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出走,利润腰斩,动荡的特斯拉困局待解

[复制链接]
查看8999 | 回复0 | 2025-2-27 15: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斯拉任职近16.5年的元老级设计师Bernard Lee,最近突然离职,而另一位核心设计师David Imai,也于本月申请离职。对特斯拉的设计团队,两位重要的设计师在短时间内相继离职,无疑是严重的人才流失。, s+ W, k/ g8 F( R5 h
; s& a2 X0 [" r5 W0 |6 f
元老出走,利润腰斩,动荡的特斯拉困局待解-1.jpg

. O5 o# e' u) O% S1 m
- Y8 F! ?- K2 {  ]无独有偶,在去年年末,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厂长宋钢也悄然离职。作为曾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要人物,宋钢的出走让人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实际上,早在去年4月中旬,特斯拉就开启了全球范围的大裁员,裁员人数超过了1.4万人,占特斯拉全球员工超过10%。
% d* k; z; @( `( a% p: S4 V  w  F' L8 }+ }" h; ]
如此大的裁员动作相当反常,以往特斯拉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凡事想干就干,而且具有“钞能力”,发上天的大火箭屡屡炸了也不心疼。如今,特斯拉跟国外不少车企巨头一样,同样陷入了大规模的裁员风波,着实让人难以预料。
8 I4 c( E2 s  w; |! F) L! B0 p3 S
/ ]! w' X7 X* L. s0 p- W. r2024年,特斯拉全年总营收达977亿美元,虽然实现了1%的同比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52%,为71.30亿美元,直接腰斩。此外,别看特斯拉2024年在中国市场取得超过65.7万辆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8.8%,但全球销量同比下降1.1%,总计约为179万辆。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特斯拉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裁员,销量和利润的双双下跌,特斯拉陷入的瓶颈困境已经直白地显现出来。
) a, u$ R4 {5 o. M
0 ~" I& G3 @+ Y1 E& F. X) n
元老出走,利润腰斩,动荡的特斯拉困局待解-2.jpg
  Q3 P8 y- O$ }1 Q1 d

$ H2 O  U, E2 @. w据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解释:“过去几年,我们在全球扩张了多家工厂,并迅速增长,在某些领域重复了角色和职务。我们将通过裁员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特斯拉今年快速的扩张,同时也伴随架构的臃肿,但归根到底,降本增效才是最终的目的,这几乎是刻在特斯拉基因里的本能。7 a7 O" q0 B3 F" D9 U

9 W+ P4 m9 X& c1 P而今年马斯克参政以后,同样也延续了这种风格,虽然某程度预计能起到整顿的作用,但同时也引发巨大的争议。而回归到特斯拉本身,马斯克大刀阔斧的行动,一定程度会引发管理的动荡,加剧内部的不稳定,引发管理层战略上的分歧。此前曾在特斯拉效力长达18年的核心高管、动力总成及能源工程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利诺,以及一些资深员工宣告离职,不得不说也动摇到特斯拉的“大动脉”。
3 ]6 D1 ?; D2 r) C/ x9 F1 V4 a: X& b7 f0 C9 Q
而特斯拉大规模的人才流失,也为自身制造出更多的竞争对手,曾在特斯拉任职9年的一位自动驾驶领域的顶尖AI工程师——Paril Jain,被裁之后创立了一家名为“The Bot Company” 的机器人创业公司。对社会和相应的业界来说,或许能为发展注入活力,对特斯拉而言就未必是好事,在内卷争激烈的行业当中,各大企业通常并不希望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z- b$ i! O* A% |

1 O* l8 [6 c( S6 K, r% z8 N+ q如今,特斯拉在纯电动车领域确实做出了相对出众的成绩,要面对的对手也确实不少,尤其是各路中国的新能源车企,竞争压力自然也更大。在智能驾驶的发展赛道当中,特斯拉也称得上是先驱者,近段时间也正式宣布向中国用户推送最新版的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这笔让特斯拉用户等了六年的“期货”,总算得以兑现。
0 H* ^8 w. j/ V$ Y! A  g3 |0 t4 I! ]; ^+ a) @5 `
然而备受期待的特斯拉FSD却意外性地“翻车了”,大量用户体验后发现这次推送的FSD只能算是“残血版”。不少用户体验后发现了不少问题,尤其对于基本的道路交通规则的识别方面,有的用户遇到红绿灯误判导致闯红灯的情况,有的则遇到频繁压实线变道,也有的未能准确识别公交车道,一不小心,用户12分就会被扣光。
1 D6 f3 \4 D  q: y- I1 J) K
7 X. a1 z7 k4 o$ S3 J
3 u" O0 y! w4 L

  N# \) c$ V0 e4 A0 C# E. B1 z: c当然,有人也为特斯拉“喊冤”,因为特斯拉在国内无法将中国测试的行车数据回传到美国训练模型,只能在本地存储,即使特斯拉专门针对电动自行车、鬼探头、更紧凑专用道等中国的复杂的道路场景进行算法优化,但目前训练量明显不足。
5 r' C; @2 m# r% i) ?
. b+ \  v. M0 g0 E2 Z. o& T事实上,这些问题并非完全无解,即使数据只能留在中国本地,特斯拉只要在国内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训练和测试,完全可以达到北美版的同等性能水准,目前国内各大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智驾系统,都是通过近几年来一步一步训练测试才累积到足够的经验。同样的事情,特斯拉作为智驾先驱反而做不到,特斯拉是否有心思将FSD引入国内,也得打个问号。
$ x0 D. X1 _! B, @% A  q/ Z* N( h7 @% D) f2 O. k
同时这一现状也反映出,美国在芯片、AI智能等领域对中国设下的种种限制,非但未能阻止中国智驾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却成了限制自家企业的绊脚石。
& o  x2 w* a; ]: A+ g: H; J
5 P1 S0 d" K3 S7 a/ F# J
元老出走,利润腰斩,动荡的特斯拉困局待解-4.jpg

& r9 `9 C/ z  v3 z
0 j( J; ?" j, E6 A3 R! ^汽车网评:对特斯拉来说,2025年能否成功突破瓶颈期,对其日后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其他竞争对手在疯狂内卷的大环境之下不断实现技术升级和实力提升之时,特斯拉也不能停滞不前,新一代Model Y在国内开始交付,或许能有所改观,但是单凭这款车,显然还不能完全达到扭转局势的作用,特斯拉之后该怎么应对,还是需要想想办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30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