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9 J+ v9 Z% \# z. }7 {, A* A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运动似乎成了一项让人头疼的任务。很多人一提到运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跑步、游泳、打篮球、羽毛球等高强度的活动,然而,对于一些实在动不起来的人来说,这些运动显得遥不可及。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浮现出来:走走路到底有没有用?近日,陇南武都发布的一篇文章给出了答案,原来,只要改变一个走路方式,走路也能带来诸多好处。
6 b9 X7 _) q0 a
! ~$ T% [ O3 D' ^
1 s5 U8 Y- b+ V% L% p# Z* B! f- }. \* w1 o, b' }5 ~: }
2 ^/ ]& @) n; H' r3 j3 g2 F7 \: |7 J% J
# 正文1 a' a: h6 ]* L. ], d1 Q
6 n1 |2 q) j" D. b2025年4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员在英国心血管学会官方杂志《心脏》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让“走路是否有用”这个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文章显示,与慢走相比,走得稍微快一点或者快步走,能减少心律失常的风险,比如房颤、心动过缓、室性心律失常等。研究员们根据步行速度将研究对象分成了三组:走得慢的(每小时不到4.8公里)、走得中等(每小时4.8~6.4公里)和走得快的(每小时超过6.4公里)。分析发现,和走得慢的人相比,走得中等的人患心律失常的风险少了35%,走得快的人风险少了43%。进一步分析还显示,走得越快,肥胖和得炎症的风险就越低,从而患心律失常的风险也降低了。并且在女性、年龄不到60岁、体重指数小于30且有超过两种慢性病的人群中,这种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O! M2 y8 [& u- C% y
) u; M, D) n- d9 J* _+ u- @5 [5 s; c2 X4 u; w9 j- \( j
/ K. s) `5 I7 L/ `2024年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湘江大讲堂”发表了专题讲座,他强调,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最佳的锻炼方式之一就是快走。张伯礼院士指出,三十多岁的年龄可以尝试走一万步,但到了五六十岁,走一万步可能就不太现实,即便身体感觉不疲劳,关节却在承受磨损,一旦关节出现问题就比较麻烦。他建议每天走六七千步为宜,步速快慢交替进行,行走时可以进行扩胸和展翅动作。还有一个提示是,走路时不要分心思考其他事情,因为一心多用会降低锻炼效果。
. t; m E+ e+ r4 j0 H! {) V2 h. G$ I# n; J1 ?/ _( B
不8 q# m1 b- d( b6 b( d0 E" r* O
8 m( C& k* Y6 x! u- I. O8 ^% w( N; u9 T' [
光在心血管方面,快走在其他方面也有诸多好处。2022年,研究人员在《通讯生物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跟那些走得慢的人比起来,那些走得中等和走得快的人,他们的端粒要长一些。特别是,慢走的人和快走的人端粒长度差得挺多,差不多相当于生物学年龄差了16岁。2023年,一项刊登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提出,每天只需坚持11分钟的快步行走,便可显著降低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等患病风险。2025年1月,一项发表在《运动与健康科学》上的研究发现,每天快走一会儿有助于延寿。对于平时不太爱动的女性来说,每天额外增加10分钟或30分钟的快步走,预期寿命分别延长0.9年和1.4年。对于不爱动的男性来说,预期寿命分别延长1.4年和2.5年。% @+ S6 h; |, C B, W; ~
0 O/ y( x" |" o
5 q# A' G# Z+ Y9 u' j7 p6 G% m% z3 Q
% p6 `- k! l5 s- {, P6 N虽说这样了,还想要更好地达到减脂塑形、锻炼身体的目标,快走时要注意三点。尽量保持更大的步幅、更快的步频,可以用比平时更大的步幅走路,而且把步频调高一点,快走的步频最好可以保持在每分钟120~135步。快走的时候,要用正确的身体姿势,不要只注意迈腿,忽略了上半身的配合,注意肩部放松、背部挺直、腹部收紧,双臂自然地摆动。如果走的速度比较快,摆动手臂也有助于维持平衡。快走的时候,最好将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220 - 年龄)的60%~75%区间,身体表现是“微微气喘,但仍然可以和人聊天”。, _0 ~2 R$ \& ^+ _
$ D+ ]% {% @; V4 ~, o9 K
) C9 p6 _8 S5 g+ r; n! T. @! G# V
# Q9 f# j# k2 a9 b6 T( @" ^ q4 d! f V6 a r8 |
# 结语
/ w* o, L: O# h* H( ? Y
" H! o$ T: h; V0 q6 ^) r别小看快走,如果你能一直坚持上面3个要点,每天坚持20 - 30分钟,那么收获的健康好处将超出你的想象。快走,这项简单易行的运动,或许就是我们在忙碌生活中保持健康的一把钥匙。不妨从今天开始,调整自己的走路方式,让快走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