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

[复制链接]
查看1554 | 回复0 | 2025-3-17 08: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学良的收藏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_7 H0 ]3 q3 A2 ]/ U3 X
他收藏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名家作品,如文徵明、唐寅、郑板桥等大师的真迹。此外,他还收藏了大量古籍善本,包括《四库全书》中的珍稀版本以及其他重要的历史文献。0 @0 c5 t4 q+ T, j; Q) y' T* y$ J
" @# K$ {- b/ |) ?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1.jpg

# y' b( r* y+ k0 A# A. u; f0 S4 U- [, u* g
% u5 |, t& U) X0 j3 h+ T
令人费解的是,这位曾经的东北少帅,在晚年选择将毕生珍藏捐赠给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
5 I6 e4 m  E$ Q& P& X4 e风云变幻,一生坎坷
* T4 _( O+ L! B& X+ w% C: g& O! [, A+ @- _1 ^+ \& a
张学良的人生,恰似一场跌宕起伏的历史剧。他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军阀家庭,父亲张作霖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奉系军阀,在东北称霸一方。. A9 V8 ~- A1 g9 }8 J! }  S6 m
: c1 r% `# C/ @3 W( [! C+ p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2.jpg
% s0 z6 J5 ?, n. z
1 o4 |9 t. Q$ r! ^/ m/ |$ ]: d: v

, _9 }. x1 ]# |4 U家族显赫的地位,让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与军政圈子密不可分。他继承了父亲的英武气质,养成了洒脱不羁的性格。! ^" _. w# F8 Y7 x, c
张作霖在日本人的精心策划下,被炸死在皇姑屯。原本稳固的奉系政权顿时陷入动荡之中,军阀势力虎视眈眈,东北的局势岌岌可危。$ G% c5 b: b" }. c7 @3 O
" L/ a% I  x2 r6 v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3.jpg

8 T, {0 T# z6 @  O  K# p" y( U% u1 L/ _0 W
, ~% f6 K3 q. a+ g* e  [
张学良被迫临危受命,接过父亲留下的庞大权力。他很快整顿军队,稳住内部,同时顺应大势,宣布东北易帜,承认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使东北正式归入中央政府的管辖。
2 t8 ~! `6 \) B! ?4 y+ ^; j此举不仅让他赢得了蒋介石的信任,还奠定了自己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 K8 W: s$ v& [; K
5 |+ _: d( ^' ?, L5 x# O  @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4.jpg

. [& d9 S; o+ O4 x, O- `% @! w6 Y' x0 {/ S6 G+ n
1 A. e) m7 x8 }- d0 @; K4 |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一度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人物,蒋介石对他倍加器重,甚至与他结为“兄弟”。他被委以重任,担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手握重兵,风光一时无两。) ~  l5 N2 A/ E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悍然入侵东北。张学良本想率军抗击,蒋介石却下令不抵抗,要求他撤离东北。最终导致他背负了“民族罪人”的骂名。在国人眼中,他从那个推动东北易帜的民族英雄,瞬间变成了一个不敢迎战的懦夫。
5 w* n/ x0 s) |- k+ L8 K$ A' m, d4 N  A8 V( o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5.jpg

8 u. s7 J' E, D2 \4 _# Y9 e$ f+ O/ g1 b" }3 Z$ N1 Z$ U, U
( w7 P* N3 i/ D
1936年12月,张学良与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迫使他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爆发,让全国上下震动,也彻底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
3 O3 p% x9 H& o9 p这次事件不仅促成了国共合作,奠定了抗日战争的基础,也让张学良从“九一八事变”后的污点人物,重新回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他的名字再度成为民族英雄的象征,他的形象在公众心中重新塑造。/ R- t8 ~0 a; y

/ a2 W* F. W0 h# J0 U' K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6.jpg

% I* I* H; J8 A6 z2 [* R, B$ ?1 K, ~6 R

: L. e8 k: x4 d7 O事变平息后,张学良主动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主动交代,换取宽恕。蒋介石对他怀恨在心,将他软禁起来,名义上是“保护”,实则是长期监视和控制。6 A4 K8 n) V9 Y3 j9 L
直到1990年,蒋经国去世,台湾当局才正式解除对张学良的软禁。此时的他,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54年的幽禁,让他与时代脱节,故国的山河早已换了模样,熟悉的亲人也大多离世。; e' o6 v; g4 i, a
! S( k: S6 R  _- i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7.jpg
2 |  Q- N2 `9 Z$ h. R5 R

/ l$ y0 ], o) ~. _" x
+ t% w8 h2 N/ v: Z自由的恢复,并未让他感受到真正的解脱,反而让他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一生,早已被历史之手改写。他最终选择远赴美国,在夏威夷定居,度过生命的最后岁月。8 [$ _9 l8 ~/ j0 L4 w& i
在101岁时离世,结束了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
. ^7 {) D  Q: P
9 T1 d# j; f" E4 W% e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8.jpg

, W! a$ P! h2 Z& o+ R. z8 [
% Y) u) h8 P# I% W6 z2 f7 k: U2 K# i* B' V9 ~+ k0 _
财富的由来与归属7 e: w/ F) i; f* H8 A1 v

, ^, p4 ~- a5 w1 X; {4 P6 q/ @身为奉系军阀的继承人,张学良的财富最初源自于张家庞大的家族积累。奉系军阀在东北拥有大量实业,涵盖铁路、银行、工矿企业,甚至包括房地产业。张作霖深谙“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但他同样明白:
2 O1 t" h* k. \" L1 ?* v“财富才能真正支撑起政权的稳定”。+ X1 ?, U) M/ r  S; x( y2 q0 r1 k

$ o' U: _7 B& g- |% X6 u0 c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9.jpg

5 [6 O. D) r  k: q' d/ F9 F. D5 P9 u6 l5 u6 F: `, X+ T
$ ?4 j# Z/ ^, _1 g5 N6 e
此外,他还在朝鲜银行、正金银行、汇丰银行等外国金融机构开设账户,存入大量资金,确保即便政局不稳,他的财富也能安然无恙。
, w: L% z4 |( h6 K日本占领东北后,张家的资产被大量侵占,包括土地、企业、银行等关键产业。部分资产在事变前被转移至关内,但大部分财富仍落入日本人之手。
# H' D9 y& p$ e8 y6 E, ^$ q' Y7 i1 C: y" j( d1 G" t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10.jpg

; D) ^0 |9 M5 @: J3 E% U: s9 A- P9 G' w

" y' e1 L- f/ h. P  r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囚禁,无法再自由支配自己的财富。他手中掌握的大量资金,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软禁中逐渐消耗殆尽。
5 D! O0 \: o7 d2 W此时,他的财富来源已经不再依赖家族,而是转向了另一位重要的女性——他的原配妻子于凤至
1 [8 b) x& t: [% a1 {
7 E: T$ H$ n1 X2 d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11.jpg
3 s, e9 I% P3 s

% [5 t- ]7 I; [# t4 j* h% W$ G3 H" n$ Z% f( N/ z- m1 Q: Q
于凤至出身富商家庭,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精通商业运作。早年嫁入张家时,她并未受到太多宠爱,因为张学良风流成性,身边一直不乏红颜知己。在张学良被囚禁之后,于凤至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为张家守住最后的希望。
8 |( M7 X$ y& m( n1940年,于凤至因患乳腺癌,不得不前往美国治疗。她带着子女远赴重洋,也带走了张家剩余的一部分财富。) c9 t+ j, i- }" h
* S8 B- k% N' h/ z2 m$ @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12.jpg
0 o! D" {9 q' x: ]

3 ~7 T  `9 e7 ?% _: V) Y- Q9 G& h  @5 k8 ]( h/ m0 W
手术成功后,她凭借自己的商业头脑,在异国他乡闯出了一片天地。先是涉足股票市场,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在战后经济复苏的大潮中赚得盆满钵满。随后又进军房地产行业,在洛杉矶购置房产,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i! \, Y' w8 z8 N1 t
+ ?; S  q/ d/ x" I9 ~1 P$ k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13.jpg

1 \1 w( [$ K' V4 c* P2 ^: B8 z) L) M, s5 p

3 m; n, K; a- @3 t% c/ h0 }" d尽管她与张学良的婚姻名存实亡,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这个男人。她将自己赚取的大部分财富留给了他。在她晚年时,特意在好莱坞山顶购置了两套别墅,一套留给自己,另一套则按照张学良曾在北京的府邸装潢,等待他出狱后能有一个安身之地。! X. R) P: z# i( V
4 _+ J- L! ?  u& X3 T6 w: P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14.jpg
6 T9 o. x8 |8 I: J) H( m3 h+ B

$ V& M% d: R7 P  w1 U; d/ \( D( H, v. _/ {7 O7 C+ m% _+ s
1990年,于凤至病逝,她留下的巨额财富,成为张学良晚年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
% y5 S. C. _) B: ?, A' c+ F! i" Z为何捐赠美国,而非中国?
, m3 P) V- x. Z0 p2 s$ b! X9 f# Y4 X5 X4 ^5 ?/ ~
张学良在囚禁期间通过收藏字画、古籍等文化珍品,积累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这些收藏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9 s- X2 _8 u1 ~  I; f4 |0 g/ r4 }7 ^/ r; x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15.jpg
4 N. G" S# J& S0 r

; t( @# N5 i7 w4 W  L. q! D1 ], u. K- Y! v- a
他在临终前做出的遗产捐赠决定,全部留给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这一决定的背后,既有个人情感的考量,也有现实政治的掣肘,折射出他复杂的身份认同和历史遗留问题。
9 U( K9 G7 a0 l5 c. U$ E# I实际上,在他获得自由后,曾一度萌生返回大陆的想法。1991年,他赴美探亲期间,与老友、新中国的开国上将吕正操相见。他向吕正操表达了自己回国的意愿,并表示自己希望先回北京探望老友,再回沈阳居住一段时间。( O, v; O2 T1 Y% }0 y- s) }
: K& p+ t9 B# i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16.jpg
1 b4 |8 y+ |" A, z3 s
9 c/ u0 W# I& O4 E& F
1 Q; X5 l% x0 {# P) H: K
当张学良向台湾当局表明自己回国的想法后,李登辉质问张学良:“你被关了那么多年,是我解除了你的监禁,你现在这样对我?你去美国之前为什么不说?你还想搞一个‘台北事变’吗?”, @6 p# m& J  C0 G9 U
李登辉的这番话,让张学良意识到,自己的回国计划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政治风波,这个念头就此作罢。他在台湾受尽屈辱,从蒋介石到蒋经国,都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自然不会把遗产留给台湾。  P& R6 t# c8 p! s

" R. I+ D% W4 \9 @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17.jpg
, U' {& H* t+ R

# b4 `# @) @* u$ p! `% a4 V
7 B9 k3 G" s5 p7 J, K: I: Y/ Z至于大陆,他虽然怀有深厚的感情,但在现实层面,不得不顾虑可能带来的影响。他的身份极为特殊,既是曾经的东北军统帅,也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他的历史角色既复杂又敏感。
" W3 b, f& A0 U4 K他本人,无法确定,若将遗产捐给大陆,是否会引发更多的政治解读。更重要的是,他的遗产中包括大量关于东北军、国民党、蒋介石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一旦进入大陆,会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档案。
3 J9 e* W  z! T6 ?  E; f$ ~+ o+ v, g* m2 U/ Y  |+ g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18.jpg

0 v4 ^( r* a% S+ }# `9 u! i3 _4 z( m5 m, _3 d% N  ?

  ^: g. {0 d# c& G档案的内容,或许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张学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遗产,让两岸关系更加复杂。
8 X1 \" A0 [) t- C* Z! m为何要选择美国呢?这其中,哥伦比亚大学的态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R  d) \2 n; h& g/ z
张学良在定居美国后,与哥伦比亚大学的中文图书馆馆长唐德刚结识。唐德刚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对张学良的人生经历十分感兴趣他多次拜访张学良,邀请他进行口述历史的整理。
0 x8 T3 L/ V3 N, r" @% F
$ ?8 H/ M" r  L* t3 X4 X; N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19.jpg

9 ~5 h) ~5 |7 q; r# z" g) K
, D" V* p( I( \
3 v. N6 ]# B2 E5 x* Z0 w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张学良感受到了唐德刚的诚意,将一部分手稿、文献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7 I& k! {' q4 ~% H: h9 C8 M  }( I
哥伦比亚大学对于这批资料极为重视,特意设立了一个独立的陈列室,并将其命名为“毅荻书斋”。“毅”取自张学良的号“毅庵”,“荻”则取自赵一荻(赵四小姐)的名字。
6 a( }+ t; ^4 Y8 P5 m# F
" A$ X" A5 P# c* _# M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20.jpg

! [% F4 ~$ b% O8 J
) p! E2 L! s( g
/ W' e" H; q8 q* H8 x2 q; Z2 L* c这种特殊的命名方式,让张学良感受到尊重,触动了他与赵一荻之间的感情。哥伦比亚大学做出承诺:若张学良愿意捐出更多遗产,学校将设立一个专门的场馆,以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 f: h+ r' \# f# W1 E9 V相比于将遗产交给中国可能引发的政治争议,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显然是一个更稳妥的选择。在这里,张学良的文献、古董能够得到专业的保护,也能让更多的研究者了解这段历史。5 [' h! M, B+ j" x, h

9 L- C' K* c* V; q6 i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21.jpg

) C) t9 n. Z+ W* t: J. f- Y) T1 _+ V$ k: l7 }5 p* n+ m' o* H, v

7 c( m. P+ K% _3 q  c$ Z' i3 c" A# Z更重要的是,他不必担心这批资料会在政治风波中被人为篡改或消失。对于他而言,这或许是他所能做出的最“安全”的决定。
% m0 W( H' }# [1 U9 K人生最后的争议9 f$ [( e8 A/ r1 S" ]# _/ o
* j& l1 c* s. d% d2 f
张学良的遗产捐赠决定,无疑成为他人生最后的争议点。有人愤怒地认为,他这样做是对故土的背叛,甚至质疑他是否还有“爱国”之心。也有人理解他的苦衷,认为这不过是他一生经历的必然结果。
7 E2 }% r# G' I& u- y
6 @' _9 y% a0 k* [' E* ?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22.jpg

4 G: G+ @/ k) u: k; g2 m6 s- ^" v
0 X$ g: m/ t0 q# G3 r
张学良的一生,始终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推着前行。他的遗产捐赠或许也是如此,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他选择了最不容易引发争端的方式,避免自己的人生再度成为政治角力的工具。
* L: B0 D( Q) F  _& l7 l3 p# i此外,还有一个现实的考虑,就是他的子女。他的孩子大多在美国长大,受的是西方教育,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并没有太深的认同感。
3 v7 ]$ V0 s$ t: o8 w) [, l' n! B' V

4 c9 k% z0 u" c  E2 w, u+ `9 {% ?
( \: W2 q( P  M2 X$ A0 Z( Y
3 k& W! d, v& X1 c这些珍贵的文物、书籍、历史资料,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如果直接将遗产留给子女,反而可能引发家庭矛盾,甚至引来不必要的外界觊觎。
$ {+ M0 U2 R" z+ t: ?/ Q* q赵一荻也曾劝他说:“这些钱如果留给孩子,恐怕以后会生事端。”最终,张学良思前想后,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去闯荡,而他的遗产,则交给一个更值得信赖的机构来保管。
& H& N' t+ w1 N4 H' m0 O1 l% V# ~9 B/ q5 M: i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24.jpg

* h, ]2 W$ Q8 s  a( W  [) G) S* E6 d. I- v  o3 g! A& |
0 w# E* _( d2 v; I
张学良在101岁高龄时,于夏威夷去世。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他的遗产大多数都留给了哥伦比亚大学。/ T- K! [+ A2 v  P/ V

! D! `+ D7 S4 a+ _! X
张学良临终前,将上亿资产和古董捐给美国,为何没给中国?-25.jpg
0 ?2 e' {% r  G) d
; w( K/ }( l& Q# p

6 M. v2 q4 x3 T; m# c哥伦比亚大学为张学良的藏品设立了专门的展馆,并定期举办展览与学术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学者与公众,使张学良的收藏成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