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唐乾陵武则天无字碑“加盖”亭子引发热议。无字碑在1300年后,怎么招来这么多话语?8 A# E) {6 D9 b, ~" U: _, k  d9 I 且不说花了500多万元钱合理不合理?妥当不妥当?单就说文物的欣赏价值和文物留给后人的文化底蕴,是否打了折扣?这就足以让无字碑这个“盖”,因“盖”碑而发“论”!
 & }* W, C$ }0 j' n2 D! F试想,武则天建造她的无字碑,当时她为何不“加盖”?不建亭子?是没想起来?是怕花钱?恐怕都不是。是啥?只有她自己知道。而后人非得“加盖”,是不是有悖于她的初衷和意愿?4 A4 Y8 X7 v% z% |. u
 再试想,武则天专门给自己的名字造了个字:曌,武曌,日月当空,光照万物。还有,则天,效法天地法则,天地相通,天人合一。这个碑,一加“盖”,岂不失去了“上接高天之精华、下连大地之灵气”?岂不“隔阻”了日月之光辉?岂不“断绝”了乾坤之融合?
 7 g5 ^. w+ _: b" l" _7 I, q, b4 u6 G再试想,武则天的无字碑,其意就是不表自己的功过,不述自己的是非,“盖棺”而不定论,“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而后人谁能定论?谁能评说?而当今这个“加盖”,竟发热议,这是武则天想看到的吗?想听到的吗?
 4 w8 W1 `2 s% ^- ?* G$ `4 ]& |这个“加盖”,据景区工作人员说,是为了保护起见。有这个必要吗?全国各地有多少重要文物、重要石碑,皆处在光天化日之下,就不怕风吹雨淋日晒?5 K: w6 f% Z8 g' l4 o
 保留原始,维护古老,既是一种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又是一种古朴的肃穆情结。一旦“画蛇添足”般地“保护”,不仅“剥夺”了它原有的面貌和本色,更“盖”住了它的“内涵”和“外延”!  c# J. v6 `' b+ _9 N( e# k
 就是从科学角度讲,无字碑加这个“盖”,盖这个低矮的亭子,究竟是能起到保护作用?还是会出现预料不到的副作用?还真是说不清!
 ! W1 Y9 ]  ]1 i& w6 E不管怎么说,这个无字碑“加盖”遭到众多议论,有关部门是应该好好地听听、好好思考一下了!( S: E5 \2 v) _$ @7 Q
 读者朋友,您对此有何看法?
 ' _" C; |+ o- r! r# L- P- |
 , c3 }! F$ Z7 M& y) K+ H7 k, p' E8 I- @* I% ^# x- S* [
 
 1 ]1 ~) S- @: Z/ c7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