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媒热评丨网传幼儿园将免费?警惕这些互联网“多巴胺陷阱”

[复制链接]
查看5917 | 回复0 | 2025-2-23 06: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国幼儿园要免费了?学前教育将纳入义务教育?近日,有关幼儿园将免费的信息在网络自媒体上大量传播,并在家长群体中引发不小的反应。对此,多地教育部门都表示,尚未收到相关政策和通知。记者在多方求证后证实,这些内容要么是无凭无据的假消息,要么就是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政策的误读。从“核污水抢盐恐慌潮”到“养生茶致癌伪科普”为什么大家更喜欢相信“小道消息”,甚至深信不疑呢?
' g# e# ^# o4 v- y0 N
; D' k% k5 @' E4 o* y6 d. N1 k
蓝媒热评丨网传幼儿园将免费?警惕这些互联网“多巴胺陷阱”-1.jpg
% A3 T0 }6 V" G7 s! k

" U) u$ j% h/ R- a1 @荒诞现实:视觉冲击轻易摧毁信任体系, W; Z& v' W0 W% H

! h$ O5 i, k! y& N7 q1 j回看这次“幼儿园免费”谣言,某自媒体相关话题24小时内阅读量就轻松破亿,而另一边,权威部门的辟谣贴阅读量还不足300万。网络自媒体信息不仅数量多,爆发快,且标题大多很抓人眼球,“在家长群传疯了”、“国家终于出手了”这些感性的标题,再配上哭泣的幼儿园教师、家长群聊天信息的图片,并敢直接声称这是“权威部门发布”,一波操作下来,可信度和可看性度瞬间拉高。+ B  @1 g( v4 d5 U* b! l
/ L: F: N1 q! @( O& A: e% x+ ?$ ~
蓝媒热评丨网传幼儿园将免费?警惕这些互联网“多巴胺陷阱”-2.jpg
, p# C  c4 U; c; b

) V9 @. ~1 X% c5 o$ ^魔幻传播:信息爆炸时代的三大成瘾机制# ]8 w( U* O& `. k# ?) t, Q7 q: F
# F! w6 H- B1 g* Z) E
网络信息让人成瘾,并不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背后蕴藏着心理学和算法技术。1.多巴胺陷阱:越刺激越亢奋。‌根据神经学研究资料显示,大脑在处理“幼儿园免费”这类颠覆性信息时,杏仁核活跃度大幅提升,能产生类似赌博的快感,就是我们常说的“万一是真的就赚到了”心态。2.‌信任赤字:官方话语的传播败局。看完自媒体的爽文模式,‌当权威机构用“系误读”、“需理性看待”等公文语态时,反而激发网友“隐瞒真相”的阴谋论想象。3.‌算法共谋:平台喂养的信息毒药。得益于算法的更迭,大数据的推流越来越精准迅速。只要带上#民生#教育#幼升小等词条,“幼儿园要实行免费教育”这则内容就能精准推荐给幼儿园学龄段父母,这些人有相关的育儿焦虑,则更容易相信。' V. {* @' k) j! b% {
3 j3 g' {6 `$ s' ?$ X
破局之路:在谣言洪流中重建理性方舟
( c+ e. q# l1 X: Z- q9 H
. n+ z; @. g5 [2 b" [谣言终不是现实生活,我们如何跨过爆炸的信息洪流,重建内心的理性方舟呢?这需要广大网友、有关部门和平台企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强个体觉醒,当我们在网上看到“免费”、“惊天黑幕”、“紧急通知”等字眼时,要留个心眼,这是否真实可靠?这个自媒体是什么资质?为什么他能拿到消息?再及时去权威部门查证。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推行谣言传播连带责任制。对转发量大的假消息,有关平台需付相关责任,以此倒逼其加强整治和改进技术。网络平台加强自媒体账号的健康评估和监管。改变流量为王的观念,对散播谣言的自媒体账号进行限流、封号等严格处理。并通过技术手段,在网友观看可疑内容时,予以提示:以上信息需核实 并非权威发布。0 b. U, U. k9 ^7 g7 ?
9 c: \# U$ Z& @( ?! T9 X3 F( R
总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各种信息,既要充分利用信息的便利性和多样性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要警惕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所带来的危害。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主导权,在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42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