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

[复制链接]
查看920 | 回复0 | 2025-6-25 20: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
$ ?( a  G+ @, A. r
说起中国古代盔甲,很多人的印象里可能是《满城黄金甲》中的那些金灿灿、银煌煌、白花花的耀眼盔甲。
1 n5 L. x) @9 s% ^7 W  X6 u9 P+ M: I《长安十二时辰》中,龙武军和神武军这样的禁卫军,也身穿那些绚丽的金银色盔甲。但如果我们细看更具实战作用、由崔器率领的旅贲军,就会发现他们的铠甲是黑色系的。5 ?0 I4 Q6 ?. B* h4 X+ e2 c

3 e! x; K1 a" c$ e$ i% d) _2 r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1.jpg
8 v; f7 o- x- v
而中国的古文献中记录的普通士兵盔甲,大部分也是黑色或红色。春秋战国时代有玄犀甲和朱犀甲,汉代有玄甲,南北朝到隋唐有黑光铠,甚至到了元代,都有黑红色调的盔甲。根据。那么中国盔甲为什么喜欢黑红色呢?
8 x' V7 J- n, n# D7 h& a# U/ a- D3 V& e# N$ i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2.jpg
* A4 `5 F; ]/ Z; G3 S. h4 V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盔甲上的黑色和红色是怎么来的。
" u0 s  P0 |% j/ v& f/ U& i  V先说结论啊!% E! \6 ?/ P$ J; a5 t
中国盔甲之所以往往是黑色和红色,关键是中国盔甲有种特殊工艺——髹[xiū]漆。2 ~9 v4 U" d; ]  B
髹过漆的盔甲基本色调就是黑色和红色的。
9 }/ t1 n+ m% a( @3 G8 r不过,我说的这个漆,不是现代所使用的各种油漆,而是过去被称为土漆或者生漆的天然漆。这种天然漆,是从一种被称为漆树的树木上割取的。
6 u' _. }7 w9 B% w5 l" q$ ^) P3 ~  i# |) D& Y8 H; `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3.jpg
2 b' v. e% ~* U; P2 U9 t9 i8 W
▲生漆漆液

" v+ x1 o! }/ V7 j, U" M7 \8 d1 P7 O
( c3 W  y  U# t( P% e, y! X" `# B
: [* k, q! i$ K& Z  k这种树木分布很广,在中国除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区均栽培;不仅是在中国,漆树在朝鲜和日本等国也有分布。9 ?4 _. a1 B3 ]6 t4 J; g7 s
在中国,髹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工艺技术,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明就已经使用漆器,在东周时期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仅曾侯乙墓就出土大小漆器共计62种1047件,比如礼乐器、盛食器等,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 E2 y) Q3 C: |% ~! j7 m: Z虽然刚割取的漆液呈乳白色粘稠状,但是在接触空气后,因为氧化,漆会导致颜色慢慢变深,最后成为栗壳色。具体到器物上,因为加工工艺的因素,往往不是黑色就是红色。+ y, j* T9 [) |* Q& e5 o

9 d- X$ V& ^! R' h' R5 r# G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4.jpg
+ f1 b% ~! X. H- |$ q
▲曾侯乙墓出土古琴,与当代古琴造型有差异但结构相同
: A! `7 x3 i- t4 [- `4 S

1 ^( {4 o+ u" h. c* I! i9 c9 _; N# y* @6 d7 ?
而根据出土文物显示,东方传统的盔甲,特别是皮甲,是要刷漆,也就是髹漆的。( v  L7 o* t3 D2 v
比如1979年,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数十领皮甲(有楚甲和吴甲两种类型的皮甲和防护战马的马用皮甲),虽然只剩下了痕迹,但是根据皮甲上面的漆壳可以分辨出,这些皮甲表面上都涂着黑漆的。# ]# a5 t. V2 ~1 C2 o+ l) o
再比如在兵马俑坑出土时,身上还带颜色的兵马俑,盔甲也是以红褐色的赭色居多。6 t7 T9 D- [% b' m

7 E6 p- x& ]& q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5.jpg
+ d' T1 C9 E% P
# T9 `1 Y3 T( r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6.jpg

5 _- E" d- x- @0 t+ N8 G6 a; V. a9 v2 k+ F$ N' g' q1 W& J& }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7.jpg
) G" E" [& |3 w6 h
2010年,韩国公山城百济蓄水池层出土唐代髹漆皮铠甲,甲片为黑色,带有楷书朱漆铭文,可……“□□行贞观十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王武□”、“大□典”、“□□绪”、“李□银□”。
: i7 g2 |8 ?" A
7 P1 \, D" s) t' Q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8.jpg
' P/ l: M: c, R& y

9 l+ Q# N7 ^# X: A  N' I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9.jpg

  n% v" E2 y9 n% s
▲韩国发现的唐代皮甲

) w4 v% U* z" l( z
( ^# L: G/ }/ w8 s8 I4 G' l# G, }
乃至到了铁甲时代,这种以黑红色为基调的盔甲配色传统也保留了下来。按刘永华的《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一书的观点,铁甲首先因为材料本身的颜色,容易成为玄甲,而且为了防锈,铁甲片也是要髹漆的,而且就算是铁甲也会有皮质附属配件,所以到了宋代,按《宋史·兵志》记载,还有黑漆顺水山字铁甲的存在。/ z1 A) l# O) m9 Z4 t" v

& u. o4 [, B1 \+ u* B* `: }* B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10.jpg

# g1 _, ]( l; q  A1 r2 J6 X% I$ K% ?+ Y0 J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11.jpg
- `( c7 O6 U1 k
古代盔甲之所以很贵,这其中漆的成本就占了很大一部分。  X9 h1 z# Z- X. ]3 d
对于漆树来说,要生长七年之后才可以进行第一次割漆,而且漆树每割十天就要歇十天,当每次割漆的时候不是想象中的割开,就有漆液流出,得等十分钟以上,漆才从割破的树皮中慢慢渗出来。更严重的是漆液的流量非常少,以至于有‘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漆农们得走上一百里路,在漆树上割一千刀(几百棵)才能得到一两漆,虽然说法夸张,但是也说明了生漆的产量之低和成本之高。
3 [2 O  I& n" t, h# Z' v5 `最坑的是,一棵漆树割一年漆,要缓两年,漆树不能一直割,否则会导致漆树因树皮割划过多死掉。(即使现在一套大漆家具的价格也让人惊掉下巴)5 Y2 W( ?5 z( F  _
* O6 r! S* A  E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12.jpg

5 b- L* R1 p. \1 Z# f1 p
6 K2 R( h1 U5 G( K6 u- E6 ]1 s  o; a1 T4 L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13.jpg

# P, J' T- H  n% @) P那么,漆的成本这么高,为什么古人要给盔甲上漆呢?上过黑红大漆的盔甲,外表美观虽然有一种肃穆感,但是给甲上漆,真的只是为了好看吗?其实除了好看外,上过漆的盔甲还能防御性能。* T  `. f3 y+ _( M; }

9 o; P% X2 R: \3 A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14.jpg

6 H! b& @8 A; u8 Q7 g) X- c
▲曾侯乙墓盔甲复原
9 Y. j) a4 Z# ]( {% G
/ B3 k4 m/ @7 ]1 z3 N6 y5 u4 ~

0 C0 b- E! E, i1 f+ c日本学者曾做过相关研究:在基层是炼革材质时,上漆可以降低17%的锐器侵彻深度。在基层是0.8mm软钢板情况下,可以降低8%侵彻深度。基本上,可以把致命伤降低成皮肉伤。! c" {- i* S3 C! f/ }! V6 M! g
+ J: S: t. D" U% v$ A# _1 ?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15.jpg
6 Q" M+ H4 \$ G# E+ k9 @6 H
▲日本盔甲
( J) W& u: i2 Z2 a" r
( k4 x, T% v: D" {. m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16.jpg

2 u1 E; Q8 W' q% O6 ?9 r# m8 ^
▲分子结构图
7 X4 l0 e! U! r4 p, S
0 O8 |9 s5 g) A/ j) [- a, \1 a4 U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17.jpg
) u" X8 P+ u" i4 R3 l5 J* Y# v% a: {
- V2 ?3 M( u  Z( B5 k$ |6 B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18.jpg
% N1 H( t$ G- }1 R
总之,生漆的漆膜很坚固。哪怕是现代,一般在鉴别大漆家具的时候,除了闻味,还喜欢拿硬物划一下。2 C" P9 _2 v- W3 b9 s* f) p# N

6 R$ C$ V+ q0 u5 c$ N3 ?9 B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19.jpg

3 O; ]6 k/ `3 A" k$ F3 g
▲漆木盾

7 V+ ^* p0 D5 L- M- Y$ J8 K  b) D
4 @2 n& v3 A4 o- M1 I! d2 h
8 T+ I+ _) H! P( {而且,历史上的皮甲可不是像某些人想的那样,简单处理处理皮子,就用来做甲了。古代皮甲(非游牧区)的制作流程则是这样的:要先塑形,然后翻范,之后进行焙烧(60°C~70°C温度加热)、浇注模具再进行修整和配套。经过这一系列工序之后,再进行高温处理,把那些皮料压制成甲片,最后打开模具,把甲片取出修整上漆。
- K9 g9 N" i) U* ~0 m7 D) R! u% r8 z明代的《武备要略》还曾经记载过,当时的皮甲用生牛皮作为材料,先把生牛皮切成长一寸半,宽一寸的甲片,然后涂上生桐油,用火微微烤过之后,撒上铁屑,然后用工具将铁屑锤入牛皮内部,然后再上油再加铁屑,如此几次后,牛皮甲片就像铁片一样坚实了。8 F2 h0 I8 w' i( [$ S' m

$ {9 }1 `+ ]! x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20.jpg

5 z! Q1 c0 ?' O2 W  R7 V
▲盔甲压制

8 B8 q0 A7 }& a& |: Q$ Q" z* S: v
: `. j2 D1 X0 ]( E  [# s# K" c$ m
4 w$ r9 f: b6 ]- J( e) o
6 o& ^8 ~) ]+ _9 Z, P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21.jpg
( S4 |) C( W/ t+ }2 B
▲唐代皮甲甲片

" A; n" [# h9 \- G: E8 f2 V
$ L6 u. T8 E4 z
8 g- N- c$ w  u( W2 i( p3 w& K8 {我们的作者黄昏后,就曾根据白荣金、钟少异先生所著《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甲胄复原》一书的研究成果,年用两年多的时间,在2013年复原了一套曾侯乙墓出土的东周皮甲。" |" ?" L+ o: T7 u
https://mp.weixin.qq.com/s/K0nYtQ5VwKZNaDomBCUacg
0 e  i. j8 x, y0 c5 u* }  `! e( W. B9 n1 D; j$ V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22.jpg
6 [0 C. a# `8 J  r$ B

/ J1 ?; g6 s5 S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23.jpg

* A* h3 d; {- x1 K4 S; n$ a9 n% Z  W4 h6 \2 s( l0 E; B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24.jpg

7 p& N; _7 V$ t
0 j) [0 U' _" s( f% J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25.jpg

2 Y9 B0 \' F* N6 N
▲笔者复原图

: p6 A" {3 w, o1 g5 z
0 i+ L4 \5 s# f. B0 _4 Y; M5 L. y! x. h8 s) C
在这期间,他还特地向西安著名琴家李延民老师,请教过髹漆的技巧以及防护措施(注:大漆易致人过敏并有潜伏期)。$ Q/ R; h& h( A+ J0 }
按《甲胄复原》一书的记载,“漆膜厚度一般约为0.3毫米,估计要涂刷六七层之多”。2毫米厚度漆层,已经超出美观和防水等基本需求,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整体防御能力。在实际制作中,每片甲片他至少刷了三四遍大漆,许多部位也刷了七遍,最后的结果也让他比较满意:厚皮革上反复刷大漆形成的漆层类似于一层树脂,防菜刀不成问题。他还发现,理论上可以通过反复髹漆提高防护力,但漆刷得多了会太硬,韧度也会下降,重量方面应该也有上限。所以他个人猜测,古代工匠在制作时,对不同部位应该区别对待。# B3 K9 k1 e9 c/ s$ K4 y* q) R
除此之外,在传统工艺古琴的髹漆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瓦灰,讲究一点的加鹿角灰,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保护作用。而《武备志》里也曾提及,明代甲匠为了提高皮甲的防御能力,利用生漆良好的依附性,在生漆中掺了细碎的瓷屑或瓦屑刷在皮甲片表面。& G( J4 J6 B: g/ P, }1 c( f- v
“生牛皮裁成甲片,用刀刮毛;以破碗舂碎,筛去米大屑,调生漆傅上,油浸透则利刃不能入。”. M$ r+ z- g- M/ X0 ~* X0 ?# T
其实,中国传统盔甲,在技术上一直继承着先秦的思路,即盔甲是由统治阶层统一设计和制作,个人色彩较淡;制作一款盔甲,其实并不拘泥于一种材料,而是按照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取材,一套盔甲可能会用到金属、皮革、织物、生漆、甚至舶来品,目的就是增强盔甲的实用性。, R/ {# t1 m  D' _. E% S/ N% Y
所以,不能轻视古人的智慧,更别瞧不起中国皮甲啊!7 A9 V7 X# z7 }* G* I' C- r
参考资料2 }# Q' A4 z0 x. a* T' f# m. x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甲胄复原》白荣金、钟少异
7 ~9 ~# ]: T1 u) J8 V3 r- B! M《中国古代军戎服饰》刘永华
7 w$ q# x6 n2 K6 Y4 H" O* E《中国古代铠甲材质研究》 石宇; w/ k' c) M# b4 V$ I  S! C
《怎样了解生漆的性能》 李子明
8 `5 E. K7 Z5 R: [《中国髹漆工艺溯源》 张飞龙
, H4 z* S% W; \' V- R4 t《生漆的组成结构与其性能的关系研究》张飞龙、李钢
% ^! }+ h( P* j/ r3 E《二十世纪以来春秋时期甲胄研究综述》 王冰
2 y' `0 j$ r4 x3 D( I  B: n3 S3 ]' f《中国古兵与美术考古论集》杨泓, v7 M: @; c' V' y& A9 r8 _" P
《秦皮铠甲现代复制工艺探讨》 谢雨彤$ F3 I# R# J) |3 a* l) v9 I2 M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 [' L. e' r- y$ V
& B( U, `# S3 U/ Q5 F' G( C& [: [
《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率领的旅贲军,盔甲为什么是黑色的?-2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