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4 n9 T% {8 h' T, h) N/ M- R
/ `# |. K, f1 c4 @. o" \+ {文丨夏目 n7 ?6 v C# ~
+ a, r9 P' P+ R' C
编辑丨夏目
% f' K' V+ D+ Q; t1 E. H% D$ o3 L前言
: J s: t% g% J, f7 J' X, X7 r' Y
8 \/ }& L/ O" |, M2 Y( K说出来可能没人信,这就是央视一哥白岩松的经历。
+ _" O( ?5 K1 v8 O7 I1 j/ H幼年丧父,中年被骂,如今才56岁就满头白发,还曾多次想不开。% f) T. A9 g( W% f5 `# u5 h
( r7 L' ?# u- `# M. ^- I; Z% w
6 B; a( Z4 ~2 z- B9 q5 X# R从央视一哥到特立独行,明明拥有大好前程,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变成这样?
* K, \, U+ I- L; v身世凄惨( C( R+ S( j: P3 D+ ]# C S$ E
7 m$ b$ w! ]) X- a: z
1968年,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普通家庭里,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日子虽拮据但不失温馨,可就在白岩松八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世,所有的重担全落在母亲身上,家境也从“普通”变成“困难”。5 ~8 C+ {% L C! B9 U, z( ]+ e
- |- S6 V1 r8 w; ]. q6 S
9 ^# v7 ^6 u! b8 R4 R) m( g* K1 k他们的家非常简陋,就是改造的牛棚,年幼的白岩松也非常懂事,和哥哥一起帮母亲分担家务,冬天挑水,手脚被冻得生了疮,那个时候他的妈妈告诉他,知识能救命!" U/ {7 Q7 F* v! k/ [( m8 `! P! K! m! D
面对家中的困境,母亲的劳累,幼小的白岩松真的听进去了,于是他成了班上学习最好的孩子,同时也是最不爱说话的孩子。3 L4 N2 ]( y2 b
, v1 [. n4 m6 w/ R' p9 H- P8 v8 k$ C$ C. I
直到高考放榜那天,白岩松看到自己被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录取了,那个时候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后的人生如此波折。& Z3 P' V5 z! S
进入大学校园的白岩松,每天都在自我怀疑中,身边的同学都说着标准的普通话,还穿着最流行的衣服,而他虽不是攀比的性格,但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尤其是一张嘴就有内蒙古味儿,跟他所学的新闻学一点不沾边。! r0 E. O$ o* h3 U
6 ~3 s. _, u% g+ R' u1 \% t. z# W8 ?% P1 s ~, M4 z# x
但白岩松从小也是不服输的人,既然普通话不好,那就死命练习,看各种新闻历史,逐字逐句的说话,大学四年,白岩松就像是变了一个人。# V/ L7 u! m I2 ^5 _ G; D7 m
刚开始说话别扭,到后来能一口气说个10分钟不断稿,而且每句话听得对方直点头,这就是白岩松的魅力所在,不会就练,还要练得比别人都要好。
- O, N+ ?+ |0 P, G
0 U0 @4 Q# |/ y, A+ T+ k5 w- f4 o( T3 c6 w
大学毕业了,白岩松进入《中国广播报》当编辑,当时的他,在新闻界里就是个新人,于是每天都干着微小又琐碎的工作,换了其他的年轻人,早就不干了,可白岩松始终坚持着,一边干着自己的分内工作,一边还不忘拓宽自己,偷偷写评论稿,下了班还跑去盯印刷厂校对。
" z% {$ g( @+ V0 d% Q+ H; `而这些也成就了他,在当初那个“媒体靠文字说话”的年代里,白岩松的文笔扎实,逻辑清楚,此时的他就像是即将升起的明日之星,机会马上就来了。
4 [3 ~! `8 H) s: x# b
- y0 _/ }' e% D1 s. `- ~2 p- {# P0 L8 f, r9 l+ j* {/ o% z
在1993年,央视要筹办一档节目,急需一位优秀员工,这个时候有人推荐了白岩松,经过考察,发现这位年轻人年纪不大,但非常的稳重,写出的稿子还非常有深意,当机立断就选择了他。
' J* `5 `: J" ]" U; h刚开始白岩松只是幕后人员,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白岩松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可当时的央视新闻没什么人看,白岩松和他的团队选择“另辟蹊径”,在新闻上出现了“你我他”的人称。
, u' k8 ]0 Y- |" N
2 b, q' X7 z; k/ _4 C! b# B: R8 D7 y8 \/ E8 B/ u
不再是一本正经的念稿子,而是用这样的方式和观众“平等对话”,第一次说出“这事有问题”。
2 D8 H( C) E) G9 ~没想到观众的反应炸了,由他演说的新闻节目也成了台内的“王牌节目”。' k8 L6 F- H9 g4 ?: H
$ R7 l1 u9 O1 d; J
: R) x. B; j3 J2 A他不像其他新闻主持人那样“稳重”,而是用自己独特的风格表达,新闻不是死板的读稿子,而是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 \% H2 O9 l" l: G. Q G( s在任何问题上,白岩松都是站在公正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绕弯子,不拉偏架,还说出了大家都不敢说的事:雾霾治理、动车事故。1 b* l! ]- I, R E
% O7 _0 w: s3 @$ @* V1 N3 d: |: M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让他真正“火”了起来,大家总觉得眼前的新闻主持人好像和其他不一样,而白岩松出色的表现,让他成为最年轻的央视高级编辑,还获得了“金话筒奖”。
5 f, i- f- j& @ `! i可这个拥有无限可能的人,却突然宣布:停工!" O$ \0 x% h7 U, }! f! ]5 j
4 v) k7 A2 V' W3 L$ Z! W# C
0 [# u4 A0 h* Q) ^9 W8 s找不到生活的希望7 D9 b! S3 i/ ? c
; ?* [1 Z7 r: Y' i0 g- p- m每天都能收到别人对自己的夸奖,可这却让白岩松感到心慌,于是他决定停工一年,不是被裁,而是他自己要“罢工”。
" u% q9 n4 P; G. D& z1 b. B: x0 C白岩松看来,这样的世界太不真实了,而自己到底是不是众人口中说的那样完美?
" _) X- x( v6 c+ m9 M+ P# v2 ?7 ~ D: L* m# J$ S; X0 Y+ i/ `1 Y0 L/ O
' l0 |4 T" F( B& ~$ b1 H5 Z* t他害怕,怕在耀眼的聚光灯下彻底迷失自己,这时的白岩松突然发觉他看不清未来的路了,要说实习的那几年,虽然苦,但对未来一直是充满干劲的,可现在大家说的都是赞赏,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9 O- ]* u1 E2 d9 V想不通的白岩松决定退出,没有工作的他白天就出门假装上班,也避免老母亲跟着担心,晚上他就坐在床上开始思考,新闻到底该怎么说,自己还能不能继续说新闻?. F: ~5 S' L: ]: A' |) o; w
一直和别人不一样的白岩松$ m' A" c8 k: u# N: S
. o! m& i: Z. ?% X9 t/ Y# G
之前白岩松有个性,有创新,回归后的白岩松彻底“放飞自我”,当别人还在追求曝光率时,他已经带着团队大搞“民主化”,讲责任共担,还获得了央视年的管理创新奖。
0 ^: j5 a$ S6 a! |& F, s, n( D( U. d$ B h
9 c% f/ M- r: m; ]+ |8 q7 [有人说他变了,但具体说不出到底哪变了,今年的两会上,白岩松又是出圈了一把,推出的建议能够看得出,他是真正关系这个社会的人,也在替年轻人发声。
& a/ ]/ | M* c! Y. f; V N% M曾经被骂的“何不食肉糜”一度让白岩松深陷舆论,有人说他身居高位不懂底层人的辛苦,即使被网友追着骂白岩松也从未给自己辩解一句,可当时他的意思无非就是想告诉大家,人生没有容易的,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努力,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R( V3 v6 l, o5 d- o
8 w2 L& p9 I/ I- {& n3 Z6 N \
4 b8 K6 e. F8 K2 P* |结语
_7 d* c4 r3 C7 t; V" \
5 S0 k7 ~" V: c4 T* u6 t0 L如今的白岩松不是那个熬夜写稿的铁人,才五十多岁就已经满头白发,从年轻到现在,他紧蹙的眉头就没舒展过,但毋庸置疑的是,白岩松依旧是那个敢站出来讲真话的人,即使说完,会惹一身骂,可这也是他与众不同的象征。
0 S( G! ?. N) P6 L0 T8 \7 B; W* r1 f: g/ i/ e j& x/ e9 l( X+ l- X
6 ^" C- E: [% v9 }
信息源:白岩松"白话"奥运金句频频 被网友称自带“弹幕的解说员”北京青年报 2016-08-07。, B& f( B7 Q1 a7 j$ ?7 B! B
) ?' d% `, v( u! F# T4 V' i/ e
" |# ~' i* ~( s& ]$ m9 o( s
信息源:白岩松:如今年轻人是弱势群体,呼吁提高年轻人个税起征点 中国新闻网 2025-03-07。
" ]: L& R6 P$ Y* a+ }" c! v8 P ' U Z3 a, ?8 o' o; E
- g. d8 |1 D6 A! U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5 w U0 O( 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