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的一个现实是,俄乌冲突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时间,在长期的消耗战当中,无论双方有再多的豪言壮语,最终均演变成了在泥泞堑壕当中的殊死较量。而在震惊中外的莫斯科袭击事件结束之后,乌克兰方面似乎偃旗息鼓,不再对俄境内目标发起大规模攻击,甚至过去极为常见的远程无人机袭击,在频次上也大幅下降。7 u; `5 K0 U% ~% \, v" g
9 x0 Y4 r% \4 N6 k1 m% Y4 [
. x0 {. e# H# q; ]5 w+ Y d3 r
& i, k8 L" i$ t& _5 d! K4 d6 T
因此,外界普遍认为,这便是乌克兰基辅当局“山穷水尽”的一个重大体现,加上俄军逐渐掌握前线主动权,近乎所有人认为,在谈判开启之后,这场战争已是“尘埃落定”。但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一点是,就在6月1日当天,乌克兰情报部门再次策划了一次行动,给俄军造成了空前的巨大损失。
2 A8 }& e' z' j$ H a' {$ ?01.俄罗斯空天军遭遇巨大损失 ' D9 W$ q" X! |9 {
. N7 l/ o! ^5 y4 s5 C7 R' V% V根据多家海外媒体的消息称,6月1日当天,位于俄罗斯腹地的多个空军基地,遭到乌克兰无人机的集体攻击,包括图-95战略轰炸机在内的重要战略资产出现巨大损失。% E4 n5 ~/ K% W) M! {
+ T5 l% h. A5 M3 X5 u3 ?( Z# l! ?% e9 k8 l
0 K4 ^3 y( W0 t$ |+ s9 Z根据乌克兰方面所发布的现场视频当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整排的多架图-95轰炸机发生起火,甚至剧烈爆炸,一度火光冲天。/ F5 S1 {# k- N
" D9 g* y9 D+ `. i4 [ b6 S+ |而乌克兰方面的消息人士,也在第一时间向西方媒体通报,表示这次打击行动由乌克兰安全局SBU所策划,提前筹备了长达18个月的时间,期间将大量的自杀式无人机运入俄罗斯境内,并通过特殊手段将一个移动式的小木屋也送进俄境内,二者完成结合。7 d2 E" W9 b8 I1 P$ ~
: L8 @1 f+ {5 b) B
0 u* d5 l8 |3 \% z
9 J( W" k& M* u5 t0 d. M在发动袭击前夕,乌方先从俄罗斯招募民间卡车司机,将小木屋运送到俄基地约10公里处,随后木屋上方的盖板打开,SBU的飞手通过星链系统远程这些无人机,对俄空军基地发起袭击,总共打击了41架俄军军机。+ u: w& m# m4 G+ f4 o/ ~/ k( H- g) x
; o% e! u. f. x9 ^1 k% n# l$ z# n5 M. z# C8 ]: h* S2 D3 d7 Q
) A- j Q' N# ?; f+ F- V而按照乌方的说法,参与此次行动的相关的操作人员,均已回到乌克兰境内。如果乌克兰方面的通报属实,那么在这一日的打击活动当中,乌方创造了自开战以来的最大战果。3 _# k8 e8 j: Q
, R; Q v$ E7 s, ^, T0 i* I: M! {另一方面,其他信源我们可以获悉,这次遭到打击的5个基地均在俄境内,其中一个为伊尔库茨克州的别拉亚空军基地,距离前线4600公里,保守损失1架图95,2架图22M3;另一个已知的基地,为摩尔曼斯克的奥列涅戈尔斯克基地,至少也有4架图95,以及一架安12运输机。另外两处位于伊万诺沃,梁赞的基地状况尚处于未知,最后一处在阿穆尔州的行动,则因为发射车提前自燃而宣告失败。; Z9 Q% L& a4 H. h+ ^
0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纰漏? * c4 p% O/ r9 j- k Z8 o
* _ a a/ ]! M# F7 r单纯系技术角度上来说,乌克兰安全局的这一次行动可以说是非常干练,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非对称作战,成功地将大荧幕当中的袭击手段,运用到了现实的战争当中。
' _7 h4 e0 d! o! o" l+ R9 L ^# o b
因为光是将如此大规模的无人机输送到俄境内,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期间居然没有遭到俄安全部门的任何突击检查,实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7 n. C j6 X: B" q
2 P6 u" i2 y- e% I" |. V
( _' `! a1 K9 X1 X
5 t3 h$ O' y: d6 m& k并且从现场画面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乌克兰安全局所使用的无人机,均为民用四轴无人机,属于典型的“低、小、慢”目标,可俄军基地内部的防空武器却依旧未能进行拦截,反而让不可再生的轰炸机群面临巨大损失。- \; P X1 U' ^- H
8 W( o0 |. z- S# Y5 t4 Z6 x5 n
更要命的是,为数不多的A50预警机也传出损失报告,要知道,整个俄联邦空天军能动弹的预警机总数,也不超过5架。" y p# S# y( g( O1 C
7 E4 {: H+ K) r这背后所体现出的,恐怕是在常年战争状况下,俄联邦安全局的对内松懈,以及在情报搜集能力上的严重缺乏。因为乌方如此大规模的零部件输送,本身就应该能引起俄安全部门的关注,但实际上FSB却没有进行任何反制行动。
, _1 C' r2 E9 n) l8 q- U
6 R; J) `0 F9 k( Y; a% z
) b% p: h) H) `( K
7 ~; ?, g2 \/ `$ G此外,在袭击发生之时,俄机场安保人员的反应速度实在令人堪忧。视频显示,一名路过的基地航空兵团长,甚至不得不尝试用石头来砸下无人机,足以可见俄军严重缺乏技术兵器。在后续追捕活动当中一样,就在俄军基地门口,乌方的善后人员居然能活生生地将雇佣的俄司机直接勒死,并且还安全撤离,实在是过于的匪夷所思。( X5 g& Y& J1 R9 G8 I# b' w* ?
03.解放军该如何应对这类袭击? % u" K# @% ^! l! ?' c, M# ]. D
而对于解放军来说,这次俄军所遭遇的袭击事件,可以说是再次敲响了一记警钟。即在现代战争背景下,已经不存在传统的“前线与后方”的区别,主要对手使用非对称手段,来对战略性资产进行针对性破袭,并非空穴来风,这对于重要一线机场的安保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t6 V$ w. I9 a0 d$ f' ~/ G2 t- |% z) m7 r& Y
: H$ A5 U9 E9 N- K! K+ M D# p更重要的是,这些无人机普遍航程较短,且装载它们的卡车在外观上就相当可疑,但在行动上却未遭到俄方的军警拦截盘查,这本身就极不合理。 3 K7 ~( ^# D6 `& k
虽然在现阶段情况下,解放军已经拥有成熟的反无人机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能够定向打击此类FPV,但面对超饱和攻击之时,恐怕能够抵御航弹的混凝土加固机堡,才是最好的选择。 9 f m* t3 N3 ^7 z r$ k
0 p4 k3 C% U4 T( y% D
& ]3 k) E" ~9 U' @& E, }
而从根子上来说,乌军之所以能够“成事”,本质上还是由于俄方对于其国内的情报掌握不足,乃至于无法做到提前研判,这对于中国而言,又是一个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即无论是社会还是军队层面上,必须要对战争存在足够清晰的认知,一旦战事开端,国家之间的较量烈度,并不会因为与前线的距离而“减轻”,更不会以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