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n( y: s2 i: v/ d/ G# v! Y" b. Y8 G, R4 K$ K- ?
7月6日上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山地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主题论坛国内外案例分享环节中,贵州师范大学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夏品华分享了草海高原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g! b' O. t; ]+ b: ^
( i$ G9 G7 d9 L* X: i5 e2 {
; M9 W* M1 c3 `& K( m" Q1 D3 p9 ?2 q
夏品华指出,湿地作为开放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从生物多样性来看,中国湿地孕育了5000多种动物、3000多种植物及1000多种湿地特有物种,是众多生灵的家园。同时,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作用显著,比如贵州局部湿地曾因人为将水排干,导致小气候发生改变,后经生态修复后才逐步恢复平衡。此外,湿地还能净化水质、提供物质产品,像赤水河孕育了茅台酒,黄果树这些重要的旅游资源。2 y# f1 p( j! k0 L2 ~4 Z) }
! }2 w, e# P9 Q: X( ~- h
贵州湿地资源数量虽少但珍贵,有着森林湿地、泥炭湿地等特殊类型,而草海作为贵州唯一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云贵高原典型的湿地代表。它的区位特殊,紧邻县城,人类活动与湿地影响密切。
0 [: N- E3 Y( b7 ]: D5 ]( v) F8 }* c) C0 Z5 o% g, t1 k+ ^
“草海是一个复杂的湖泊生态系统自然历史综合体,草海是我国湖泊恢复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夏品华介绍,草海的演变历程复杂,其经历了形成、消亡、复苏、排干、新生多个阶段。4 X$ e7 K5 D# _0 c1 u, g4 d
4 U F a3 P3 |, t/ r1 A
1 c5 a! N" m4 j
0 g! A" y% t; t/ K+ Q草海形成于中更新世末期,3000多年前曾自然消亡,1857年面积复苏至45平方公里,1973年面积缩减5平方公里,1982年经政府生态调整草海开始恢复,1985年设立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重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黑颈鹤等珍稀物种,2018年被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按照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整体保护。3 l4 G% B5 @0 }% M W2 W
1 y [5 q( F% g为保护草海,当地实施了包括退城还湿、退耕还湿,拓展生态空间;建成20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城区、农村及办公区域,结合人工湿地净化水质;进行植被和水位恢复工程,改善水生生态;推进河口生态治理等多项治理工程。经过治理,草海水生生态指数逐渐恢复,蓝藻水华风险得到控制,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Y. G1 s) x# A; t( u! m
, _# d$ Y/ a# d1 u1 Y+ K- e6 Y这些措施让鸟类的栖息空间得到拓展,从80年代至今,草海鸟类栖息觅食范围逐渐扩大,资源利用更充分。黑颈鹤作为一生生活在高原的珍稀鸟类,草海黑颈鹤数量从1985年223只上升至2024年的2829只。其他鸟类种类较2005年也增加了几十种,越来越多候鸟选择在草海越冬。夏品华表示,草海湿地保护实践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高原湿地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7 I N2 U* [/ v9 T
0 ]1 G. {4 C" c0 D: M" u9 U' c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j7 U7 ]( H4 [
8 o R; P" p" p# T( m9 \3 M
文/金秋时 张警* a' h) b* Z+ V$ G% B& e8 i8 g& j
# g: D ~8 M7 r g( n- t* N图/张丽+ n( W+ I3 h- a* S( S$ g9 ]
% Q4 O9 F1 b; Z* p& N8 l) L& m编辑 胥芬芳
" O2 f, `2 A) c, Z& K3 {% p# A! |- m" g* j( N j- C+ p8 W# S
二审 杨韬
1 ]) n9 s$ B/ j, h# E
% w! S- J9 J" e; Y) N$ a6 T* o( B三审 刘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