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8 O9 q! n3 ] s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0 j0 |: }6 \5 g. `! S( L ●—≺ 前言 ≻—●
3 a8 g+ s- x3 }/ R# q% Z; _% h; S$ A/ o! K _; I, I
& C( S7 ~8 R2 C1 G+ u# p1 c
这是中国最大的“烂尾”工程,为了修建它动用了十几万人,却最终没能建成,导致这项工程荒废了两千多年,可就是这项最大的“烂尾”项目,却成为了世界上的奇迹。
2 i1 a9 F! W( a3 x
% q4 y" j+ L0 q, }, m! d% ?
9 ?$ k% v. A$ ?; M6 |3 r$ H●—≺ 项目启动 ≻—●
6 @( f \3 p z; A& U公元前212年,一项前所未有的宏伟计划在巍巍秦岭脚下悄然展开,这一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一座气势恢宏、举世无双的宫殿,它就是阿房宫。
% @) C' ]% e4 P; }. C# X# a对秦始皇而言,这绝不仅仅是一座宫殿,更是他雄心壮志的象征,经过多年的征战,秦始皇终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千秋伟业,建立起一个空前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8 a9 c! z3 @4 @
作为“千古一帝”,他需要一个与之相称的至高权力象征,来彰显其帝王威仪,昭示天下,于是这位雄主将目光投向了咸阳城外的骊山之阳。( I3 N' y+ P" [' q4 T
9 m: |. Y$ v k' f9 m' q
8 s6 a7 V& z7 h! E) @& g据史书记载,他斥巨资在这里营建朝宫,拉开了阿房宫建设的序幕,这座宫殿的设计理念,完美地诠释了秦始皇高大、华美,气势不凡的帝王思想,“阿房”二字本身就蕴含着无上尊贵之意。! T% m% F8 g# \/ I% I& b
可在这大兴土木的背后,却是举国之力的倾覆,十多万的民夫被征召到工地日夜劳作,许多人直至筋疲力竭倒毙当场。
, D6 @! O/ _1 z' `5 `5 l* W% Z7 \3 J秦始皇为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据估算,阿房宫的建设共耗费了上百万民工,以及数以万计的匠人和艺术家,至于消耗的钱财物资更是不可计数,整个秦国上下,都在为这个工程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支持。
~6 S. w' F. O9 q3 u, v' e( O- [, D/ d
0 J8 I5 c8 ?& r! |8 O q
如此庞大的资源投入,在当时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为满足宫殿建设的需要,秦始皇下令,将全国最好的工匠和材料都集中到阿房宫,于是来自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于此,带来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技艺。5 y# p1 V9 a5 @, l
短时间内,大量珍稀木材被运往咸阳,用于宫殿的梁柱,而砖瓦、石料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宝石和金银。
- H$ E& e5 F% J6 x6 s2 E5 b- w J7 h9 W0 ^6 r. l6 ~1 ^
9 f+ E' c5 y7 I9 }$ j" A) P- @
●—≺ 宫殿规模 ≻—●
% x0 a8 _* e0 M) J8 Y在阿房宫破土动工的同时,一场建筑设计上的革新也在悄然兴起,作为帝王权力的至高象征,阿房宫的设计可谓是古代建筑奇迹的缩影,处处体现着非凡的匠心和巧思。
; W, C6 p( S' T* s j"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宫殿的规模之大、布局之奇,据史料记载,阿房宫占地面积达到了惊人的40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足球场的大小。/ X9 `# b, _: g2 P; H; i3 K( x T, [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设计者运用了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将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秩序井然的整体,正殿、偏殿、露台、回廊,错落有致,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不可逼视的氛围。) m& D) G# I# E5 y! p
) V3 C$ R5 ]/ \
3 G* ^( [; ]%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阿房宫内部的装饰之奢华,为了彰显帝王的尊贵身份,设计者们可谓是挖空心思,把当时能找到的最珍贵的材料都用在了宫殿的装饰上。. h$ @1 P2 Z7 J" r, r
据说宫殿的墙壁上镶嵌了数不清的玛瑙、珍珠和黄金,地面上铺设的是价值连城的白玉,就连门窗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镶嵌着珍贵的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宫殿熠熠生辉,仿佛一座巍峨壮丽的珠宝盒。
* Q9 z1 D" R5 m5 z* Y" J# k阿房宫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场材料和工艺的盛宴,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和哲学理念的完美结合,设计者们巧妙地利用了对称、层次、比例等手法,将阴阳五行的思想融入到建筑之中,创造出一种和谐统一、动静结合的美感。1 H+ Z) M. V2 x. @* Q
0 T5 V' V( m6 T, f6 h
' K! w9 K7 D; B7 t) r6 F1 T& z1 V
虽然阿房宫在辉煌大气的同时又不缺内涵,可为了建造它却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全国各地近百万壮年劳力被强制征调到了工地上,在这里等待他们的不是舒适的居所和丰盛的食物,而是没日没夜的劳作和残酷的惩罚,许多人还没等到宫殿建成,就已经累死在了工地上,尸骨无存。
9 k; }: h) |# \1 Z; v不同于修建长城为了抵御外敌,阿房宫不过是为了满足帝王的奢靡之欲,在阿房宫金碧辉煌的外表下,每一块砖瓦,每一根柱子,都凝结着劳动者的心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秦始皇筑起了这座梦幻般的宫殿,却永远无法分享其中的荣华富贵。# T4 I) Q% R& A
那些劳动者其中不乏妇孺老弱,他们本该在自己的家园安享天伦之乐,却被生生拆散,沦为了阿房宫的奴隶,母亲失去了孩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儿女失去了父亲,无数个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再也无法重圆。
1 f9 j; O3 ~6 J0 [8 d- c% a- Z: {4 u
# w( h2 x& X0 E6 m" H8 j& w& e9 | l●—≺ 世界奇迹 ≻—●
+ X2 g# w; }& R. D; c* X( w* N只可惜调集了如此之多的劳力,阿房宫依旧没能建成,就在阿房宫的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秦皇驾崩了。8 n" H y1 J! O/ H+ E; d1 f- v# H
这位叱咤风云的帝王,就这样戏剧性地离开了他的江山,留下了一个尚未完工的宫殿和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
- T0 u% Z4 y+ Q4 j
% r- F G9 I/ o+ y. ]( u0 h: [4 b" s* n3 Z! I
秦始皇的逝去成为了阿房宫命运的转折点,他走后,整个秦朝都笼罩在了一片混乱和不安之中,继承者秦二世胡亥既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也没有足够的威信来维系这个庞大的帝国,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房宫的建设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停滞。1 I- Y _1 H- p- V9 ]: K
工地上,原本忙碌的身影渐渐散去,锤凿之声逐渐消寂,那些宏伟的设计图纸,那些雄心勃勃的蓝图,就这样被尘封在了时间的缝隙,阿房宫,这个秦始皇毕生的梦想,就这样变成了一座“烂尾”工程,永远地定格在了历史的某个瞬间。0 o% D: o" x0 g D! m& n9 w# o6 c
9 j7 Z- O1 e- N& |8 x+ |
C/ v/ e0 Y: i2 N$ d0 M在某种意义上,阿房宫的半壁江山,成为了整个秦朝命运的缩影,这个曾经无比强大的帝国,就像这座未完工的宫殿一样,在稍纵即逝的辉煌之后,迅速地走向了衰亡。
6 z( N$ ?) q8 t7 o2 L# a0 H( i" f但阿房宫的意义并不仅仅止于一座“烂尾”工程,即使在秦朝灭亡后,它依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影响着后世对这个王朝的认知和评判,那些未完成的部分,那些残缺的遗迹,反而成为了人们想象和探寻的源泉。; m- h7 b ]9 A( g/ S: D" H# z
! d& [- C. [- d" P" A
$ B* j& }$ W. Z% ]1956年,阿房宫遗址被陕西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1991年时,阿房宫遗址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最大的宫殿遗址,属于世界奇迹。
0 C2 V+ G: k9 q; t2 l1 } F& `" I21世纪初,考古学家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调研,渐渐揭开了这座宫殿的神秘面纱,在千年的风雨之后,阿房宫再次重现世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 Z: ] v4 t; ^" N I当考古队进入阿房宫遗址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叹不已,虽然岁月无情,但阿房宫的基础设施依然屹立不倒,那些夯土墙基,那些巨大的石柱,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座宫殿曾经的辉煌,即使在残垣断壁之中,考古学家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阿房宫设计的非凡智慧和建造的精湛技艺。# h1 S; [! N1 w2 g
' W8 d: N7 t9 d$ y/ N
8 i8 T1 h6 U6 V! W- _7 @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遗址的废墟中,考古队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遗迹,从精美的瓷器到青铜器,从石雕到壁画,这些珍宝无不体现着秦朝工匠的非凡才华和审美追求。6 ]; _- F' B; A3 N. [3 y7 o# Z0 W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阿房宫的历史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它不再仅仅是一座“烂尾”工程,而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宫”,它的建筑规模之大,工艺水平之高,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也极为罕见。
/ V ^) t! T! Y, g- c# C
) y" a0 j0 @3 K5 D8 h. X* g% E6 l
6 g/ m! f5 D* _+ P9 y4 g
7 ^) w% A9 S7 N f) ?5 \
! v: J6 K3 M' b: y4 E
" M* n( r* {# n
# T" k5 l4 a5 \" {4 [' W2 k7 }) j
6 Z5 X8 E: i) Q( O% J# Z: \- g$ s! t
0 X. f v3 E" @& s* c3 j
4 [% Y% `' s5 P4 h
; Q6 V+ Z. L6 o' X* o$ k
) X+ Y, c% x1 y5 w8 ^" U0 K主要信息源:) _7 n7 n# q1 n; M* g. j! v
1、凤凰网文化2013年3月27日:《“阿房宫”为何短命?》0 y9 h# Z* M) p. u/ S- s
# o- O9 j( T) p0 t% N( B* u
* Q7 i: L1 X! L. C% _6 K2、人民网2013年4月7日:《阿房宫景区拆建纠葛:历史上真有?拆除之后又欲何为?》
3 x( k' ?" B) f3 @ . n! z' e& K3 g! c( l4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