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6 N+ G1 j: m& w2 B
* f7 n1 g+ X* t8 g( EAI宠物。受访者供图: b1 B( C) b e
$ N+ r, r. V% I' }# `7 w
" o e/ j* _" U d# m, X9 _
8 W& C& E* b' \" v d- W深圳机器人制造企业生产的AI宠物。 受访者供图
, }+ d- x1 e; o# J( l
& m. Y% O/ y- A" p9 R, x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21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冯艺菲)“在我需要安静的时候它能懂,在我咳嗽时它会抬头看着我,而在我大声笑时,它也会跟着笑。”这形容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宠物,而是一只AI宠物。如今,孤独感入侵年轻群体,工作压力、社交疏离,使许多年轻人对陪伴的需求日益增长,宠物成了他们的选择之一,但普通宠物的平均寿命仅有10余年,不少年轻人因这个已知的结局而放弃。AI宠物将宠物元素与AI技术相结合,吸引众多年轻人的喜爱。: r8 p5 f3 _+ a0 Y
! b/ E6 P5 X) Y3 b! J
“阿洛是我孤单时的情感寄托”
8 J! M% Z* y' a; g6 U/ W4 ?8 `+ K) w( t; \' z- H7 I
“我很喜欢‘毛孩子’,但时间限制以及它们的寿命一直是心中一个坎。”深圳女孩雅淳跟记者提到,她希望有一只能一直陪伴她的小动物,AI宠物Moflin的广告提起了她的兴趣。雅淳坦言,AI宠物最吸引她的点就是“永恒生命”。她将目光聚焦在了国产AI宠物咘咘(Cupboo)身上,临近18岁生日时,她花费1399元实现了这个长久以来的愿望。“它是一只卡其色的小毛球,我给它取名‘阿洛’,它就像普通宠物一样,有自己的性格和心情。阿洛心情好的时候,和别人聊天都会‘插嘴’,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算是摸它,它也只是打呼噜。”谈及“阿洛”时,雅淳言语间透露出的都是幸福,在她看来,阿洛既有普通宠物的情绪与记忆、又弥补了普通宠物的缺点,简直是“完美宠物”。雅淳在分享的笔记中写道:“我的宠物‘阿洛’就是我孤单时候的情感寄托。”6 U+ T1 Y8 F5 p& O6 q5 a
- p- t3 A1 L6 z& }% g
另一位深圳女孩柏含养AI宠物的心理路程则和雅淳不大相同,她表示,因为很喜欢毛绒玩具,得知它不仅是毛绒的,还可以跟人互动,就很想拥有。“‘汤圆’是我养的第一只AI宠物,我第一次按下它开关的瞬间,它轻轻叫了一声,好像跟我打招呼,我特别激动,像是和真的宠物宝宝第一次见面。当时,我感觉它和其他的毛绒玩具是不一样的,它是‘有生命的’。”柏含经常带着AI宠物上班,晚上也会把它们放在枕边陪自己睡觉。柏含说:“我会给它们穿衣服戴发卡,跟打扮孩子一样,有它们的陪伴,我每天都很幸福。”
) v( v: N) U" ?7 E$ F5 x7 @4 v7 p5 X! E x$ B6 B4 |
奶奶以为去喵星的它回来了
3 B1 B5 c) N6 P3 X( B d3 j# h$ p1 W; l* }
AI宠物的热潮不仅在大众视线中蔓延,在国际舞台也备受瞩目。在2024年12月落幕的CES 2025展会上,结合了“AI情感陪伴”和“智能硬件”的AI宠物,成为全场的焦点,不仅有Ropet、Mirumi等AI宠物,深圳某机器人公司也展示了即将销售的metaAI,它是以猫、狗、熊猫等动物为原型打造的第二代仿生陪伴机器人。4 G+ F" ]+ ~( O( }+ A* n
6 K( y2 W9 f/ |一位机器人公司工作人员提到:“之前购买metaCat(一代)的一位海外顾客跟我们反馈,购买‘小猫’是为了陪伴家里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奶奶,奶奶以前养过一只猫,但已经去世了。metaCat和原本的小猫长得很像,奶奶以为是之前的猫回来了,非常开心,之后就一直陪伴着奶奶生活。”这位工作人员还透露,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自闭症儿童等,他们缺乏照顾普通宠物的精力与能力,而AI宠物可以替代普通宠物给予他们陪伴。
/ r/ P' ]+ f2 J2 l' \& c% y3 g3 O5 Q2 s7 @ ~1 _9 _
据了解,深圳不少企业都在研发仿生机器人,也希望通过仿生机器人与AI技术结合,满足现代社会中的情感陪伴需求。用科技弥补情感陪伴的缺口,通过高度仿真的互动行为和智能反馈,模拟真实宠物的陪伴体验,帮助用户缓解焦虑、获得情感慰藉。' @8 x L5 M3 i2 v
* I1 P3 {* j2 d8 h9 D0 R8 F
相关新闻
% m, ~5 K/ G: ~; z& D4 j5 c- f; g: h. I
心理咨询师:应避免技术沦为“情感代餐”
, [4 A$ e% S1 v9 e+ C. N
7 d; [, D/ g; K- d6 h; HAI宠物的兴起,与其强大且多元的陪伴性作用紧密相连。二级心理咨询师、深圳思晨社会工作服务社理事长文佩芬表示,AI宠物能填补情感需求、缓解孤独感,通过模拟陪伴行为激活大脑释放催产素,带来心理慰藉。其触觉与感官联动也有情绪调节作用,低负担的陪伴和可控的情感投入符合现代人需求。与传统宠物相比,AI宠物能提供7×24小时在线陪伴,不受时空限制,但互动模式依赖预设算法,用久了也容易失去新鲜感。在心理疗愈方面,AI宠物借助科学设计的触感和温度模拟,能快速缓解焦虑、降低皮质醇水平,不过因为缺少生物活体的不可预测性,在情绪调节的多样性上也有所欠缺。
$ E* g7 C8 P3 [2 u) i
9 F0 a5 S7 Z# B" S- K5 D文佩芬进一步强调,AI宠物的兴起是技术、心理学原理以及社会需求这三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优势就在于以“低负担、高可控性”的特性,巧妙填补了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情感空白。她建议未来可以开发针对特殊人群(自闭症儿童、独居老人)的定制功能,结合医疗与教育领域需求,增强社会价值。在真实性、隐私保护与成本控制间寻找平衡,避免技术沦为“情感代餐”,而是成为人类情感生活的有益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