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我们想让孩子喜欢上什么,或者学习什么,养成什么习惯,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讲到兴趣的重要性。 % H6 W3 {+ Q8 D0 G6 z
 7 P6 |, ^8 }& H1 t/ B/ O; a
 7 j$ r* }( r6 ?4 r+ H. f9 R兴趣顾名思义,做一件事时要感觉高兴,感觉有趣,它是一种心理感觉。; j& j8 [4 w, s0 u" g# m
 ! a! w: b& I9 d5 Z5 G  c
 
 - r' f4 e9 Z  U- e1 P比如,你喜欢吃榴莲,比人觉得太难闻了,你竟然吃得下;别人喜欢吃香菜,你不喜欢,你会觉得这是什么黑暗料理;还有喜欢吃大蒜,吃葱等刺激性蔬菜的,喜欢吃的人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吃的人简直不能闻到气味。$ N/ |' S. C. k' D1 k2 O
 ) x. Y; U  f7 m" A6 X) k
 * L5 Z4 J" ?2 }! r0 W
 其实最可怕的还不是吃这件事,是有人在工作社交期间吃完不刷牙,不去清口气,经过发酵的的味道向你扑面而来,吐,恶心死了,恶心的我下次都不行吃蒜和葱了。5 ^2 G% ]$ A8 Y2 O2 M1 U  s
 
 4 B' ]% h  v( N* e4 f9 f. a( N- _( T/ I: ^2 C5 c6 w# W* T( r
 这种情况能就是典型的你之蜜糖,我之砒霜。
 8 I- h* p4 q3 _6 K8 |1 q5 S/ G. ]% x) j
 
 , m' M2 ^& `  d你感兴趣的事,也许别人觉得难以接受。
 7 c2 C, f! g9 x2 A0 q0 e
 & s/ z' D; Z6 z* X3 ]" n# p. V; }4 U* O7 Z% \3 c4 i; W
 像攀岩、冲浪、跳伞、穿越、赛车等等运动,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就是在作死,因为只要你一直作,就会有概率降临到你头上。俗话说的好,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0 u, i  ]; K4 w, e5 J$ @% d2 x* M3 N3 @8 p
 
 6 q8 L3 R' ^  S' s. T1 L# K( @哎,既然都么危险,为啥还去玩呢?
 1 c. x: j4 x% R( y& t0 }5 \  D9 l8 ~
 . a( n. U" g( N$ e; J1 `; L+ R$ D# N( N8 h2 m9 F
 答案只有一个,兴趣,甚至可以叫热爱。
 3 M/ d) S2 w& |8 m: Y7 l" C) }1 z7 `0 |% \  g
 
 8 O) G, {1 D* ?; s6 @$ [- c9 }兴趣不光是最好的老师,还可以是春药,可以让你拥有巨大热情和持久动力,哪怕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 c1 ]% L, }& ^1 T& c4 e7 i" e
 
 8 L! `# ]. E8 J3 o; B  o, p) Z  I0 v) b
 哎,问题来了,兴趣该怎么培养呢?
 6 ~) M8 G8 N: X1 e/ C6 w' D% d3 P
 8 {5 D: g' T. Y* m% _
 既然兴趣是一种心理,那么培养兴趣也应该从心理入手,主要有三种情况,满足感,成就感,优越感。1 p8 o3 m, e( }4 e$ {1 o1 Z
 
 9 S5 h0 D+ O( `/ a5 \  W9 h  l; q8 w5 G6 ~9 \
 只要满足一个,兴趣自然就来了。
 + ~# _4 i( s" r1 ^% s7 ]8 C3 l
 + ]' ]! v" J  J
 / _1 K3 \* y& J" Z一般的培养顺序是先让孩子有满足感,成就感,然后获得优越感。但是,因为大多数中国家长经历了一些痛苦的历史,比如文革、三年自然灾害、计划生育、下岗等等,导致很多人越来越愿意用优越感来教育孩子,教育的目的也变成了生存教育和优越感教育。$ Y0 s: k! ~  W% |7 V3 g
 6 J2 [4 x- {% ~, }
 5 n1 [; l, T2 {5 R
 考学一定得定清华北大、再不济也得985、211院校,双一流最好。就好像,伸伸手就可以够到一样。
 - H( r' T2 y2 U5 D2 t" u2 \3 ~1 T: O/ W2 X8 Y
 7 @* \: T, N) P
 事实总是残酷的,必须承认先天基因差异很大,后天环境的影响也不小,家里就没出过清华、北大,985、211的大学生,直接出一个的概率有多低?
 + D) K, B6 n& P" g$ ^1 B. u: x. [1 k" U9 k
 
 / h1 J2 Z4 A' @: J. k) m' _不光中国,老外也很焦虑,也总想让孩子考上常春藤盟校,那些顶级学府,他们有一句话也特别让人绝望,一代藤校,代代藤校。
 2 K5 [; N, [  @, c) K% a$ T6 t2 [5 w9 ?* U2 }3 G: |! s8 m
 
 . b/ C6 o7 L( l, o& z只要家里出过一位名校的学子,那么下一代上这所名校的概率直接提升到50%以上。如果另一半也是这所大学火类似实力大学的,概率直接能达到90%以上。4 S+ C+ J3 [; g, }$ w) Y4 E
 2 e: F0 u) ]/ T" K( g7 Z3 M
 
 1 R  Y& N9 Y$ ^+ |" I前一段时间,网上有爆出一个清华同学婚礼现场采访,随机问宾客,你高考多少分,几乎都是650分以上的,700多分的也不少,从小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孩子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0 a" X' B2 f- s
 " l/ r8 y# z0 ^8 z
 
 + y# P5 t( C7 J8 C# ^$ J其实,高晓松早就说出过类似答案,他小时候有个什么疑问,如果他姥爷回答不了,就给他写个条,让他拿着这个条去家属区拜访哪位这个领域的泰斗直接解惑。没办法,又不是条件不允许。
 / U) v; U; P9 t9 w5 o# k, k0 k4 N+ G) o% Q9 J
 
 ' p  |% p6 g1 T所以,高晓松说他是他家最差的,貌似也不是太谦虚的说法。有兴许的同学可以百度下高晓松,或者看看高晓松的《晓说》,节目中自爆了不少料。& f/ ~. |! q3 S* o! Q
 
 , T6 |1 @7 @2 Q6 _  \5 i' y, m0 q$ b) t4 |+ D& k, Y% f( `
 好了,今天就到这儿吧。又有点跑题,其实我是想说说优越感这个事儿。看来只能分两次说了。#家庭教育加油站#4 i1 H: {1 e" K% n! h( k$ _/ o& v" D
 
 * r# L" L$ k5 C% h; B; h' i: {$ V4 D3 j) `
 
 ) Z( L7 [$ J" o' y: B7 H. A: n
 6 D- d7 z- v! F% {, r0 \6 S$ a3 o1 g& S" y( I0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