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考核重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

[复制链接]
查看9589 | 回复0 | 2025-2-18 19: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明时评】
; s9 z5 Y9 E( o/ g. Q. K, s5 @; a) @% b2 D0 E, w( T6 k( P2 g6 F, ?5 O; s
作者:章清(媒体评论员)
& \5 E* Y; M: D8 K' T3 ^. W2 b: H, u/ n
2月17日是北京中小学开学第一天,“体育八条”成为新学期伊始家长热议的话题。在这个由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体育八条”)中,“体育选项走班制”“杜绝说教课”“杜绝阴阳课表”“班级联赛常态化”等关键词,让开学首日的话题从“寒假作业写完没有”转向“体育课出汗了吗”。$ o5 W0 A, p. o$ ?: h2 h

, V# j( N; Q" w0 Y3 U回顾近5年的相关政策,不难发现国家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从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学生健康纳入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纳入学校教育质量标准,也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到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开足体育课;从2021年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到近年来多地推行的“每天1节体育课”的刚性要求,这些政策旨在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强化体育在中小学义务教育中的地位,构建起覆盖全国的体质监测网络,学生肺活量、50米跑成绩等数据成为衡量学校工作的硬指标。* w" k% \; `) s/ o9 r0 X6 i( ^
. g3 W3 e; m& e- ?8 Y5 {3 d
这些改革确实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2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优良率达到了33%,较5年前有大幅提升。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很多孩子甚至包括家长都将体育课视为“考试科目”,很多孩子一放学就被各种“体能提高班”“跳绳培训班”接走,在学业方面被减了的“负”又以另一种形式加到了学生身上。# e7 S* o3 y6 l7 y+ L3 s
! e) ^6 B7 P6 T  C4 P) x
只有当运动成为生活方式,体质的提升才能水到渠成。梳理“体育八条”,不难发现北京市教委此次发布的新举措在继承之前政策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突破。新举措明确提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强调体育在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美育、劳育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一理念的转变,意味着体育不再只是考试科目之一,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8 H' z0 p7 L7 S2 J, s2 W5 W9 c* D: e
+ \1 |9 X) @' S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新举措在考核和评价机制上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打造效果显著的体育课、丰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大力开展学生班级联赛等,新举措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轻考核、重兴趣”的理念,无疑是对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一次重要革新。
% S, U. f- _/ [# [" [% a$ c2 [) ?4 d  Z6 L
过去,体育考试往往被视为一种“负担”,无论是女生的800米跑,还是男生的引体向上,都是让部分学生“闻之色变”的项目。新举措通过丰富体育活动形式、提高体育课趣味性,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八条”提出,引入以班级为单位的联赛,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初中不少于4场,高中不少于3场,这样的制度设计,将极大激发孩子们对某项运动的热情,引发“联赛1小时、赛前苦练n小时”的乘数效应。除此之外,联赛制度还能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协作。
$ ]# p( i6 z3 t1 l) W9 J5 B3 H/ `; C  }0 b4 T& K$ u
当然,轻考核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考核。新举措仍强调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只是将考核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调整,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获得和全面发展。当操场上的球赛加油声与教室中的读书声一样热烈,当孩子们在运动中获得的多巴胺比在考试输赢得失中获得的更充沛,我们将看到的不仅仅是体质数据的变化,更是成长范式的进化。- ?# E6 F+ c: m9 r8 O

' d7 ]1 p3 c, C, J8 J: C: V$ a《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9日 02版)
2 p+ l1 H. t+ M. i" V/ w+ G3 q# w& R1 Z& p$ A$ a# C- }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9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