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

[复制链接]
查看9601 | 回复0 | 2025-3-10 19: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r" q( o  _& @1 n" F* m* f! T
文 | 智谷趋势
6 l8 S9 J( c0 ~$ w+ m
& x& Y/ V7 T5 E
最近,一组数据过于震惊:; |% m. R; h8 f3 p# e
/ ^0 g- N( f8 D: z+ O1 O/ R. I
北京大学2024年本科出国(境)深造人数为641人,与2019年的818人相比,减少幅度超过21%。
& O! G- u" P+ \  ^, n, h
0 h4 [) U0 Z, f( e  O' b; t6 b清华大学尚未公布2024年的数据,但从2019年到2023年这短短几年间,就减少了196人,降幅高达28%。
, K3 S/ o2 J! ?0 n* a( U: n, s" V, G' Q+ T
变化最大的,是北京理工大学,从2019年的675人减少至2024年的330人,减少幅度超51%,已然腰斩。
3 k( T8 E; ^9 B9 {/ h; w7 N& g& d7 K" Q
而其他传统名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的海外升学人数,在这五年间也分别缩水了28.57%和17.70%。8 y3 P: h: E) ~" F0 i3 m' _' g

# E: _5 ^+ m! X1 S
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1.jpg

& R8 r8 K1 h) t2 b4 j' A5 t' [, j, _" Q; a
这组数据,撕开了时代转向的冰山一角。1 [6 O1 _3 \, ~! y# F
" c# [+ H( S; q) `
留学时代落幕,释放了什么信号?千万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7 s! g( z3 B5 t( X  ]

: A% P/ G. }$ P8 \/ P* b3 a; P014 Y7 c+ v' K, H) K; v* x" G
% O" |, g" _) ]: O3 W$ H
4 g+ N" D1 _' L7 V
出国留学,突然不香了。
% A. W2 Z9 A" P  @; y
7 b1 a, L3 M- U6 P你可能都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不去英国、美国等传统留学大国留学了。# y/ f' \6 d# o8 ?

" V' l1 m. ^0 s% k6 ?' O% m5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发现,近几年清华、哈工大、西工大、北航等著名理工科大学的出国留学人数出现大幅下挫,部分高校下降尤为明显,2022年的下降幅度甚至将近到2/3。# t; _3 b& T1 U9 N6 @
, c# h1 m) Y& T$ ~7 S- d5 c% ~
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本科生出国(境)人数为478人,2022年仅剩182人,下降幅度达61.82%;
4 K; K/ n* J$ n! i0 G
  N5 Y" i  p' z! n+ Z北京航天航空大学2019年本科生出国(境)人数为659人,2022年为245人,下降幅度达62.82%;
# W& m+ D8 a0 v4 I* P4 i, a8 p; J( b* b$ b; E3 u
......
+ {4 ~, U+ |2 u. P3 c9 t% T
5 }3 i) u7 i0 j; G) E4 E) ]. I  u! z不仅如此,从相关数据来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国,中国正在失去第一生源国地位,让位于印度。5 k5 m* N4 P( J/ k* p: [3 @
' N( O# A, A' p0 ^8 O2 a
陈志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 g9 P9 `9 y, {! Y$ s
+ ~* m3 _0 L9 K* S
“几乎在所有西方国家,中国留学生都出现了人数下滑或者增长乏力,印度则在全面赶超。”
- f) u: }, H* b8 C" \: T  K# _0 \0 ~; E9 R1 h1 @' s+ r1 a  G9 C
我们用一组数据对比着来看。美国权威信息库OPEN DOORS数据显示,在2020年到2024年期间,美国全部的国际学生人数从不足92万增加到将近113万人,增长了约23.26%。而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却持续下降,早就跌破30万,2020-2021与2023-2024两个学年比较之下,减少了12.58%。" y: f: c0 U4 L' Y: u* |, _) d
& E, x7 y# C0 g4 r( b
简单理解,与国际赴美留学人数不断增长的趋势恰恰相反,中国赴美留学生的人数不增反降。  q# S6 ]; G3 U. G5 [; k4 h
! x0 w% ?( M% ]$ M- ]8 I  W$ ?
中国的赴美留学人数甚至在2024年被印度反超,拱手让出长达15年的“留美第一大国”称号。+ D* o' A; u9 N# x) t/ E# W) `) U
: \' S* d3 a  N, W5 @

3 q8 M/ O6 N6 r3 ?" Z1 Y
; E/ L- v0 n) {6 b再看另一个“留学大国”——英国,留学吸引力似乎也在下降。2023年7月到2024年6月的一年内,英国内政部共发放43万份学生签证,较去年同期签证发放量下降了13%。, a$ s* Z! ^' J9 [6 |4 f+ ~
4 u' `* y9 H; C
而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同样,根据英国发布的《年度签证数据统计》,中国内地留学生赴英留学在两年前已然达到峰值,近两年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1 I( H" H% Z2 |5 K4 C

9 n( U: J" F( P6 b7 [

- X1 t+ G9 O4 l( \
% `/ y" o8 h( Z: ]% e+ W* f) F如果,连全球高等教育处于领先的英美两国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都在降低的话,其他国家的情况就不言而喻了。' _5 |8 d3 e0 C4 q! [
5 i  Q# l, y9 \
不过,我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新现象——亚洲,正成为不少中国留学生的新目标。
4 E% V7 v) C8 z
$ H2 \: M( G4 @) k1 n! x0 d比如新加坡。新东方发布的《2023年中国学生海外留学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这五年间,中国研究生考虑留美的比例已经从45%下降到30%。而与之相反的,考虑申请去新加坡学校的学生比例从9%上升到15%。  J- \0 t/ ^) w  Q. J

; O: s6 Q1 a% [4 L
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4.jpg

; t0 ?' }, ?* X$ ?: }" d9 i# ~& K/ ]. C/ _$ P
图说:中国研究生留学偏好发生变化
1 b+ J6 a3 S% d9 M) [
9 N3 k1 w0 }3 _5 t1 r图源:新东方《2023年中国学生海外留学报告》( r9 X4 i! ~9 b: t& D- y4 q
1 c$ W9 ~4 M$ @& q, Z6 F: w' |( h
还有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全球教育服务(EMGS)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里,来自中国的马来西亚留学申请数量增长近3倍。2024年,中国学生的留学申请多达3.3万份,已经占了大马国际学生总申请量的四成。
" W/ P! ]. O. f& W5 n8 `' e% {& I% g+ W& C7 v; G# U- F
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5.jpg
2 ~- }" I* J- K7 n6 i+ }& L% h

9 I( b( }( c  R# u8 g' X/ S中国学生的留学转变,是主动为之,还是无奈之举?
! R$ ^0 _$ d9 H2 z3 g+ `/ ]
# H4 x% D7 ^! c1 f+ p7 A02
1 l3 N% m4 [$ A6 f7 J  w5 `  C# Y* g5 I
. s5 a! Q( Q& j" Z6 F  M0 c
升学方向转变的背后,有着时代大趋势的影响。
, T5 M- x5 z/ e! [
5 i! J6 h% g. s从宏观的原因来看,离不开复杂的国际局势。“安全审查”成为悬在不少留学生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 j* N5 u6 @, s+ E! u" ^. M8 l0 Q% |; R  O
有媒体报道:, M! B( W+ U: S- \5 m) R

7 \; _; n) d3 {( [越来越多的大学受到多重压力,成为研究审查的参与者....../ g0 c. A1 _) T* D
4 C5 \( z; M" P8 V$ n2 s; f# P
在收集的案例中,中国留学生还面临着因学科或者是学校“敏感”无法拿到offer,也有人拿了offer后无法通过签证审查,有人的审查成为无限期的等待,有人遭遇中途退学;
" {& W: ?2 B1 r; O
/ d1 P% }4 G$ Q5 u好几个留学大国都不约而同地给中国留学生设限制、下禁令。
7 g' t2 X7 A6 S5 }/ F% _
: Q0 l9 u  T7 e* z6 k9 ^. L) H美国,早在2018年就规定缩短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有效期。2020年,美国撤销了1000多名中国公民的签证,暂停被视为具有“安全风险”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从中国入境。2 `) a( l. u( i# O9 H% [
" I* q, ~: ~2 d5 q6 y7 p/ \
英国,推出ATAS留学禁令,点名限制中国留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理工学科,即使暂时逃过一关,每六个月就要面临再次审查# G  w2 |2 G0 O; a& e
/ @% {6 t; L0 U6 O6 a1 ?
就连瑞士也不再“中立”,开始加大中国留学生的审查力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在2024年年末对外宣布了一项新的安全审查措施,增加了对中国高校的限制数量。除了我们常说的“国防七子”之外,还包括了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重点大学及研究院。
3 U4 ~+ H- o+ p  p' N. z# `/ o/ w
3 Q3 a" ]2 Y& J& O不少申请的留学生在看到拒信后都“累感不爱”:
4 n6 u2 x- w7 O( F) f
+ Y+ n7 r( p) `1 y1 s1 ^, N
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6.jpg
1 {" `$ o* @# k. \' L  V, _
" \: ^; a9 b/ [# O& W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海外留学也越来越不划算了。这届年轻人,正在经历最清醒的留学“祛魅”。& z: J" J6 P( j$ w% s- S# h

% r6 c' d% e7 Q* q9 Y; ^; v$ R; N一方面,是学费越来越贵。
  z6 p# l# s3 V  ?: O8 C
+ u) L3 c5 J* V% D( K就拿美国来说,CollegeBoard发布了《2023-2024年美国高等教育学费报告》,从这份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费都在不断上涨。就连公立学校,每年总费用也在2万美金以上。, Z2 D$ g) h0 f0 k* y- J

0 z$ ]3 w4 e* j, u$ }+ m更不用说世界顶级的高校了,学费更是蹭蹭往上涨。
& P. ^4 S) L1 ^" |5 N& x1 T5 ~" N, K$ ^1 Z- u) p: B
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7.jpg

6 h, R  g, ]1 g8 i+ ~1 R3 c! J+ n, e* M* Q+ w4 A
另一方面,是回国工作的工资预期,却越来越低。# c( w! D+ `8 r: h* |* m6 ?

) Q" y/ `# o' u4 R6 r, Y: J1 L( V3 z数据显示,近几年海外留学生的实际年薪在不断下滑,而且降幅相当明显,就连留学生自己也“认命”了,期望薪资随之下降。
# _$ p/ H- Y3 }( Y0 b: a/ b1 k- T" s! u( V4 z. A' a
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8.jpg
( _  D* ?4 Y; C

+ O$ J  H. R# W( n0 u% m更重要的是,就连选调生考试也开始拒绝留学生了。广东、山东、北京等地发布的2025年选调生考试公告中都将高校范围收窄,直接砍掉海外高校。要知道,根据中国世界青年峰会和猎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有74.4%的留学生认为海归群体中存在着“考公热”现象。
6 @7 P4 Y/ X' y2 i. p  K4 N- X1 z6 t- Z2 j. W
此外,还可能与国内高校扩招有关。
- e4 {& T" {; v0 y" M  Z( `' w& r1 Y. m6 i& b! q0 {. a$ D
2019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91.65万人,比上年增长6.82%;" u* `2 l6 ]' G" h
$ }' L% a" O: I* j
2020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0.66万人,比上年增长20.74%;
  Z5 Q  p) ]% h: j& [+ C. U0 |4 L- ^9 }' S/ A! o+ X1 B' }
2021年 ,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比上年增长6.32%;" `% G4 G4 L' Y: Q6 C4 @
1 V& l. u* A- g, U' w! ^8 H
2022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24.25万人,比上年增长5.61%;
  u2 h. Y' n& x/ s+ w  x) F  U
2023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3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 I9 {: l1 K! `

. B7 T% f: T) ]......
. \; X, S. Q) f( ~0 ]4 b) {3 c3 \8 Z
短短五年内,全国招收研究生的增长幅度就已高达42.03%。' J: _3 G( v7 ^5 {4 j! v
% X  o3 l. @/ _) _9 E5 t+ r
03
5 V/ a" S- |! L1 S3 S
- I/ H( P6 g6 ]( C4 s+ i7 T
& }2 l% f9 j1 p9 ?# y0 E( B仔细梳理数据后发现,这五年来,选择留在国内高校深造的学生越来越多,趋势非常明显。6 Y& {& Q; f, M, M7 I$ q
% B/ h, z( T/ o% V
不少名校的本科境内深造率,几乎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6 n. P+ b3 K6 E$ b

$ @5 a* k# n  Y5 g
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9.jpg

8 B- s+ ?* X. H0 T0 r7 l/ [$ u- m$ n/ F" J
特别是“高校顶流”北京大学,从2019年的43.51%一路飙升至2024年的65.20%,上升了足足22.34%。
& a. |) n3 `! A7 D& d5 ^. t# |# D2 t' {: |2 q+ }/ i
同处首都的理工科强校——北京理工大学也不甘示弱,从2019年的43.69%增长至2024年的62.93%。: c+ |/ ~* ?8 W: p/ r

$ G7 s0 K) _2 k5 Y) |' O" y0 i# K- I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深造率也普遍增加了10%到20%左右。' w9 T& p7 V7 E8 M/ R- A

' b2 Y- y, a# C1 X+ r答案很简单,国内的高校吸引力越来越大了。1 g' N' O/ C9 @  e. H& p/ }

, @+ ]6 O5 ]5 L比如,有的高校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用我努力,全靠学校自己争气。
! N6 v2 o2 h/ |, K1 r' n0 g' K  D6 q5 C' Y; T
在这几年里,国内高校的实力不断增强,从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的位序变化就能够窥见一二。
# E: Z9 K8 f6 \5 s* H, \  ]
+ \, z& {, f! X* j/ o北京大学,直接前进到第14名,进步16名;. E2 q8 d9 s/ `* ^; y( N2 D/ ?

; v* f' h: n+ G  R9 r4 S北京理工大学,进步了162名;
9 Z- O4 l5 e3 z( {3 W  A: q: q, w0 x6 s% H0 P4 @4 w& w( U
同济大学,进步了99名;
+ h5 I6 P- |6 h% F3 ~: L/ v) E# ?* ~$ `
武汉大学,进步了63名;
# ?: R* J2 B4 e$ w% u) L5 n4 @
, H8 P7 B" i) k......
1 ?# Z( ?5 y/ ?+ N5 N) B8 H1 B
* s% T0 P2 E  E' h; @' @* N而且,在2025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北大同时超过了耶鲁大学。要知道,2024年时,我国这两所“TOP”级高校,还位于其后。9 c) ?/ f- E* I& Y; w4 w4 a

" K  H3 o& e0 B: j
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10.jpg
) K/ X8 Z% E0 \0 w& V  _! Q
/ F5 s3 [! Z5 ^/ t/ e5 p
与此同时,国内还有一大批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横空出世,向孜孜求学的学生们招手。, I8 ?; C1 _) o$ u& R* H% d8 l2 L
% `: Y+ O: n2 \9 o
比如,成立时扬言“5年并肩清华北大,15年后媲加州理工”的西湖大学。
( ]. j' v7 r2 W7 x; j* J3 {% K) s, F5 t" F# S$ p# h2 K# ?
早在2018年,西湖大学就开始迎来首批拥有海外本科或硕士学位背景的学子回流。2019年,这群从海(境)外顶尖高校毕业的“学霸”占该校学生比例已达10%,2022年更是进一步飙升至19.2%,将近多了一倍。; R# `8 y$ ]& e8 g8 X- L3 K6 p4 v

5 }$ H& o7 B7 S" g而且,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本科或是硕士阶段去海外求学的中国学生,主要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名校。7 f0 m, S! L# Y3 V1 D
9 ?3 ]$ e' [9 |; r. y3 X
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11.jpg
9 G2 z* O, K+ s& w5 i

+ A2 t+ ?1 O7 {* G8 \这类学校,要钱有钱,要实力有实力。比如南方科技大学,2024年的生均预算经费高达56.51万元,仅次于清华大学的63.31万元与上海交通大学的58.24万元。
) ^+ _2 E) j& R7 y6 T- F" h7 I" P! a* O# [
有南科大学子晒出读研一学期到手的收入,更是引来“同行”眼红!2 ?7 `  [. u" R5 I

9 \4 V7 d7 J7 j/ O, k4 k
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12.jpg
- R! c7 n) l4 _8 G" Y8 {% `1 Z

7 j0 K. B7 f! l# T1 @其表现也相当抢眼,在2024年中国内地高校Nature、Science顶刊发文榜单前10名中,就有两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位列其中。
8 k" @: t9 D+ {" m+ c* b* m: z0 H& q' I0 f6 A! I8 Y- j
南方科技大学和西湖大学分别排名第七、第九。发文数量比百年老校——复旦大学都要更多。
+ f5 v0 _# \5 X! U+ x7 I' |. }
2 c' p7 y! \  r0 Y7 C
清北带头,名校大学生集体“抛弃”留学,什么信号?-13.jpg
* f, E/ o% d' U  G% M
7 F% c# s/ I! C& \' Q" q% [1 k
除了上述已经办学的高校,还有一大批新型研究型大学已经在路上了:
1 i0 B; T& K* I$ |" n" }9 g! N8 R5 ]  C0 g; |
对标斯坦福大学的福耀科技大学拟2025年正式招生;% p, N7 N$ A" h0 v3 S6 R( A
( o' ^% I2 [  ]* ?8 Q% T% a
投资460亿建起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拟2025年招生;2 ]: B  Q  }  @6 Q) v0 Q

: o2 \4 I$ z3 D6 Z& Z' m深圳海洋大学一期项目部分工程将于2026年完工;
6 ]; I0 W5 d. G% q) i+ w+ k( I8 D! \
......9 c0 j( z, J  J: v4 `

8 ]: p# l. _. B; a2 W! b/ @5 p这么一寻思,国内高校真的是越来越香了。6 r$ _0 ?# N" v, x! j" k8 `2 m. h
( W( e- ~& O3 W" \  j, r
这是最难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升学转向的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乎时代红利的精准押注。一代名校学霸们正在“用脚投票”,期许能走得更远。
9 X2 u$ ~6 N5 `" a. o3 `/ t2 s. o
参考资料:
4 }% x* R# H; T0 V% z7 z, T& n6 d9 @/ v" |
1.巨潮WAVE:英国留学,真不香了
) b5 L$ q+ [% ~$ `% e& ]; ^3 C" V: f/ o" \
2.澎湃新闻:年轻人为啥不热衷于出国留学?专家解读
  f4 A4 u7 c4 R( f6 T  n* b+ I0 `# f5 o) r$ L
3.智谷趋势Trend:太突然,多省市选调开始“拒绝”留学生,什么信号?1 b' X; w& V2 c8 P, k

+ J; e! u4 |& |" t4.中国新闻周刊:985毕业生,不再爱出国?
" N1 u5 G1 T/ }2 I* C, r/ N- n
5 l& n2 R. y% @0 s4 z5 h5.澎湃新闻:留学不再吃香,名校生都去哪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2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