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到中年的朋友们在养生和治病的看法上,都会逐渐产生一种割裂感。
4 o$ i/ Z- J* Q, L
) l) L- K4 A% R; Z I6 }5 | h7 C! e: N) i3 T" ?" C+ W& h
一部分人认为拥有可查证科学数据及依据的西医十分可靠么,而另一部分人则坚定地站在了中医这边,认为可以通过中医长期的中药调养来让身体保持在相对健康的这一面。
7 {" M+ `3 x7 L
* K; w* K+ o. a/ ?$ L0 H8 g% n5 S. I5 g0 R
这也是很多对于中医及中药有疑虑的朋友想要了解的,长期坚持喝中药真的能保持健康吗?6 e' o$ o6 R: ^* Y; z
4 I: {+ g5 ?5 |. s: q t
# `/ y, k" }$ p$ _4 l5 m+ M其实,中医和中药相比较于西医,有着三个截然不同的关键点。
3 w* @2 ?; e) }" n$ a S" L0 X! |: z
2 G# ?7 r8 i# b% `2 I5 |8 T其分别是“有疾”、“未疾”和“预疾”。 M" c* Y# S* T0 u% J1 V/ R+ y5 z
* t4 R. V G/ V- l' V
" Z1 A$ m, T: H5 ~5 W(一)“有疾”
5 r0 Y- j1 F( I+ z# m, |" Z, l9 U* l
/ l T' _; z' o5 v! q- P0 L
5 C* `1 @1 p" [# G3 @# \
这种是已知了疾病或者身体不适即将就医的状态,对于处于“有疾病”这个状态的人来讲,中医和西医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及时就医根据医嘱按时服药。但在服药的过程中,中西医截然不同的一点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x! n) I2 X/ B) E- e1 y+ f0 r
, e) c! i5 ~- j; Z
% s+ |' ?* |$ C" |" e
西医用药十分严格,几天吃几次药、每次药量多少都是有着明确的限制。一旦症状好转或服药无效即刻需要停止服药。
5 v% P2 Y" u$ p
# P+ ~) d& H+ z& l N8 C) U. r, U3 L1 `1 Z
而中医相较于“速度”方面不及西医,中医药讲究的是“调养”,即不仅这次要将病症治愈,后期也要让身体对于这种疾病有一定的“阻击”作用。
4 v0 k" U1 }" B* e2 J" N( D5 o% D# E; S+ n8 f7 {: T) _
H; ?) `- d8 H9 z- |
虽然是调养,但是也几乎没有中医会让患者长期服用单一方子的用药,而是需要患者不停地随诊来确定身体状况的改变程度,在这个基础上再次对于药方进行调整后服用。
0 B0 b2 `* c9 B( h+ |9 L. ]/ t4 X2 M& H5 H
: r! t9 s4 Z& @(二)“未疾”
; ~1 o# Z0 h5 d
1 y; f3 K) r& ], a! g% k0 H- N3 ]1 B( ~
; L. n+ b- D1 g, F4 @这种属于身体没有明显疾病的情况下,想要通过一定的药物来调节身体状态的需求。
$ K) t9 N i: F: _' |1 B) A( ]+ ^1 D8 `
5 i/ z* p) @* O人体的运行结构相对复杂,没有明显疾病表征不一样意味着身体健康,譬如我们日常认知中的“上火、体寒”等。) B6 K; P) h3 y
- {( E" b! Z; V! M2 x" `5 E H/ ^0 l& g( I3 r6 G
在西医这里,这不属于绝对疾病的范畴,只有有了相应的表征症状后去相应科室诊断并拿药,但这就变成了“有疾”。3 r6 a4 V, d1 f M. H7 S# X
7 d& ?& [! ~0 {! t% m0 H
, Z7 Y2 K1 N; {) Q. z' Y在中医和中医药这里,这种并不算是大病,只能算“微恙”或者是“未疾”。中医会根据每个人具体的情况给予不同的用药方子。
% ~) p7 w8 V2 B5 L
/ m+ P! |8 z" }' z S' R( i
: i0 O( N; E! ]* F也许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你和身边的人同样有“上火”的症状,但去看完中医给出的“泻火”方子却完全不同。2 Q) s" e4 ^( s& X: o
- ]! X ^1 y3 {4 q
' _* W% i& [' m2 o" t% j# t
因人而异开方子,是中医最主要的特点。相较于西医的千人一方,中医还会同样像对待“有疾”那样,根据随诊来开出多张调整方子,有着一人多方的表现。
% N S0 }5 D: g' L3 }2 v, ]! r0 M0 F# o. V1 }' p
* ^2 p- o S, F. g) P3 o$ n
(三)“预疾”% H: Z4 s5 ~/ V' }% H
, y: [. p1 \$ T
5 O5 c t" S& h t. `
. B1 |; \- K7 r; w这实际上就是西医的“预防医学”的另一种说法。在人没有病症的时候,通过物理或生理机制达到预防某种疾病的效果。
+ \" [* E, p4 o, \" @8 i: }2 e: s- _& S# r: x, T2 J1 c+ c7 z
1 p# U; ]: T1 ?/ R但相较于西医的物理预防来讲,中医及中医药在“预疾”方面有着的则是用药方面的独特“调剂”。% u8 P+ U5 Q6 r
; I: u& d8 ]4 z H
, U7 G6 A. K- L当然这不仅仅是只服用中药这么简单,同样向对待“未疾”那样,中医需要通过对于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体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来确定具体需要“预疾”的药方。
* _8 |4 _% z. M! E) m9 d& s; V1 ~! J- {
% E8 `8 ?+ b7 p( v* s% H/ K但是我们会发现,从中医的角度上看,无论是治疗疾病、调理身体还是预防疾病这三个方向一起看待服食中医药。都有着近乎一样的“形式风格”,那就是需要不停地根据身体变化来调整中医药方。
9 h0 r8 l5 @/ b$ T% a: n3 H
4 q) R4 f8 p4 ?7 ^
5 ]! i/ K4 _, Y2 J0 d+ d在这种调整变化中,对于药剂、药量甚至应用方式上都在随时地进行调整。这和很多人误解的“一个房子长期吃容易导致出问题”的看法完全不同。+ B3 }/ R) R- h4 E3 [
, K9 v; S0 }& B0 X t
# b9 R6 V8 U9 l! L8 `8 w& U在任何医学领域中,都不会让患者长时间服食某种药物。这会对人的肝脏、肾脏的有着不可逆的巨大伤害。# a8 r6 ^5 g* F( v% P0 V1 \
F& S7 t7 ]# Y: l9 \' u" ~5 ~7 f' N* _ |0 N6 c% }
也许你只是看到了某些人不停服食中药这个表面现象,但是他具体服用的药物类别你可以完全不知道,所有会有很多人反感中医长期服食中药伤肝肾的看法和误区。2 }3 ?1 w: [" q, ?+ N- B, k8 u
: t* f9 }- U, C5 s5 q
: i& a O6 @) A9 O. F对于中药的药方来说,这是很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知识盲区。+ w1 B) U9 @! O& Z* c: s# W
, G7 \2 p3 A8 X+ `
& O9 r. T' H5 `. p, y/ I% n0 q9 ]2 [4 j很多人“久病成医”,自己都能说出很多常见症状的西医用药,去了药店也能准确找到自己想购买的药品。& O" M3 p; N) N+ e
! Y" g( U0 I2 m) ~; f
, d( y+ X0 K$ _- u7 |/ P6 x6 G但是在中医这里就不同了,没有药方你根本无法在药方抓药,有了药方没有剂量同样无法买到药,即使符合了前面的要求,但在如何煎药、炖药的方式和时间上依然有着不同的方式。
0 z! g5 {. ?6 W- j( Z* A
$ p9 @7 a; E. A) W: e- M$ K
3 ?$ A& f7 |( G- h, |就更别提在目前的中医药学中的近千味不同的药材了。这些药材如何搭配,什么剂量搭配也是学问,看似一样的搭配可能在剂量上的不同就是对待两种不同需求的症状用药。
# l/ y R3 r. S! j& S1 v- ?0 L3 J3 b' ]" g4 D# q' u @7 k% V$ [
- f% `, h! k: g& Z: l1 q这也是很多人以看待西医的方式去看待并误解了中医。
% ^ U& X; H) A9 e+ v: j
! }- g ^/ a; q
' `" y( p/ `' l: y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医在治疗方面绝对超越了西医。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尽相同的领域对待疾病的不同看待及方法。, n* |* F" R8 ~- H
. K$ d+ }: s7 s5 V
. F! j/ P8 @' ^& I% n
因此我们不应在绝对领域去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但习惯于中医和中医药的朋友们在饮用中医药品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3 g, l+ V5 @& p0 ~+ A
& F. h% M9 z3 `0 F6 w/ z9 z+ ~/ _( M1 k U
(一)时常随诊调整药方
" R$ `6 T5 O! x g3 W不管是对于那种疾病的诊治或预防,都切忌长久去服用,而是要隔断时间就去随诊看是否需要停药或者调整药方。8 N0 {: k! k9 O2 T
4 E6 I; O$ F; M$ c. l, z
) Z1 X7 c% D: @(二)不能中西药混合服用5 {' E$ l- n _7 y7 ]
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不同,治疗手段更是不尽相同。中药、西药是绝对不能够同时或者同期来服用的,这样很大可能会引起急性药物中毒而导致更坏的结果发生。& W+ W! d! M- _3 F1 x
& _* T4 {3 D5 _; F7 H1 a9 R9 h6 i
# s5 ]- h8 M5 z1 e! _( G- u* ?- O9 c(三)需要忌口某种食物: A" w: H# G0 w1 l4 F" X
中医理论很大一部分来自食疗同源的相关理论,不少药材也有着相关的食用禁忌,所以一定要在遵照医嘱的情况下服用中药3 e( O3 ^4 h+ T
3 e* a; i% Y# A2 [
; k; T4 M8 }5 j) a(四)出现不适及时停药
- r ?% _/ e. h1 D9 m# W很多人服用中药过程中会有稍许的不适症状,这时应该及时停止服食并立即就医随诊,在医生的再次判断下再决定是否服用。( k+ U) _- O' `) _
# ~8 v8 N8 W. V% n4 f
! ?# S3 b2 e9 d/ x% y; f9 q# o对于中医和中医药的医治服用是一个长久的动态过程,在这中间十分忌讳拿着别人的方子去对自己身上的症状。我们需要在正规中医院经过诊治后决定是否要长久地服食某种中药。0 H8 i5 N o7 M' N9 l/ F- p0 t
, [& s3 j2 L. l$ C
3 R c8 [1 R& ? A0 F参考资料:+ p0 [) F+ E5 x0 G& m) Y& l9 |
[1]《中药真的会“伤肝”吗?每个服中药的人都该注意这4点》.生命时报.2019-08-23 x" f! J r, [5 c) g2 l; s
[2]《老年人用药有讲究》.健康报.2022-09-158 h G* F/ p( i
[3]《纯中药也有毒副作用》.羊城晚报岭南名医.2014-04-04
7 N V% x) x6 \0 d' I8 k# J! }: S%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