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这段时间新冠又要来袭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毕竟上一次的新冠大家都经历过,所以很多人担心这次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到底是什么样。
2 B8 z1 m' d# ^1 r0 _7 m* z; r1 ]) `+ h0 H6 h
/ f4 Z9 B! N3 g+ N( Q
钟南山院士对于这个问题做出回应:大家不必太恐慌,这次最多一个多月,虽然时间不会太久,但是有一些防范的建议和对这次病毒的强度的解释给到大家。
) U! X8 d' l7 o, Y; d这次的病毒真的有网传的那么强?钟南山院士的建议是什么?. B+ b n9 o, k
. `- f# ~4 d/ f' a" E
3 }- ~0 Y, ^( z) R( N0 R; _( o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1 c4 U Q6 D# y7 {3 h0 H3 R 不必过于紧张
9 O+ s& ~) @4 {$ f
4 ]" u$ m4 q; ?7 E. C3 t新冠病毒,很多人以为它已经彻底退场,但实际上它只是换了个方式继续存在,根据钟南山院士的最新判断,目前的新一轮感染确实存在传播性增强的迹象,但总体来看它仍然是一个可控的局面,没有必要全民恐慌,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个一个来说清楚。8 O" C' ?5 A0 `& F3 D
0 h1 \8 W- Q& ~4 K% R
1 @' a+ Y$ Y. W从时间线来看,这波疫情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从今年3月就开始悄悄酝酿,钟南山团队分析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从香港到新加坡,从英国法国到巴西和挪威,感染人数在这段时间内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H0 x8 B/ _& C/ I
9 _0 R6 Y( y( [1 t5 {/ A1 Y6 j
以香港为例,在报告的死亡病例中,有超过83%是65岁以上的老人,90%以上是有基础病的,也就是说重症和死亡风险集中在一个群体,年纪大身体基础差的老人。9 D! j. G! x$ G( T; [- z6 c
9 F3 F. u0 M8 O5 Z7 b8 L9 @
% Y9 y) o8 w, ^6 k0 g5 x
这就是钟南山一直强调的重点:别把新冠当普通感冒,对年轻人来说可能真的是一两天发烧,咳嗽和咽痛,扛一扛就过去了,但对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病的人,一旦感染可能就不是小事了,病毒入侵加上原本身体状况差,很容易引发各种基础病。6 L2 P7 @% w' k) m9 T6 H( c
* O: F/ P& ^/ o) \- R. N8 g2 n2 x; @+ I
那怎么办?关键在早发现早用药,钟南山特别提醒,如果家里老人感染新冠,一定要在48小时内尽快服用特效药,目前国内有三款药物通过审批进入医保,分别是来瑞特韦、先诺特韦和民得维。* s8 m* b6 y; r7 }2 I7 J, P
" \' a5 g0 a$ w Q
2 `0 X5 m$ Q! o0 m0 Q! F
这些药必须医生开处方后才能购买,不建议自行囤药或乱吃,但一旦确诊越早用效果越好,能有效阻止病情恶化。, U; T. r! j. a& v+ ]& d
6 z5 j6 Z( H8 u* a6 F9 [+ H/ J0 M/ R
另外这次病毒的症状也有一些小变化,发热头疼嗓子痛这些我们都不陌生,但很多人反映这轮“刀片嗓”特别凶,一开口就像在割喉咙,还有人咳嗽个不停,这与本轮流行的毒株XDV变异株有关,它的传播力依旧强。
E0 d& _ y% w. [
5 Z4 C7 ] W6 R' M4 V, H9 F/ O l9 w5 F2 \! f" e- |+ T9 Z4 z: j
不过好消息是,它的致病性比早期毒株弱了不少,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虽然会不舒服,但不会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但是别忘了不严重不代表可以放任不管,尤其是身边有老人,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一定要提高警惕,病毒依旧在,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_1 `. S' W S6 ~ @
% j, E: D& c- y- f
! X: v+ ^/ f0 i# X# K# u这次疫情究竟会持续多久?
# T" a- f' N1 S9 A* C6 W& n/ |
* @* J A7 T& N. h- F8 C! z+ j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这波疫情要持续多久?会不会像之前那样反复感染,搞得人心惶惶?这次钟南山给出了一个相对明确的答案,预计6月底之前,这波疫情将结束高发期。- G" X& {6 r" ^$ Q
( m2 ^5 ~8 P( x2 b6 h# C
) e# ?( I2 T9 G$ ~+ o$ T3 P* h# E
目前我们正处在这轮疫情的爬坡阶段,也就是说感染人数正在逐渐攀升,还没到最高点,但也快了,这是怎么判断的,钟南山院士透露,他们团队建立了一个疫情预测模型,结合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 b' X) |4 }6 V
, q6 L& a9 V8 m) |- w6 z0 r" |- {2 _' A q$ \1 D
数据显示从3月底到5月初,全国门诊急诊中的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一路升到了16.2%,住院病例中,阳性率也从3.3%涨到了6.3%,看起来翻了一倍还多,但其实这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 p! ^$ V8 m+ o8 l& H! f0 E& z* C9 D- ?
+ N; W y1 Z8 ^! ~7 A
而根据模型计算,这一轮疫情大概会持续6到8周,按照时间推算,高峰应该会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出现,然后开始逐步下降,到6月底前大概率会趋于稳定,当然这个时间也不是完全准确,还得看病毒传播是否会出现新的变化,人群是否做好了防护。
5 [) h& m, Y$ k& z2 M! ?. p1 }8 |& w9 o+ C i2 N3 Q" V
( `9 S' d5 y' A; Y. ?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北方地区这次疫情来得比南方早一些,不少人开始猜测,是不是跟气候温度有关,是不是南方太热,病毒活不下来,钟南山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气候与新冠传播直接相关。
4 M' K; [4 G6 L6 ~# ^, T7 j/ _! |
& B+ `- B+ y6 C, v3 w( [
: O" D/ ~: a9 u- B1 h U A; ?2 J8 M北方地区因为冬春交替,可能室内通风较差,加上人们放松了防护,所以传播速度更快一些。那我们该怎么做?简单说该戴口罩还得戴口罩,尤其是在密闭空间里,别等身边人一个个中招了才想起来防护,主动防护才是硬道理。1 G- X6 q" I% y1 J: r: v" A8 y: g6 j
( a8 Y' Q+ j6 E1 y, ^, q
: N" W- ]" s9 |3 N( P9 R所以不用恐慌,也别掉以轻心,我们有工具有药物有经验,所以这一轮疫情没那么可怕,只要我们配合防控,做好个人卫生,就能平稳度过。/ _/ w: z/ l/ n2 g) L
6 c' [, }& H6 O5 W( ?& I6 s7 C) r4 n( H* G/ w7 ^
未来是不是还会反复出现- a" G8 _ n3 `; Z: Q {- B
# j- D& Z% T0 u; }有些人有点麻木了:新冠不是已经流感化了吗?反正迟早都会感染,不如不去管它,这话听起来轻松,但实际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代价很重,钟南山再次提醒大家:新冠和流感不能完全划等号,尤其对老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这俩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健康威胁。% p5 @3 g0 T: O0 U' ~
' a8 o! U5 C5 X* R' }% b9 C; c
8 Q. x# ]) S; h& u; t: ~* j# z有人问现在每年是不是都会有一波新冠流行,像感冒那样有大小年?对此钟南山表示,目前还没有数据支持大小年这种说法,新冠病毒确实可能呈现周期性流行,但能不能像流感那样规律还不好说。; ~1 [0 L' x, K9 a
) a2 r/ Y' J6 J& @" b
+ _% b9 @( i/ g
病毒在不断变异,有时候变得更强,有时候变得更弱,人类的免疫力和疫苗接种情况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现在还不能对未来的流行节奏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冠病毒不会彻底消失。8 H7 q+ b/ W P( ^. {1 f
S5 @4 I; p9 U
; N* N, f3 c: H: T& _* ^) A4 T就像流感病毒一样,它会一直存在于人群中,我们只能和它共存,然后通过科学手段与它博弈,钟南山还透露一个好消息,国内已经在积极研发广谱型抗冠状病毒疫苗,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未来不管病毒怎么变,只要是冠状病毒一类,这种疫苗都能起作用。; ^( m) R1 a W
3 h: e8 `! F1 w( Z
7 B. H; i) F7 i
简而言之,就是从追着病毒打变成提前一步拦,大大提升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应变能力,不过在疫苗到来之前,我们仍然要靠科学的防护来保护自己,而在用药方面,还有一个盲点需要特别指出,5岁以下的儿童不适合使用现有的国产特效药。
# K6 q/ P8 ^# c) f7 a( t+ e& k! }
6 M) W/ d, X4 q& ~3 {3 b钟南山表示,这三种国产抗病毒药物都没有在0-5岁人群中进行系统的临床试验,也就是说,没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支持在这个年龄段使用,所以小朋友感染后,仍然以对症处理为主,比如退烧补水隔离休息。. u) R! [( ~; Q0 {; _2 H
# H3 V$ S ]0 v
; |% I( R: ?3 M- b" _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重点不是孩子得了怎么治,而是怎么避免传染给他们,新冠感染往往是家庭聚集式的,一人中招全家中招。家里一旦有人开始不舒服,就要主动隔离戴口罩。
8 Z4 q* ?( K# @7 X- ^- o$ l5 y: p7 E1 y4 @
9 p4 N7 C8 `" Q1 B1 `# o说到底,这一轮疫情虽然不像早期那样猛烈,但依旧是一次对我们防控意识的提醒,病毒在变,但是人也在变,我们经历了三年磨炼,有了更成熟的应对体系,只要不松懈,科学防护合理用药,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它的每一次袭击。
& {0 s- Y+ L/ E( Z
# d3 W% ]; |& V5 b: ?
/ U- R, u; X7 O0 M- S信息来源:
7 q# s) x, @; g5 p6 _: m* E6 | ( m+ E# \: J" Q: w9 N/ z3 j
$ S) ^2 A+ [2 O9 M$ _6 v
' N8 V% B Q# @& Q'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