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女幼师被刺13刀惨死,凶手称有精神病,家属:作案后冷静毁证

[复制链接]
查看4006 | 回复0 | 2025-5-22 14: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2月26日晚,河北廊坊24岁女幼师周易在下班途中,被一名34岁陌生男子连刺13刀身亡。更令人心碎的是,案发时她正与母亲视频通话,母亲在手机另一端听到了女儿的惨叫,却无能为力。如今,案件最新进展引发巨大争议——凶手被鉴定“有精神疾病”,家属强烈质疑,申请二次鉴定!
5 W8 A+ r( B, F0 {+ t( k: E
0 _/ _, Z3 R0 M7 E! v7 R

1 a) l, E5 ~4 {" z
被害人照片
; `& z/ f& k8 y9 a! o: j
这起案件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破碎,更触及社会对“精神病犯罪”的愤怒与法律认定的矛盾。我们从法律角度解析:精神疾病能否成为“免死金牌”?0 f3 s; V( \. P0 D  T+ N9 N
案件回顾:从“视频通话”到“13刀惨案”
- X$ o- ~- s+ A- e
) l2 t% l4 C9 X0 e2025年2月26日晚8点,周易下班后步行回宿舍,途中与母亲视频通话。她刚提到“周末陪妈妈过妇女节”,突然画面中传来“我给你”“我给你”的模糊声音,紧接着是撕心裂肺的惨叫——凶手从背后袭击,连刺13刀,刀刀致命。
# U5 Z0 H  H" v6 D/ @. s  K: }9 L凶手作案细节令人发指:
7 a" M+ Q& w7 R, s; O- 精心挑选目标:专挑“瘦弱、独行”的女性下手;
: y& D: H* k5 H5 L+ b5 z- 冷静销毁证据:作案后回家洗澡、换衣、清洗凶器;
5 n5 T9 z7 ~8 o4 `' T) Z# P" c- 曾被鉴定精神病:但被害人家属质疑其作案时“条理清晰”。- C6 \7 b& g. i9 e. {
法律焦点:精神疾病鉴定为何争议巨大?* |: u6 w1 D+ g/ e0 y$ S) y% @: n
5 z3 @5 G, I1 P. W. g% |+ g1 w
1. 精神病人犯罪,是否一定免责?
0 ^0 C- I7 r, @6 s6 Q' T根据《刑法》第18条,精神病人犯罪分三种情况:
2 j! f' I! D; A1 {/ j4 I- 完全无责任能力(发病时作案,不负刑责但会被强制医疗);
/ }0 }4 b( Q. m; b4 N. T5 Z" v- 限制责任能力(部分发病,可从轻处罚);
: v* ^' {+ g$ H4 g0 s- 完全责任能力(精神正常时作案,正常判刑)。7 B% N. s* |5 J% ^8 T+ p) `1 w
本案争议点在于:凶手作案时是否真的“不能辨认或控制行为”?  y: Z( \. K( k" s/ i
- 家属质疑:凶手能挑选目标、冷静善后,不像发病状态;
/ E  D" h5 P( x$ _0 K( c" K, Q# @- 法律难点:精神鉴定依赖医学报告,法院难以直接推翻。
! F6 c* @' }8 G% Q' i5 g2. 家属如何申请二次鉴定?
! B- V" y& o/ t; q, j0 y' P' g0 J/ _% f) a1. 提交新证据:如凶手作案前后的监控、证人证言,证明其逻辑清晰;' q' x% Z% [* z
2. 质疑鉴定程序:检查首次鉴定是否合规,是否存在疏漏;
, s# X4 C# n& Q3 G1 N+ D3. 聘请专家辅助人:委托独立精神科专家出庭质证。
/ b+ ^. s/ B0 e# Y3 u3. 若最终认定精神病,凶手会怎样?% a: d: ~5 p) S( Y! N
- 强制医疗:但后续可能产生精神病患者“被放出”后再度作案的情况;
/ O3 f5 W1 ?4 b5 B3 C: x- 民事赔偿:家属可起诉凶手监护人,但若对方无财产,执行困难。
) \9 N* r7 c' G精神病不能成为“恶魔的借口”
6 Q/ ?$ L, M* w  H0 Q% x) N1 x& B8 P) ^+ Z, z) V! T8 G
周易的悲剧警示我们:精神疾病不应是暴行的“免罪符”,司法必须严格审查每一起“精神病辩护”,避免让无辜者付出生命的代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38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