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遗产日的主场城市设在湖南长沙,将发布一系列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的经典案例。走进位于湖南常德澧县的城头山遗址,看“考古现场”如何成为“文化地标”?, p. V1 ~( W$ _3 ?) I. o
: R. W5 Q/ @2 {: `9 Z- t3 A
城头山遗址距今6500~3800年,农耕文化是古遗址的鲜明特征,遗址博物馆内,在陶器展示区,一个个造型古朴的红陶器皿上的古老绳纹清晰可见,游客们在精美的陶器前驻足观赏,感受先民们的智慧与技艺。
0 K! y; ]$ y9 I* J" N6 i; A6 I6 R V9 l9 o6 b3 R
' E; q+ T4 H. B. ]' N
; v, C+ L# C: n! Q城头山古城遗址保存完整,考古发掘出城垣、护城河、稻田等重要遗迹,拥有中国早期城址中相对完备的功能分区布局。
3 N, Y4 w3 C; |0 K
- _2 ~9 ?5 d- Y4 Y1 G" ~! E( X; @0 ^) M( ]2 h
8 U# _% G' g! d* m0 z
湖南澧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周华:这个是在遗址内发现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炭化稻米,水稻田旁边还有灌溉设施,证明一整套农业系统循环已经很成熟了。作为当时的先民来讲,已经能够在遗址的范围内开展由游猎生活转变为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了。
1 }; R5 U' p/ H3 g& t7 g. h: v4 N. E5 r
Y; d. A; _* z8 w
/ V0 T9 W( E- T% g: c近年来,当地依托丰富的考古遗存与农耕文明资源,将古城遗址和农耕文化有机融合,以“活化”为核心思路,让沉睡千年的文物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传承”。
' Q# @+ {) y- E9 A1 d) Y+ l2 H# y
1 a9 F3 Q9 W# S
" q9 J* P3 T) Y S* L/ _1 i5 G/ {2 ]$ `& E( u
湖南澧县文旅局副局长 曹毅:在城头山遗址本体上面,比如稻田馆、房址区,我们正在做它们的展陈提质,用VR、AR等技术复原6500年前的古居住区、古稻田,让游客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让文物“活”起来。/ ?! z9 j5 r# ]6 f" w5 V( D. M! k7 k
9 ^+ m% l- E% y% U, D. E(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