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0 N& P5 a3 A5 [
注: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5 m5 A, @3 x7 v0 ?" B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G p( y0 k- |2 c% {5 {" [文|小鱼儿. i, A5 [7 r+ Q0 i$ d! `! u4 k$ \
编辑|小鱼儿
; V9 h8 W) a: j9 {' x) k. ^
2 E' t& q+ v, f. A4 c
8 z* o+ z3 R: p/ h《——【·前言·】——》8 W" v! h( ?# G$ l& v, i1 H) ?5 U
y% ^) H' t1 F3 L# i1 E武则天,在醉酒过后,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为一个小国改名,而这个名字,直到今天仍然在国际间响亮。
7 |; A7 T+ }( W$ D这个决定竟然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直到今天,这个国家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 C$ U1 Z6 s6 P. R# Q) d6 {' g, H那么,它到底是谁?这个小国到底与中国历史有何关系?
+ O; D L: Q8 a0 G/ o9 w, x8 B: |; _) {! e: h2 X+ D2 {
+ `/ W9 r9 _6 u {/ g q9 ^«——【·汉代的"倭奴国"印记·】——») W+ ~! |4 l& y' p3 [1 S5 W3 ^8 o
" f: M& l' h+ @日本列岛与中国大陆的正式交往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A7 ]/ `9 ]! {1 v( i
当时的日本还是一个由多个部落组成的松散联盟,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形态。. _$ c4 f; A4 l) @
公元57年,日本派出使者首次抵达汉朝,请求与强大的汉朝建立正式关系。2 ?% ]3 K3 k; a% a- \" s
+ l0 k( a9 N: S5 e6 |" n6 M0 O- k6 [1 o5 {! w1 h, r4 X) g5 }6 q
东汉光武帝刘秀接见了来自东海之外的这些使者,赐予他们一枚金印,上面刻着"汉倭奴国王"五个字。
) r0 k' }/ a2 ^+ r这枚金印不仅是汉朝对日本统治者的承认,也是中日正式外交关系的开端。
8 @! G3 w& i# s' l
6 Q. f6 f6 [" t. m3 Z5 v4 q# B
8 ~ z2 p7 s ~& G6 x& Y- u$ ?这枚印玺在1784年被日本农民于九州岛志贺岛出土,现今仍被视为日本国宝级文物,成为早期中日交往的实物证据。
% B7 j+ F. k. N& G- W在这段历史中,"倭"和"倭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献中对日本的正式称呼。
6 x( e. s$ V; e0 G
7 z- S6 U9 } A
! h! G4 s* V3 t; j值得注意的是,"倭"字最初并无强烈贬义,主要是形容人矮小或者顺从的样子。
& j% z" n/ h5 c7 r8 V中国古人用这个字来描述东海之外的这个民族,很可能只是基于当时的观察和有限的了解。 [& _8 m4 L3 L' _$ n1 C# g$ ?
9 x# L# ~! [; `2 Z" E+ B
0 ~. \4 f; Y3 I7 A. A3 ]«——【·从中性到贬义的转变·】——»
- G" v5 Y- T* e' ?" B1 _- Y6 A/ k, q9 z% q9 i5 k% b* ` S& b
随着历史的发展,"倭"字的含义逐渐发生变化。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字开始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8 y9 ~1 X! q( W
中国史书《后汉书》和《三国志》中记载的"倭人"形象已经与汉代有所不同,更多地强调了其异域风情和与中原文化的差异。1 J8 v$ H" _5 n1 H6 f0 T
3 k( V9 i2 f& E: i7 V( s! b/ f* d2 Q
日本统治者对自己国家被称为"倭国"日益不满。他们认为这个称呼不仅不够尊贵,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带有轻蔑之意。* v- o7 i3 Q3 `4 @# i
日本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国家体制的完善,开始渴望一个更能体现国家尊严和自我认同的国号。9 r- e8 E+ I8 ?/ s5 ?* \( g
4 T9 z$ C N K8 V
) B8 k0 B( i# b& [$ T. ]" h在日本国内,随着大和政权的崛起和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体制逐渐确立,他们更加迫切地希望获得一个新的国号。5 ]# j. k* ~1 {6 K
"倭国"这个称呼已经不能满足日本统治者的政治抱负和文化自信。5 @( z, N1 z" Y
7 ^+ X/ G9 K0 ~* I' m! b) \' u j3 G& i8 b. U
«——【·改名之路·】——»- F! F# @9 ~) d0 C" l b z
' |( C t. P1 w5 U3 C' f
日本第一次尝试改变国号是在隋朝时期。随着隋朝统一中国,东亚地区重新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9 u$ l& M, C, O2 A: M日本派出使者向隋炀帝杨广提出改国号的请求,希望获得一个更加尊贵的名称。
9 F( x! d) f! t; F! [9 e& Y5 Q
# C) g9 z4 A; I& H& M4 N) Y0 @* X& ^& K1 U. Z* z. T6 ?
然而,隋炀帝并未批准这一请求。在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下,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霸主,有权决定周边国家的称谓。9 Y: l$ l! Y1 S+ o% L
隋炀帝可能认为没有必要改变已经使用多年的国号,或者担心这会影响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权威地位。( b, }, R2 O% X0 _1 M9 ~
- a- `) L5 i6 B s; U
) ~ a# ^% n7 [: j0 i4 Y- K1 M隋朝灭亡后,唐朝建立,日本又看到了新的机会。他们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再次提出了改国号的申请。
7 J3 r+ o# T& x+ I( T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对外国使节通常比较友善。日本使节满怀希望地前往长安,却依然未能如愿。2 _* h9 U8 {# j( Z0 Z
* h/ q4 s& h6 O' i* |( R9 Y
% O" O! S* ]; d; z5 H; Z' k/ S唐太宗虽然在许多方面展现出开明态度,但在涉及国际秩序和中国宗主地位的问题上依然保持传统立场。
0 G- d0 c7 f$ S: r4 T# z K5 t"倭国"这个称呼已经在中国的历史记载和外交文书中使用了数百年,贸然更改会打破既定的外交惯例和历史连续性。: T' ~& T y; B* E4 O7 [
. j1 |+ l; _/ R: F, n0 ]0 n+ y, l
9 @7 c7 N0 n, n«——【·武则天与粟田真人·】——»
$ E) w8 h' K# ?/ q& o
! x5 J* C/ C1 t3 Z1 w; x' e机会终于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到来。公元670年左右,武则天开始在唐朝朝政中掌握实权。/ |# B/ B7 P+ c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风格和决策方式与前任皇帝有所不同。
1 W+ W4 O, z: p- z4 L. z% ~日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政治变化,选派了一位名叫粟田真人的使者前往唐朝。
1 S: `/ [1 u- p* q8 c2 j2 R9 r/ ]( @5 U# B- R& ]
# }7 j1 O7 j: F粟田真人不是普通的外交官,他精通中国文化,熟悉唐朝礼仪,多次来唐,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 T( x) G0 ~& e+ a3 J4 o0 j
粟田真人深知,在外交场合,时机选择往往比请求本身更为重要。他没有在正式朝会上提出改国号的请求,而是选择了一个更为轻松的场合。5 G( H* O0 Z D" M$ j. s1 c6 h
/ v1 c. e3 k( l7 j# @4 m" ]2 T" f6 E! |9 [
当时,武则天正在举行一场宫廷宴会,觥筹交错间,气氛轻松愉快。粟田真人看准时机,向武则天敬酒,并巧妙地提出了改国号的请求。* o7 U6 T- {+ p0 W8 K) ~
他解释说,"倭"字在演变过程中已经带有贬义,不适合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名称。
2 k {! {' U2 Q+ }; [+ i, D8 [% h4 O# m& R% O- j
2 o; t- g2 y+ ^他建议将国号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这个名字既符合日本的地理位置,又寓意光明和希望。
& i. ?- |' ~3 V+ ^# y* Q武则天饮酒正酣,对这位能言善辩的日本使者颇有好感。粟田真人的请求既合情理又不失礼节,加上他恰到好处的赞美之词,使武则天心情大好。
6 i7 S$ S3 |: U. [" e2 c4 f) j4 B& j w
4 Q# P2 a/ l K6 `" E在这样的氛围下,武则天欣然应允,下令礼部办理相关手续,正式承认"日本"这个新国号。
( F4 P5 o- j. {( [) b" ~2 v% ]# O% e4 A, d+ H. O" V
& [3 s7 G1 c( I; `! t; q
«——【·日本国号的深远影响·】——»
0 ]3 X8 f; R, W. T. x% n- g, |3 v+ m- X( |1 ]% d' u8 z! x
"日本"这个名称不仅摆脱了"倭"字可能带有的贬义,更赋予了这个岛国崭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使命。
1 _5 u9 M8 `* m从"倭国"到"日本"的转变,标志着日本开始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认同。4 V9 }2 K* X5 l
0 [! ~$ @# ?6 r# |
8 @; D8 S0 P7 h" q, v这一时期恰好是日本大化改新后不久,国家正经历深刻的制度变革,借鉴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果,逐步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9 n I7 E+ \ q1 g
新国号的确立为这一系列变革提供了象征性的支持。此后的日本,以"日出之国"的新形象继续吸收中华文明的精华,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e/ X F) E0 w; @3 A
! {& B/ V3 [" V0 z" P# t; u: i" V8 T4 B: j$ T, D) k6 Q5 B. h# Y: O
平安时代的文学繁荣、镰仓时代的武士精神、江户时代的商业发展,直至明治维新后的现代化进程,日本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 t$ j5 } J- j1 K1 e- `' I从那个需要小心翼翼请求改名的岛国,到如今的经济科技强国,这一切,都始于一千多年前那个改变国号的历史时刻。/ v z+ C3 O- s! Z. Z- V: l0 `4 q5 j
4 Y/ _, J0 X$ j
( x# { b" @6 H$ @. a《——【·结语·】——》$ b U) s$ ]4 l" w% p' I b% G
) V% C4 Q2 S2 b5 x7 g8 ~日本由"倭国"到"日本"的国号变更,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替换,更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重要转折点。
# J: g. U7 R1 f5 i" i, l* m$ X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形象的塑造既需要自身的文化自信,也离不开国际关系的巧妙运作。& v& [' F1 u! g$ K- N9 D5 H$ U4 g
今天的日本,依然在"日出之国"的旗帜下,续写着自己的历史篇章。
7 T, v" u0 L8 I
. ]$ [! V) c4 c4 u0 _$ X9 s3 Y7 A
; b& y2 T8 a6 b<hr>【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7 C0 J! s. q9 N( a/ j* z0 b
信息来源:* u$ \: L5 ?0 G/ g" {7 T! i
本文基于东亚古代史研究资料与历史文献综合整理而成,包括《后汉书》、《隋书》和《旧唐书》等史料记载。
' Y" k" u' U0 @: {$ m& v$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