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 Y7 k5 e# y0 M. O) _6 c9 U0 q8 o& O7 X' V* t% C
端午佳节,吃粽子是过节“标配”,有些人吃完粽子会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这可能是粽子里的“隐形刺客”作祟。! n) c8 h8 k& p1 @5 g% w9 {
& @' t5 Y$ I. p, ~$ V1 R" T误吞枣核,易引发消化道穿孔
5 L& z6 ]) |6 J; C: o
z! v) V a% e“误吞粽子里的枣核引起消化道穿孔的情况在急诊非常常见,每年我们基本都要接诊十几例这样的患者。”5月31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鹏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 x$ q6 @; p+ {0 \8 C3 d+ @9 ` T% `! W j; h* M
张鹏介绍,误吞枣核的现象好发于老年人。枣核两头较尖,在肠道运行过程中,有很大几率划破甚至刺穿肠壁,造成消化道穿孔。“遗憾的是,由于老年人吞咽时感知能力较差,在吞咽枣核后也不能及时发现,往往要等到腹痛难忍、到医院做检查时才能发现。因此建议大家在给老人提供食物时,尽量剔除枣核。”
, i/ Y4 @6 S3 ^& c* d: E( K8 g
- z8 C0 \9 t4 x4 |) c) H8 d. ?0 b! g- j8 O
- M5 X4 u8 V+ `" t( A: D; \0 `
5月30日,在山东省青州市西苑小学,学生们在比赛包粽子。新华社图
! a$ u. L+ f5 x- R0 F' v! }' ~6 t$ r4 D% B
“一旦枣核已被吞下,处理起来就相对麻烦,建议及时就医,不要自行选择吞咽米饭、喝醋或催吐等错误方法。”张鹏解释道,如果经过检查发现枣核仍在患者胃中,可通过胃镜取出;但很多老人误吞枣核后发现较晚,枣核已经进入肠道,此时难以通过内镜取出,只能通过服用乳果糖等通便、润滑的药物,让药物包裹住枣核尖端,减少其划破肠道的机会,并刺激肠道蠕动,让枣核尽快排出。
4 P) M1 Q% G7 h4 ~+ N) G9 P2 s2 J" l) l: \0 [: B6 I' [
过食肉粽,易诱发胆胰疾病
% P5 }4 \( y' k/ R1 A
4 F2 a/ e( b. k# p$ F张鹏介绍,除了误吞枣核,进食油腻的肉粽也会对胆胰造成沉重负担,诱发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等胆胰疾病。对于目前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即便没有胆囊炎发作,也不建议食用肉粽子等油腻食物。该类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导致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进入胆管,引起严重腹痛及感染。
% x6 A' u, M3 k8 S$ ?4 {, U* v. r' j9 [! _ X. ]$ G9 Z; x/ a
“出现这些疾病后,最明显的症状是腹痛。胆囊炎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痛,且常合并右侧肩背部疼痛;胰腺炎则一般表现为中上腹痛,常合并腰背部疼痛。除了腹痛,恶心呕吐也是胆胰疾病的常见症状,病情较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发烧,甚至寒战的情况。胆囊炎和胰腺炎靠自身恢复的可能性极低,建议患者出现腹痛后就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张鹏说。
" O2 U8 q \& `
9 J5 d( l; J2 v/ ?5 e此外,张鹏还提到,老年人胃肠消化吸收能力较差,难以将很多食物彻底消化成液体状,加之粽子中有时会包含枣等含鞣酸较高的食物,更易形成胃石,引发肠梗阻,因此要适量食用粽子。$ m- ~" x2 u: H: _1 y) n
* P; H8 l0 @; D
责编:刘玫妍
" u3 W9 p0 |; ~+ K6 f6 a% F4 z! O w% _( e9 G1 w
主编:张赫
9 h( ]8 N- @9 O6 k2 L& N. X
6 D; }9 s4 H1 F# B+ r& f8 C' @校对:王圆
U. L* @, `3 f# h8 P1 v
' @ B4 @, F; m- k1 @. M, a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s3 q9 ]! k5 ~& f: M& S5 h
4 p2 ^4 M3 G* {; y: z% p5 M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