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5月19日讯(记者 秦金月)今天上午,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暨首展开幕式举行。8 a4 r; Z5 A: R* P- }. z5 ]
: A( ]) {: ~* A5 Z3 T0 x* h
大葆台遗址于1974年6月发现,是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及其王后的墓葬。凭借最高等级的墓葬形式“黄肠题凑”而蜚声海内外。它是新中国第一座完整呈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葬制的考古发现。1983年12月,在大葆台遗址上建造了国内首个汉代遗址类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23421平方米。2025年,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完成全新改建,新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陈面积2800平方米,包含基本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
* J- y8 q" q+ i) J+ T
- ?7 O6 a& R6 @0 t0 D! L) A- f
) u& z9 N6 }# Y+ j1 W3 v% p+ v- C
* d0 W5 R$ s. T. ?% R, V" v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供图)
. b# y' f( D3 K9 i6 i& ?" y1 ]; L$ z' A6 z0 b/ k. q
新馆建筑设计遵循“整体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一号墓被安置在室内展厅,二号墓通过硬质铺装等材质在室外地面再现墓室形制,金代水井成为外庭院景观,封土堆融入绿化步道,形成独特的参观流线。
3 w+ l8 y" u% Y" P# Z* S3 B1 C& \5 A2 l A9 Z( M2 C. ?7 D0 S& S
常设展览“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4 T Z9 ]! P. H" L* t! \' O
0 v. Y% g$ G; \- W( `; `' I博物馆开馆同时推出两大重磅展览。其中,常设展览为“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
/ w! ^) C# J8 x% T' E( v& Y& K+ m7 M3 T) q k; I
作为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汉代历史文化专题博物馆,大葆台遗址博物馆以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创新的展陈形式,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汉代文明画卷。
6 Y9 N8 A$ A# D0 g: E6 n9 G& R
+ n+ ~9 k/ X5 N基本陈列“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依托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的考古成果及文物资源,系统阐释其文化内涵。展览以“勃碣都会”为展示核心,多角度展示汉代幽燕地区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凸显燕国、广阳国对北京地区汉代社会生活、物质文化、思想信仰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影响,传递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智慧结晶。% v1 i, Q1 \4 a
- t( Z; o$ w, t2 K+ g3 ~! S# G展览分为北土汉邦、长乐未央、题凑礼藏三大部分。
2 `) f( g" g" _1 J' L+ ^
' R/ J9 A$ Q- L+ t) j& g/ C% P; F序厅通过下沉式廊道空间设计,以西汉疆域、广阳国变迁构建时空坐标系,结合考古发掘影像,回顾广阳王陵的发现、发掘过程,实现宏观历史场域与微观考古现场的双重叙事。引领观众步入广阳王刘建所生活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感受大汉盛世风采。5 o4 f7 ^; y, l5 T4 {2 p0 R3 l) D
2 ~! q% W3 Y0 q. C- e+ p: A“北土汉邦”部分聚焦“绍封广阳”,利用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记载,确证广阳王刘建的墓主身份,梳理其生平及其家族关系,展示汉代诸侯王的政治生涯。该部分以广阳王所处的武、昭、宣时代为时间线索,以广阳国所在的汉代幽燕地区为空间坐标,多维度呈现汉代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 D$ ~ w9 d8 h+ N5 _5 g
6 Y6 ^+ Q* E6 t, {! }
“长乐未央”部分设“礼乐飨宴”“玉饰服章”双主题,采用主题陈列的手法,精心设置复原场景,让观众仿若穿越千年,身临其境地感受汉家日常、衣食住行。广阳国所属的幽燕之地依山带海,物产丰富,为农耕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条件。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和贸易的兴盛,蓟城成为两汉时期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都会。在物质基础充裕与礼乐文化兴盛的大背景下,该部分通过丰富的陈列展示,生动描绘出汉代蓟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 D- m0 ^) S$ x* H' q7 V" s
* Q4 p/ J# T) g$ X- {
“题凑礼藏”部分深入解析“黄肠题凑”制度。“黄肠题凑”作为“天子之制”,是西汉最高等级的墓葬制度,广阳王陵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遵循“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整体布局仿照地上宫殿形制,不仅凝聚了西汉时期的建筑智慧,更是西汉最高等级墓葬制度的实物典范,集中体现了汉代礼制文明的核心内涵。
1 P1 K5 X4 {6 U# J! Q4 v7 g1 i7 p+ d6 T! |* x
展览以恢弘的王陵实景与丰富的物质遗存,构建起解读汉代文明的立体密码,再现了北京地区汉代文明的璀璨图景。粟作农业的成熟体系彰显着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高度;黄肠题凑、金缕玉衣、礼乐器具、驷马高车等共同构建起完备的礼制体系;工艺精湛的错金银器物、百炼成钢的铁器、温润莹洁的玉器、镶嵌玛瑙松石的漆器及工艺繁复的纺织遗物,全面见证了西汉手工业的卓越成就;祥禽瑞兽纹饰跃然其间,羽人驭龙图像凌空欲飞,生动诠释着汉代天人合一的祥瑞观念与羽化登仙的生命哲思。广阳王陵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维度,立体复现了汉代文明兼容并蓄的时代风貌。
0 d+ q1 y% c9 ~ U
4 b8 X9 a# g+ z: d
3 }7 n' ^. b" ^. {! i. y, K+ F- @
鎏金铜铺首
1 m) _ f9 G' Q% y j2 J+ @
" Z% E/ b) _, g7 t; N5 L长 24.6厘米,宽 19.9厘米
; l# n, h; J# V, d- Q& r# J* g8 e& w9 X% h3 f4 B: H; `+ ^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 j) N: T& t- B/ X, v
: j/ M" }. G* ?/ u( A% K- l
铜质,鎏金。铺首为龙首造型,头戴博山冠,冠饰以神木灵草。双角竖起,角端分叉,下有双耳,以卷云纹装饰。面部特征鲜明,双目圆睁,眉毛上扬,面颊微鼓,长鼻耸立,阔口大张,利齿毕现。背面有一长扁平插钉,上有一孔,用于固定。铺首整体造型威猛粗犷,雄浑有力,鎏金灿烂。铺首原有衔环,出土时长鼻下方的圆环缺失。铺首是一种装饰构件,主要附着于门户或器物上,通常以兽首衔环的形式出现。它不仅给人一种狞厉之美与无限的神秘感,而且集装饰与实用于一身,映射出西汉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风尚。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以其夸张与变形的独特艺术风格,展现了西汉时期的艺术特色,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 i3 l. r( C6 q" l* ]
2 _; i8 y2 O6 v+ n8 r$ o- `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C m$ f) _5 i5 k& N7 D: z& h3 f
) Z* y# F* c: h" r6 E8 T1 a l
, b+ _$ w9 O( f F
" v3 L2 r' ` s" d) J' J* m螭虎纹玉佩- z Y) }; F0 B, m9 Z7 b
4 T; ^& _; B( Q! r4 X9 E$ X" ? T长 8.9厘米,直径 7.1厘米,厚 0.5厘米. E+ ]# b1 s9 t, U8 H
5 _; d. D9 F7 y) f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二号墓出土, T3 @$ T6 g: P' W8 `/ N2 o
' n2 h& G; z+ m* j( ^+ V( d/ u白玉质,玉色青白,局部有浅褐色沁斑。整体呈扁平圆形。圆廓中间透雕一盘曲螭虎;圆廓边缘阴刻两圈弦纹,中间横刻双弧形纹;圆廓顶部有一叶形穿孔,其下透雕两卷云状分叉螭尾。螭虎细眉圆眼,直鼻阔嘴,双耳外耸,独角长卷。面部立体感强,鼻梁、额头及长角中部饰双弧纹。四肢弯曲,强壮有力,背部饰脊线。躯干有小翼。长尾飘逸卷曲,尾端分叉作卷云状。以阴刻技法刻划肢体细部,整体形象飞扬灵动。* L5 c- p3 u2 h! Z
1 s1 A. I+ I% k' H% u
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3 ^) K8 `6 R- }# g& F& d( G: Q
1 k* X1 F8 [6 }2 d1 ]. `) ]9 G; I1 h) X- d6 l
0 w; p7 r) U# T! f# D( g龙凤纹韘形佩+ ?0 v4 k8 d, D+ O' e
4 c7 X5 B0 e- O
外径 9.3厘米,内径 4厘米,厚 0.4厘米& S5 f. X5 v8 k* \
9 A9 _6 |( z8 h, R3 z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 [; d4 j: L; v0 ^
$ S* S0 n7 H+ `9 K4 A白玉质,带有褐色沁斑。双面雕刻,圆孔处上尖下圆,呈韘形,两侧透雕龙凤纹,龙身蜿蜒,凤首高昂,栩栩如生。其上阴刻云气纹,内外边缘处又雕弦纹一周,龙凤形态纹样错落其间,更添美感。玉佩纹饰简洁脱俗,内蕴变化,纹饰间巧妙组合,为研究北京地区汉代出土玉器
* u" \; G6 F2 z( h+ M: G# t6 D4 D7 Y8 v- z2 N
纹样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更为重要的是,在外形设计上,璧与韘的巧妙结合尤为引人注目,这种独特的设计在韘形佩中极为罕见,是已知汉代出土玉器中的孤品,对我国汉代韘形佩的研究弥足珍贵,不仅彰显了汉代工匠精湛的玉雕技艺,更以精致的纹样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 P6 H7 v/ N2 P' {% d5 X; d
5 G; S5 a1 |$ j$ k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6 W/ E, P7 C s
3 ^2 }( j) V# P$ i, a- }* p: h. L/ q
' Q1 M- m6 W9 E; y- p- }8 L) ~龙纹玉璜
/ M6 Y8 b* G( {# z" Y1 u. y; j
W& b& ~8 P. A3 K8 k长 10.2厘米,宽 3厘米,厚 0.4厘米# o) r) j" ^" | E) T
) b( i5 A! C8 a6 T) b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
4 y7 r, q0 z, {- j ]8 ?" Z$ O- i7 r, K& z6 o A! u+ l, ^
青玉质,温润有光泽,局部有褐色沁斑。呈弧形扁平状。其纹饰以阴刻线刻画,线条通过方折回转,勾勒出抽象的龙纹。这种独特的玉器纹饰被称为秦式龙纹,流行于春秋时期秦国玉器之上。璜的顶端和左端各有一穿孔,为两面钻,便于系绳佩戴。璜是古代常见的玉器之一,是一种形态差异较大的半环形或半璧形玉器。这件龙纹玉璜纹饰细密繁缛,采用阴刻线雕琢手法,讲究对称平衡,纹饰线条刚劲利落,装饰华美,展现出勃勃生机。4 R% O0 E; r5 u# \' _
& X, e& A# |& }: y2 F8 D; e; ?9 ?
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 j7 P. `) P& E& t+ ~; h- L% p' C$ j1 R5 P! n
; l- b# j+ |0 h% ?( y6 S* O6 u$ Z! X8 j
0 Q6 Q1 u6 b" E8 l玉舞人3 W& H) _2 H" l8 @, Q
! B7 @9 z* e+ V1 G) v长 5.4厘米,宽 2.6厘米,厚 0.4厘米
9 { x/ V- x; g' w- Y: |1 R! G
+ R+ M3 D2 {( F8 j. T9 v7 L% x(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二号墓出土
& P5 u; ?) y( m& R- `- e# L0 W! Q9 n# v( y9 u
白玉质。以透雕技法精心雕琢而成,双面线刻舞人形象。舞人面庞清秀,身姿修长,身着交领长裙,细腰束带,身姿微侧,一臂高举,长袖越过头顶,另一臂轻触腰际,形成卷云之姿。衣袖飘逸身侧,长裙轻拂地面,宛如翩翩起舞。上下两端各有一孔,便于穿系结缀佩戴,通常作为组玉佩的一部分。此作巧妙刻画出轻舒广袖、微折柳腰、长裙拂地的舞人形象,充分展现了汉代舞者“长袖”与“细腰”的典型特征。0 g5 C; C1 j: \6 |. v3 d, ^
: R; a# m% S9 S
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 h" B! [1 M. G5 ]$ v2 U0 s6 |( W
0 }# z" w$ I8 U, j8 @9 n9 ^
& U9 W+ n( ?% z) c
" J3 z! @0 Z' Y$ c ?& a8 C5 N; {; _6 u凤首玉觽4 T4 n5 R- m. f- m4 k# r
7 U2 B. j( G7 G6 {长 11.8~11.9厘米,宽 2.4~2.5厘米,厚 0.4~0.5厘米6 Z$ T, B/ F& x! @' ]4 r
: [) H6 g5 x6 H! p: C* j' K; K
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二号墓出土
9 f _5 E7 G, L4 a3 h8 c5 E! o$ M$ Y% o( P
白玉质,色泽温润细腻。呈獠牙形,扁平细长。透雕回首凤鸟,凤鸟身体弯曲,尾部尖锐如锥,以阴刻线条刻画眼睛、羽毛等细部,双面雕琢,雕工精巧,造型生动。玉觿是汉代常见的一种佩玉,通常成对出现,大小一致且造型纹饰相同。这一对玉觿,应为组玉佩中的饰件。佩觿代表一个人具有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有治烦决乱的寓意。因此,帝王贵族们多爱佩戴玉觿,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治世之能。
" i, F1 M5 J3 J$ N# z! v! g
0 G j1 j. P& f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1 v/ f( i: b1 c0 k( f$ c. x2 |, p5 w- ?$ N' S" Q5 o& Y
; s* W7 m6 E5 i% j6 Z3 k+ D$ ]' m) f8 ^
鸡血红缠丝玛瑙( N0 R/ t. U$ x. H1 N8 T
9 ?3 `8 x6 g, g长 6.1厘米,宽 4.6厘米,厚 1.1厘米% L# \2 I1 h% E0 E: i+ d. M8 T* J
& C+ A( J$ ?" e0 K8 C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
|# z3 ]3 S$ m) g/ y6 q- ^! r B1 ~; q
玛瑙经过精心琢磨,光滑平整,鸡血红花纹跃然其上,色彩鲜艳夺目。纹理丰富,白色、红色、褐色丝带交织缠绕,或宽如带,或细如丝,自然天成,美轮美奂,尽显其高贵典雅之韵。其坚硬的质地与绚丽的色彩交相辉映,深受西汉贵族阶层的喜爱与追捧。
% H( N" T0 {) Q0 ^" T$ o6 n% Z6 K& \3 B
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7 Q9 x' w5 S$ Q8 B! P! N; N
4 q3 c3 w c/ h2 [3 S7 O
7 z$ A/ O5 j" U# h- A
' t6 E$ ^$ R6 @3 t6 L$ j% u彩绘云气纹陶壶' g# c$ s0 f) m& S) _ y [
/ |- _* U6 |# D3 V) B6 c
口径 21厘米,腹径 37.2厘米,底径 21厘米,通高 63.5厘米, f& L2 }" Q4 x( v2 n3 p% C
- b( `/ r2 i9 e
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汉墓出土
R% ]# n; [! |) h( i4 F
7 m2 _/ W1 L$ U$ e7 J. }% I泥质灰陶。侈口,平折沿,长束颈,溜肩,圆鼓腹,折曲状高圈足,腹部两侧对称贴塑铺首衔环。陶壶颈部环饰三角纹带,一部分三角空间内勾勒云气纹,流云舒卷间似有仙气氤氲;) v9 Y( p& E- |0 Q
- G- R' y5 `8 v另一部分三角空间勾勒神兽面庞,神兽圆目阔鼻,形成震慑之力。上腹部贴塑的兽面铺首衔环,更强化了威严之感。肩、腹部各饰宽带纹一周,将纹饰空间巧妙分割。宽带纹之间满布菱格纹,其间以圆环纹、弧线纹错落填充,形成几何韵律之美。下腹至圈足处未绘制纹饰。2 g @# G ]/ E4 d& E2 ^( X- ?9 Z! {
: U% J3 z& c) z5 Q0 g" o7 H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I, V2 M2 T" n6 ^ q: `" s, W% M& ]& J
& i& J! ]4 \# O9 P2 v. E% q, h( e; |2 I+ D. o V
, u: v) G# L" o, h4 d# ]" Y六博棋子
6 H& p9 `1 o7 N) ~. V% \% r; ~) I1 p% e! P
长 3~3.1厘米,宽 1.6~1.7厘米,厚 1.3厘米
2 _% [: M3 `3 Z! T. t U
- m+ z$ x9 A. N5 A( Q) a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
' E: \/ o# @* Y6 H3 I) Q; X/ q) r1 s% n' u) ]% C
象牙材质。六面长方体,棋子边缘阴刻直线为框,框内阴刻龙虎图案。共出土八枚,其中四枚棋子的六面框内阴刻飞龙,另外四枚阴刻奔虎,雕工精巧,形象生动。六博因其行棋用六箸,故称六博。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六博棋子,一般为十二枚,棋分两方,每方六枚。六博行棋时,主要通过棋子的大小、形状、材质、颜色、图案等来区分对博双方的棋子。广阳王陵出土的六博棋子大小基本相同,以龙虎图案区分对博双方。六博在汉代是风靡全国的一种娱乐游戏,是一种文化象征和传统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W' ?2 Y; c9 a+ O5 A* B& r' o$ L' |: _0 G4 ]: y
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6 T' @: C$ m/ v5 f1 ]$ D" C j" W8 o: H9 T7 d
) P! J7 ?5 o3 I' g& L/ [
1 i8 _7 z3 w; s8 a) R( C$ r, [% ?星云纹铜镜$ f% F8 N' w% v. X9 K; ]* `
$ S7 v; m# O7 M3 r直径 15.5厘米,厚 0.6厘米
* ^) a- G( i) j* T7 e
' B3 @% v8 M: O; s& w5 f北京市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
' l; k0 h( W! ~- O& h4 d* `4 \
0 t& I1 {. c. c1 [: e铜质。圆形,镜背正中置连峰纽。圆形纽座,纽座上环绕四个乳钉和弧形草叶纹,围以十六个内向连弧纹。镜缘由内向的十六个连弧纹构成。主题纹饰为星云纹,采用四分法布局,以一枚乳钉及八片草叶划分为四区。区间内由卷曲的云纹和凸起的星纹构成,云纹变化多端,云纹之间连接有七颗星纹,似云中星斗。% ]! S! l# c/ C) ~
f2 ?$ Q% r( o3 |& e$ o0 A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1 q9 j9 k, Y: p/ m6 y; Q
/ [8 U" a4 a6 M" [0 T0 d* B/ Y
8 t) Q3 ~, q7 [8 J- ^& k& X
! N! P8 [# h5 b% O- Q; l+ X# C陶俑! j) I X8 D% Q4 `( a- U7 Y
0 h8 ^1 ^# V& @: P( J8 K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
1 R2 R8 b2 h* z
) Z' @! c' V$ q3 J+ f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 ^. b8 L, r9 |1 w6 j, x. b# v, c r2 e
6 z$ Y( L5 }# E; t1 S/ C7 Y6 A( z
+ A, o; l0 i$ v9 W五铢钱
0 p$ }/ n8 N. B8 v! ]5 B
& ]9 F' b1 H/ `' M% r A3 I大葆台西汉广阳王陵一号墓出土
$ {/ O4 m: {* R+ v( F7 T/ k* ]* U) I9 I
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 C( h( Y& ]3 b+ P; I @7 C; |" d8 r" Z2 E; e) d
9 ~' z, `0 D6 r; n. p& _; S
* d" P$ t6 Y9 H$ h1 ~“黄肠题凑”展览现场 W$ b- K$ Y- E% v9 V! [- j; J
5 a3 N/ f$ U* t# j( y* |0 H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 T& {" v$ R ~, F6 U: S5 t3 R3 g! X3 D
, w! Z! w& Z) D. O" c
) D) R$ W1 w/ Q9 q展览现场0 q8 l" N0 t# a9 c. O* m
3 F. y% r: b0 _6 Q* T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0 y& {" `' T" R* d Y& e9 A
8 z/ [2 F6 X; N" u临时展览“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
$ i) A8 P; U E, i( k0 w; ]- d& d0 ^( g) s! A
此外,博物馆的首个临时展览为“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马王堆汉墓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出土文物不仅工艺精湛,更生动再现了汉代贵族的生活图景。本次展览精选珍贵文物及复原场景,从财富、饮食、服饰、典籍四大维度,全方位展现西汉贵族的精致生活与精神追求。6 h8 m: q- ~' x7 `
! a( @- N. e* ~/ t, d( w展览分为四大主题,展示西汉时期的生活艺术。) F) |) `2 M, l7 O0 U! V7 }
6 e8 ^; j. h8 W“富贵无极”部分展示了轪侯家爵高禄厚,侍者成群,堆金积玉,富贵无极,是江淮以南少有的千金之家。虽以聂币、珠玑象征财富与珍藏,但能让人想象到汉初盛世的华彩篇章。
! |2 b" }5 ?2 F. S6 V" V9 m$ ~ N, H# j& [0 W' f2 W# }( c2 l$ C
“钟鸣鼎食”部分展示了轪侯家钟鼎宴飨,食不厌精,器用精美,装饰华丽,传达出汉朝人的审美意趣和艺术修养。美食配美器,宴饮有乐舞,让人感受到汉代贵族飨宴的万千风华。" u& r6 q1 A+ m3 P# d6 L
# S) [8 W5 E' t) \( M/ c3 k2 K/ ~“衣被锦绣”部分展示了轪侯家粉黛罗绮,锦容丽裳,优雅华贵,生活富足,体现了现实生活与艺术品味紧密融合,映射出汉初农业、手工业的卓越成就,反映了汉代贵族生活的闲情雅致。
" e/ D% f8 }+ Z: H. P v0 H! P, d8 f9 _& C7 _* M8 p& Y/ j
“简帛典藏”部分展示了轪侯家藏书丰盛,哲学历史,天文历法,包罗万象,揭开了彼时人们精神世界的一角,承载了汉初学术观念的活跃,见证了思想文化的兼收并蓄。2 I9 c+ k0 Q+ C3 c
3 |/ Q& ~, T/ z' v0 z
博物馆将于5月2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4 s+ I3 s2 V o2 l+ X
& S" N* g2 n) C3 o; m: u8 p& o
y% D$ D- z2 f4 I, j0 Z云纹漆案、食具: [2 f& a' h# v' o3 X! u
( y: n% q- C. I- y西汉初期(公元前206-约前163年)" Z. R* S! S5 ~1 h1 q) e9 X/ N
/ {2 N; \. p `9 V g
辛追、利豨墓出土
! ~, x. a$ E( I; @ O6 B8 D% d
( x+ u* U3 `# X0 b) a) u5 k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Y1 x Q: X4 B' a
/ t! L, Y2 Q) h3 f) j
0 x* w0 l8 l3 G( y- M; {8 e) v2 l- I! S# e
“君幸食”漆耳杯5 H1 C- q3 \& o2 A- g& y6 @
% D9 a5 {9 j: Z5 r" d9 t: L1 C西汉初期(公元前206-前168年)0 J, m+ U" T; u" s2 i
2 T0 @* l( G+ P% }# U% H r# s' ^
利豨墓出土) F% S5 G& {) Y4 {2 U" |
$ G1 s/ t$ h( w$ e! K, r6 {
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6 F( [6 y" O0 I) ?
) @# B7 p4 o" w" S$ a# W! P+ x* \2 Z q2 ^; v
' m: | |! S2 ~
木梳、木篦
. d* O. c+ d/ K: Z4 t" [4 a( D( l9 e$ b1 b6 |, t3 a7 y
西汉初期(公元前206年-约前163年)9 W) X- q3 `0 E( Y3 ]" _6 p
3 C: [) D1 J$ [# q& L* h8 A9 J7 {辛追墓出土
9 ^, c8 z1 m0 B B; C. E) s% W0 S- m7 I! ?. `! ?) V
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v& s! Q' r' P
: W* p+ }; K3 l" k& S0 v$ T
X( D# `; H6 R
2 N0 \ [2 Z$ ]" S黄褐对鸟菱形纹绮“乘云绣”残片
6 k8 X( k5 n1 G
( i5 j6 o1 r% P4 t+ g+ W西汉初期(公元前206年-约前163年): }3 P1 ?3 A8 W3 P
d# U- ~' ]9 ~5 G: Z# e辛追墓出土" c$ m2 `6 |! r. K0 U/ Y
0 O5 H+ o* f6 e7 U
中国网记者 秦金月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