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Z/ y I6 S* a+ C樊登老师说过,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如果你觉得特别累,请记住一定是方法错了。
$ O$ z6 k O3 j; } f我想到了自己教女儿写作业的场景,一个坐在台灯下小小的背影,一会说手太累了,一会说上厕所了,要不就是饿了……
7 b$ c1 ~& A: E$ G反正就是,半个小时过去了,那个开头还是开头,胸口一口气差点上不来。
4 t5 W! x; U: \& I$ s5 U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对,让自己这么累?
% c, O7 w) D/ O1 Q7 o特别喜欢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1 e0 [" {: `2 B' d+ Y3 ~对啊,学习要实践不就是来自生活吗?
6 c' R* g1 r/ p! A3 u4 R于是,我从中悟出3点,通过践行简单有效,可以一起借鉴哦。! Y9 e, f- q, c
2 N, L" c$ N* q% E) W, o
: M1 x" C0 o& M ?$ U, j& O感受从“唠叨”到“闭嘴”的神奇力量
8 _ K. `: M, |7 B尹建莉老师说过,唠叨就像是一把刀子,刀再钝,孩子也架不住父母天天“补刀”。* n% g6 Y4 E5 C/ a, Q. F
但是很多父母认为唠叨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觉得说得多了,孩子可以减少犯错,殊不知,情况恰恰相反。
( N) g. v @; \9 L就像早两年的热播剧《少年派》中,闫妮饰演的妈妈暴击式的唠叨:
) }" g" B5 w8 S; q. C9 s上学,看到女儿林妙妙没坐好,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你看看你那个坐姿。”! J2 F7 l0 p I' M/ }
离开前叮嘱:“你要自动自觉,妈妈在和不在,要一个样,一天一个电话。”
/ \( r* P9 [2 @6 D( r吃饭了,她又忍不住:“你吃饭洗手了吗?洗手的步骤知道吗?打肥皂两次,搓手一分钟。”, m) i3 s3 K4 ~$ ?+ k
一开始女儿林妙妙还小,听到妈妈说的话,都是赶紧照做,怕一慢了会惹妈妈不开心;4 `0 m U, h% w8 h- T
慢慢大了点,还是不断面对妈妈的唠叨时,她不是沉默回应就是以牙还牙,经常结局就是不欢而散。
3 |: Z7 z' |5 Q( S9 g- K* H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7 d# w( R" P& y" e1 S- o! I7 u7 D4 ^
当载有新信息的语言第一次讲出时,对大脑刺激最大、产生的印象最深。
) s! V) _" Z3 x但同一内容反复次数太多,就会使大脑皮层产生某种抑制,自动关闭其接收系统。& N( J$ K6 b4 D+ F" U2 X* j
可想而知,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遭受“侵害”,他们已经开始像病毒一样有免疫作用了,所以你会发现,你降得越多,效果越不好。
8 x! X- A5 b6 j- u, q而且当孩子越来越大了,他会开始有敌对情绪,做事情会和你对着干,甚至会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自卑。8 N! J; r! U' l, Z
简而言之,父母越是说得多,孩子越是“听不见”。4 S9 e$ f+ L+ K" l
8 T+ H" a% D. {
- a. ~/ |; k/ r& t' \- E! I# l
中国式妈妈的唠叨,真的会让孩子无处可逃,难怪林妙妙把妈妈喊成“女魔头”。8 W2 c% O0 I8 e# M& C
高中第一天进校,就说:6 h+ @) W3 S/ \7 t7 ^
“林妙妙同志,离你高考倒计时只剩下一千零十天。# p* T' W7 X2 E8 \' C
就在我们说话的这会工夫,已经过去了五分钟。" t8 y- c+ `2 i C* p
到你明天早上起床,高考又近了一天,逝者如斯夫……”
* ]" P% n8 `$ ]9 G自始至终,林妙妙一句话没说,只是默默地看着爸妈。
8 M8 k$ r; t6 T, ]' ^隔着电视屏幕,我都能感觉到林妙妙心中的无奈和崩溃。
3 z. w2 f( b' A5 W* n# n就在这一瞬间,我明白了管住自己的嘴巴才是对女儿最基本的尊重。
: I0 [& D. ]" [于是,当我重新开始看到女儿做事后,就算再不顺眼,我不再像过去开启唠叨,而是先停1秒,思考一下,这个时间是否需要自己说话。' N& B' _* m1 i4 l1 O1 B* }2 t
慢慢会发现,女儿开始喜欢听我说话了。7 d$ I8 v3 T/ I% i
唠叨是有度的,虽然女儿还小,方方面面都在成长,她需要大人的监督和指导,但是,她也有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部分。7 c- s. d' A; C. u Z) N
而我只是需要在身边默默陪伴,随时观察她,了解她的需求,在她需要的时候,伸出我的双手,陪着她一起成长。% l: y6 |# i7 X# v) C
0 e1 X# n% z' j; @3 y0 ~! x6 C% z% {" b- N# |6 r9 U- Q
让孩子拿回她的“作业”,
& p% f# j+ w$ ?8 e从“我认为”到“你觉得”开始。
6 L% R6 L( x& g6 i1 J; Q' \9 @! I苏格拉底说:教育的本质是点燃、鼓舞和唤醒。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
0 s' n# ?) }; N! p( G9 X/ K但现实中,这样的场景你肯定见过不少:4 W [7 s. E2 e- R( E
“我认为,你今天应该穿厚点。”
1 j) J0 D* X0 h& ~) a“我认为,你这个字应该写小一点,那个字要写大一点。”" S. { i8 l" {1 c) ?: O1 z3 h% u
“我认为,打球就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 X0 [. G/ o$ X6 x& T4 ?“我认为,你应该报理科,理科好找工作。”
6 s4 y6 V! C3 T- X/ U+ d5 A! R2 H% [3 \生活中家长们出于对孩子的爱护,怕孩子做不好,总是直接帮孩子做事或解决问题。4 K/ P, F3 ?" }
不少专家指出,给孩子最好的爱不是为他做一切,而是教他做自己的事!' f5 h" N0 m3 |7 u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6 X; n3 F; h3 f/ R/ m
父母的包办会使孩子即使成年,也会看起来像一个“巨婴”。$ M7 R3 v$ c4 c* `) Q1 R
5 j6 \5 T/ F! k9 L' |* A
5 V8 e; K% S, z T, _ {/ ^
一名23岁的年轻男子,四肢健全,却因长期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最终活活饿死在家中。
6 S; v) P1 O) A" \3 W. x1 @据调查,这个小伙子的父母对他过度宠爱,从小到大没让他干一丁点家务。
9 M" L/ b% g& F$ `$ D0 ~父母去世后,他连基本的洗衣做饭都不会,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最终走向悲剧。
- w' h; ]# z8 P2 t' c: O' }这让我更加明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太重要了。
5 B0 D# g5 @" Q) d" l# H比如她的书包自己整理,要穿的衣服自己准备,家里的卫生慢慢叫她来搭把手,那她也是很乐意参与其中。
: R2 @6 B: E6 o: |2 q! X更开心的是,她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P/ [- o/ @ \) R) l4 `/ U
现在女儿有问题时,我不再用大人的高高在上“我认为”了,而是俯下身轻声问一句:女儿,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L7 l# y5 ]1 O5 E; ~
慢慢发现,女儿开始喜欢和我沟通了。& n4 h/ A$ `3 P6 b6 P7 C- d1 B
所以并不是孩子不愿去做,而是我们家长给她做主了,又不是她喜欢的,于是就会出现各种磨蹭拖拉。
5 f% b! A: I, k+ F) Z我只是把说话的主动权还给她,慢慢她就会知道什么事情是她自己的,她应该怎么做,实在不会的还可以请教爸妈。
6 y# p( L" l# m5 g8 l, S+ M; S8 [# {" b% K, X9 N
. B; J2 u4 @* ]5 s/ ?9 u从关注孩子的学习,
; o4 I" b2 S) Q# t到关注孩子的生活。
! Q: v! Y3 Z6 z: I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
/ F9 I. a$ Y# h9 @1 G- {这意味着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应该是生活。
0 K$ p0 Y6 U/ L* P因为今年的奥运会,喜欢上潘展乐,是因为成绩,更是因为他拥有稳定的内核。
+ ~& F5 Q' s& \潘展乐是爷爷带大的,但潘爷爷却有着他独到的养育方式。$ U8 K$ @7 c S+ b g
潘展乐从小被选进游泳队,去浙江省队之前的6年都是爷爷踩自行车送他去的,一度因为身高不理想想要放弃,但潘爷爷知道孙子的热爱,为了让他建立信心。( l; c% ]7 R( a% Q% M# I: j0 `
爷爷每周都搭绿皮火车去看他,从不过问训练之事,只在乎自己的孙子有没有吃胖,有没有长高。
_3 K y, p# G他很明确的是,不管孙子是否继续游泳,孩子成长都需要足够的营养,同时家人的关心也会让他感受到温暖和爱。这会让孩子健康成长。
: x: i- u. B2 c5 T/ C9 I所以,他能培养出一位自信的奥运冠军。* p4 V ~! f, D3 t9 O0 q
: S) l( }( f% T: K3 Y
* s2 f5 k2 I/ c D
那孩子不论是写作业或者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指责他,不但让他压力山大,更重要的是影响他的身心成长。3 G$ ~$ R, `8 Z/ p0 k
而是我们可以问一下孩子,怎么了?是不是累了。要不要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3 @# e \$ x6 L) D; [7 T这样看起来是在关心孩子,实则我们也在寻找沟通的机会,看看孩子到底是卡哪里了。( T+ h t6 S' P3 S
之前听过一个新闻,有个二年级的孩子,本来成绩很好的,班级前三。( @# @: Q1 ?- x
突然有段时间成绩直线下降,还老爱顶撞人。
: a W7 P/ C( i9 T老师一开始是找他聊天,让他继续好好努力学习的。
1 w6 g+ c F' L6 V! U1 I! t可是,效果不明显。. a' z; |7 S* c5 b+ I7 L
老师没办法,悄悄去家访才发现,他的父母不久前离婚了。) |5 Q& I' B. D. ~4 C7 c% w9 G- U. I: \
原因找到了,老师不再盯着他的学习,而是从日常细微的生活去关心他,给他支持和鼓励。
3 X: g6 f& H2 ^0 u/ U3 o% c! V慢慢在这孩子发现,大家还是爱他的,成绩慢慢又上来了。2 @( y. J6 V. E0 T c5 w8 k8 f' p9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有他这个年龄阶段去承受的事情,那我们大人只需要回到孩子这个年龄,找到他的需求,可以协助他一起解决问题。, ?. ?& X0 j! s. q- r
有句话说,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0 H" Z1 O0 v9 Y N) j+ E3 y
所以我开始在面对女儿磨蹭不写作业时,不被情绪带跑。7 P% r k. I$ o/ S
先思考,女儿为什么写作业甚至做其他事情都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那我应该如何帮助她?* m) y) u2 N9 M; Z R2 q$ J( @( O- _& G
反思后,我在接她放学,问的是她今天过得怎么样?开不开心?和谁玩得比较多?今晚想吃妈妈做的什么菜?
5 W7 j- C8 a. r) j6 r女儿就像一个快乐的小鸟,打开了话匣子后,小嘴停不下来,把她在学校遇到的事情一一给我分享了。
/ z/ c$ k; _8 _3 X还惊喜发现,我没问她学习的事,但她主动分享了。
0 j; O* Y- ~$ o9 Y5 l! h/ h现在她学习越来越积极主动。% H8 |7 R# O! y
▼
1 Z' l/ A6 o. q就像《人民日报》说的:- w/ M8 U5 ]) n% x6 g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人生轨迹。”
$ A3 }' }: V: t* N) u2 g我很开心,通过学习慢慢培养出一个积极主动的女儿。$ @. d- u W: k. L, y B
我也更加确信,当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时,他们定会展现出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 u) a( E& _* x$ I4 m/ y4 B
<hr>作者 | 诗漫·杨子,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二胎宝妈,左手带娃,右手写作,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来影响更多宝妈成为温柔有力量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