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万安,1978年12月26日出生于台北,原名章万安,直到小学三年级才得知自己是蒋氏家族的后人。父亲蒋孝严,原名章孝严,是蒋经国与章亚若在赣州时期的私生子,身份长期未被公开,直到2005年才正式改姓蒋。1 g2 J* j5 W+ o; F. J 蒋万安的母亲黄美伦,祖籍广东台山,家境普通,注重教育,刻意让蒋万安以普通人身份成长,避免家族争议的干扰。
 7 O" [4 l) e) D$ R8 T( P$ A7 L( {蒋万安的童年与一般台北中产家庭无异,就读于复兴小学和建国中学,成绩优异,课余喜欢打篮球和看漫画。高中时期,他在辩论赛中偶然翻阅《蒋经国与章亚若》一书,了解到父亲的身世,内心开始对家族历史产生好奇。
 2 R7 {6 j& q0 K6 R, ]& [5 \9 p
 ( Z" L9 D# H. b, @' }1 ?8 I. ~  i, L
 1996年,他考入台湾政治大学,攻读外交与法律双学位,大学期间积极参与社团,担任过学生会干部,展现出良好的组织能力。
 % W& X- j) T8 r" d# H) U2000年,他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先后取得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他专注于国际商法研究,撰写的论文曾获校内奖项。他在台湾成功岭服兵役,因腰椎间盘突出仅服补充兵14天,之后迅速返回美国继续学业。3 I# j6 g2 x; B- c. K- V2 [
 蒋万安通过加州律师资格考试,加入硅谷律师事务所,专注于企业并购和金融证券,参与了eBay等公司的亚洲市场拓展项目。他的职业表现突出,多次代表事务所赴亚洲出差,积累了丰富的跨国法律经验。( j- K7 Y3 ?9 ~! E; K
 , E" }6 {& q$ n  G1 R7 s& i/ O* @
 5 v/ ?" X6 E2 `( l
 2011年,他与友人合伙创立万泽国际法律事务所,在台北设立分所,业务涵盖知识产权和企业法务。* Q3 [5 {3 P/ ?3 U# Q+ I
 同年,他的长子在美国出生,这成为他决定回台定居的契机。2013年,他携妻儿返回台北,租下一栋中山区的公寓,开始重新适应台湾的生活节奏。
 : K! K9 ^( l- i2015年,蒋万安做出重大决定,放弃美国绿卡,投身台湾政坛,参加国民党台北市第三选区“立委”初选。他以平民形象竞选,走遍台北街头巷尾,挨家挨户拜票,试图冲淡家族背景的争议。
 6 g4 {, I, r- o, ?7 Q. s* d; ~7 y% U* V% k6 \! p
 
 7 B2 [2 v2 P$ y' w% a他在国民党初选中以55.4%的支持率击败资深“立委”罗淑蕾,媒体称之为“王子复仇”,因为其父蒋孝严曾败给罗淑蕾。2016年,他正式当选“立委”,以近1.6万票的优势击败无党籍对手潘健志,成为蒋家第四代唯一从政者。1 r3 ?3 _0 R5 @' Y6 U2 w& R$ D
 作为“立委”,蒋万安表现活跃,聚焦民生议题。2017年,他在“立法院”质询瘦肉精美猪进口问题,要求当局重视食品安全,赢得部分选民好感。同年,他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并在10月高票当选中央常务委员,进入国民党权力核心。
 ( ?: s# U! e! a: c' M% E2020年,他面对民进党新生代吴怡农的强力挑战,以11万余票险胜,巩固了党内地位。2022年5月,他获国民党提名参选台北市长,11月以42.29%的得票率当选,成为台北史上最年轻市长,时年43岁。他的胜选被视为国民党在低谷中的一次反弹,也让他成为蓝营的希望之星。
 ' A4 I6 s! a  Q2 ?5 |: Z/ t4 U, q2 ?' D1 }' h* M# H" I
 
 ! L  o5 ^( T. a4 z- x9 H蒋万安的两岸立场,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受关注的焦点。当选台北市长后,他在市议会质询中明确提出“两反、三不、三要”的立场:反台独、反一国两制、不挑衅、不引战、不怯战,要交流、要对话、要合作。
 % a9 K0 [9 f& h8 c9 c8 I这番表态迅速登上岛内头条,成为两岸媒体解读的对象。作为蒋氏后人,他的每一次发言都被置于放大镜下,既承载着国民党传统支持者的期待,也面临着岛内新世代选民的审视。
 2 _& K2 ~: N8 Q“反台独”是国民党长期以来的基本立场,蒋万安若不支持,将失去蓝营核心选民的信任。在2020年“立委”竞选期间,他多次公开反对民进党的“台独”主张,赢得了深蓝选民的掌声。$ R, h; _- y: ?, _5 w
 
 9 b* E" h# ?8 ?
 4 S3 U5 Q' l0 V3 V但“反一国两制”则引发了更大争议,他在上海-台北双城论坛上表示,台湾的“民主自由”不容妥协,明确反对“一国两制”。他在演讲中刻意回避“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改用“两岸同根同源”等模糊表述,试图在两岸间寻找平衡点。( D  E/ [' \- t( k1 P
 这番表态在岛内获得部分中间选民支持,但也让大陆舆论质疑他的诚意。/ G) Y; T& o& Z
 蒋万安的两岸立场深受岛内政治环境制约。民进党执政以来,岛内“反中”情绪高涨,国民党内部也在“亲美和陆”与“深蓝传统”间摇摆。蒋万安试图走中间路线,既迎合岛内主流民意,又避免彻底关闭两岸对话窗口。2 j  [: A0 G& z% T; T
 & M, ^3 y& `( P; d3 \! `+ ~
 ; \+ z3 }2 C  `: w9 d
 他首次使用“一个中华”替代“一个中国”,引发外界猜测国民党两岸政策可能松动。但他未进一步阐述“一个中华”的内涵,演讲结束后迅速返台,回避了媒体的追问。
 $ \6 b& f6 Y3 |% Q1 ^) W) w/ m2023年2月,他首次主持台北“二二八事件”纪念活动,承诺公开政治档案、补偿受害者,试图推动“转型正义”。这一举动引发争议,部分蓝营人士认为他向民进党妥协,绿营则质疑其动机,称其为“蒋家洗白”。
 , X" I" k( {& \- F6 c+ h他曾提出将中正纪念堂转型为“台湾建设纪念馆”,强调蒋介石对台湾发展的贡献,同时呼吁以“未来性视野”看待历史。这一提案在“立法院”引发激烈争论,最终未获通过,凸显了岛内对蒋氏历史评价的分裂。7 d7 K* w. P  R' v
 # x' ]8 C, z2 A" U+ C
 2 q- ~8 E0 W8 K
 蒋万安的政治立场在蓝营传统与岛内新世代间摇摆,他公开批评民进党的“新两国论”,称其将台湾推向危机。这一表态赢得深蓝选民支持,却也让他与绿营关系进一步紧张。  m" C0 }/ ]1 q  g/ T. k# p
 他再次率团参加双城论坛,强调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性,但仍未提及“九二共识”。他的演讲内容以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为主,试图绕开政治红线。论坛结束后,他在台北召开记者会,重申“中华民国主权”,引发批评。
 & K8 ^8 f$ M. q# e% ]0 g$ _6 c3 n3 V* Q
 蒋氏家族的政治影响力早已不如当年,蒋万安若想在两岸统一的进程中有所作为,需放下历史包袱,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对民族大义。否则,他或许只是台湾政坛的一个过客,难以在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记。( [7 Z* M* Q/ {. a6 r/ ~1 w
 
 参考资料! e' X% d4 H$ }* G蒋万安积极反罢:守住王鸿薇就是守住蒋万安 中时新闻网
 , x3 |5 ]7 B3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