”拥有那里,而是为了看清楚,过去几百年里,东西两种文明是怎样一步步做出选择的。( a$ G1 |- `4 K$ `+ f

' \3 p  V8 A0 f; H
俄罗斯人视角看西伯利亚: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9.jpg
; C$ y% W- y( u/ @. J

: c$ l4 C. S4 I1 ^2 E* i当年哥萨克扛着火枪往东跑,中国皇帝则坐在宫里批奏章。前者开疆拓土,后者谨守边界。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文明取舍的问题。& X2 B8 `, i+ Y; o: O

, }) u$ z: q) v! T9 `那么,中国几千年来为什么没有占据西伯利亚?* s( g1 x: j$ `7 k6 M) h& r

3 p# @2 C+ w! [! r, w) N
俄罗斯人视角看西伯利亚:为什么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10.jpg

& ], Q! b# r5 }9 z
0 p" }1 x  R* j8 N8 B& X答案不在地图上,在思维方式里。  ]$ b6 E8 W: y; J  o3 Z) W7 C7 ]" L
参考资料:
* q9 B2 h$ u' Z# j$ x  d. T; F, t* e7 C- H& z! V
沙俄是怎样征服西伯利亚的.中国社会科学网.2009-10-10
& q& y; n5 K: z  b5 z. [# g* V# C% g: H
中国古代疆域模式的历史特征及其根源——与西欧、阿拉伯、俄罗斯疆域模式的比较分析.历史研究所.2018-12-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