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管理PK被动投资:500亿天团盛况不再,股票型基金为王

[复制链接]
查看8865 | 回复0 | 2025-1-25 16: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其背后,股票型基金疯狂吸金,混合型基金规模却逆势下滑。5 s9 S& g: x$ z4 g- q, C) b: y# t
5 h' n! }* [* c8 `% B# N+ E
截至2024年年底,股票基金规模约4.45万亿元,混合基金规模约3.51万亿元,前者规模相较上年底提升1.62万亿元,后者则下降了约4438.53亿元。4 N7 V8 W) W$ `: }1 J
0 {$ S( j" s$ q- Z4 w
与此同时,从权益基金经理在管规模来看,擅长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则占据上风,规模前20名的基金经理中,仅有一位擅长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且排位第18名。而此前有着“500亿男子天团”之称的明星基金经理盛况不再,只剩下一人在管规模还超过500亿元。3 R2 T( u+ _; j4 v* y

! [3 ~1 C7 U9 q7 i6 @* h展望未来,有基金经理在2024年的四季报中指出,2025年一季度,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中期来看,A股低位区域或已现,投资者预期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大盘风格或将持续具有相对收益。
2 L8 J4 L. }+ p' K  M  }: {$ F  G0 i- @8 J, [% u( O
头部股票型基金经理扩容,沪深300ETF最“吸睛”
2 F4 `% U1 ~2 E# |  z8 Q  k! ^' b9 ~* }$ u
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中基协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2.83万亿元。货币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以及QDII基金规模相较2023年底,均有所提升。其中,股票基金提升了1.62万亿元。; H% R7 C& Y' w

# K; ~" R+ M' O; I与此同时,擅长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尤其是头部基金经理在管理规模方面占据上风。权益类基金在管规模前20名的基金经理中,85%是擅长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只有1名混合型基金经理,且规模位居第20位;前50名中,只有7位是擅长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 i5 A5 L3 w! t" m/ X7 f1 U. \. \
9 K! j# R8 U3 ^6 j
具体来看,13位股票型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超过千亿元,而上年底同期只有6位股票型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超过千亿元。
" L* Z+ z- b. P4 a! I4 H. z3 j7 T4 @2 m( [
其中,来自华泰柏瑞的基金经理柳军旗下在管规模不断开创新高,超过4400亿元,来自易方达的余海燕、庞亚平紧随其后,规模分别接近3800亿元、2900亿元,而上年同期市场股票型基金经理在管规模最高才2400亿元左右。
5 m" w' B. Y# y
/ e, k3 }# ~" |8 g$ {6 H3 J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在头部股票型基金经理数量扩容的背后,市场对于ETF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机构或是购买主力。
% e7 P3 ^* i. ]# T
  S/ s/ J+ A" M# ?比如,柳军在管的沪深300ETF规模超过3500亿元,开创了ETF单只基金规模新高的先河。同时,易方达基金经理余海燕和庞亚平,华夏基金经理赵宗庭,嘉实基金经理刘珈吟和何如等人也凭借着沪深300ETF基金异军突起。7 S6 o! t. [) G  Z% c; m: Z) u
' f8 u% `! m* }( W: J
其他多位头部股票型基金经理在管规模最大的基金多偏向于上证50ETF、创业板ETF、上证科创板50ETF、中证500ETF、创业板50ETF等产品。4 w. w! [2 h' {5 V- F* v

0 }% f: l# Y9 a5 V; c6 }# V# q  \比如,排名长期靠前的华夏基金经理徐猛则主要因旗下在管的上证50ETF备受关注;易方达基金经理成曦和刘树荣、华夏基金经理荣膺以及南方基金经理罗文杰则分别因旗下在管的创业板ETF,上证科创板50ETF、南方中证500ETF等产品而出名;来自华安基金的许之彦规模则相对分散,规模做大更多是依靠创业板50ETF、黄金ETF、上证180ETF。9 Y2 Y: d4 F3 r

: ?" q1 j- A+ e) t, q, J; O持有人方面,从规模最大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来看,2024年四季报中,两大单一机构合计持有基金份额占比近70%。而其中“机构1”的持有数量与年初以及中报中“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持有份额数量保持一致,但占比却出现了缩水,另有机构加大对该基金的投资。
; x) `! a: X1 U; ~. Y
5 w0 w" Q3 q( @' X" d易方达沪深300ETF的持仓中,两大单一机构持有份额合计达到73.27%,华夏沪深300ETF两大单一机构持有份额合计超过80%,对比四季报和此前的财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同样为持有主力。. Q% i9 W" n  _3 v
: M3 Y( H$ h* \) e
主动管理不香了?500亿明星基金经理盛况不再: p% y! O' s/ ~' |; i0 }4 [

, A& Y5 t5 z# m+ ^% }' _5 X$ x; j2024年,混合基金规模逆势下降约4438.53亿元,头部混合型基金经理旗下在管规模出现大幅“缩水”。
3 D: f1 |0 h" d7 [# z
5 o. V0 o( H9 x! }& X4 c* q5 q早在2020年4月,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广发基金刘格菘在管规模最高达696亿元,也是唯一一个在管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基金经理。紧接着爆款基金层出不穷,基金经理“出圈”,成为粉丝口中的“爱豆”。- H% P$ s# a  l* [7 C; Y9 F8 M

0 g9 L2 f6 @7 d不少基金经理在管规模不断扩大,在管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基金经理也被称为“500亿男子天团”。
8 F3 v5 E* d. p7 U
! P; i$ C9 r- o+ {2 G3 N(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在管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超过500亿的明星基金经理有11人,易方达基金张坤在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总规模达1255亿,成为第一位在管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经理。此外,刘格菘、刘彦春在管基金规模超过700亿元,茅炜、董承非、胡昕炜、谢治宇、归凯、马龙、王宗合、劳杰男在管规模在500亿-700亿之间。
- B5 `5 D  `1 W: P! P# I6 f7 S6 `& m+ h. ^2 y) T0 N
然而,这两年市场风格不断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为主的混合型基金某种程度上从投资者心目中的“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500亿男子天团”的盛况不再。
5 k' g2 d% i- O2 D) b1 U# k% I3 V* v0 O2 o; x! x7 L+ ~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78位混合型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仅张坤一个人的在管规模超过500亿元。刘彦春和葛兰紧随其后,在管规模在400亿元-500亿元之间,此外,谢治宇、刘格菘、张翼飞、胡昕炜、周蔚文等5位基金经理的在管规模在300亿元-400亿元之间。
3 x' y* ^6 x: q# H( g* b
: H8 U; ]  Y) a) [. N混合型基金为何不香了?这或许与近年来主动管理基金表现不佳有关,在2024年尤其是三季度以后,主动管理基金出现了大幅跑输基准,落后于ETF的现象。4 A* f: x2 ^$ L

$ k# r* l2 j9 b, i# H4 O9 q银华基金经理焦巍在四季报里对“主动不及被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他表示,以2024年9月24日为节点A股开启了急促反弹,但由于自己管理的组合偏防御,“924”之前表现较抗跌,之后的急涨中则明显落后。4 o3 m& J  E1 ]4 K1 \, h1 g5 N5 l8 V

; p8 T* ^7 u$ w. {1 G4 I8 C+ I4 T4 E( }“传统的主动管理往往以行业景气选择和个股阿尔法基本面为主,但在面临被动产品资金大幅涌入的情况下,主动选择的行业和个股面临一定失效。这就像气球刚被主动捏瘪之后,外力的充气就会瞬间将气球恢复原状一样。”焦巍表示,行业和个股的涨跌更多取决于其在指数的权重和被主动管理产品偏离配置的程度。自己在2024年的损失部分就来自这种主动行业选择偏离后又被打回原形的交易损失。
6 E+ [, j! b+ ]
0 K( ^; D/ ^. J5 O* e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近年来A股基金主动难以跑赢被动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宏观情景切换造成A股定价与投资逻辑发生切换,主动基金经理在过去市场环境下学习形成的投资范式有效性减少。二是近几年市场截面波动率下行,主动管理做出超额的难度提升。$ S0 }" Q5 g( T% C
( P+ ]' M, A1 L& m( M/ M
基金经理展望后市:看好一季度的市场表现
, K4 l( \+ C6 J' W  ^8 N+ q+ H
* {0 O* M  U- e4 n3 d) g展望后市,柳军表示,2025年一季度,国内宽松的财政政策信号于上年四季度底基本已明确,但不容忽视内外预期变化带来的对估值修复节奏的影响,一季度内仍需关注包括特朗普就任后的预期出台的关税政策对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等。中期来看,A股低位区域或已现,投资者预期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大盘风格或将持续具有相对收益。7 e. r3 o2 ^4 Z/ r( G' X- |2 @
0 P3 x. `+ v! u# D
华宝基金经理胡洁指出,2025年一季度,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在提高赤字、“两重两新”补贴、促消费政策等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市场或仍将维持活跃。同时,随着全球货币政策的逐步转向,海外不确定风险事件的落地,中国经济的外生与内生动力仍会具备良好基础。
4 f  e* R4 |9 P+ o% R& ^; [& s' N4 S$ B, v& Y$ `9 l
南方基金经理崔蕾指出,短期来看,随着春节前政策表述渐入空窗期,小盘股成交占比触及历史高位区间后回落,此前推动小盘股行情的流动性因素的影响开始边际弱化;从中长期来看,货币端政策定调转向“适度宽松”,同时信贷端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收缩趋势延续,相对有利于小盘的宽货币、紧信用的宏观环境或在中长周期内演绎,小盘股的盈利修复需静待稳增长政策的传导。
. p7 |5 u* l5 `: G. y& Y! }& l; q7 @6 t- {0 M; t
华泰柏瑞基金经理董辰也表示,看好2025年一季度的市场表现,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国内经济有望进一步企稳复苏,带动上市公司盈利预期的继续改善,同时流动性保持在适度宽松的环境,也有利于市场的估值稳定。/ Z9 a- ?- C4 ~" e! t, n

& K, O; ^: s/ J. A- k8 {董辰指出,结构上看,消费可能将是本轮政策的重点领域,值得重点关注,房地产、财政政策发力有助于进一步稳住建筑业需求,“反内卷”政策有望缓解制造业利润率偏低的现实情况。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一如既往,科技和主题板块在产业事件催化中可能仍将有所表现。同时,外部环境依然具有不确定性,美国新任总统的政策和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带来风险和挑战,可能对A股造成一定影响,需要重点跟踪。
  E9 p) P! C/ U5 }" J) g$ h4 ~/ ]7 l5 {" w- r3 G- l
刘彦春强调,本轮经济调整时间和幅度均超出预期。现阶段政策已经更加强调稳增长、保就业,我们同样期待更深层次改革,重新设计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分配,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的积极性。“相信中国经济在2025年一定能走出低谷,权益市场的价值重估之路也将全面开启。”6 e% [/ D2 k$ a! R9 W
+ x5 J3 X5 y4 R/ ^% k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12 元