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不聊股票基金,也不聊楼市黄金,就说个新鲜事儿——上个月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端着咖啡接受采访时,突然聊起加密货币这个"熊孩子"。她说的话特别有意思:“这就像你家突然冒出个爱捣鼓机器人的侄子,你不能因为他拆了两次微波炉,就直接把车库钥匙没收了吧?”
( H( z7 c6 H. F J# R$ _7 ^$ L$ a这话让我想起2006年第一次用淘宝的经历。当时我妈攥着存折死活不让我绑定银行卡,"万一把钱转没了呢?"结果现在老人家天天在拼多多上种果树。你看,当年那些对着电商指指点点的人,现在不也真香了吗?
& H! i" A3 [9 n% O: N) P
, L& g8 I: W* q$ ^0 n$ T; b$ Z5 q/ S4 c7 o( n6 d" H. h
1. 监管者戴着老花镜看新事物,往往先看见皱纹/ l- ` ?7 X: ~6 u% z1 Y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邮政总局差点把电子邮件给禁了,理由是"可能影响传统信件安全"。如今我们刷着微信聊天,是不是觉得当年那些担忧特别滑稽?戴利这次表态最妙的地方在于,她没像其他官员那样举着放大镜找漏洞,而是搬出了历史课本——当年互联网刚兴起时,要是因为几个网络诈骗案就把整个行业掐死,哪来今天的谷歌亚马逊?
, u/ V. I: [8 r; o3 |1 T不过你别误会,戴利可不是无脑吹捧。她特意提到2008年次贷危机,说当时就是把新金融产品当亲儿子惯着,结果惯出个金融危机。所以这次对待加密货币,监管层学聪明了:左手拿着灭火器,右手还攥着肥料袋。
0 K* _1 x% e2 r9 y2. 加密世界的冰与火之歌
" ~9 Q; s. e& P; `, h记得去年特斯拉宣布接受比特币付款时,马斯克推特底下有条神评论:"终于能用看不见的钱,买看得见的车了。"这玩笑背后藏着真金白银——全球前100家上市公司里,已经有37家持有加密货币。巴西街头的热狗摊,现在都能用闪电网络付账。
) U$ o3 c/ Z1 L( P; |# A
# g$ e" L, K$ T; K. l& }( E: a9 i" q( M1 @6 Q3 B
但另一边,缅甸的诈骗园区开始用USDT洗钱,韩国年轻人炒币跳楼的新闻隔三差五上热搜。这就像当年汽车刚发明时,既有人开着去兜风,也有人用来抢银行。关键不在于车要不要造,而是得同时发明红绿灯和驾校。4 F; d+ ]5 |* e& }. P' J" |& N
3. 给野马套缰绳的新思路
' Z/ V7 x. O. |新加坡金管局最近搞了个骚操作:他们批准了三个加密货币交易所牌照,但要求交易所得像幼儿园老师看孩子似的,盯着用户每笔转账。这招既没把马厩拆了,又给野马套上了智能缰绳。
( J8 v6 l* M6 Y' M4 c澳大利亚就更绝了,直接在元宇宙里开了个虚拟央行大楼。工作人员扮成卡通袋鼠,给来咨询的区块链公司发"监管糖果"——其实就是合规指南,但用游戏化的方式呈现。结果你猜怎么着?三个月内行业自查自纠的违规行为少了四成。
. `/ ~1 b& Y2 P6 v: ?4. 别让洗澡水淹死新生儿
: P( H5 w' i X) k5 D' f- P5 q& x话说回来,现在全球每天诞生的区块链项目,比新生儿还多。这里头当然有乱哭乱闹的熊孩子,但保不齐就藏着下个扎克伯格。美联储这次表态最值得玩味的是,他们承认自己不再是全知全能的"大家长",而是变成了"社区保安"——主要任务是维持秩序,而不是决定每家每户该种什么花。
7 y* ?5 c$ A \7 }0 v( S就像硅谷那帮极客常说的:我们造的不是更好的马车,而是从未见过的汽车。眼下加密世界还在学步期,确实会摔跟头、会打碎花瓶。但要是现在就给套上拘束衣,那可能连跌跌撞撞的机会都没了。) n) @. |7 }6 y+ C: i
结尾不妨用戴利那句神总结:"监管者的KPI不该是消灭风险,而是把风险控制在能孕育创新的临界点。"这话听着抽象?想想你手机里的移动支付——十年前谁敢相信,陌生人之间转帐比递张钞票还安全?
n; g' R" k3 l' }
2 |+ i1 u* \6 G- J- m2 Y' s$ _' }& k B+ \
所以说啊,面对加密货币这个烫手山芋,或许我们该学学重庆火锅的智慧:甭管什么食材,只要架在九宫格里,红汤白汤各得其所。毕竟,创新从来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在风雨中拔节的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