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 j7 V4 ?* k9 |. [) }3 d/ ~* }8 T
4 @8 U* ~7 x" T, m
) |; ]5 m0 o7 R! [. @ o$ s5 f3 j* \* g' K) s( E
成都一家滑雪体验店里,家长带孩子练习滑雪。新华社发
2 m* ]* e/ P8 u4 \- Q1 P7 ^+ `, N; j$ n0 L
4 e' C9 T5 O+ s* `6 m8 V5 _& ^
8 Y7 Q* J4 c5 _; \! X8 V' K: `
家长带孩子在天津一书店阅读挑选书籍。新华社发
4 i- n9 k/ H. l3 o! t# v& l! ?9 k9 ?7 n! _3 d* F
, y v* H; B, {0 ~+ q" t4 k+ m, K9 {+ I% o8 a
在上海举行的城市建设者“家”年华活动中,父亲与孩子合力完成游戏任务。 新华社发+ x J: {8 P7 F+ T
X. r! Z+ g- \% \7 U$ d- k9 i( x1 K2 n
: I c# L. R3 j
( z% E4 r9 W4 T# o+ H( ^) J: U* [ c, q/ ]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在辖区的城市公园举办亲子活动,邀请家长与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程启瑶摄/光明图片7 F8 n* t4 M M; P& z
4 x6 x! L/ z) F5 q5 r4 [) b1 D
【幸福处方】
* R# }# f" C) s0 v' c% N6 q# O4 @7 R0 e6 ?% ~1 p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挑战,孩子有时会遇到难以自行排解的心理困扰。作为家长,掌握一些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n. X0 u5 n- B# c, R) D) C
0 S+ m3 K( A8 c+ w8 i
第1招:教孩子守住自己的心理边界* l* q" V; ]* P7 x% E* k; p
3 S* `# h# l6 ]( l教会孩子明确自己的心理边界,帮助他们理解“我是谁”和“别人是谁”的区别。让孩子通过言语和行为界定自己的情感空间,学会在互动中保护自己的心理安全感。父母可以通过示范和对话,帮助孩子识别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对自己不尊重的,并教导孩子如何坚定而礼貌地说“不”。父母可以演练“侵犯”孩子“领地”的行为,比如进入孩子的房间翻看东西,查看孩子的手机等等,看看孩子是如何应对?据此进行引导说明。心理边界被“侵犯”后,孩子大多会有愤怒的行为,这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察觉自己的愤怒,同时引导合理地表达愤怒。
) |; h3 T4 z- N# Y9 v) V
9 I( [& w$ F+ N; z) X+ G; `9 x第2招:教孩子表达拒绝
; f, p" `. Q: A6 Z1 j6 B- r- c/ O5 k1 x
拒绝感是正常的情感反应,关键在于如何表达。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通过语言而非行为来表达拒绝,例如使用“我不愿意听从你的建议,是因为……”来传达自己的感受。此外,孩子应学会在恰当的时机和场合表达拒绝,避免过于内敛或过于激烈。表达拒绝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外显展现,拒绝的表达是孩子力量感的体现。父母以身教的方式表达拒绝,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最常见的是延迟满足策略: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有限回应,延迟满足。; J8 r: W9 V2 ?9 F f) r, L# J
5 }6 n0 P5 ?- V* B6 P3 O; e# \
第3招:锻炼孩子自我觉察能力
, o- q3 Q* A! q' s) ]
4 w9 r' p/ \7 @自我觉察是指对自己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意识。家长可以通过问孩子开放式问题,如“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你觉得这件事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来促进孩子的自我反思。同时,鼓励孩子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提高他们的情绪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在复杂的情境中作出更明智的决策。如“此时此刻”策略,就是在一些人际沟通或矛盾中,借助正念觉察来“看到”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和表现。
, `8 k2 b& g4 u% c8 V, K& ]) c$ L( ?" E
第4招:教孩子与自己(父母)博弈* r+ |" \5 j: P) O% \$ P9 b8 \
$ A; o: F( s! i/ l- C“博弈”不是亲子冲突,而是理解和尊重彼此观点的过程。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表达不同的意见,并学会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进行谈判。此过程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学会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时也尊重他人的感受。通过家庭中的“博弈”训练,孩子能学会与自己和他人和谐相处。求同存异的驾驭能力,这也是适应人际关系的基础。$ d; h# v2 p* N
% @& s# N0 O9 @$ h& W第5招:教会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 ^ L$ z8 Q5 ?5 @" a/ ?6 G9 @9 N% w- M8 w* M7 w1 I
教会孩子做真实的自己,意味着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独特的价值,而不是盲目迎合外界的期待。通过激励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内在的自信和自我认同。在家庭中鼓励孩子表达自我,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选择,让他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真实性格,能够辨析自己是被“外界”定义还是被“自己定义”。3 X1 g: {+ E3 h) `! C( h; T# i
3 R; d2 S/ V( [( Z
第6招:教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
/ T% J* U& s, B4 f1 |+ f
7 ^# i1 ?9 O+ h( n情绪识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家长可以通过情绪卡片、情绪图表等工具,帮助孩子识别和命名不同的情绪,如愤怒、悲伤、快乐等。此外,父母应鼓励孩子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如语言表达、绘画、运动等,避免情绪压抑或失控。通过这些方式,孩子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健康地表达和管理情绪。其实,提升情商的关键是管理自己的情绪,而非成为所谓的“社牛”或“八面玲珑”。' M) g# A& a' P; t
$ r3 j* N; f7 ?: J$ I* |
第7招:帮孩子定义自我
, g$ ~# J8 I! ?3 r& {
) f+ e) o5 B% l3 j* `# a帮助孩子定义自我就是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我的爱好是什么”等。父母可以通过开放式对话,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和兴趣小组,让孩子在多样的体验中找到自己。通过帮助孩子树立自我价值感和独立个性,孩子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面对挑战时也能保持坚定的内心。此外,自我暴露是一个不错的策略,父母可以尝试进行自我描述,引导孩子生发自己的认知。自我的独特性是自我认知的关键,而非被优缺点定义的自我。4 t. Q- K( E' E4 H, U
+ g/ G9 \/ e$ c# P( C. t6 V
第8招:帮孩子分析自己的过去* e5 k3 ~; Y& ]
, l4 Z' } R7 }8 l3 A, s
理解过去的经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应对未来的挑战。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告诉他们感受和体验是关键,而非用所谓的成功或失败来定义。通过讲述家庭故事或反思过去的挑战,孩子可以学会如何从经历、经验中感受和体验,并将过去的经验转化为未来的智慧。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回顾各自过去的关键事件,探讨自己是如何定义这些事情的。这样积极的探讨可以让孩子逐渐放下对自己过去的认知,这对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很有帮助。
0 \$ \2 `; s, H) B. B
4 D. ]* X4 \6 v6 [6 {+ ~第9招:教孩子识别自己的心理困惑
# t% a. v, \' t- T- e/ V: p1 C. z* J" s
. L. w8 [* y- M) M* [" ]孩子要学会识别自己的心理困惑,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父母可以通过日常对话,让孩子明白寻求帮助并非软弱,而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在学校、家庭或人际关系中的困惑。父母可以尝试进行自我分享,分享自己的心理困惑并向孩子求助,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亲子沟通,还能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心理困惑。
! n# s5 E$ z0 o9 w7 C6 @ L) L$ r1 r0 p# E# i8 y; n: e- g
第10招:教会孩子进行自我探索' A z; t% q7 {$ B
' ?! @/ b. {0 c9 ~: u! z# d% v自我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兴趣、性格、价值观及自我成长等不同方面。父母可以通过提供各种探索机会,如旅行、阅读等,鼓励孩子多角度了解自己。定期的家庭心理对话也能帮助孩子回顾自己的成长轨迹,进一步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孩子自我的探索类似一场“内在世界的心灵之旅”,这场“旅行”是孩子内在力量成长的关键,而父母的静心陪伴、无条件接纳与“有限有原则”的支持,则是孩子自我探索的重要力量。! `- E! A( I! _8 P# t# d0 d
B3 V5 ], s# A. P" [7 W这10条心理建议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心理能力与素养,促进孩子的自我心理成长,还能促进家庭的情感沟通理解与“心灵共振”。家长一定要明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探索自己、管理情绪、处理人际关系和自我困惑,进而在未来纷繁复杂的挑战中保持内心稳定与坚忍,你的作用比想象的更大。
Q& f- W( U. |$ W
6 o* ^7 G% l) n2 F7 g; w9 Y(作者:胡娜,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身医学科主治医师)
+ H8 \8 Z8 |( m6 P# Y9 i6 ?9 R8 h+ x- {6 I0 P- V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