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奋勇争先 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福建力量

[复制链接]
查看8939 | 回复0 | 2025-2-14 20: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 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福建力量-1.jpg

+ ^  j' v- ?1 w) C" |( [2 f4 X8 n4 g0 x: w8 o  z" u0 m) z
①厦门大学学生们登上“嘉庚”号科考船开展海上科学实践。
* U8 s5 A3 c. o3 P
2 L! [  ~9 Y; r0 j2 E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 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福建力量-2.jpg

' W  j0 b9 ]4 B' a6 e/ y
2 A) \( T' y0 j+ _8 k: |②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开展体育课教学。2 w8 j6 N6 Q$ [" }
/ L9 {. A5 F# W$ s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 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福建力量-3.jpg

1 v2 b& R, \' J$ V+ r" m3 Q1 O& G" K; `$ G- b- W
③福建省大学生社会实践队在红旗渠开展研学实践。资料图片
" X* E" h5 z( R- _+ L( Z/ D, y
$ G+ q; s, H, A1 e9 i: ^: T近年来,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切嘱托,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福建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对此,记者专访了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叶燊。( K, g4 w3 h% c+ Q
- \* X! Z' W: N
问:2024年12月,福建省教育大会在福州召开,会议作出了哪些重要部署?, v1 O' r+ }: h) K9 J+ b
" {( V7 H/ l* ~/ a& [5 L3 R
答:福建素来崇文重教,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省教育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建设教育强省的“冲锋号”。会议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并围绕“五个聚焦”,对建设教育强省作出全面部署。会议还号召,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福建贡献。7 F# R1 [" i( \; j

/ i' j. T2 y( a9 V问:福建如何发挥独特优势,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 L) c1 |" P7 J8 Y, h

& l: l: L- V4 h3 ]) Y8 M* d) o答: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我们充分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创新理论,着力塑造八闽大地立德树人新格局。  m8 B. Z8 y3 [3 h& u) y$ e
  u* M) _9 |( S3 K5 S% x# _$ l1 Q
一是着力将“独特优势”转化为体制机制优势。省委常委会多次研究部署,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推进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近年来,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带头走进学校,为师生上思政课100多场次。
- M; U2 }' ?0 [, K- |- w
' X$ X+ Y7 f3 q; M二是着力将“独特优势”深化为课堂教学优势。围绕“习近平与福建教育故事”这一主线,组织编写《追寻足迹·感悟思想》大中小学丛书,遴选建设思政精品课1000堂,开展集体备课,统筹推进课堂、实践和网络教学。0 M! I3 M7 x4 y, B

1 D1 \7 i) y! ^, f: }三是着力将“独特优势”活化为实践育人优势。创设“行见八闽”研学实践圈,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在场馆街巷、田间地头踊跃宣讲,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走过的山山水水、到过的千家万户转化为思政育人的鲜活教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 E2 D# e1 N2 a
7 U( }0 h: E* w3 n1 ^问:福建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4 @+ ]1 ^. h7 x9 m' ^8 g

% @( b, Z  |% Z! D4 {答:一是在提升普惠性上务实功。持续实施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行特殊教育15年免费教育,随迁子女在公办校就读的比例达到95.2%。( Y8 l: N. p. @8 q5 z$ }- p+ J/ V

6 f1 `/ O- S# t! ?6 E* Z7 f二是在提升可及性上出实招。城乡一体设定办学条件、教育装备等标准,建立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组织优质高中对口帮扶县域高中,跨地区、跨层级、跨行业调剂4万多个编制,用于解决教师缺编的问题。
# ?1 I! A( X, N. }: M5 h, M- e/ |" t! g& p
三是在提升便捷性上求实效。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公办民办同招”等政策,推行“长幼随学”,建立台胞子女在福建就读“随到随办”机制,各市县区全部建成教育入学“一件事”平台,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 f+ z# s. ], P- r3 L- \3 z3 c+ T- P) I
问:福建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省份,如何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以教育之强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
) J$ c$ q( p# `4 F
- F% m! k; D% x4 }: C! W答:一是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统筹布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扩大基础学科研究生培养规模,加快培养拔尖人才。推进工程博士、硕士校企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加快培养急需领域实战人才。探索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式的人才培养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0 h: u5 h6 S4 `& S) @
2 |! p$ J+ E, X, c1 X+ ?( @二是有组织推进科研创新。加强跨单位、跨行业、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关键领域科技重大项目,引导高校加强协同攻关。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更加高效地转化落地。' J" Q; \! L, S4 v6 N6 h- a- y  T2 A- Q4 r# X

) x0 C9 z6 J' C1 _. _三是有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动普通本科高校提质扩容,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适配度。
, j3 t5 G) i4 ^. \, I- R
8 A/ J) W& C9 i' p3 s问: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在探索海峡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 Z9 S7 {1 b' Y8 c$ M8 K# ?! l2 O/ _+ u4 w% B: B
答:福建多措并举探索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新路,积极打造台湾师生登陆第一家园。目前,在福建的台生、台师数,都位居大陆各省份前列。
4 `4 H" `% R, k
+ q4 z4 \! b$ F' b8 M一是多元化合作。率先出台《福建省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开展闽台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推动闽台高校由“单一合作”向“多元合作”发展。依据台湾“学测”“统测”“分科测验”成绩招收台生,招生院校基本实现公办本科院校和优质高职院校全覆盖。
  p# A/ j( v4 N8 B' y* H6 D  g9 t7 K* J5 L/ U# N
二是多渠道交流。支持高校设立两岸联合培养中心,建立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立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打造全学段的两岸青年交流平台,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中小学校长论坛、学前教育论坛等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J5 X( T4 r, O8 z! Z
2 O& g7 C; j; ^3 }% r/ t0 v, y
三是多方位引才。实施台湾教师引进资助计划,支持台湾教师申报国家和地方科研、人才项目。构建台湾教师服务体系,推进台湾教师引进、管理、服务等工作更加精准化和便捷化。
/ K# \' c3 C  u) d  j- F$ L
  O' ?" p! X! T8 y6 j问:请说说您心目中的2035年福建教育愿景。
3 `, T8 Z. x, @
, h. {! B8 O2 E答:到2035年,福建将建成教育强省,党对教育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充分满足,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高质量科技成果竞相涌现,福建教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的驱动引擎,为建成教育强国作出福建贡献!, n# F: l, D; m2 W" Q

9 S* d* [$ k  M4 x) }链接
7 s% z4 {/ l$ W3 p
9 G! o9 F  y1 ~, i1 u) b福建教育强省建设重点举措2 ?. @3 J: _# i& C( D8 H' m
2 M0 ^4 J' a' h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化“一融双优”学校党建模式改革,健全“大思政”教育体系,完善“行见八闽”研学实践圈,建设学校“温暖集体”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塑造八闽大地立德树人新格局。
% J( U' ^6 Y; c2 ]' [
% r" F) ]4 f9 S3 Y& e) O二是聚焦服务发展,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深入实施“双一流”、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和一流学科培优计划。深入实施“双高计划”,建设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闽台教育融合发展,增进闽港澳台人文交流。# [- }5 ]& c5 d! b

/ G  t9 T4 r! x7 _( F9 y三是聚焦人民满意,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进“总校制”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服务建设学习型社会。
# }! U. v8 X' p" |8 z" O2 A7 |/ ~0 G* Y
四是聚焦夯实基础,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完善省市县校分级负责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师范教育办学水平,遴选培育“闽江教育领军人才”,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等管理制度改革,以师资均衡促进教育均衡。
$ z- z! S4 K3 a3 S) F5 `9 n9 O) z. p% }' q
五是聚焦互利共赢,深化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支持省内高校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实质性合作,引进国(境)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闽合作办学,稳步扩大来闽留学生规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培育高质量“海丝学院”。
# h" `' n! T5 {8 y/ w7 t1 d& B- ~7 |* r$ K0 y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15日 第01版 " b, t! {6 e8 \) N; k7 `$ {

  }/ q# `/ \* }0 ]: b: F作者:本报记者 罗立仪 龙超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