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拙作属于头条原创首发,已授权平台自动维权。不要抄袭,不要搬用!我不会举报您,人家平台在监控!理解万岁!). Z# q* P: {! v" T5 T9 H: o# n
我曾经写过专文,深度批判当年的民代老师不学无术、滥竽充数;还不奋起直追,弥补不足,知耻近乎勇;而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殴打学生是他们的长项,甚至是专项。说他们误人子弟,毫不为过,不冤枉他们,他们就是这样的!3 I/ O7 @* u: K B0 X2 [. V! F/ G
但这毕竟是少数,是末流、支流,不是主流。这些人可以说是当年民代老师队伍的“害群之马”。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国家最后才断然采取措施,该转正的转正,该辞退的坚决辞退。当然,这当中,也有差的转正了的投机分子;也有好的反而没转正的“遗珠”现象。
& J5 i: x0 a$ a1 r# e- F但平心而论,当年的民代老师主流是好的,大多数老师是合格的、称职的。他们一手拿锄,一手拿书;但重心却在学生身上;一颗心分作两半用,一半在教学上,一半在种地上,但大半还在教书育人上。2 P: U% Z3 h: h3 I% Y
) Y% P/ Y3 m$ @" W$ l" k; @ N, |+ i t4 C
' W8 Y( _# [6 m: p e9 V/ \8 f( D/ ^3 ~2 o* \
民办老师 ' ~; Y1 j' A1 O0 ~
他们的补贴很少,但奉献很大!他们发挥了“半边天”作用,和公立老师一道,支撑起了当时农村教育的整个天空!所以,他们是有大贡献的!这一点,不能抹杀,而且也抹杀不了。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这些各项事业的生力军、中流砥柱,都接受过他们的教育。这三个年代的人,是老民代老师奉献教育事业的最好见证!5 K6 O3 H& s) W1 a- ^1 k% X, c+ K
如今,这批老民代幼师都老了,最小也在七十多岁了,都进入了生命的晚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转正,经济收入所限,生活质量不是很高。8 f( n4 A; Z: O, b; J) {( c; F
因此,我还是建议当地政府,从财政中拿出一些资金,给他们发放养老金,比如每月2000元或1000元,满足他们微薄的需求,让他们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安度晚年,算是对他们当年心血、汗水付出的再度回报! A1 x4 w5 ^7 H) T! H
2025.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