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余年改造,5月19日,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暨首展开幕式举行。5月20日,新馆将全面对公众开放。
6 ?1 l' E# X) |! n U3 @! l9 |( S' a2 W: s. e
大葆台遗址于1974年6月发现,是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及其王后的墓葬。1983年,在大葆台遗址上建成国内首个汉代遗址类博物馆,后于2012年闭馆。8 w+ c0 N1 r' X; v3 P* h' ~" A
$ n0 Z0 C: F5 K* K9 L# Q/ ~$ W0 c8 W' e焕新开馆后,观众可欣赏到两大展览:常设展览“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以及首个临时展览“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2 L( M! h i, f
; J3 g0 F7 j- P0 P1 S3 j: J5 I5 y, k( ], A$ c/ a
$ n' ^0 K+ r8 v- M1 ^0 E1 S3 F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亮相。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J$ t7 W% t% U9 Y
5 h8 G6 E% f" C1 @蜚声海内外的“黄肠题凑”8 \% e" A2 @. w/ M9 D
: j2 A) v$ J( v g' l8 [3 t走进博物馆大厅,经由斜坡一路向下,穿过考古发现“历史的长廊”,便来到常设展的区域。最大看点当数蜚声海内外的“黄肠题凑”。' I. J* P; a4 X+ r1 {1 \0 ]. r( W
8 S8 H. ^# E& n" Y- d“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描述的是西汉最高等级的墓葬制度。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馆长杨志国介绍,“黄肠”指的是黄色的柏木芯,“题凑”指的是将柏木截成90厘米的长短、1厘米的直径,层层平铺、叠垒,木头端头都向内排列,蕴含汉代最高等级的文化内涵。9 R$ b s& f& O8 c6 d2 X
8 U( y8 H$ Y9 R1 U X( c# Z8 l- G
现有的大葆台遗址博物馆于1983年依托大葆台遗址原址建成。遗址包括西汉时期广阳顷王刘建及其夫人的两座木椁墓,是北京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墓葬,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完整呈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葬制的考古发现。' R" ~) y1 o' N2 E. o/ R% ?
3 p* b' ?9 f+ ?' A
* o% t/ a/ ~" Y4 A0 x
. ^# q& t6 T! J4 v# K n! d嘉宾参观一号墓。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 p" T1 v: x+ W/ e9 ~0 N& l. D; {% ? ^, u9 [
6 R; O: R, C8 P" }9 @在室内,观众可欣赏到一号墓室即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墓的复原陈列、殉葬车马陈列、复制品金缕玉衣等,墓室内的内外回廊、便房、车马库等进行了还原。值得一提的是,墓室还对柏木枋垒起来的木墙即“黄肠题凑”进行了复原,并在旁边保留了原墓室内堆叠的部分柏木。一旁的展柜中,观众可近距离看到一号墓出土的黄肠木。
0 |8 Q `: Q' L7 a; @9 a& ^; M! h: L0 ^* c0 Z2 S, J X3 W9 \
杨志国表示,自开馆以来,“黄肠题凑”就陈列在这里,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无需采取加装保护罩等过度保护的方式。“木质结构保存条件相对好一些,出土之后会有损坏、腐朽等问题,我们对它们进行了整理。博物馆就是为了保护‘黄肠题凑’而建的,展厅内有非常完备的空调设施,观众走进来也会感觉很舒服。”
1 x4 B& j9 M6 k, Z: {
1 S5 L8 W" c8 U( \1 Q二号墓则通过硬质铺装等材质在室外地面再现墓室形制,金代水井成为外庭院景观,封土堆融入绿化步道,形成独特的参观流线。9 k4 R$ D9 ~' I# e- X Z% Y& \' c
( z- ^3 E3 W# A0 o$ s7 e
1 |6 c+ B! H# |$ R9 Z) K6 j& r
! ~ \7 H. T6 n; v* Y最高等级的墓葬形式“黄肠题凑”。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h; @- _8 ?# E$ C
B* U7 A4 T' s: u$ u
展出鎏金铜铺首、螭虎纹玉佩等重点文物: q: `4 v+ O1 ?7 _* K
# b, ?8 D4 {$ f% }! ~/ P* o, J- E( d
除了对“黄肠题凑”的完整呈现和深度解析,常设展还展出了一、二号墓出土的随葬器物。馆内志愿者介绍,有种说法叫“汉朝墓室十室九空”,这是因为汉代厚葬之风盛行,而东西一多就容易被人惦记。现有墓室也是经历几次盗掘之后,留下了这些出土的随葬品。/ B6 E% S( g9 `
/ a" D1 H( z1 u$ Y展陈中,最值得一看的是“C位”文物鎏金铜铺首及众多“流光溢彩”的玉器随葬品。鎏金铜铺首为龙首造型,面部特征鲜明,双目圆睁,眉毛上扬,面颊微鼓,阔口大张,利齿毕现,十分醒目。不过,铺首原有衔环,出土时长鼻下方的圆环缺失。2 d9 n4 g( g) h! W3 ` P- t" C
# ?. }# T; i0 q) p% h( v* ]: `$ k* k铺首主要附着于门户或器物上,就是我们现在门上的“拉手”装饰件,集装饰与实用于一身,映射出西汉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尚。; M; z7 ~7 B9 S$ J, o5 W
' k' t# u( U* m9 V* f
& B8 f& z6 f# n, a
: H$ n ~! K [$ n3 [8 C鎏金铜铺首,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5 m3 ^$ s, y1 k+ A
, Z1 z9 u; \' t) D7 C螭虎纹玉佩出土于二号墓,圆廓中间透雕一盘曲螭虎,螭虎细眉圆眼,直鼻阔嘴,双耳外耸,独角长卷。螭即无角龙。螭为阴,代表地;虎为阳,代表天——合为螭虎,意指天地合,阴阳接,象征着皇权与吉祥。9 v2 j, D2 v$ E9 I& f8 V: [- P" t* b
/ V E5 F: @. j) x+ S. l4 |4 |
, y! j* G' }& J0 V5 E: v- J, C4 |+ t7 ?$ Y9 F
螭虎纹玉佩,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二号墓出土。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E) F" f& l! g2 G
( ^0 y- l, I- X" B" H龙凤纹韘形佩为白玉制成,双面雕刻,呈韘形,两侧透雕龙凤纹,龙身蜿蜒,凤首高昂,栩栩如生。玉佩纹饰简洁脱俗,纹饰间巧妙组合,为研究北京地区汉代出土玉器纹样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更重要的是,在外形设计上,璧与韘的巧妙结合尤为引人注目,这种独特的设计在韘形佩中极为罕见,是已知汉代出土玉器中的孤品。
! y' w9 T( U; Z2 H! e4 `2 {+ o- c/ T* E% R4 S" x
除此之外,一支在“黄肠题凑”中出土的带字竹简也值得一提,上用汉隶书写“樵中格吴子孟”六字。据馆内志愿者介绍,有研究表明,“格”为村落,相当于该村名为吴子孟的人捐赠了木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竹简?“古代诸侯王去世之后,要在一定时限内埋葬,而当时的形制要用到长90厘米、直径10厘米的柏木芯,在工期很赶的情况下,要用到捐赠的木头,也没来得及翻一翻木头,就留下了夹在其中的竹简。”" k8 L2 m( r1 z! @: {7 m
% h) O4 Q2 O8 O: k5 Q7 _7 k/ F. ~
马王堆展全方位呈现西汉贵族的精致生活
7 y' N# |- X( A) L; {/ O
4 t' G; f. Y$ b- k除了常设展,观众还可看到“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马王堆汉墓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展览精选珍贵文物及复原场景,从财富、饮食、服饰、典籍四大维度,全方位展现西汉贵族的精致生活。4 H$ m7 N/ {. C3 r+ @/ T
7 A* B: N$ ~6 {. q: O" W) g1 L( d( I
$ F% H/ o& ?4 C# q
9 K/ Z1 p4 k1 k! G' \# H嘉宾观看首个临时展览“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D- j; u, H8 ~' p0 J3 z
4 x1 G& }5 a+ E% m展览分为四部分,“富贵无极”部分展示了轪侯家爵高禄厚,侍者成群,堆金积玉,富贵无极,是江淮以南少有的千金之家;“钟鸣鼎食”部分展示了轪侯家钟鼎宴飨,食不厌精,器用精美,装饰华丽,传达出汉朝人的审美意趣和艺术修养。8 V Q9 t9 m. \. @) x! d
' l- `+ ^" ^( ]6 o9 x, o
“衣被锦绣”部分则展示了轪侯家粉黛罗绮,锦容丽裳,优雅华贵,生活富足,体现了现实生活与艺术品位紧密融合;“简帛典藏”部分展示了轪侯家藏书丰盛,哲学历史,天文历法,包罗万象,揭开了彼时人们精神世界的一角。
3 o: t2 ^( V$ z/ |' [( {
* Z% \) o$ j( j1 T展览中还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如在“香遇千年”体验区,观众可轻嗅人参、女贞子、佩兰、花椒等香料,通过嗅觉与千年前的古人来场跨越时空的交流。1 k" Q" g( o k& I+ A: ?
* a1 O2 T7 k/ K5 r3 w' p新馆升级展柜玻璃,运用AR技术等解读文物+ s8 K; j+ i( ^% r0 y
4 t/ B6 ]7 K4 m1 c据了解,现有博物馆于1983年12月建成,为国内首个汉代遗址类博物馆。1995年,大葆台汉墓遗址成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岁月洗礼,原馆建筑和设施逐渐老旧,已不能满足遗址保护和观众参观的需求。
0 h& V0 R. x: x0 B
& \% A( |+ m+ l5 Y! J5 Q2012年起,大葆台博物馆闭馆。经过十年的沉寂,2022年9月,大葆台西汉墓遗址保护及博物馆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得北京市发改委的批复,之后进入实施阶段。
( O/ T2 l2 d4 R) d+ H) Q& v% ]/ o. [* W7 b5 W! a/ u# B
2025年,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完成全新改建,新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包含基本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新馆建筑设计遵循“整体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运用AR技术、三维数字扫描技术等,对大葆台西汉墓本身文化内涵、出土文物进行细致解读。据志愿者介绍,展柜玻璃也进行了升级,通透性、清晰度都有很大提升,让观众在观看展品时,不受反光的干扰。
; k) y5 i, A1 ^2 u# R0 Q$ G
& K, ?3 s3 y0 X. q g/ M1 L [% c据悉,博物馆开放时间为每日9:00 至17:00(16:3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基本陈列免费参观,临时特展需购票。
{: h" R6 \& D9 u7 K! ?2 J: X% i! s) H; t6 E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 { ?- Y; O7 z3 ]/ b. E
& A) i. O0 `9 v# N( }. o! u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