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夫军事基地内,美军第11空降师士兵正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中进行"联合太平洋多国战备中心2025"北极部署演练。
% `! o3 `$ H7 K6 P与此同时,在距离这里数千公里的俄罗斯北极地区,"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悄悄潜入冰层之下,准备进行新一轮的战备巡航。6 r& f3 I; t- }" j6 D l- m' f( X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军事行动,却在向世界传递着同一个信号:北极,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 S- K3 @ z; a
就在这种背景下,被称为"普京哲学家"的俄罗斯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发出了令人深思的判断。
/ P3 G8 A8 h' j% w+ d这位在1997年就准确预测了乌克兰冲突的地缘政治学者认为,未来的大国冲突热点不会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台海或南海,而是那片看似沉寂的北冰洋。% n! Q9 S& W8 S9 w
虽然杜金因其极端民族主义立场在国际上颇具争议,但他对地缘政治走向的判断却往往具有前瞻性。" d& s. v8 j: W7 J4 K5 S" t
$ v1 F/ N% n* l( c6 _: t, A5 ?/ e& [: T4 I& w" x4 Q8 B
1 i% q3 s8 K4 u9 P I+ T5 o
}2 }3 S3 x5 g) c. | @
) O M! f; d# B: P/ z/ H* C* i; O: W. X5 Y
冰雪下的"金山银山":全球都想分一杯羹9 ^% B: J6 Y9 b0 G7 M- }
) g. Y, U8 I+ K; P! \( @+ j要理解北极为何会成为潜在冲突的焦点,首先得看清楚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到底藏着什么宝贝。
6 T3 H# \: c9 V) D+ P2 s: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蕴藏着全球约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和30%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 B- C/ O" h3 N
具体来说,北极石油储量约900亿桶,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俄罗斯现有天然气储量的1.2倍。1 }0 b7 y" O5 S& Y. h" `& i8 H: |
除了油气资源,北极地区的稀土矿藏价值保守估计超过1.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大国心动。
/ A& ~& g6 b4 s2 E* Q. H9 S) n7 P/ h1 e1 ~/ t1 }: G
3 u: @5 [7 f' z: C8 B4 Z
9 Z; J5 A N: [8 p* |$ n2 k2 w3 ?
5 M6 H- f, a! J/ K% r
0 N4 d! T4 @ i) [更重要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正在让这些资源变得可以开采。
0 c( E2 P0 ]4 l8 @0 L据欧洲航天局的卫星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1981-2010年平均水平减少了10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法国的面积。
8 F6 S. V8 J& g按照目前的融化速度,科学家预测2030年可能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无冰的北极夏季。
' j) K* q0 ~7 w/ R% x冰层融化会带来不少气候问题,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航道开通。
+ Q8 \2 V% U6 Y5 U7 A, Y: Y- L
/ h1 d1 d, @/ O, Q1 k- \# `% [5 f* I0 Z
7 |. X9 H6 n* R' ?
* y9 L2 [; @# O6 F, L' _$ x* t) [5 q5 t
- Q8 A: C/ m! y) o! }目前,从上海到德国汉堡的传统航线需要途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全程约2.1万公里,航行时间36天。
2 S$ |# L6 c6 N# d1 n" w i6 {而通过北极东北航道,距离可以缩短至1.35万公里,航行时间减少到23天,节省近40%的运输成本。
3 O+ ^' Q% \ ~* D0 H, F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预测,到2050年北极航道的货运量将达到全球海运总量的25%。
2 ]3 f$ R. n: A5 ~2 f* @- o8 C0 q这样的经济前景让各大国都坐不住了。
- V: I5 Q! d, K/ o俄罗斯已经尝到了甜头——2024年通过北方航道运输的液化天然气达到2186万吨,创历史新高,为俄国带来了超过600亿美元的收入。# q8 \+ P9 ?# C0 g. T, c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积极布局北极航道。, x0 C$ H. H2 {' H
美国曾试图通过购买格陵兰岛来控制北极航线,其战略意图包括航道经济潜力、军事监控枢纽以及稀土资源争夺。: K/ p) b/ P& {" K: g) h/ j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可能有冲突。北极这块"大蛋糕"显然已经让各大国都想分一块。
% U: `* a% r0 |6 w& M% k# W: l# w4 N- v; [' X1 N* L/ l
+ X2 T6 {0 r/ P' V; }
( L2 q3 E3 F# P
4 }, y7 L' _( G9 y( p
6 r) H6 m0 Z$ X" i# y: G7 S4 s" w. g
/ t9 ]1 _0 {& X! ?4 `0 z5 O
& n$ n/ r1 Y4 `0 G7 {军备竞赛白热化:20分钟打到对方首都! Q4 K/ s g4 c P
. k- J8 x% D& v3 E/ d
除了经济利益,从军事角度看,北极的战略价值可以用"要命"两个字来形容。
4 y! r' x) [+ |. s& i! O* u地理位置决定了北极是连接北美、欧洲、亚洲三大洲的最短路径。) A6 I# J D7 H6 U O& O8 e$ Q
从北极发射的洲际导弹,能够在20分钟内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主要城市。. @' g2 ?. N$ W
俄罗斯在北冰洋部署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携带的"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8000公里,从北极发射20分钟就能命中华盛顿。
7 S+ u1 O6 ~6 g5 W% @同样,美国从阿拉斯加或格陵兰岛发射的导弹,也能在相同时间内到达莫斯科。$ R; F! {5 E, \4 s; x
; Z+ a( E8 [& O1 \/ P: a( P% \+ J J6 n$ f- F' a9 |, B/ m. b
3 U" \1 u$ M3 u7 v1 D( H
5 h4 ^+ Y2 N# `$ i; Q
. ^# R8 f( V: m( p, L
5 F6 Y2 {' u2 R+ u* Z$ j这种"死亡距离"让美俄双方都不敢掉以轻心。近几年来,两国在北极的军事部署呈现明显的对抗态势。
) Y- G5 ]: |% N+ n! ?俄罗斯方面,2024年在北极地区部署了S-400防空系统,建成了3000公里的防空网络。
$ N' Z2 J# s) T+ D"北极三叶草"军事基地常驻兵力超过5000人,40艘破冰船中有10艘是核动力的,能够在4米厚的冰层中开辟航道。
3 [. V6 U, b8 H, L3 k9 b a更关键的是,俄军在北极地区部署了约200枚战略导弹,形成了对北美地区的有效威慑。( {, Q* t0 C$ p
美国的反应同样激烈。
9 o& i) f Q& L! l2024年7月,五角大楼发布《2024年北极战略》,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更新的北极战略文件。
1 |' P4 D: C2 y" |- w8 F! H该战略明确宣布要"消除战略盲点",计划到2030年在北极部署250架先进战机。% {7 o3 i+ C5 i }0 n
2024年2月,美军首次将能够携带核弹的F-35A战斗机部署到格陵兰岛图勒空军基地,这是冷战结束后美军在北极地区最重大的军事部署。
& r! f" C4 w+ `' M北约的介入让局势更加复杂。: ~8 F$ [. K7 W8 y5 f
挪威、丹麦、瑞典、芬兰这些北欧国家突破了二战以来拒绝外国驻军的传统政策,向美军开放了44个军事基地。 ?" d) N% ]! e/ w) t- f$ W: s
2024年3月,美俄战机在巴伦支海上空发生对峙,双方战机最近距离不到100米,差点擦枪走火。
( d- u+ ?& ]+ \* T6 r0 W目前美俄两国在北极地区各自部署了约200枚战略导弹,表面上维持着"恐怖平衡",但各种灰色冲突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n3 n6 V2 A# u0 Q/ G" y' d6 Y" _
破冰船碰撞、卫星信号干扰、网络攻击、电子侦察,这些"不开火的战争"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 l1 p' O9 l$ b6 N从某种意义上说,北极已经成为新的"古巴导弹危机"现场,随时可能从冷对抗升级为热冲突。# n! u/ d, Z z$ L3 N" e2 i
2 P% H3 A G" ?0 P2 n* o3 j/ K4 F/ q1 G# H2 T( W
7 X( q7 Z T T3 g. Q+ t0 _" u5 p* c$ U2 ?; v
9 U% k4 v) V# P5 A& E: t! u: U( }
3 i0 ], j+ r$ u" ~三个现成的导火索:一碰就炸7 h. U) w8 J: B P% U( Q5 O
) Y* a0 G; R% F8 w5 m0 S0 x更让人担心的是,北极地区存在三个随时可能引爆冲突的现实导火索,而且这些导火索的矛盾都在快速激化。- i# F% x7 I- q& }1 C
第一个导火索是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3 Y3 }4 j7 T3 h+ M7 q" F' @* \! r
这个距离北极点只有1300公里的群岛,虽然面积只有6万多平方公里,但地理位置极其关键。
+ a3 C A7 @. O$ l3 d# E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还存在法律争议:1920年的《斯瓦尔巴条约》规定这里应该"非军事化",但北约援引集体防御条款,认为有权在这里驻军保护挪威。
) f5 p8 a2 ?$ y. p) N+ j: z' a Z俄罗斯当然不认同这种解释,双方对条约的理解南辕北辙。+ _5 o# O& _: J* N6 o7 G
2024年5月,挪威政府发布新的《斯瓦尔巴群岛白皮书》,明确要"加强国家控制",还斥资2000万挪威克朗收购群岛上的最后一块私人土地,就是担心被"不友好国家"买走。6 ?" X1 D l# j$ U4 f I2 U/ G$ [
这种明显的排他性政策让俄罗斯非常不满。
" o @: t+ f! F* i
% @; @8 I+ `4 j8 b. N" y" }- _& X1 U5 l
4 I8 y w: C' c0 `6 u8 S4 @" f$ _
- e7 x: d# o+ \) Q l
3 |7 \2 S8 D! `' S& L2 h* u
6 _$ @7 @* O- q8 h) J/ ~第二个导火索是加拿大的努纳武特地区。4 C" O" w6 j0 h4 P! P2 p! H
这个占加拿大总面积1/5的地区,生活着约4万因纽特人。
9 c1 p+ b- |0 R% b3 M! u2 L近些年来,当地原住民要求更大自治权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则趁机插手,声称要"保护原住民权益"。
L' \2 ]* u% q9 q美军F-35战机中队已经部署到阿拉斯加,随时准备"人道主义干预"。! C* e3 E% ~" U2 q+ F+ O0 [6 [
加拿大夹在中间进退两难,既不敢得罪美国,又担心美军长期驻扎影响自身主权。; J% K$ O/ s6 T2 @2 t
5 Z1 s }4 j3 z- @" p
$ A" G9 }! K3 t1 E# L/ p# d5 v- l# c. d+ T; ^
, V; v9 k7 h$ s
+ w3 g3 F, ~' {; g4 S( ?9 J1 F. Y/ w; g) [
第三个导火索是丹麦的格陵兰岛。) N [& ^+ y# R. o# i2 E. c. K) L
这个世界最大岛屿蕴藏着丰富的稀土资源,岛上8万居民对丹麦统治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独立呼声此起彼伏。
% [: {8 |- v& `) \' N特朗普在第一个总统任期时就公开表示要"购买格陵兰岛",现在重新上台,又开始旧事重提。0 j9 {5 w% g M3 C, z7 {
2024年,格陵兰议会通过决议,要求在2025年举行独立公投,这让丹麦政府如坐针毡。
i7 A8 ^1 Y" I' K" w这三个潜在冲突点的共同特征是:法律地位模糊、各方利益交织、外部势力介入。# o/ V+ j7 j7 x. x1 r P8 w
任何一个地方的局势失控,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整个北极地区陷入动荡。6 F+ | S! @& ?3 ]
7 l p7 \, H. S$ h
/ O7 S4 a+ G. D8 v# e3 K K
! y4 a% U9 d$ \# ~+ h9 [
7 I$ t& }2 {7 m+ [" T( f& M2 c( \) a# h; @
/ A, x1 v" A8 H+ B5 K5 j! o) }/ n3 l中国的路径选择:在变局中寻找平衡点, R. @& Z' q$ s* n
& I' F3 D3 Y; A7 \3 C8 b/ q
面对北极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中国该如何应对?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9 Y9 w# l/ y$ j' d/ Z: Z% _3 @从机遇角度看,北极航道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 E7 \& W9 s1 p; F# Z中国90%以上的国际贸易依靠海运,如果北极航道实现常态化通航,不仅能大幅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等传统"咽喉要道"的依赖。% o# U( J* i4 }
这对于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贸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v( s9 m* E! U3 X中俄在北极的合作基础扎实。
& x0 I* R6 K. B: t* C/ @* h除了新新航运公司的破冰船项目,两国还在北极科考、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中俄北极合作不仅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
d; ]3 O" M8 A1 N! e3 g, ^: @/ T, m6 u但挑战同样不小。
0 k- y& @# T, U5 p' r% E, u' v美国发布的《2024年北极战略》明确把中国列为"竞争对手",声称中俄在北极的合作"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产生了影响"。7 Z* ?7 G( s" t
西方媒体更是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把正常的科考活动说成"情报收集",把商业合作渲染成"军事扩张"。% ^% W4 Y# k1 c
更复杂的是,一旦美俄在北极真的发生冲突,中国很难完全置身事外。
: }0 s* e/ w* Z, k( h6 k作为俄罗斯的战略伙伴,中国在北极的利益与俄罗斯高度重合。: I1 P* \1 a* t/ z7 `& ]
但中国也不希望看到世界陷入新的冷战,更不愿意被迫在大国对抗中选边站队。
5 A( y* m% c# A2 X6 _' r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采取平衡而务实的策略。
5 W; h4 u7 S/ R$ t$ X' [$ I3 P6 x3 a9 |+ B一方面,要坚持和平利用北极的原则,积极参与北极治理,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7 f4 p' H2 }+ O: Z1 D6 L" I D5 L
另一方面,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斯瓦尔巴条约》等国际法律框架,在科研、商业等领域扩大在北极的存在。
: p% ~& h/ N; t0 Q6 w2 T最重要的是,中国要避免被拉入大国对抗的陷阱。/ Y% n! M' H7 E3 e
北极问题本质上是美俄博弈的延伸,中国的目标应该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互利合作,而不是参与零和游戏。
' f- T5 e( }4 B7 S/ v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不结盟"政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k# i; C u/ Y# Q) s9 d
9 d/ j4 _2 H, B% v$ Y( i- ?2 U; {- w' Z4 O& ^* _- ^
7 x/ h7 H7 B3 r
( a3 v* F" E& d* L4 M2 d" l6 W9 b
' x7 u, `. o( s6 W% E6 O1 c0 n# p) Q
% u$ s. W& j' g$ @# h
& v: w+ M) d. n2 }3 _- ^, S+ r' C/ \$ L* E% h; g
北极虽然遥远,但影响全球。
% ]1 n2 z# q' f* ^, O( k( ~这片"最后的边疆"究竟会成为新的冲突策源地,还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大国的智慧和选择。
+ X/ c+ U1 G; n ~4 z面对日益复杂的北极局势,各方都需要保持冷静理性,通过对话而非对抗来解决分歧。
' B0 y2 I8 W' h9 n* C毕竟,在这个相互依存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北极的未来需要各国共同书写。
4 H9 y" V+ [6 b, n4 h3 C杜金关于地缘政治热点转移的判断是否准确,历史会给出答案。
9 w( g$ [7 [/ J/ @7 E. I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当下,任何地区的局势变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f% s0 I) `) K+ W, K
对于中国而言,关键是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既要积极维护自身利益,也要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5 t6 v; e; n. |8 Y2 I9 J' A
参考资料:
' s$ k0 j8 z& h" A$ ]
! ?/ |" N# m2 K5 L" S% w y* h- 美国国防部《2024年北极战略》,2024年7月; R- ]' Q( K' H
-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院:《俄罗斯研究》2024年第3期
1 \- E6 d# m9 X - 挪威政府《斯瓦尔巴群岛白皮书(2023—2024)》,2024年5月3 i3 S* {, g" G/ b0 n+ s, B, n
- 欧洲航天局北极海冰监测年度报告,2024年
) _ j# M2 b' F* Y0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