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

[复制链接]
查看4515 | 回复0 | 2025-6-30 13: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27日,84岁的蔡澜在医院静别尘寰,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独居两年的酒店生涯为传奇人生写下了终章,家人依照蔡澜遗嘱,在社交平台发布简讯:“先生已于6月25日安详离院,遵照遗愿,不设仪式,不邀宾朋,骨灰归尘。”
% {% s; w- z! ^2 w2 c# N9 S: s5 k  E; c+ h
! f! z* ~' _" G" s+ q
就在他离世后的第三天,却有人用一篇尖锐的却让蔡老先生的最后“体面这荡然无存一,项立刚毫不留情地批评蔡澜的“文化人”标签,直接戳破了围绕蔡澜的美丽泡沫。2 @" h2 Z/ K$ M' t5 {! W, N

( B( \- }5 c% u  R6 L4 \: r
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1.jpg

9 w$ f8 M4 ^' X& |7 p: g9 [4 Y2 Q3 k
1 \2 _! j* }- x& [, w" ~2 g! G& A2 o4 u( d# i) e$ s
蔡澜一生走得非常“洒脱”,这几乎成了他最为人称道的特点,无论是在情欲的世界里,还是在美食的海洋中,蔡澜都过得极为放纵、极为自由,但自媒体人项立刚在他的文章中提出,“蔡澜所谓的‘洒脱’,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8 b1 B$ m$ g* R% X2 ^1 M6 @

# u) H6 B5 n! x9 p# F/ t$ g& r+ q6 p6 h! k0 w
撕掉文化人的外衣
4 d; Y# s7 E! g2 i3 i4 g8 ~) J/ _' o

. c9 u5 O- E8 k0 I' [4 U. H# H
在公众的集体记忆里,蔡澜是那个笑眯眯的美食家,是挥毫泼墨的文人雅士,是金庸先生盖章的“世间第一等”潇洒人物。
. v! w( T* a' ^  J! b+ Y. e9 W+ y5 |# L$ M5 U1 E6 h6 M
4 n0 e" F$ r' m! r% G( W4 L2 F
然而,项立刚的第一刀,就精准地捅向了这身光鲜的外袍,他毫不留情地指出,蔡澜“文化人”身份的起点,并非来自书斋里的墨香,而是源于上世纪香港电影片场里,一种混杂着荷尔蒙与商业算计的气味。
2 M9 [# v- z5 q8 W% O! W4 N4 |+ A
7 X$ w/ h" m+ [/ @( \
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2.jpg

  b; a* U% P! L) J. R他监制的《灯草和尚》等影片,为他赚得了丰厚的原始资本,并且项立刚的逻辑很残酷,也异常清晰:一个人的底色,往往由他的第一桶金决定,这笔钱若是沾染了别样的色彩,那么无论日后如何漂白,那抹底色始终都在。& u2 W0 z9 z1 g
7 D' @& Y; Q5 m1 r
9 q2 a) m+ ~. V* Z# }
从那时起,蔡澜便是一个商人,一个极其成功的商人,他后来的“美食家”身份,也被项立刚解构为一种更高级的商业模式——将个人品味打包成产品,将散文式的点评转化为流量密码,他不是在传承中华美食文化,他是在消费它,用个人品牌为食物镀金,再让大众为这份“权威”买单。
5 J$ c8 H9 m8 q0 D% P' `
. Z* _# `' H2 O
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3.jpg

3 v2 D3 @1 p$ S) z6 Y这套逻辑下,“文化人”成了一个精心运作的品牌,“才子”则是一个被资本吹大的泡沫。
& N8 l; i0 m' K, U" u
" s. a: C5 V/ \8 c
' ^8 x# P! D$ D1 \* R+ u. }风流是艳遇还是浩劫
8 O  l: _4 I/ a9 N- ?0 _4 E, }3 v2 r4 ^
% Q* Q2 s" o1 Z# W5 `

: g' n4 U1 E9 K2 p+ u2 g7 P% L蔡澜一生最引以为傲的标签,莫过于“潇洒”。
1 C5 y8 c* I& o( x0 @3 F+ ^* O& A( b) U+ G0 F
- M: {4 R& ]) n( H7 q8 i+ ^3 ~
他曾公开宣称,自己交往过的女友超过六十位,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与妻子方文露早有约定,允许彼此在婚姻的框架内,保留各自的“自由”与暧昧,在崇尚自由的现代人看来,这似乎是通透与坦诚的极致。# ^' l: v) x/ p! I' t5 g4 L

+ z/ H7 c$ h  ?: I" P2 X2 {
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4.jpg
5 W2 S) b' X2 e; u. o  o
但项立刚将这块“潇洒”的招牌,翻了个面,背面的字,写着“消耗”与“不负责任”,他认为这种关系模式本质上是将女性物化为旅途中的风景,是满足个人欲望的消耗品,看似前卫的契约,实则是对家庭责任的巧妙规避。
/ [. ~& ?. d! D/ q( [( l, V- j1 d1 Y( ?/ M* O+ @/ Z* ]  @9 W

6 H5 s+ w- J+ D, b) I7 i5 ~而这份“潇洒”最阴暗的角落,被投射在了一个叫陈宝莲的女孩身上。
" j0 I$ v; l' ~7 N. g* R3 `" |' k0 z
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5.jpg
) ?* q( {7 ?. Z  q0 `: `3 J
项立刚的檄文中最致命的一击,便是重提旧事:他指控蔡澜,利用其在圈内的影响力与“导师”身份,将年仅17岁、对未来充满懵懂幻想的陈宝莲,一步步引入情色电影的深渊,他甚至被指亲自下场,指导一个未成年少女如何演绎最露骨的媚态。
. S; a, {5 ]& l0 L' n8 ~& x1 j5 E8 S# P) Z# A0 T# s: z6 t5 U+ [

3 N' U; u) k" V/ F, h这种行为,在项立刚的笔下,是“文人皮囊下的冷血算计”,他将陈宝莲29岁纵身一跃的悲剧,与蔡澜当年的“引路”直接挂钩,在这里,“潇洒”不再是文人风度,而是一种对他者命运可以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极度自私的自由。
9 E* l, g( |( d! r( O' Z6 S+ x& y& |) Z. d1 r
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6.jpg

+ X2 {/ s! j  o) f. C* u3 x心口不一- y( a- i; S  L) U1 Q' v# J# |8 h

) g* f- \% |6 w. M. e, w8 z! d# i$ N0 n0 N5 Z
! ^' a$ A- W4 E9 B: H
蔡澜曾给过年轻人一个非常入世的建议:“先努力赚到一百万,再去谈你的自由和理想。”这听起来,像是一位饱经世事的前辈,对后辈最真诚的忠告,然而,他自己人生的终章,却走向了一种极致的“出世”。6 W& v3 C! z# a( x- ], M- B

+ G. t# l) a6 Z( B8 B
9 @0 \" B5 r1 d5 \  G. L( X2 X妻子去世后,蔡澜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变卖、捐赠名下大部分资产,然后带着一个庞大的护理团队——文章提及有八九人之多——搬进了月租高达五十万港币的豪华酒店,他用一种近乎仪式感的方式,将自己与凡尘俗世彻底隔绝开来。
; Y/ m) p1 U3 p) b& R3 L/ E, q, u! e* f
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7.jpg
! Q. J: H- ?: m8 K1 u
在项立刚看来,这并非什么勘破生死的豁达,而是精致利己主义的终极体现,一个鼓励他人投身社会洪流去赚钱的人,自己却在终点选择了一种与社会责任感完全背道而驰的、纯粹的个人享乐。
. r% e$ g! I5 B0 `  v  T5 E0 K' E8 U! W& K. s+ ?" P
4 f+ k3 m& u+ |' [* Y- `1 _
他用尽一生积累的财富和名望,为自己打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空城”,在众人的簇拥下,安静地、奢侈地等待终点,从鼓励他人赚钱,到自我极致消费,形成了一个冰冷的闭。2 @/ n, s0 Q2 G3 d% q
9 s+ z" t' P6 d; s& }
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8.jpg

$ H1 `8 y/ P" L6 p9 r) R三观对冲# c/ _$ a" z. f5 e" p
8 j! K1 r, L$ @- t0 b9 g' o
! s, O( h: G( ~$ B; Z" R% \' Z2 o
  ^& z4 x" c" A4 }! `, @1 F8 c
为什么项立刚的批判如此不留情面,甚至不惜违背“死者为大”的传统人情?或许,这根本不是一场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坐标系,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对撞。
7 b0 H* y. @0 m3 ~' W2 p& }+ U% ?% {  z
. X. {/ @( \8 ?, s4 j# \& A3 D6 Z
项立刚是谁?他出身普通家庭,凭借苦读考上名校研究生,在通信行业白手起家,一步步打拼到今天的地位,他的人生轨迹,是典型的中国式精英叙事: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崇尚奋斗,强调社会责任与进步。3 Y8 J; d& E- V+ W& {4 I3 m( g
8 D& Z" U$ k' Z/ k0 _# Z: i9 o! L7 ^
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9.jpg

5 c' b* s0 V- u9 w! d* T蔡澜呢?他生于新加坡的富裕之家,父亲是诗人,母亲极度开明,他从小就展现出对传统教育的叛逆——13岁敢在报纸上匿名发文批评父亲的诗,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个人兴趣与感官的满足,视规则与束缚为无物。1 M2 s1 Y4 |% `; Y) i( D, L; _7 `

5 J" Q+ z5 \( l- ?1 `4 C1 i9 l9 b% K& x8 w
一个是在体制和规则内力争上游的实干家,另一个是游离于体制和规则外的自由派,他们的冲突,几乎是宿命,项立刚审视蔡澜,看到的是一个被时代过度美化的投机者,而如果蔡澜能回应,他眼中的项立刚,或许是一个被成功学绑架、不懂生活情趣的“乏味之人”。
, _: [) P! G0 a: [7 d' z- S8 |/ E9 y; W8 ?
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10.jpg
. C# Z0 V  k" S0 g" E" b. q
这不再是对错之争,而是两种价值观在互相审判,拷问着同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才算“活过”?
" F; v6 q  ^2 Y$ f& h8 W# X9 w* {8 B* k3 N$ w% M
$ `: `6 H4 M3 r5 r
结语, l. I/ u: s5 N+ \& c3 V0 F

$ k: x1 ^+ W1 B; D: q1 A
- r6 z) T5 D# h& S# h2 b$ H- F) f6 v  K
蔡澜先生已经化为一缕青烟,遵其遗愿,骨灰归于尘土,但他身后这场巨大的舆论争议,却留下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众生百态,有人指责项立刚冷酷刻薄,不懂得对逝者的基本尊重,也有人赞赏他提供了另一种视角,认为戳破虚伪的偶像,比维持虚伪的和谐更重要。" ^2 [( z2 E; \, |* q+ `* @8 \7 J

) e' X, b. L' l! }9 r5 _$ p) S; {  q6 q' ]# b% C8 H7 E$ w: l
项立刚的矛头,甚至指向了那些跟风悼念的“文人墨客”,讥讽他们不过是借机表演,用几句不痛不痒的缅怀,来证明自己是“圈内人”,以彰显自己的品味与地位。
4 H/ u7 d% D0 N  U
$ W) v: {6 A( Q9 e' z" f
项立刚历数蔡澜三宗罪,瞬间把吹捧他的文化人,脊梁骨戳得生疼!-11.jpg
2 ^% e, [4 z( R: h' w! K% \: B5 w
这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死者为大”与“事实真相”之间的永恒博弈,看到了文化圈层中可能存在的“抱团取暖”与“虚伪的深刻”,更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偶像”的定义是多么模糊和矛盾,最终,我们讨论的早已不是蔡澜,而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渴望相信一个怎样的时代偶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