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7 O% i! r5 p! U1 \
. K6 W3 h2 D& s% G
7 K* m( k2 @! R2 ? H
& j W0 \" C/ |$ N6 I# q
+ B3 l8 w, U+ s7 O
. ~+ h$ x" J0 b3 u" l+ A$ a) P7 I3 R1 z8 f* T* t; L& p
% w5 b9 L# L/ P8 p. J, W* f0 j* e9 m) M
# G2 ~" V7 k _) c$ _- q
周三上午11点35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马克宽敞的办公室内。简抱着文件,轻轻敲了敲门后,走进了马克的办公室,她打算和马克深入探讨即将要展示的工作内容,期望能从彼此的思路碰撞中获取更多的灵感。
9 z- R; e7 _) b% g$ m0 `7 N2 G刚一坐下,马克的手机就突然响了起来,那清脆的铃声在这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突兀。马克微微皱眉,歉意地对简说:“不好意思,简,这是个重要客户……就几句!” 随后,他便接起了电话。简的目光从马克身上移开,快速地查看了一下手机上的信息,几条消息闪现在屏幕上,她不假思索地回复了几条,嘴里还小声嘟囔了一句:“怎么能这样!”
/ Q9 G7 x$ Q" Z( Q: K& @( ^马克察觉到简的分神,下意识地将手指放到嘴前,指了指手机,恳切地示意简小点声。然而,就在这时,下一通电话又已在等待接入。马克无奈地对着电话那头说道:“不好意思,朔尔先生,我马上回来接听您的电话……”+ t1 [ j3 h& p6 P& X1 G! O
马克一边和新的来电交流,电话那头的朔尔先生还在说着重要的事情,一边收到了一封邮件。马克下意识地瞄了一眼邮件内容,心里暗自心想:“这消息,真是厚颜无耻。” 结果,他完全错过了朔尔先生说的最后两句话。2 Q' L- x1 f4 o( P C7 F
“不好意思,您刚刚说什么?我刚才有些分神。”马克回过神来,急忙问道。这时,桌上的座机响了起来。虽然有打录机在接听,但打电话人的声音却清晰地传出,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都听得一清二楚。简终于忍不住了,气愤地站起身来,匆匆离开了办公室。离开时,她还意味深长地看了马克一眼,那眼神里满是无奈与不满。马克则尴尬地坐在椅子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甚至都忘了刚才打电话的这位客户究竟是谁了。* C: Z- y. e+ H4 J5 x) ^
这样的场景,听起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仿佛是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夸张情节。然而,这一幕在15年前的职场中确实令人难以想象,但在如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它却成为了办公室里屡见不鲜的日常画面。+ ^ A. h8 E+ Z8 K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今天被打断的次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得惊人。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似乎都被连接在了一个无形的巨大网络中,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都可以随时随地与另一个人取得联系。于是,这种便捷的联系方式,也被我们无意识地频繁使用——这就是现代通信工具打断人们生活的一种潜在逻辑。
, v+ Z, q( K" @. `) ]回溯历史,21世纪初的时候,被打断这个问题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很多人仅仅将其看作是个人缺乏自律和纪律性的外在表现。当时的普遍观念是,只要人们秉持“专心做最主要的事”的原则,就能够自行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时间来到了过去十年间,现实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被打断已然成为了现代职场中最为主要的一种干扰因素。# R4 j9 t7 @/ u3 W4 y+ k" k( ?7 p
美国纽约的一家科技巨头公司Basex和世界名校加利福尼亚大学,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深入分析,陆续公布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数据,这些数据充分揭示了问题的严峻性。与此同时,英国的相关调查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从不同角度印证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广泛性。1 L ?+ a3 L# E# _- b$ P- u6 _0 f
据相关数据显示,因为在工作时频繁被打断,美国经济每年损失高达5880亿美元。我们不妨大胆做个估算,如果按照德国与美国的职场环境存在相似性的逻辑来推算,那么德国每年的损失金额超过1000亿欧元。作为对比,德国联邦预算每年大约为3000亿欧元。如此庞大的损失数字,不禁让人惊叹,这几乎意味着我们的国民经济每年会因为工作被打断而损失近三分之一的联邦预算!这一数据无疑是触目惊心的,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被打断问题所带来的是极其巨大的经济代价。
) d, h9 Q1 n! c6 {+ v在办公室里,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和致命。办公职员们在工作时,平均每11分钟就会被打断一次。而这每一次的打断,都可能使他们不得不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开始去做另外的事情。这看似短暂的干扰,实则如同蝴蝶效应中的那只蝴蝶,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8 J0 I3 [0 j5 j8 W除了电话的骚扰,不断到达的邮件,也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不断地分散着人们的注意力。一项针对职场环境的调查表明,高达85%的职员在收到邮件后必须在两分钟之内予以回复,其中70%的职员甚至仅仅花费6秒的时间,就要迅速地回复一封邮件。这种“快餐式”的回复模式,让职场人员仿佛置身于信息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也让他们的工作效率逐渐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 X% }' D+ S3 b) u+ E# V+ u( C当思考这一问题时,我想问问你:你对一封邮件的反应速度究竟有多快呢?是几十秒,还是几分钟?
3 u- ~7 s" y2 Q, ^" ]$ j' h在现实中,收到邮件就立刻回复的行为,并非看似的那么无害,它确实会对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首先,工作被打断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之后,人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让自己的思绪从新的应激状态回归到原本的工作内容上,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通常情况下,员工在继续之前的工作时,会先去处理两项其他的工作 ,如此一来,平均20至25分钟就会在这种看似忙碌却毫无效率的切换中悄然流逝。等员工好不容易让自己的思想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上,还需要8分钟的时间来平复被干扰的状态 。; H5 \& j' G( k
更为严重的是,曾在被打断之前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可能关乎重要决策的一些想法,此时往往已经“无影无踪”了。经过一系列这样的干扰后,离下一次工作再次被打断的时间,可能只剩下短短3分钟 。在劳动学领域,这种不断被干扰、效率逐渐低下的情况,被生动地形象地称为“锯齿效应”,就像锯子的锯齿一样,看似平稳地向前推进,实则不断地在消耗能量,效率越来越低。) s& ^( ^: a j+ {7 q2 i9 P! k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有超过50%的工作任务,会因为被中断而最终无法圆满完成。这些被中断的工作,仿佛被时间遗忘的画卷,还未完成就被强行搁置在一旁,让人不禁为那些辛勤的付出而感到惋惜。3 K3 g% p+ G: v' W) X
有趣的是,打断对工作的影响并非全然有害,其中与现有工作存在直接关联的打断,反而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们能够激发思维的火花,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难题。然而,遗憾的是,这类能够发挥作用的有益打断却极为罕见,更为常见且具有普遍性的,是那些毫无价值甚至有害的打断。+ I+ P6 M/ h1 G1 ?& f; d
我们对于不停被打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早已耳熟能详:成绩差、效率低、错误频发,每日设定的目标也常常因为干扰而无法顺利完成。英国伦敦国王学院通过一项严谨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这种影响。研究表明: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中的人,与那些在工作时频繁被打断的人相比,前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远高于后者。甚至,研究将吸食大麻的对照组和清醒却频繁被打断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后发现,吸食大麻的对照组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方面的成绩,远胜于清醒的实验组。如果没有被打断,实验组的表现完全有理由优于对照组。0 V: G" V7 h0 {9 T3 c/ R: ^3 C* E
如今,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正在悄然蔓延。有些人甚至把对打断及时做出反应,视作自己日常工作的核心内容,仿佛若没有被打断,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手机铃声和新邮件对于许多人而言,就像电视机前的袋装薯片一样,散发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明明内心并不渴望,但那闪烁的图标和提示音,总会诱惑我们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操作 。长此以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干扰,不仅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如严重的抑郁和令人疲惫不堪的倦怠感。3 F) c. Y* w% Q0 J; M1 X. D$ x
打断,无疑比毒品更不利于工作。! t+ p3 _1 b4 ` O/ G9 V' K
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我们都应该警醒!可问题是,意识到问题只是第一步,要如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呢?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很难察觉自己走神和分心的状态。那些走神的人常常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浑然不觉自己已经与周围的环境和工作内容脱节。而其他人也同样如此,似乎大家都陷入了这种被打断的困境之中,于是,我们慢慢习惯了这种感觉,就像温水里的青蛙逐渐适应了水温的不断升高,我们对外界的干扰逐渐失去敏感性,也失去了主动摆脱干扰的意识 。就如同劳动研究者将打断分为“内部打断”和“外部打断”这两类。 k a$ y# B& V
令人惊讶的是,在大多数办公室场景中,员工被自己内心想法打断的频率与被外界干扰的频繁程度大致相同。其中,自我打断中存在着一些不易被察觉,但却十分有害的情况,那就是由我们自身意志所引发的工作打断。例如,在工作时,脑海中突然会冒出一些杂念,像是另一个尚未完成的项目、即将召开的会议、等待完成的工作安排,或者是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务。这些念头一旦出现,我们的思维就被瞬间拉向新的话题,如同正在专心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突然看到墙上的卡通图案,便开始和想象中的伙伴玩耍起来,完全忘记了手头的任务。当意识到分神的时候,往往已经过去了10到20分钟。而在这期间,工作进度自然就被耽搁了。7 h& h- B, G* ~* h% c+ Y# o4 B
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把我们从走神状态中拉回到现实工作任务中来的,常常是手机铃声。如此往复,我们就陷入了一个怪圈:自我打断频繁发生,外部打断又不断介入,我们的工作效率在这样的循环中日益低下。
5 N" B9 w: h0 O$ W! a在家中时,这种被打断的状态依旧没有丝毫缓解,仿佛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就拿看电视这件事情来说吧。当我们坐在电视机跟前时,往往并不能专注地看下去,总是在各个频道之间频繁地切换。每次切换频道,我们的大脑就只能短暂地聚焦于新出现的电视节目上,很难做到全身心地投入。若某个节目实在无聊无趣,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继续换台,神经元之间开始接收新频道传来的信息,大脑不断地被新的内容和刺激占据。等到准备关上电视休息时,我们却常常感觉自己的记忆里一片空白,不记得之前都看过哪些节目。我们以为,在不同的电视节目中切换,能让我们的大脑得到放松,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帮助我们恢复精力,反而让我们的内心变得越发空虚和干涸。3 Q; y+ }! f" u" ^3 B! k/ p8 E8 f: h
更让人无奈的是,即便我们本想着在家中安安静静地看看电视,享受片刻的闲暇,也无法完全逃离干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通信设备的普及,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与他人取得联系。在看电视的同时,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或者收到新邮件。这种多任务处理的场景并不少见,我们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看着手机屏幕,试图兼顾两者。但实际上,这样做只是让我们的大脑更加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最终,这一天在不停地被打断中结束,而第二天,我们很可能又会重复这种状态。
( ~0 B3 R. F/ T8 n) @. `2 X你有没有过这样被中断的状态呢?你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也许你会有意识地留出一些时间段来避免被打扰,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够重新回到正轨。
( b, H0 i. u/ G8 M**中断的真相:影响与后果**
1 Y6 j( d1 l+ W( M* f" e4 h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我们被各种信息和事务不断地打断,这种现象不仅频繁发生,且对我们的情绪、身心以及日常的效率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其具体的影响和后果究竟有哪些呢?/ J' G q* ~, G
**打断的影响:工作节奏的“失序之舞”**: y( S( U% j1 O3 H/ B8 @
**1. 平均每11分钟被打断一次**:在现代职场中,平均每11分钟,我们就会在专注工作的时候被各种信息、电话或邮件打断。这种频繁的打断,就像一场无休止的“节奏破坏”游戏,让我们的工作节奏变得支离破碎。原本有序的工作流程被打乱,我们的思维和注意力也被频繁切换,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
\3 d: L, \: A3 e1 ^7 F8 x5 m: M**2. 反应成为本能**:我们往往会立刻对打断做出反应。手机铃声一响,邮件提示一出现,我们的注意力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这种近乎本能的反应,在短期内可能让我们及时处理某些重要信息,但对于长期的工作效率而言,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它破坏了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使我们难以进入专注的工作状态。
. |$ u9 E% u1 v4 H* A9 f**3. 滞后的集中:时间的“锯齿”效应**:在我们被打断后,想要再次集中注意力,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这就是所谓的“锯齿效应”。就像一把锯子,每一次被外力打断,都需要重新调整节奏才能重新运转。同样,我们的思维也需要在这种打断与恢复的过程中,经历一段低效的阶段。这期间,我们可能会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或者陷入短暂的迷茫,导致大量的时间被浪费。 L" P( E9 g) Q3 E J h
**4. 工作的半途而废**:超过50%的、已经开始进行的任务,最终都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完成,而不得不半途而废。这种任务的中断,不仅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分配时间和精力来继续,还可能导致项目进度的延误,甚至在一些情况下,由于长时间的搁置,最终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之前的思路和计划,不得不从头开始。# x6 {3 q6 U, i
**被打断的后果:工作与生活的“失衡魔咒”**
; b3 R! E- L! t3 C0 \& \**1. 成绩的下滑**:当我们对一项任务频繁被打断时,我们的大脑难以保持持续的专注和深入的思考,这直接导致了工作质量的下降。原本能够顺利完成的任务,可能会因为各种干扰而出现错误或遗漏,最终的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l% I0 K0 j. t) y! l
**2. 效率低下**:被中断的工作需要重新开始,我们在不同任务之间频繁切换,思维和注意力无法集中在一个点上。这种不专注的状态使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不同的任务上“摸爬滚打”,却没有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就像一条不断跳跃的鱼,看似忙碌,却始终难以在水中游出有效的轨迹。
! }4 m' S) b% p2 h, Y: ]**3. 错误频出**:由于注意力分散,我们在工作时很容易出现疏忽和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在后期的工作中引发更多的问题,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就像一座大厦,如果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瑕疵,后续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修补,甚至可能影响到整座大厦的稳定性。% [1 `$ A x) X9 m- x
**4. 每日目标的无法完成**:在打断和效率低下的双重影响下,我们常常无法按照计划完成每日的目标任务。这种积累式的拖延和未完成的状态,不仅让我们陷入了工作的焦虑和压力之中,还可能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
% L6 u7 D; P% U e8 [0 Y**经济损失:打断的“隐形炸弹”**:; Q$ b3 F6 j. l1 j, O% Q" v9 h# E
打断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体现在工作效率和个人情绪上,还会对我们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据美国的相关统计,因为工作时频繁被打断,美国经济每年损失高达5880亿美元。按照德国和美国职场环境相似性的逻辑估算,德国每年的损失金额超过1000亿欧元,这占据联邦预算的很大一部分,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个人层面,效率的低下和错误频出也可能导致个人收入的减少,影响生活的质量。$ j! n; u& m* @6 @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打断对我们的危害,并积极探索应对的方法,努力恢复我们的专注力,重新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