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 G0 B. |- r4 X. L; x+ D2 I4 U# @0 M. J; {1 q7 I
距离“九.三”阅兵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大规模准备工作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尽管比较模糊,但这种多兵种集体跃进,普遍达到世界顶尖,甚至是领先水平的壮观景象,依然让人目瞪口呆。不同于十年前的东风-21D、六年前的东风-17,这次外界记住的装备将不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堆。( y9 o. G5 ~2 u$ o3 A
/ U: g' }; g( u# ^" x1 L: V! }) Z
8 f9 s: D1 V. {3 b& S7 S5 r% b9 \4 K0 Q
▲以往都只有少量新武器露面
( k9 {1 _# y S# g1 f& @
% c1 b8 r9 ~) j* I' q高超声速武器是这几年的全球焦点,伊朗的入门级高超声速导弹,就成功突破“爱国者”、“萨德”的多层拦截,精准命中以色列军事目标。美军最近这一阵,更是拼命折腾高超声速导弹载具——仅目前就有陆基“提丰”、空基B-1B挂架、海基“弗吉尼亚”核潜艇与DDG-1000。只不过,美军各兵种发展的高超声速导弹,不管哪种技术路线全部失败,至今依然颗粒无收。国内目前公开装备了陆基东风-17,和海空兼备的鹰击-21,与服役空基“匕首”、海基“锆石”的俄罗斯,同属全球第一梯队。
0 ?: E4 N4 n" P0 ~" A5 z8 j9 J6 r6 }, J& g% {
$ s u7 p4 b5 L3 J& q7 X; ^7 M
# c6 H W- A2 \! q5 |2 b
▲B-1B正在进行改造,以适应搭载高超声速导弹的需求
3 U7 A! {! B! V# [8 K3 w6 o2 D' \/ e2 l9 Y( F* }, [9 j
但东风-17射程只有1000千米出头,不足以覆盖第二岛链,而鹰击-21则是由弹道导弹改进而来,性能要差不少,两者实际上只能代表六年前的国内水平。而既然连俄罗斯都能凭借工程整合能力,推出带有超燃冲压发动机色彩的“锆石”,那么在这个领域积累非常深厚的中国,会不会带来新的惊喜呢?东风-17气动布局非常优秀,射程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加装二级推进装置来解决,这是理论上只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就能实现的改进。
( q" |; b& V. a4 N' g: Z0 c
! X6 A# S$ `+ X. C
r2 h1 c/ t8 _/ G$ h" t4 Q4 s% f) ~* M2 H1 L7 l
▲改进东风-17以扩充射程难度并不大
7 }+ W, T& C5 T5 @* c5 G% ~! N( T- [; T+ y c! Y. s
俄乌战场上,无人机已经彻底改变了战场生态,从冲锋陷阵的主战坦克,到伴随支援的步兵战车,甚至是后方火力支援的卡车炮和自行火炮,都不得不在其阴影下存活。俄罗斯之所以费大力气,将朝鲜170毫米火炮拉到战场,并不是身管火炮真就缺到这个份上,而是看中了更胜一筹的射程,这一点在无人机蜂群面前,就意味着更大的安全性和存活率。国内对无人机蜂群的重视,大幅领先其他国家,所以才有现在成体系出现的激光/微波反无人机武器。在这种情况下研发的下一代载具、火炮,都有哪些针对性设计,传说中的58倍径主炮有没有列装,都很值得期待。: b5 X0 V0 r3 v
0 b% x: A0 c$ z9 x* @; j- N4 c; Q( m/ X# k- u& h6 g" F" i
4 k9 N) J& V. }2 w▲99A已经在主力位置上待很久了
1 A, U$ K$ a' s3 j) D1 a5 o q9 y( x# @! z* M. w" X, e% M# m
防空导弹一直被视为国产装备的软肋,由红旗-9、红旗-16和红旗-22组建的中远程地空导弹体系,也没有美俄防空系统数十年积累的实战口碑,反导系统的缺失更让人忧心忡忡。不过,随着红旗-19登陆珠海航展,红旗-9BE和红旗-16FE又在巴基斯坦,联手迎战“布拉莫斯”与“斯卡普-EG”,表现非常出色(纯以技术而言,拦截这两款超音速、隐身导弹的难度,比“爱国者”在乌克兰拦截俄罗斯亚音速巡航导弹要难得多),才算是掀开国产防空/反导系统的冰山一角。而传说中与红旗-19并肩作战的另一款反导系统,顺应潮流取代红旗-22的新装备,目前仍未露出真容。
# l4 \* K. p6 f% E# v: E$ i: [ e6 V: q. b* [& v# L' \, a9 r
" O+ l7 J. u: H4 Q6 J2 }$ W4 Q; g4 g6 j* \3 A9 t2 {& O
▲国产防空武器这几年进步很大,但只是冰山一角
3 e$ a S- B( Y7 V5 L0 X- c+ ^; w" k f7 J
美国媒体一直说中国海军核潜艇已经搭载了新一代“巨浪-3”,甚至取代东风-41,成为火箭军最新陆基战略威慑主力的新武器,似乎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说白了,在官方对外展示的航母、驱逐舰、战斗机等领域,国内无不是突飞猛进,往全球第一的位置迈进,并且以2019年以来这几年进步速度最快,最惊人——这些进步本身,就足以证明国产军事工业整体水平的成长,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未公开的领域,难道会被落下吗?9 Y* A/ S6 }1 c% F) v# K0 m
. d) n9 W5 r+ C) n8 u7 a! M4 n
$ d" T- V* [, [0 e" ^
1 {) O. `2 ^$ d$ i0 e* A3 J▲东风-41其实也有年头了
# U d8 \# X2 _+ l8 L, d- b+ k. a' s0 W
举个很有趣的例子,俄乌双方无人机产能,虽然都飙升到百万架以上,但真正能作为远程攻击装备使用的,还是只有几万架。前不久,俄罗斯媒体以这个数字来推测中国无人机的潜力,然后遭到了一致嘲讽。事后大家简单讨论了这个事情,发现主要分歧在于,究竟是百万架还是千万架。而俄乌双方打了三年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是俄罗斯动用了600多架——人类有史以来最强的工业集合体正矗立在东亚,其花费六年时间取得的进步,要比大多数人期待的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