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AI前瞻6月10日报道,今日下午,随着北京、天津等地响起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铃声,2025年全国高考正式落幕。
4 z" A! g, V( }8 W. }" W
9 B7 n" _$ G9 r! b$ a9 `7 }这场牵动1335万考生的“人生大考”中,AI技术的身影愈发清晰:江西、湖北等地通过AI实时巡查保障公平,豆包等AI工具在作文评阅中表现亮眼。* }) q# m8 Q% l4 [! E' C% f
. a( l% [4 w) C. i
高考虽然落幕,但志愿填报的挑战才刚开始。放榜后短短几天内,数百万家庭需在政策限制与信息冗余中完成志愿填报。
6 L6 A* _4 b: A1 I" W7 |% l* I: f, j6 q7 `
过去,这一步意味着翻遍网页和PDF,在贴吧、知乎拼凑信息。而今,夸克、百度、腾讯借助AI技术,纷纷推出了面向志愿填报场景的AI工具,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完成这一人生重要决策,且各有侧重。* ]4 e- D8 `& F& S
: v9 u. f$ b( Q; T- a! ^
) f3 M4 ~: ^7 I* J$ q/ N8 @/ o+ f, q: u5 r' X
夸克、百度、腾讯三大平台横向对比(智东西制表)
" V& k# {( w% {* ]9 W' ~
* @0 d6 [& d- O n在数据源层面,三家平台均与中国教育在线、省级招考院、高校官网等信息同步,核心数据库覆盖了高考“硬指标”:一分一段表、批次线、历年录取位次、学校标签(985/211/双一流)、科研实力、专业介绍等。( ]' I: G( f9 F- w( U7 t! t
( b0 _; h3 l/ N/ k, ?7 f' A
不过在就业率、薪酬、考研去向等“软指标”方面,三者的数据均存在盲区。这并非技术短板,而是源于部分高校对就业数据的披露少、维度不全,导致用户在关心“毕业之后”的问题上仍需靠自行查找或主观判断。1 l* z' w4 M( x
' b8 u8 p4 q! a% ~8 C- W
这意味着,平台间的基础信息高度同源,拼的不是“有没有”,而是“谁能用得更好”。在数据逐渐趋同的今天,决定平台体验差异的核心已转向三大维度:$ ?7 m6 e* z0 y. y
交互方式是否直观;推荐逻辑是否个性化;模型理解是否“读懂”了复杂诉求。- }& `- L# h$ z# @) ^ g
" I( @: @$ l" `9 f0 X$ j
# K* y5 z l. R; g01.夸克高考主打“深度搜索”,先想后搜+ e1 f d. G( P5 W
0 u+ c( w* x& \: ^/ |0 h+ D: r# }' F- ]) {
在夸克APP上进行模拟志愿填报的流程较为便捷。考生只需在夸克APP的搜索框下方点击“夸克高考”,即可进入相关页面。7 J: Y! M$ C/ Q' r4 @
) K# g0 G# P' V
当考生完成预估成绩的填写后,便可以选择“模拟填志愿”这一功能选项。夸克平台会根据考生输入的成绩信息,为考生展示“冲、保、稳”这三类不同层次的院校专业志愿组。
w) S7 R$ Q! b/ h% P4 f# Z
. d* h% z' f: J! K" ~ P( ^1 E* ^3 t- M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意愿,自行进行筛选操作,进而生成一份专属的志愿表。& z$ Z* _" R" B/ F( D
( g. b# P: [+ C+ \- w
除此之外,考生还可以点击页面上方的搜索栏,进入“高考AI深度搜索”模式。
' H; [* M+ U4 O3 U- O
# C' p, X4 n7 ^& T' r
2 q; C8 x5 [& |* _) N3 }7 G/ E
“夸克高考”进入口(左)和“高考AI深度搜索”对话框(右)2 a* T: [3 \3 H- b* R$ w0 H- y
8 z4 F( r4 l" a+ l- ~. j作为三者中上线时间最长的平台,夸克高考凭借其结构化信息与清晰检索逻辑,成为考生的首选。5 \; j! _/ Q/ k: d' P. W: s W$ y
) ]* \8 K" x+ A+ }其双策略推荐,专业优先或院校优先,以及三年录取可能标记机制,为考生自主筛选提供了量化支撑。此外,夸克还提供了“比分数”、“比位次”双参考维度和对“往年同分考生去向”的可视化呈现。
9 b! N. i' R5 ?1 O2 e; ~0 b% j
- b; U- `9 L7 d$ G* [+ k% ^- l* v2 x6 q$ G& ^
( e& A( p+ u. T3 d4 Z
夸克“模拟填志愿”界面(左)和院校详情界面(右)( L6 o0 U6 ~5 _ b. E
! Q- _1 n; O; I' ]' M- F0 R9 C( n8 p
在AI能力上,夸克于5月27日推出行业首个面向高考志愿填报场景的“深度搜索”功能。通过深度搜索,夸克能够理清问题脉络,结合高考专业知识库和全网搜索获取的信息,让考生和家长的复杂问题得到解答,比如在预填报中遇到的高校和专业问题。
' M' o# H3 v" Q" b; }
% Y0 n! \6 |# h3 D$ d
/ _% W1 l5 @* }5 o! r+ s. a, @8 k$ ]4 n8 m
不同于大部分深度思考AI“先搜后想”的逻辑,夸克“深度搜索”采用“先想后搜”模式。% }0 G: |. q8 d, i& O/ g
; L/ V$ ~8 x$ d: N0 q在搜索前,AI会先自主分析问题,分点规划搜索步骤和内容,再进行搜索,还能在搜索过程中动态调整搜索内容,对搜索内容进行推理验证,并引用权威信息源。4 k, n) K9 ?, W. L/ |
6 B6 x3 f$ q, j+ F% ]. g02.百度高考联动多模型,给“志愿”加参考5 f5 _, H+ O2 q0 b, P. \0 s. {. U3 _9 M
; ]* l6 M7 w0 W7 \' V, m0 p
: a) Q; Y( a' e
使用百度填写志愿的流程相对复杂,需要通过手机端搜索栏搜索“高考”进入相关界面,再点击“AI志愿助手”查看“冲稳保”志愿推荐,并进一步进入“AI聊志愿”模块进行AI辅助对话。) c: } c7 z& _6 x- V
& _; F; k% y+ b: r6 }5 I9 l
( ^/ e1 b- I4 z# J6 t* y
% Q; X; K0 L- r$ w8 S, k三步进入百度高考“AI聊志愿”界面
- K$ K! C/ z. R6 \7 M) M. Z8 [. }0 {* y
功能上,百度高考涵盖了夸克平台已有的分数、位次双参数匹配、三年录取概率标记等基础能力,同时在可视化能力和动态数据接入方面有一定延展。
. g Q* s& Z: a1 ?1 O5 R0 Z
, u( j( l4 _& m: v5 @' Q3 o例如,“专业PK”模块支持就业率、薪资、行业分布等多维对比,一键生成图表;其“专业热度榜单”结合百度搜索数据,实时提供“昨日热度”等指标,是目前唯一集成搜索热度与薪酬数据的主流平台。
, P/ v2 T5 ^4 E0 A2 k- `$ V' q* x
6 z0 J: L; F1 T+ y此外,“百度热搜·高考大数据”也结合了百度搜索数据,可实时提供“热搜趋势”等指标,考生不仅能查看院校和专业的实时排名,还能追踪其热度变化,为志愿填报提供参考。
% C7 a$ q9 c' ~& N$ `2 ^! n$ _/ K4 n0 ?$ t/ h
+ K$ H% s4 Z: V3 p. B* q, n3 q* s6 f( _8 j% h+ F
百度的最大亮点在于“AI聊志愿”支持大模型联调。考生自行选择调用“文心大模型”、“DeepSeek-R1”、“通义千问”三个模型进行填报建议交互,获得更具参考价值的策略建议。/ d" L: F9 K2 Q2 \2 G( J, \8 R
& n& H) _- P' {/ O; i4 q; r
# y: L- X: G' c- q& v3 B* c' M$ ^7 e0 A3 m8 Q6 F" m3 a
例如,考生输入“给我一些志愿填报建议”后,该平台会输出填报准备要点、梯度搭建方法及地域性注意事项等。; x& p; Z( i9 V4 Q
K5 N+ [2 `7 Z/ S9 r9 h3 r而当考生输入“为我进行高考志愿模拟填报”时,系统还会自动生成个性化的院校专业组推荐,标注“冲稳保”分类、录取概率和历年最低分等信息。
- m4 v: S9 _; v* L; n2 n
# @1 w* z8 @, P* o- `, i; w) M& x) g9 {考生可在“志愿详情界面”自主筛选,将符合意向的专业组添加至志愿表,或使用“管理”功能进行批量删选和排序操作,最终可预览或导出完整志愿表。
& v! c9 k0 S2 a3 N3 U2 T( {
4 H3 A0 e8 P# c4 I3 D5 N0 R- o$ F& X& T3 w! K/ s, @2 g( \' X
* W1 h8 d. s4 K" }: `& S, C3 {
不过,该模拟填报流程当前仅调用“文心·高考版”,并未真正调度其他大模型,导致部分推荐逻辑偏单一。
+ J" C* b1 F! C; x
u& G. X& J9 z+ _: }03.腾讯AI高考通:智能体对话引导填报全流程
" G) D7 j+ ~* i* Q9 Q+ Q* F4 w1 Y: x" l2 V8 }# `
- y' q4 S) t; q* N& u, s: |在AI高考通上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比较便捷。腾讯AI高考通是QQ浏览器推出的高考Agent,于2025年5月23日正式上线。3 I- P c$ {$ Z- c% D+ e
; I. R/ ^9 _. G
在手机端,考生只需点击QQ浏览器搜索栏下方的AI工具中的“AI高考通”,进入相关界面。填写高考信息后,进入“AI志愿填报”界面。同时,考生还可通过下方搜索栏使用“问问高考”功能,获取更多帮助。
+ H/ B, p1 W$ l1 I
' k/ ~$ [/ n6 u% J1 c$ ]8 \) {& \) [) w+ u3 T3 Z: I# B3 y, i
8 W) b8 Z$ h# Y8 \; N: I: M7 k0 i
“AI高考通”进入口(左)和页面(右)2 u$ H7 b; c0 E' ?/ ?# l1 |$ `
+ D9 [/ D0 t7 T. G: j) u# K在电脑端,AI高考通为考生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选项,方便考生进行更全面的对比和选择。
- u9 K) o; W' `3 {& k7 Y D% ^& t2 l, c2 p
! T% D* ?" s% ?8 u
4 P* A( R% ?6 u“AI高考通”电脑端界面! r9 [' l6 I7 x
* R1 c9 e* N% K5 S; F4 D( K
腾讯AI高考通作为行业首个高考领域智能体,其一大升级在于:从工具集合到全流程的AI志愿填报服务。
9 U2 K; W, h) W8 m# @' D
+ h9 K6 `7 i" L) f与依赖传统Agent技术,动态调度适配工具不同,它能依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使用场景,自动调用相关高考工具与数据资源,完成智能决策。
2 |1 i$ `" b# P4 {, @4 e `! ~5 M: f: T" S' }/ F
这款智能体还具备自动解析并理解多模态信息的能力,突破传统高考服务产品仅局限于单一文字输入的限制。0 N k! }; s( G9 [/ R
( D _: D1 X, i7 K: I" w) I4 [
并且,其能够同时开展 AI 生成式回答以及传统的网页搜索,将两者结合后反馈给用户,既保留用户原有的网页寻址和信息浏览习惯,又融入AI智能回答的优势。
- |' U" w& u6 z5 R
1 ?& B5 c- P% t: E9 e在三款产品中,腾讯 AI 高考通的交互体验与 “AI聊天助手” 最为接近,考生无需掌握检索技巧,仅需像日常聊天般提问即可。8 U& I) i* Q w
7 @ H* s* [5 j9 q$ v' Z0 i在推荐机制层面,它同样提供冲、稳、保分档建议、录取概率估算以及一键打印志愿表等常规实用功能,整体操作流程较为顺滑流畅。; R, E& y" F+ V$ s* }
# t. {! Q' E* L; O6 B4 h% P8 W
此外,腾讯AI高考通在高考场景下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例如与作文辅导、智能估分、腾讯文档等功能的联动。7 {5 @! q8 {7 T& G$ a& r/ B
+ Q# h; O3 C! |3 z3 W0 z04.实测:三大志愿填报产品AI能力对比
6 D% i2 {/ p" W) x( T5 B
+ Q: A& @3 ~: F/ C3 q% O4 n4 Y- B8 d: X/ P# l
为测试三个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产品,智东西虚拟了一位考生情况,并进行实际体验。
: Y; g7 S3 W, U+ u; ^- a, {- T
. O/ f) ?' U5 X/ G: R考生背景:江苏考生,526分(2024年特控线516分),物化生组合,想选计算机类专业的省内院校,性格INFP。
& t* n+ i/ n# a/ `- t" l
; y$ f# @ p m8 h5 X- i9 w; Z竞争分析:该考生分数超出一本线10分,有一定的竞争力。物化生组合专业选择范围广,可报考的院校和专业较多。但考生想选择计算机类专业,缩小了部分专业选择范围。同时,考生分数在中等水平,省内热门院校和专业的竞争较为激烈,要在该分数下录到一个满意的学校,对系统挑战大。
# o+ l/ j$ B+ [5 _/ v! Z) C3 u# P+ D q4 N+ c# f
1 O- D; A4 [8 D! I( w1 k
3 v6 M( Q6 k& A, y5 u夸克、百度、腾讯三大平台实测横向对比(智东西制表)# d$ B# T8 p, m
$ _! j% y( H+ k$ y. y1、夸克高考:结构化逻辑强,但在复杂意图理解上仍显保守
8 P0 }/ \5 M' U4 N+ [$ q5 y: v% O2 G/ g
夸克“高考AI深度搜索”明确考生的基本信息,给出需求画像,包括:成绩信息、专业偏好、地域限制、性格适配以及未来规划,然后根据具体的分数和预测位次,进行院校专业组推荐。
' x4 T m6 t4 B! Q# n
; r- ~0 p9 s8 h8 O+ B此外,该平台还按照考生性格特点,重点推荐了江苏大学物联网工程(联合培养)和淮阴工学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Z( F, |# [% ~' A- V
* Q( ~+ ]8 W* W4 N2 n& l其中,美中不足的是夸克“高考AI深度搜索”的内容尚未整合进考生的电子志愿表,且未标注录取概率。
: Q! z5 R) L5 u# Q! o% W/ J8 z
% o) ?# j% D# j6 C) k
, c, D. d% p$ U5 b
( U! I! ^1 n1 `+ B; O1 N a夸克“高考AI深度搜索”实测结果% c* B4 N* Y( n- X( i
9 m4 E7 i' j9 S: z/ N
此外,在额外实测中,夸克面对复杂指令输入,例如地域偏好、性格特质、专业倾向,以及就业意向时,夸克的推荐偏向保守,并未能完全覆盖考生的个性化需求。! O% _0 i" l$ G3 v( e) b7 l
) s6 ~: p7 T a5 Y' n i例如,输入如“计算机类+宿舍条件好+毕业就业”等指令,夸克缺乏进一步推理与拆解,仅能对单一要求产生响应。- Y# e1 \: ~3 P+ C0 t5 d
5 n1 k7 o9 H' g& Y" ~其AI更侧重结构化搜索逻辑,在个性化推理与复合意图理解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 a2 q3 ]7 h# Q. q) Y* A* y4 ?# V" O3 ~0 w$ t% C, g5 ~0 J
& t T- d$ R$ u5 l) ?
, n3 b- H/ A' B$ m0 T1 `2、百度高考:支持多模型对比,但功能协调性不足
5 S+ `- Y# s5 Z/ z2 v9 G9 Y9 O+ t1 \% x: k
百度高考“AI聊志愿”根据分数定位与报考策略生成推荐方案,除重点冲刺院校和稳妥选择院校还准备了备选方案。但在文心大模型下,该系统并未生成匹配的院校专业志愿组。
6 A* J: i% m4 Z1 O% `- d! h
! o2 c( \0 b( M( u% o6 d2 x4 `0 W* ^5 N- ?
2 X% u! h+ A) r& m( f% o+ P
百度高考“AI聊志愿”实测结果
& L+ X8 T' [! k; \: F; G p, j
) d/ ?" i5 n2 N- H( S3 [在调用DeepSeek-R1模型和通义千问模型后,百度也为考生推荐了大致相同的院校专业志愿组。但同样的不足仍存在:无电子志愿表可供考生导入,且未标注录取概率。7 x0 P4 {' J" ]8 G( M! g
f- e3 e% J8 V9 x而考生仅有在输入“模拟填报”指令时,该系统才可统合可筛选、“管理”的电子志愿表,无法满足考生的个性化需求。' S/ D) j- D0 M* B
2 ?. t7 n9 ~* g/ y' j3 ?
9 N* d o; s& x6 f
- e, P: l9 j! T百度高考“AI聊志愿”DeepSeek-R1模型和通义千问模型结果
. t" t8 [" I: V" O( ~
) Y4 K: p( F2 a6 ^ m5 p在实测中,该平台也暴露出一些用户体验不足。由于多模型并行生成内容较多,但页面未有效整合分类,导致信息冗余且杂乱,增加了理解门槛。同时,该平台缺乏清晰的横向对比工具,考生难以快速评估多个志愿方案的优劣。& }- U1 n$ n1 `& y8 U" y7 _
: H+ @3 {+ E2 m( Y整体来看,百度高考在模型协同、数据整合方面具备潜力,但在交互设计和界面组织上仍需打磨。
. C5 l0 C9 U7 C* V! m: {( Z6 g. m& w3 |: p6 W
3、腾讯AI高考通:对话式交互亮眼,配置能力仍需打磨( X* c' [) W5 S
- a) y* L, [7 y, s
AI高考通结合录取概率推荐23个院校专业志愿组,其中可冲击的学校1个,较稳妥的学校7个,可保底的学校15个。5 E4 v. j% j6 d# f9 z- q# K
& _) r. b1 c+ z5 u, Q: L9 Q9 r2 N6 c' g9 y7 v( U, X5 w: I
( \1 g9 M' q5 H: K% S- y. L腾讯“AI高考通”实测结果
! a- |, D7 ^. R; i# I9 r! Z! y0 f: [* w) X' D8 D5 i! R, X
从实际测试情况来看,腾讯AI高考通的推荐结果未能充分响应考生提出的个性化要求,其对个性化需求的理解也不够精准。在“明确问题分析类型”的思路下,其也并未对考生的个性化要求提出适配的志愿组。
0 D5 s# {# O$ [- W' k5 x
& r5 f9 f* U; e0 ^1 |1 y! _
) E4 t! p( G% T4 Q* [/ f
% `7 ~" k7 J0 b: Q) }/ X由于不同平台的操作流程和功能设置存在差异,实测结果仅能反映在特定条件下的单维度体验,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使用场景。
' m; h: p+ B0 T0 l, y' I
8 \6 z9 j! ?9 R" c/ \5 M+ Q考生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平台特点进行选择,并结合其他信息源做出综合判断。
: |# T5 e1 u; w7 a: J; ]5 {8 y6 G" V# N) N2 ?8 O4 R
05.结语:AI正在接管“信息差”,但接管不了选择本身
2 e* o8 O6 [, D: E6 n; g9 y7 S! ^5 Y7 I3 v3 q! r
+ U3 ]2 c! M! h% d+ j; @' S
AI介入高考志愿填报,正在改变一个长期被“信息差”主导的环节。AI的加入提升了信息的可得性与检索效率,但AI依然接管不了“选择”本身。高考志愿不仅关乎分数匹配,更涉及性格偏好、家庭认知、未来规划等变量。任何算法推荐都无法完全替代用户对“人生路径”的主观判断。
. l; ?5 p( x" w, \! `" K3 h0 _: Z. h: Q0 p8 _- t
从三大平台的实际表现来看,尽管三大平台使用的底层数据高度同源,但实际推荐结果却呈现出明显分化,这体现了平台在算法调度、模型理解与推荐逻辑上的差异。
1 c1 q$ o- R0 \1 f. I; W! r/ S/ m2 }3 ]: P1 h9 c
就体验而言,可信度与决策成本之间的平衡是关键。过于复杂的模型解释会劝退部分家长和考生,而推荐太笼统又难以形成决策依据。AI产品要真正辅助考生决策,下一步需要在偏好匹配能力、上下文理解精度以及功能协同性上继续精进。
5 K' g" D4 i# t& n" ]4 V, R( m- j& k: B! ^, L0 s/ \. T( y- q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东西”(ID:zhidxcom),作者:江宇,编辑:漠影 ,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