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直播间一上链接,我都抢。”“我们家孩子可喜欢这个味道了。”“外卖贵又不健康,在家烤着吃多方便。”
' x; F$ C# n/ r0 V) h你是不是也曾这样心动地下过单?看着主播笑着说“里面全是孜然、芝麻和花生”,屏幕上跳出销量“100万+”,耳边回响着“纯天然”的承诺,你也许根本不会多想。 Q7 I$ m" l# {/ @* S) Y, A- C
可谁能想到,这热腾腾一口的烧烤香,居然是――猪饲料的“杰作”。 2 F3 p" b' s$ \! c& a; A
8 x( M' S' i$ P6 g: ^
# Z0 m5 a7 J% ~9 U, B) u网红烧烤料,居然用上了动物饲料?3 i5 E k3 ^ C3 m: K9 P
1 Z9 K' |* M3 K# H- M/ o( S8 j5 q事情是这么爆出来的:有消费者吃完某品牌烧烤料后,感觉肠胃极不舒服,怀疑配料有猫腻。一查才发现,这款人气爆棚的调味料,里面居然掺了麸皮、稻壳 等廉价成分。
" X- L2 \: T Y4 ~. @6 O听起来是不是很陌生?告诉你,这些原料原本是猪饲料厂用来压成本、凑原料的 。
8 {* ^+ d; T7 w而这些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已经卖出了上千万份 。 * L' O$ `# j: V$ i2 b9 c0 R
不少人买回来还以为捡到了便宜,殊不知,花生和孜然的香味只是“门面功夫”,真正大量占比的,正是这些毫无营养价值的填充物 。
! \0 |, b3 ~- r% k. Y- F) e更可气的是――配料表里对这些成分只字未提 。
3 Z* K( K6 e0 T4 i; F& q
7 ~1 d1 E8 }! Z) C# x" R8 Y' a4 O( W4 p5 @5 Q1 w
不是不标注,是故意“隐瞒”) ^3 h) w$ _8 t" }5 M
+ r4 b9 ], f( W, p! o6 @, T+ ]7 {
如果说添加廉价原料只是“商业手段”,那不标注,不提醒,就已经踩进了食品安全的“红线”。 3 i$ V& I( \0 y# y4 w2 l* W- v2 d/ X4 a
检测机构一锤定音,这些调料中检出了小麦麸质成分 ――这是不少人会过敏或不耐受的高风险成分 。 + m( L; I9 G4 y1 Q- E! Q1 ~
可包装上写了什么?写了“含花生、大豆”这些常见过敏原,独独对麸皮 、小麦 闭口不谈。
% e& L6 `, v* ^+ `9 f这不是“忘了写”,这是精心设计的规避 。商家心知肚明,一旦标注出来,订单量会掉多少。 - Z( V5 H3 W8 C
但消费者不知道,一口口吃进嘴的,不只是调料,还有隐患、过敏原和被背叛的信任。
; P& g, F+ C" d. b! g* ~, ^, T5 J9 R7 o* v# @
/ h9 H1 i! Q2 Y! X$ f* E谁在为这9块9的“性价比”买单?
" r4 T E& H9 c/ P. F( E0 p* N/ E
我们来看看,这一包9块9的烧烤料,所谓的“性价比”背后,代价有多大:小麦过敏人群 ,吃了之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肠胃差的人 ,吃了之后腹胀腹痛,以为是“吃多了”,其实是粗纤维把胃伤了 ;乳糜泻患者、孕妇、儿童 ,本该严格控制摄入成分的人群,却在毫无防备中吞下了不该碰的“雷”。
8 \+ E* n' H. ~1 L' U$ {更讽刺的是,有的人以为买回家自制烧烤能更健康,结果在家被“投喂”了和养猪一样的原料。 + t( j. t- X/ u/ \% a) m5 a% n
低价,是成本压出来的,不是“运气好、选得巧”。 & U6 M P) g5 X: K8 G6 U h9 m
你以为你吃的是“10元抵50元”的实惠,其实你吃进了用身体垫付的黑心生意 。
; T; c7 a$ [" O0 o# Z1 T+ E& {( w3 N+ d' E4 [, h
; d% t' k' }; ^8 i- s5 z他们说“是临时工干的”- l+ t4 W' ~! u6 C, O
; |% X; J& ?/ O& }! _' p$ o涉事企业后来发声明,说是代工厂“某个员工”加了点“小麦次粉”,美其名曰“为了让调料更蓬松”。
3 y+ _9 X% l& M. x; J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临时工”、“不知情”、“食品级原料”……
* K( r8 U* ]( f* ?' f网友一句话戳破这套说辞:“几千万份产品加了啥,真是流水线工人能决定的吗? ” ! U% K& J( S( g& m
如果真是光明正大的“蓬松”,怎么不敢写进配料表?如果真是“合规操作”,你怕什么检测?如果真是无心之失,为何连消费者健康都不通知?
, F( k5 W7 r! Q这哪里是“事故”?分明是蓄意用漏洞牟利 。
/ Z+ F" B% _( {0 j# n' x+ c4 ?8 w1 } k y( C4 b5 m4 f2 x) D
9 u6 E$ F. I% D" B烧烤是一顿饭,但信任是一辈子的事: u1 k4 J, x- Z4 e/ J
+ T' U; ?# u0 Q从“天合香”“馥食集”这类品牌的烧烤料,到之前的“酸奶变饮料”“糟头肉”,我们一次次看见,消费者的信任正被廉价和欲望撕扯 。
3 M. [9 `) K8 ]$ v' e不是大家非要买便宜货,而是大家相信了你说的“纯天然”“无添加”。
: v0 M e0 H- \- A3 S8 @你端出来的是一包粉末,却偷走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基本信赖。
" a7 c: Z1 R+ e% T& u而最让人寒心的,是大家被背叛之后,那种愤怒却无处说理的无力感 。
2 \) t8 E* i) K8 E7 @企业换个包装继续卖;主播上个新品继续播;消费者只能默默删掉购物记录,自认倒霉……
% v1 j% w& A' c6 C8 m) [% z& h* a1 R$ X可胃不懂得“理解万岁”,它只知道你给它喂了什么。孩子的身体、老人的肠胃,也不会因为你“便宜”就自动躲过风险。 L. j+ b+ }, b4 R
别用消费者的健康,换企业的“蓬松度”。
/ D) ~3 v$ T4 E. E# R* c$ x2 F7 j5 A* L
; |8 c2 z8 {, T. i! E: d% s食品安全,不是你想糊弄就能过关的门槛- A# s h" A0 }' k" A0 O7 E& o
3 u2 m" {2 b0 b- \9 X: p1 B《食品安全法》早就明确规定:原料与标签不符,视为违法行为,轻则罚款,重则吊销执照。
; _5 @* {. H: T% W( ~# y" W1 f可问题是,那些动辄就卖出几百万份的网红调料,一包只赚几毛钱?它们靠“贴着法律边缘”赚的是爆款的钱,是直播流量的钱,是你我健康的钱。
9 m: y* _8 ]+ G8 [" Z( Y6 U2 u: y罚钱可能早就算在成本里,真正“肉疼”的,是你吃进去之后身体的代价。 * \! p0 N9 N( d3 J w7 s/ A6 _( s4 M
我们不是不信任“爆款”,也不是不支持“性价比”,但前提是它不能以偷换概念、隐瞒成分、损害健康 为代价。
) K0 h% ?/ m3 s. ?( B: O: \+ I这不只是一次烧烤料的风波,而是一道问题,我们到底还敢信什么?我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 c& D" X3 v( A% f3 [" V9 `6 s# Y4 ]
4 d! j# q: d" P* c* ^$ C/ V5 B6 z; ^/ S, V; P0 ~
面对食品标签,这3件事你现在就该做
! `" D4 G( e4 w6 W4 A, R
( k" |8 F3 C& e+ z5 @2 V! s1 o看标签,不迷信“零添加、天然香”
D" L2 w/ o7 y3 U6 l真正靠谱的调料,标签透明、有备案、配料不会用过于“好听”的词。烘焙、调料类食物,一定看清是否添加了自己避免的过敏源。
! \, }( j6 ]) }. Q留意身体反应,别忽视每一次异常
( q0 I+ s$ Z. Z) l吃完后出现发痒、腹泻、腹胀等情况,别只当作“吃多了”。及时就医,并怀疑调味料或加工食品的成分是否有问题。
! j$ E$ p, j$ k$ d3 ~) {3 a* |认准正规品牌,不被直播间“性价比”迷惑1 v8 n5 B& ~) X$ D
便宜有时没错,但太便宜的“爆款”,要格外小心。建议选择有备案、有资质的品牌产品,保留购物凭证,必要时及时维权。 / R+ Q" ?7 R; h7 _" B5 x' c
- `/ ]( U1 C) _5 U5 s( V
: f, _) J( D! {3 k4 C3 ]健康这道防线,不能靠“自觉”来维持,而是要靠每一个明白真相的人,站出来拒绝被欺骗。
/ h# [( b7 U! T- e9 o今天的烧烤料,明天可能是糖果、果干、儿童零食。 5 N) S1 ?0 A# ?6 ^) a
越沉默,越容易被当作结账时的“支付码”。 ' |4 u2 |- c2 C( C
别轻易让自己的健康,成为商家的工具。
6 D5 ]) x/ e( ^+ \如有相关身体不适,建议尽早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过敏筛查和肠胃检查。文中所涉品牌及产品,仅作案例分析,具体健康风险需结合个体情况判断,不可一概而论。% P* [7 G3 N9 p! ]/ }0 P* ~2 F
参考资料:$ E# U' a7 @/ U! K" U( f8 V0 |
南方日报:《超千万份热销烧烤料掺入麸皮被查实》( I; w% ]8 } Y4 y* \
腾讯新闻:《烧烤料里藏着猪饲料,检测报告实锤》2025-07-199 M$ Z5 [0 g4 D# G
新京报:《不只是“爱吃烧烤的人天塌了”》评论专栏
& H7 }4 ?( W2 a中消协2024年食品安全消费警示汇编
& n e1 [; u5 r& ? 网易新闻:《网红调料伤胃又坑人,专家:不是吃不出,是你没看懂标签》3 ?, i6 y. y% o v8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