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2日下午16时许,即今天16时许,由美国民营航天企业萤火虫公司研制的“蓝色幽灵号”着陆器着陆月球。使得萤火虫航天成为全球第二家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商业公司。
9 ?4 q% n: H6 F S: _& o* a |3 y' l1 C" S
D4 {7 @* g" m- A
! f |! |1 `" [2 x7 a* k: z& k7 X* _/ k$ r5 A% i
}: k) A" D- H3 T7 d' X s! L" B" I% ~! ]- _7 L
如图是稍早前的直播画面,现场的气氛是沸腾到了顶点,要知道这是美国时间的凌晨,但人们的情况依旧高涨。& @+ l! Q; M6 X' p/ L
现在就介绍一下“蓝色幽灵号”月球着陆器的具体信息。+ x! X; g+ F6 {+ H
“蓝色幽灵号”于2025年1月25日由“猎鹰9号”发射升空,历经一个多月的飞行才抵达月球。有些人一定好奇为什么美国的探测器需要飞这么久,看我国的月球探测器飞几天就到了。原因是“蓝色幽灵号”是“拼座”并不是独享,因此未能把它单独送上月球轨道。5 m7 B) G+ ] e: X6 ?1 r# @- F
2 Z7 }) T2 @) p- A8 m/ r" C% g$ l, v9 a% O' F* @
猎鹰9号发射蓝色幽灵号 0 d6 u+ c, X, F) \/ e
虽然说是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着陆器,但这是NASA“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计划”的一部分。这是一项旨在通过私营企业合作降低探月成本并加速科学探索的计划,美国多家航天企业均有参与。简单说就是把NASA的科学实验、技术验证设备和其他物资送上月球,为后面的美国载人重返月球任务服务。
4 @" N* r5 n) r3 {; n
5 |2 `2 x) q+ n' H. a
( a3 A: t8 G( Q6 c7 u, _4 k. X蓝色幽灵号本体 ! b/ G( p n2 _% R# p, Z2 u
着陆器携带了10台来自NASA的科学实验仪器,包括:月球风化层粘附特性实验器,其作用是研究月壤特性;下一代月球反射器,其作用是提升地月测距精度,为NASA后续的载人登月提供支持;月球环境太阳圈X射线成像仪,其作用是监测太阳活动对月球的影响;还有其他用于分析月表成分、辐射环境及微陨石撞击的仪器。为此NASA支付了高达1.015亿美元。现在看来是很值得的。
9 J% P7 l% d9 b, I, b6 N y- {& i
2 j3 V" i% w8 z1 s+ A5 s, C; N X+ A. ]4 q! m( B
其拍摄的画面 6 L3 a; u5 S% v+ l+ H2 F
其着陆地也颇为讲究,为月球正面的危海地区。这是一个巨大的撞击盆地,是数十亿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月面留下的疤痕。人们认为这里与美国之前的登月任务着陆点地质特征不同,可能带来关于月球成分的新发现。这也是自1976年苏联探测器以来首次尝试在月球碎屑岩区域着陆。
- M! J7 O$ g, x
/ o9 J W c. D0 n% ~: G: f4 X- _- a" P3 |3 V
传回的首批照片
, _0 V7 A {+ F: |8 n1 ?
5 `: {" u/ c' V% `3 v4 N: x) X$ b& k/ A9 b3 M- @' o; l' O( e; W8 r) a) h
传回的首批照片
' P l0 @8 K! Q& H
* `2 o ~7 A6 z/ @7 A3 Q4 z1 O" ?3 Y0 \) B& a: r# x9 M. b+ j4 M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月球探测器还在路上,那就是日本公司ispace的“坚韧号”着陆器。它与“蓝色幽灵号”一起发射升空,但它选择了能量较低的奔月路径,预计5月底或6月初抵达月球。还有一个是机器直觉公司的第二个月球探测器雅典娜号,其计划3月6日前后着陆。& A5 m4 n8 g0 |) Z7 @# D
& X6 S9 Y& y& K Y( c& X) q, w: b" a/ J Y5 g
三台月球着陆器
$ e( B4 T2 X4 f9 F y& `5 K众所周知早在上个世纪美国人就已经征战月球多次,那为何这次一个小小的月球着陆器着陆于月球正面还能让其如此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